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卻是不同。
寂靜中,劈啪一聲,燈花濺上油罩子內壁。藺知方心上一根弦驀地拉緊,聽到上頭人終於問:「虞蘭時是你指來的?」
藺知方擱下筆,恭敬應道:「是。」
今安目光隻看卷宗,翻過一頁,語聲慢慢:「本王的私事,你也配過問?」
藺知方說著不敢,神態卻無絲毫懼意,好似已有意料。他坐在燭風影裏靜了靜,說:「王爺看著他寫完了那篇祭文,允許那篇祭文呈上祭壇。如此一來,便算不得王爺的私事了。」
祭壇刺殺案後,燕故一來府,聊幕後者的居心,聊幾派間的謀算,也聊眼前這個人。因燕氏沒落而連坐的無辜人,滿門抄斬後,移籍偷生。科舉一程過一程,他洗淨聲名泥垢,坐到了這裏。
論起身世坎坷,他似乎與燕故一別無二般,掙脫出來,卻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燕故一再不肯效門楣,要拿權不受製於人,更無閑心管是非,除非有利可圖。而藺知方走迴了曾令祖輩一敗塗地的廟堂,批冤假查舊案。初出茅廬,劍指滿朝。
第148章 見天光(一)
「……朝廷無兵可派,戍邊軍在甘沐城收斂流民,以城養兵,反圍夷狄。後於聽難城外誅殺夷狄大將平耶山——」藺知方念著一個個在紙上讀過的城池,平靜自若,「直到嚴大將軍戰死的消息傳迴陳州,我想,大朔的命數也許就是如此了。鈍刀殺名將,良臣留不住。」
烏折陵嚴冬不見雪,這一年卻被數千裏外的戰火灰燼覆蓋。學堂裏的夫子都在收拾東西,接孩子的農家商戶說,明年的束脩不再送過來了。
——沒用啊,外頭草莽子的刀就要砍過來,命都沒了,還翻什麽書皮子!
——咱們離得遠,運氣好明年多種幾棵稻子,做個飽死鬼。
——藺夫子,不要留了,遲早的事!
矗立北線的高山一夜被碾作齏粉,驚濤駭浪即將蕩平王都,烏折陵不日也會在諸侯紛爭中支離破碎。唇亡齒寒,的確是遲早的事。藺知方窗前北望,隻望見漆黑的天。
書中讀見的淩雲壯誌付予家國,薄紙頁承載不住。藺知方想,不若付之一炬。他搬起滿屋的書摞去院子,等到寂靜夜裏烏鴉聲絕跡,手中的火把都要熄滅。忽然聽見大門被砸響,同窗連聲喊著勝了,戍邊軍勝了——
繼聽難城一役後,隨垚關再勝,撼退夷狄八百裏。遙遠的北線蒼穹,叩見天光。
這一線天光照亮了無數城池,藺知方是千千萬萬的追隨者之一。
此夜長別烏折陵,藺知方站在堂前,深深一揖,「為何將軍迴朝封王,眼睜睜看攝政者瀆位,掀起大亂。你卻視而不見,甚至,同流合汙。」
風漫過中庭,樹葉婆娑,簷鈴輕擊。今安聽了半響,正眼看他,道:「你能坐到這裏,是你口中的瀆權謀位者給你開的路。」
「科舉在當前時局,與閻王招倀鬼何異?」
堂中驟靜,風葉大搖。窗外樹影蓋到藺知方半個脊背,如吊起的鍘刀。
今安輕笑一聲,「你要不要數一數今晚欠了本王幾個腦袋?」
藺知方神色無畏,道:「臣下的烏紗帽與項上人頭都押在了這樁案子,沒有可以欠王爺的。」
今安點點頭:「倒是給了你機會。」
「既然自比閻王殿上的倀鬼,你為什麽還來到這裏?」今安指尖點著案台,一項項數,「功名利祿嘛,你現在走的清流一派,拿的俸祿還抵不上一縣之富的半成年利。按你如今行事,保住腦袋都算大幸,平步青雲更是無稽之談,你為了什麽?」
