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誠對你沒用,你豈是可以任人擺布的。」鳳丹堇拿筆沾墨,道,「棋差一著四個字,定欒王不妨認了。」
「我自然認。」今安笑說,「我隻是替你可惜,可惜了那麽忠心耿耿的一把刀。」
「對本宮忠心的不止一個。」
今安意味深長:「是嗎?」
「刺殺部署太過倉促,可夷狄和親在即,容不得我再細細思量。」鳳丹堇道,「無妨,稟祿是本宮設的最後一道防線,所有證據到他這裏,沒有再查下去的可能。他本來就是為今日局麵而存在的,自然是該有所覺悟。」
今安樂意於往別人傷口上撒鹽:「什麽覺悟?擔下一切十惡不赦的罪名,做你的替死鬼?」
狼毫筆在雪白宣紙上失控狠狠一劃,像捅穿紙麵的刀痕,擬就的整幅字都廢了。
燭火亮了徹夜,疲憊地晃動,將鳳丹堇鬢邊金釵點綴得愈發耀眼不可方物。自登上攝政之位後,鳳丹堇每日伏案理政至夜深,不敢懈怠不肯懈怠。天下指罵摜以萬箭雷火,投擲在她身上不曾止歇。
「我幼時在禦書房翻閱史冊,學五朝十代,千年不盡數,英雄功與名。起初,我也讚嘆敬佩於先人的智慧謀略,自愧不如,唯有苦讀。可年歲漸長,厚厚的書籍從東牆壘到西牆,一頁一頁全寫的是男子的名字。偶爾一兩個女子出現,也是多為附庸存在,生平一概潦草。大用筆墨的,要麽是禍國之人,史官對其極盡批貶,要麽是贊斯人賢德貞潔,為後世女子典範。」
「似乎,除了賢德貞潔四字,作為女子身便再無可取之處。是因為困於產褥,規誡於女德,銷聲匿跡於學堂朝堂。還是因為說話是男人,拿筆是男人,看客也是男人。」
「我若從未看到知道便罷了,偏偏我還能改變。本宮便想試一試,這大朔朝的青史一頁,是否可以寫上我鳳丹堇的名字。不作附屬人,不為賢德名,隻以功過論。」
說到這裏,鳳丹堇輕笑一聲,覺得十分有趣:「最初隻是這樣幼稚可笑的想法,逞著一腔不服輸的意氣。如此,本宮便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
「世人苦難烹於烈火中,世家王公壟斷金官途。我便斬除這道天塹,道阻且長,天下罵名,本宮盡背了。」
「諸侯分權,皇權不統。」
「邊疆不平,動搖防線。」
「這一項一項,本宮通通都要夷平,再留與後世證我今日功過。」
鳳丹堇揉起廢紙丟進炭爐,餘燼將息未息,猛地騰起烈焰燃燒在她眼底:「然而我空有嫡出之名。即便皇子死絕,一個遠親王爺的庶子都比我更接近那張椅子。」
「為此我可以付出任何代價。」
更聲深遠,從午門外穿透重重朱門宮牆,撞進風中。燈火通明的鉤戈殿在寂暗的華台宮中,在遼闊的天地下,猶如一座孤島。
今安許久沒有說話,手裏拿的茶杯涼透。
鳳丹堇重新鎮上新紙,流暢行墨寫了大半張,筆下一頓,道:「方才與王爺說到哪裏了?對,說今日局麵。父皇年老愚鈍,不,他年輕時也愚鈍,隻是如今更甚。夷狄兵敗,尋機挑釁,我們不僅不戰,反要和親。夷狄的胃口豈是嫁過去一個公主賠些嫁妝就能吃飽的,分明是試探,父皇仍癡心妄想著,再復鼎盛時期萬國來朝的美夢。」
「當時我沒想到會那麽快,那麽快。」鳳丹堇視線虛看去桌前燭台,「這一迴,我本以為還有時間。」
言官們揭起此次禍端,滿城草木皆兵,數日追查下來,內裏先出紛爭。以禦史大夫為首的一派認定還有幕後指使者,必須繼續嚴查到底。以大理寺卿為首的另一派則認為主犯已經抓住,再查下去不乏有心人藉機剷除異己,隻會大開冤獄。
