聽他意有所指,今安道:「殿下有話直說。」
「說他忠心耿耿,他設計刺殺。說他貪圖富貴,他將罪責全攬了。自相矛盾,也就大理寺那幫人死腦筋,隻認浮於表麵的所謂證據證詞。」
今安:「不如說是你唯恐天下不亂。」
被人罵,鳳應歌笑得更歡:「過河拆橋,兔死狗烹。將軍還不能看清嗎?」
長階走到底,今安轉身看鳳應歌,「說起來還未賀喜殿下。辛苦籠絡言官佐證,真相大白,一舉削去對手左膀,想來遂願指日可待。」
「還差得遠。」鳳應歌勾起嘴角,瞳色深深不見笑意,「從犯至多是押到菜市場斬首,而主犯,哪怕是極刑也無法堵住滔天民憤。效忠十數年的狗尚且說棄就棄,往後她又該如何對待將軍?」
這一日後大理寺與刑部聯奏,罪犯前掌事內監稟祿枉顧皇恩,刺殺君王,為密謀主使。人贓並獲業已伏罪,罪不容誅罪該萬死。奏請攝政王稟明聖聽,按律例將罪犯淩遲示眾於午門外。肅清宮闈,大告天下。
第一本奏,因禦史大夫領議疑點重重,攝政王駁迴。第三本奏,因禦史大夫領議疑點尚存,攝政王駁迴。第五本奏,因禦史大夫領議不可結案,攝政王駁迴。第七本奏,攝政王駁迴。第八本奏,滿朝附議,攝政王駁迴。
第九本奏,直呈鳳鸞殿皇後案前,得攝政王親筆硃批,準。
--------------------
當時寫到這裏我才反應過來,《權座之外不值一提》可能寫的不是今安,而是鳳丹堇。
她比誰都更早走上通往權座的荊棘路,在理智與情感的博弈中殺得遍體鱗傷,終於得償所願,成為孤。
第152章 見天光(五)
五月二,春光盡。逐麓江往南的州地暑氣漸盛,濃綠廣袤。王都城中猶是春尾迂迴,晨起衫薄,晚歸滿衣涼。
一大早城內數家衣坊登府門,如期送來新裁好的衣裳。阿沅站走廊上捧帳本一一劃對,筆勾到沒墨,轉頭喊第其幫忙拿硯台。屋簷下,一疊疊新衣裳被僕從們捧過長廊花苑,捧入內院。
院裏池上橋邊一棵銀杏樹,樹下軒窗推開,窗旁薔薇爬了半麵牆。
推窗的手修長而筋骨鋒利,食指到尾指間胡亂纏了幾圈紅繩,繩上墜一枚紅玉佩。
今安低眼看到漫上窗台的薔薇花枝,有幾枝長得格外猖狂,沒規矩地往窗裏探,她隨手撥開。玉佩跟著她動作晃來盪去,磕上窗布又撞入花叢中。
半個時辰前有人珍而重之地將這塊玉託付給她保管,今安渾然忘了這迴事。
身後動靜一響,今安轉頭,虞蘭時從屏風後走出。
雪青色垂胡袖袍衫,白玉腰封束上腰胯,通身的蘊藉風流。今安沒見過比虞蘭時更襯這些艷色的男人,看他,好比看漂亮的花。皮相濃烈香氣招搖,姿態卻是孤高的,甚至是傲慢,別人看任別人看。今安至今不知道用哪一種花來形容他。總歸不是堵在窗前的薔薇,太熱鬧。
虞蘭時一手拎著袖口,一手扶頭上烏木簪,麵帶苦惱:「頭髮夾進領子裏了。」
每日點卯上值都是穿官服,許久沒有穿這樣鮮亮又拖遝的衣裳,一重又一重地穿戴,難免有些手忙腳亂——當然,不僅僅是這個原因,還因為這一身是虞蘭時今天換的第五套衣裳。
早晨踏進門來,虞蘭時話沒說兩句,就被今安塞進屏風後換衣裳給她看。新到的衣裳雲水藍又接絳紫色,赤橙黃綠青藍紫,一套又一套應接不暇。前頭還算從容,從上一套被大袖子勾到髮簪開始,就顯得有些捉襟見肘。