藺知方抬起頭,麵上表情仍是平靜,一雙眼仿佛被點燃:「將軍計為國土,我為將軍馬卒。」
今安垂眸看他,毫無動容:「據我所知,你藺氏滿門正是被毀於此道,而你仍想重蹈覆轍?」
「忠義與良知不會是殺人的刀刃,即便是,也定是背後的劊子手在操縱。我藺氏不是、也不會亡於忠義與良知,我便絕不因先輩赴死而屈從。」
藺知方再次深深一揖,廣袖磕地,問出今夜最後一句話:「將軍如今,仍然是計為國土嗎?」
——
刑獄的卷宗呈往鉤戈殿一迴,朝野便翻一輪日月。女官付書玉禦前作證,陳州官銀包庇一案確指前大司空薛懷明,與謀害重臣兩罪並起,薛氏一門提審。樹倒拔根,一連數日,六部中侍郎以上官員皆被傳召。謄錄官員品級的名冊上,硃批抹下一道又一道。
與此同時,燕氏舊案揭開朝臣與封地掌軍都督勾結底細。諸侯擁兵自治的腐敝,自前年皇帝遇刺暫擱後,再次被言官提上昭清殿朝議。各州諸侯車馬滯留王都城外,蹄鐵轟鳴。
今安步入玄武庭長道,往來的新麵孔多了不少,迎麵向她恭敬行禮。隨即退道避開,生怕一個不慎去了這位閻羅手下被剝皮抽筋。
春末的霧氣格外重,沾濕今安的肩衣袖口,鼻間窒溺,像南方的天。長道兩旁的白玉燈柱攏在茫茫霧氣中,一團一團的紅光次第延伸去高殿上。走著走著,旁邊的人都退開退後,隻剩前頭一個內監提燈引她獨行。
登上昭清殿門前,挑飛的簷角邊日頭亟待噴薄,吐出口紅雲。邊上有人提拂塵過來見禮。
今安眼角一瞥,轉迴身來,道:「稟祿公公。」
稟祿仍是一身掌事大太監服製的藍灰花衣,卸下瑣務多日休養,反而身形愈顯清減。他佝腰低頭:「見過定欒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寂靜中,劈啪一聲,燈花濺上油罩子內壁。藺知方心上一根弦驀地拉緊,聽到上頭人終於問:「虞蘭時是你指來的?」
藺知方擱下筆,恭敬應道:「是。」
今安目光隻看卷宗,翻過一頁,語聲慢慢:「本王的私事,你也配過問?」
藺知方說著不敢,神態卻無絲毫懼意,好似已有意料。他坐在燭風影裏靜了靜,說:「王爺看著他寫完了那篇祭文,允許那篇祭文呈上祭壇。如此一來,便算不得王爺的私事了。」
祭壇刺殺案後,燕故一來府,聊幕後者的居心,聊幾派間的謀算,也聊眼前這個人。因燕氏沒落而連坐的無辜人,滿門抄斬後,移籍偷生。科舉一程過一程,他洗淨聲名泥垢,坐到了這裏。
論起身世坎坷,他似乎與燕故一別無二般,掙脫出來,卻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燕故一再不肯效門楣,要拿權不受製於人,更無閑心管是非,除非有利可圖。而藺知方走迴了曾令祖輩一敗塗地的廟堂,批冤假查舊案。初出茅廬,劍指滿朝。
第148章 見天光(一)
「……朝廷無兵可派,戍邊軍在甘沐城收斂流民,以城養兵,反圍夷狄。後於聽難城外誅殺夷狄大將平耶山——」藺知方念著一個個在紙上讀過的城池,平靜自若,「直到嚴大將軍戰死的消息傳迴陳州,我想,大朔的命數也許就是如此了。鈍刀殺名將,良臣留不住。」
烏折陵嚴冬不見雪,這一年卻被數千裏外的戰火灰燼覆蓋。學堂裏的夫子都在收拾東西,接孩子的農家商戶說,明年的束脩不再送過來了。
——沒用啊,外頭草莽子的刀就要砍過來,命都沒了,還翻什麽書皮子!
——咱們離得遠,運氣好明年多種幾棵稻子,做個飽死鬼。
——藺夫子,不要留了,遲早的事!