大理寺卿更是連連上奏,稱近來亂事太多連坐無數,午門外血流成河,已經在王都城內外攪得人心惶惶,流言四起。恐怕危及皇室明政之名,更應顧全社稷民心安穩,如今證據確鑿,足以論罪將主事者處決於午門外。
兩派在朝會上各執一詞吵得不可開交,吵到下朝仍沒能吵出個結果。
昭清殿迴音繞樑三日,撞得今安腦殼嗡嗡。煩人的是,殿門口有人在等她。
鳳應歌見她便笑:「將軍,正巧。」
巧個冤頭鬼,方才朝議兩邊吵架的時候,這人就站在今安旁邊看得興味十足。如今人來人往的昭清殿門前,個個拿眼角暗地將二人撇來撇去,鳳應歌扣個笑麵具紋絲不動。
今安懶得應酬,轉身沿長階往下走。
山不來就,鳳應歌便去就山,那麽高的個子,跟在今安袍尾亦步亦趨,「我們有舊日情誼,將軍又助她新政,眾人對於你是站在哪邊百般猜度。眼下,將軍與我走得近才好些。」
「什麽道理。」
「我那位皇姐洗不清。」
今安腳步不停,「查到盡頭了,殿下方才可有聽到大理寺所奏。」
「將軍自己都不信這話,怎麽讓我信?」鳳應歌低著聲道,「一個人的供詞這樣說不奇怪,所有人的供詞都一樣,才叫做賊心虛。但凡那個閹人反口咬他主子一口,不說能不能查清,就算是難逃一死,起碼有機會脫掉主犯的罪名。」
今安不置可否:「反正都是死,有區別嗎?」
鳳應歌說:「對,反正都是死,反咬一口怎麽了。要是我,多少得多拉幾個人陪葬,下地府給我墊著。現如今看管森嚴,攝政王難不成能派人進刑獄殺人滅口不成?況且攝政王不僅不會殺他,還怕他不明不白死了,難以堵住悠悠眾口。他更應該有恃無恐才是。」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我自然認。」今安笑說,「我隻是替你可惜,可惜了那麽忠心耿耿的一把刀。」
「對本宮忠心的不止一個。」
今安意味深長:「是嗎?」
「刺殺部署太過倉促,可夷狄和親在即,容不得我再細細思量。」鳳丹堇道,「無妨,稟祿是本宮設的最後一道防線,所有證據到他這裏,沒有再查下去的可能。他本來就是為今日局麵而存在的,自然是該有所覺悟。」
今安樂意於往別人傷口上撒鹽:「什麽覺悟?擔下一切十惡不赦的罪名,做你的替死鬼?」
狼毫筆在雪白宣紙上失控狠狠一劃,像捅穿紙麵的刀痕,擬就的整幅字都廢了。
燭火亮了徹夜,疲憊地晃動,將鳳丹堇鬢邊金釵點綴得愈發耀眼不可方物。自登上攝政之位後,鳳丹堇每日伏案理政至夜深,不敢懈怠不肯懈怠。天下指罵摜以萬箭雷火,投擲在她身上不曾止歇。
「我幼時在禦書房翻閱史冊,學五朝十代,千年不盡數,英雄功與名。起初,我也讚嘆敬佩於先人的智慧謀略,自愧不如,唯有苦讀。可年歲漸長,厚厚的書籍從東牆壘到西牆,一頁一頁全寫的是男子的名字。偶爾一兩個女子出現,也是多為附庸存在,生平一概潦草。大用筆墨的,要麽是禍國之人,史官對其極盡批貶,要麽是贊斯人賢德貞潔,為後世女子典範。」
「似乎,除了賢德貞潔四字,作為女子身便再無可取之處。是因為困於產褥,規誡於女德,銷聲匿跡於學堂朝堂。還是因為說話是男人,拿筆是男人,看客也是男人。」
「我若從未看到知道便罷了,偏偏我還能改變。本宮便想試一試,這大朔朝的青史一頁,是否可以寫上我鳳丹堇的名字。不作附屬人,不為賢德名,隻以功過論。」