看人走近,今安抬手幫虞蘭時扶正發上烏簪,扶不正。
麵麵相覷,今安有些語塞:「……髮髻好像散了。」
看一看落進她手裏的簪子,虞蘭時捂著後腦勺,一臉的不知如何是好:「那怎麽辦?」
拿筆寫字做文章不在話下,但虞蘭時是實打實的十指不沾陽春水,今安頭迴遇見他時,他連衣裳都穿不利索。指望不了對方,說迴今安自己,也的的確確是做瑣務的一把苦手。
兩個分外有自知之明的人,對著今安手中的烏木簪陷入沉默。
今安試圖挽救:「要不我去喊個人幫你。」
虞蘭時果斷拒絕:「不要。」
今安點頭同意:「也是,有些丟人。」
虞蘭時無法反駁。
勾出他夾進領子的頭髮,又長又黑的一小縷拿在今安手上,烏黑滑溜不見一絲毛躁。然而就算這捧頭髮能滑得化成水,披頭散髮也不像樣。
最後還是今安動的手。今安將虞蘭時推坐去鏡子前,烏木簪棄用,挑了根衣裳配套的同色髮帶。虞蘭時的髮式原本是綰起上半部分,其餘披散。現在綰起的髮髻散了,隻得梳開用髮帶重新束起。
今安手生,幾番跟髮帶較勁,盯緊鏡中的虞蘭時,說:「不要動。」
虞蘭時一動不敢動,滿眼笑意:「我不動。」
屏風濾光,鏡子前這一角昏暗些,檀色木頭蒙上釉色,垂下虞蘭時臉頰的髮絲像流動的墨。
虞蘭時目光落在鏡麵,看到今安手背掛繩墜下的玉。這塊玉比周遭事物顏色都要濃稠,間或輕磕著凸起的骨節。手指屈伸,皮肉裏骨形纖長地抻至手腕,以一種極其優美舒展的姿態,隨動作張弛著。紅繩淺淺地勒進——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說他忠心耿耿,他設計刺殺。說他貪圖富貴,他將罪責全攬了。自相矛盾,也就大理寺那幫人死腦筋,隻認浮於表麵的所謂證據證詞。」
今安:「不如說是你唯恐天下不亂。」
被人罵,鳳應歌笑得更歡:「過河拆橋,兔死狗烹。將軍還不能看清嗎?」
長階走到底,今安轉身看鳳應歌,「說起來還未賀喜殿下。辛苦籠絡言官佐證,真相大白,一舉削去對手左膀,想來遂願指日可待。」
「還差得遠。」鳳應歌勾起嘴角,瞳色深深不見笑意,「從犯至多是押到菜市場斬首,而主犯,哪怕是極刑也無法堵住滔天民憤。效忠十數年的狗尚且說棄就棄,往後她又該如何對待將軍?」
這一日後大理寺與刑部聯奏,罪犯前掌事內監稟祿枉顧皇恩,刺殺君王,為密謀主使。人贓並獲業已伏罪,罪不容誅罪該萬死。奏請攝政王稟明聖聽,按律例將罪犯淩遲示眾於午門外。肅清宮闈,大告天下。
第一本奏,因禦史大夫領議疑點重重,攝政王駁迴。第三本奏,因禦史大夫領議疑點尚存,攝政王駁迴。第五本奏,因禦史大夫領議不可結案,攝政王駁迴。第七本奏,攝政王駁迴。第八本奏,滿朝附議,攝政王駁迴。
第九本奏,直呈鳳鸞殿皇後案前,得攝政王親筆硃批,準。
--------------------
當時寫到這裏我才反應過來,《權座之外不值一提》可能寫的不是今安,而是鳳丹堇。
她比誰都更早走上通往權座的荊棘路,在理智與情感的博弈中殺得遍體鱗傷,終於得償所願,成為孤。
第152章 見天光(五)
五月二,春光盡。逐麓江往南的州地暑氣漸盛,濃綠廣袤。王都城中猶是春尾迂迴,晨起衫薄,晚歸滿衣涼。