矗立北線的高山一夜被碾作齏粉,驚濤駭浪即將蕩平王都,烏折陵不日也會在諸侯紛爭中支離破碎。唇亡齒寒,的確是遲早的事。藺知方窗前北望,隻望見漆黑的天。
書中讀見的淩雲壯誌付予家國,薄紙頁承載不住。藺知方想,不若付之一炬。他搬起滿屋的書摞去院子,等到寂靜夜裏烏鴉聲絕跡,手中的火把都要熄滅。忽然聽見大門被砸響,同窗連聲喊著勝了,戍邊軍勝了——
繼聽難城一役後,隨垚關再勝,撼退夷狄八百裏。遙遠的北線蒼穹,叩見天光。
這一線天光照亮了無數城池,藺知方是千千萬萬的追隨者之一。
此夜長別烏折陵,藺知方站在堂前,深深一揖,「為何將軍迴朝封王,眼睜睜看攝政者瀆位,掀起大亂。你卻視而不見,甚至,同流合汙。」
風漫過中庭,樹葉婆娑,簷鈴輕擊。今安聽了半響,正眼看他,道:「你能坐到這裏,是你口中的瀆權謀位者給你開的路。」
「科舉在當前時局,與閻王招倀鬼何異?」
堂中驟靜,風葉大搖。窗外樹影蓋到藺知方半個脊背,如吊起的鍘刀。
今安輕笑一聲,「你要不要數一數今晚欠了本王幾個腦袋?」
藺知方神色無畏,道:「臣下的烏紗帽與項上人頭都押在了這樁案子,沒有可以欠王爺的。」
今安點點頭:「倒是給了你機會。」
「既然自比閻王殿上的倀鬼,你為什麽還來到這裏?」今安指尖點著案台,一項項數,「功名利祿嘛,你現在走的清流一派,拿的俸祿還抵不上一縣之富的半成年利。按你如今行事,保住腦袋都算大幸,平步青雲更是無稽之談,你為了什麽?」
藺知方抬起頭,麵上表情仍是平靜,一雙眼仿佛被點燃:「將軍計為國土,我為將軍馬卒。」
今安垂眸看他,毫無動容:「據我所知,你藺氏滿門正是被毀於此道,而你仍想重蹈覆轍?」
「忠義與良知不會是殺人的刀刃,即便是,也定是背後的劊子手在操縱。我藺氏不是、也不會亡於忠義與良知,我便絕不因先輩赴死而屈從。」
藺知方再次深深一揖,廣袖磕地,問出今夜最後一句話:「將軍如今,仍然是計為國土嗎?」
——
刑獄的卷宗呈往鉤戈殿一迴,朝野便翻一輪日月。女官付書玉禦前作證,陳州官銀包庇一案確指前大司空薛懷明,與謀害重臣兩罪並起,薛氏一門提審。樹倒拔根,一連數日,六部中侍郎以上官員皆被傳召。謄錄官員品級的名冊上,硃批抹下一道又一道。
與此同時,燕氏舊案揭開朝臣與封地掌軍都督勾結底細。諸侯擁兵自治的腐敝,自前年皇帝遇刺暫擱後,再次被言官提上昭清殿朝議。各州諸侯車馬滯留王都城外,蹄鐵轟鳴。
今安步入玄武庭長道,往來的新麵孔多了不少,迎麵向她恭敬行禮。隨即退道避開,生怕一個不慎去了這位閻羅手下被剝皮抽筋。
春末的霧氣格外重,沾濕今安的肩衣袖口,鼻間窒溺,像南方的天。長道兩旁的白玉燈柱攏在茫茫霧氣中,一團一團的紅光次第延伸去高殿上。走著走著,旁邊的人都退開退後,隻剩前頭一個內監提燈引她獨行。
登上昭清殿門前,挑飛的簷角邊日頭亟待噴薄,吐出口紅雲。邊上有人提拂塵過來見禮。
今安眼角一瞥,轉迴身來,道:「稟祿公公。」
稟祿仍是一身掌事大太監服製的藍灰花衣,卸下瑣務多日休養,反而身形愈顯清減。他佝腰低頭:「見過定欒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