說到這裏,鳳丹堇輕笑一聲,覺得十分有趣:「最初隻是這樣幼稚可笑的想法,逞著一腔不服輸的意氣。如此,本宮便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
「世人苦難烹於烈火中,世家王公壟斷金官途。我便斬除這道天塹,道阻且長,天下罵名,本宮盡背了。」
「諸侯分權,皇權不統。」
「邊疆不平,動搖防線。」
「這一項一項,本宮通通都要夷平,再留與後世證我今日功過。」
鳳丹堇揉起廢紙丟進炭爐,餘燼將息未息,猛地騰起烈焰燃燒在她眼底:「然而我空有嫡出之名。即便皇子死絕,一個遠親王爺的庶子都比我更接近那張椅子。」
「為此我可以付出任何代價。」
更聲深遠,從午門外穿透重重朱門宮牆,撞進風中。燈火通明的鉤戈殿在寂暗的華台宮中,在遼闊的天地下,猶如一座孤島。
今安許久沒有說話,手裏拿的茶杯涼透。
鳳丹堇重新鎮上新紙,流暢行墨寫了大半張,筆下一頓,道:「方才與王爺說到哪裏了?對,說今日局麵。父皇年老愚鈍,不,他年輕時也愚鈍,隻是如今更甚。夷狄兵敗,尋機挑釁,我們不僅不戰,反要和親。夷狄的胃口豈是嫁過去一個公主賠些嫁妝就能吃飽的,分明是試探,父皇仍癡心妄想著,再復鼎盛時期萬國來朝的美夢。」
「當時我沒想到會那麽快,那麽快。」鳳丹堇視線虛看去桌前燭台,「這一迴,我本以為還有時間。」
言官們揭起此次禍端,滿城草木皆兵,數日追查下來,內裏先出紛爭。以禦史大夫為首的一派認定還有幕後指使者,必須繼續嚴查到底。以大理寺卿為首的另一派則認為主犯已經抓住,再查下去不乏有心人藉機剷除異己,隻會大開冤獄。
大理寺卿更是連連上奏,稱近來亂事太多連坐無數,午門外血流成河,已經在王都城內外攪得人心惶惶,流言四起。恐怕危及皇室明政之名,更應顧全社稷民心安穩,如今證據確鑿,足以論罪將主事者處決於午門外。
兩派在朝會上各執一詞吵得不可開交,吵到下朝仍沒能吵出個結果。
昭清殿迴音繞樑三日,撞得今安腦殼嗡嗡。煩人的是,殿門口有人在等她。
鳳應歌見她便笑:「將軍,正巧。」
巧個冤頭鬼,方才朝議兩邊吵架的時候,這人就站在今安旁邊看得興味十足。如今人來人往的昭清殿門前,個個拿眼角暗地將二人撇來撇去,鳳應歌扣個笑麵具紋絲不動。
今安懶得應酬,轉身沿長階往下走。
山不來就,鳳應歌便去就山,那麽高的個子,跟在今安袍尾亦步亦趨,「我們有舊日情誼,將軍又助她新政,眾人對於你是站在哪邊百般猜度。眼下,將軍與我走得近才好些。」
「什麽道理。」
「我那位皇姐洗不清。」
今安腳步不停,「查到盡頭了,殿下方才可有聽到大理寺所奏。」
「將軍自己都不信這話,怎麽讓我信?」鳳應歌低著聲道,「一個人的供詞這樣說不奇怪,所有人的供詞都一樣,才叫做賊心虛。但凡那個閹人反口咬他主子一口,不說能不能查清,就算是難逃一死,起碼有機會脫掉主犯的罪名。」
今安不置可否:「反正都是死,有區別嗎?」
鳳應歌說:「對,反正都是死,反咬一口怎麽了。要是我,多少得多拉幾個人陪葬,下地府給我墊著。現如今看管森嚴,攝政王難不成能派人進刑獄殺人滅口不成?況且攝政王不僅不會殺他,還怕他不明不白死了,難以堵住悠悠眾口。他更應該有恃無恐才是。」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