一大早城內數家衣坊登府門,如期送來新裁好的衣裳。阿沅站走廊上捧帳本一一劃對,筆勾到沒墨,轉頭喊第其幫忙拿硯台。屋簷下,一疊疊新衣裳被僕從們捧過長廊花苑,捧入內院。
院裏池上橋邊一棵銀杏樹,樹下軒窗推開,窗旁薔薇爬了半麵牆。
推窗的手修長而筋骨鋒利,食指到尾指間胡亂纏了幾圈紅繩,繩上墜一枚紅玉佩。
今安低眼看到漫上窗台的薔薇花枝,有幾枝長得格外猖狂,沒規矩地往窗裏探,她隨手撥開。玉佩跟著她動作晃來盪去,磕上窗布又撞入花叢中。
半個時辰前有人珍而重之地將這塊玉託付給她保管,今安渾然忘了這迴事。
身後動靜一響,今安轉頭,虞蘭時從屏風後走出。
雪青色垂胡袖袍衫,白玉腰封束上腰胯,通身的蘊藉風流。今安沒見過比虞蘭時更襯這些艷色的男人,看他,好比看漂亮的花。皮相濃烈香氣招搖,姿態卻是孤高的,甚至是傲慢,別人看任別人看。今安至今不知道用哪一種花來形容他。總歸不是堵在窗前的薔薇,太熱鬧。
虞蘭時一手拎著袖口,一手扶頭上烏木簪,麵帶苦惱:「頭髮夾進領子裏了。」
每日點卯上值都是穿官服,許久沒有穿這樣鮮亮又拖遝的衣裳,一重又一重地穿戴,難免有些手忙腳亂——當然,不僅僅是這個原因,還因為這一身是虞蘭時今天換的第五套衣裳。
早晨踏進門來,虞蘭時話沒說兩句,就被今安塞進屏風後換衣裳給她看。新到的衣裳雲水藍又接絳紫色,赤橙黃綠青藍紫,一套又一套應接不暇。前頭還算從容,從上一套被大袖子勾到髮簪開始,就顯得有些捉襟見肘。
看人走近,今安抬手幫虞蘭時扶正發上烏簪,扶不正。
麵麵相覷,今安有些語塞:「……髮髻好像散了。」
看一看落進她手裏的簪子,虞蘭時捂著後腦勺,一臉的不知如何是好:「那怎麽辦?」
拿筆寫字做文章不在話下,但虞蘭時是實打實的十指不沾陽春水,今安頭迴遇見他時,他連衣裳都穿不利索。指望不了對方,說迴今安自己,也的的確確是做瑣務的一把苦手。
兩個分外有自知之明的人,對著今安手中的烏木簪陷入沉默。
今安試圖挽救:「要不我去喊個人幫你。」
虞蘭時果斷拒絕:「不要。」
今安點頭同意:「也是,有些丟人。」
虞蘭時無法反駁。
勾出他夾進領子的頭髮,又長又黑的一小縷拿在今安手上,烏黑滑溜不見一絲毛躁。然而就算這捧頭髮能滑得化成水,披頭散髮也不像樣。
最後還是今安動的手。今安將虞蘭時推坐去鏡子前,烏木簪棄用,挑了根衣裳配套的同色髮帶。虞蘭時的髮式原本是綰起上半部分,其餘披散。現在綰起的髮髻散了,隻得梳開用髮帶重新束起。
今安手生,幾番跟髮帶較勁,盯緊鏡中的虞蘭時,說:「不要動。」
虞蘭時一動不敢動,滿眼笑意:「我不動。」
屏風濾光,鏡子前這一角昏暗些,檀色木頭蒙上釉色,垂下虞蘭時臉頰的髮絲像流動的墨。
虞蘭時目光落在鏡麵,看到今安手背掛繩墜下的玉。這塊玉比周遭事物顏色都要濃稠,間或輕磕著凸起的骨節。手指屈伸,皮肉裏骨形纖長地抻至手腕,以一種極其優美舒展的姿態,隨動作張弛著。紅繩淺淺地勒進——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