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態語氣一如既往地冷淡,饒是多麽顧盼生輝,也掩蓋不了這是個實在冷漠的主。
盧洗想起他一貫對人不假辭色,嘆息:「蘭時兄,你實話與我講,你到底摔碎過多少女子的芳心。」
旁邊人這迴應都不想應了,轉頭看去高處。
破曉遲遲,整座祭壇被夜翳穹頂籠罩,宮人點了燈,無數燈籠照亮偌大地界,順著階梯、延綿不絕地鋪往眼見所及的來路。漫長的光明道彎曲如巨龍盤桓,黑暗與光明在祭台上空劃界爭鋒,周圍人的麵貌籠罩在一片輝火中。
正逢高台上一聲擂鼓,始祭天地。通往祭台的坡道上,一道靛青身影捧著托盤徐徐走上,托盤盛著的正那是飽經爭議的一卷祭文。
這卷祭文的終點,是祭壇最高處、青銅所鑄的巨大祭鼎,鼎身環刻龍鳳異獸,立起的三柱香燒紅頂端,煙霧正騰起。
離著祭鼎幾丈遠的距離,鳳應歌站在今安身側,自那場夜雨長談之後,二人這幾日都未再碰過麵,遠遠見著也是分路岔開。
鳳應歌注視著繁亂交織的煙霧,道:「今天這卷祭文一經廣而告之,儲君之位怕是再無懸念。也不然,早在父皇遇刺之時,本宮出訪魯番與連州,朝中黨羽群龍無首,她擔下代理朝政的職務開始,就已經將野心揭開在世人麵前了。」
鳳應歌的一番話說得輕,其餘皇子公侯離得遠,隻有與他一道站在前頭的今安聽清了。
今安全當沒聽到,沒應話。
「差之毫厘,失之千裏。」鳳應歌抬目望去祭台邊緣,走上坡道頂端的內侍露出頭臉,「本宮在北境與各州經營這麽些年,恰恰在最緊要關頭,被人奪了先機,欲將本宮殺落馬下,驅出戰局。」
唯恐別人不知道他居心叵測。
今安問:「殿下說這些話是何意?」
鳳應歌答:「應歌學到的東西,都是將軍教與我的,將軍如何不知?」
又一聲擂鼓,乍響如驚雷,一下一頓,綁在鼓兵手中鼓槌的紅緞揮灑成流虹,鼓點漸漸落得密集,迴響天地,激盪人心。鳳丹堇站在整座祭台的最高處,腳下百官俯首,天際浮雲遮月,一線金刀撕開穹頂,即將撥除亂象,為她呈出浩瀚無邊的千裏江山。
鼓停時,內侍走至祭鼎前,祭文遞到鳳丹堇餘光。
鳳應歌在剎那的寂靜中,對今安道:「三子脫爵,四子性莽,五子平庸,七子懦弱,九子年幼。若無夷狄刺殺一出,父皇本是春秋正盛,而她,該是坐在那一頂和親轎子上,去往夷狄境內。」
鼓聲一停,全場突兀而空曠地靜下來,今安聽得再清晰不過。視線投往千百人矚目處,攝政王正從內侍手上接過祭文紙卷,大風獵獵颳起她的大袖,袖口的金線暗紋在翻卷中顯光。
拿起的祭文紙卷遮擋住鳳丹堇視線。
風止袖落,殺機突現——
一炳鋒芒刺破夜色,刺破擋在中間的這片袖子,刺啦一下裂帛聲,雪亮的刀鋒紮出破口,直逼鳳丹堇緊縮的瞳孔。
刺殺來勢洶洶,天時地利,誰也阻擋不及。
這一場祭祀意義重大,稟祿在內外各項排查、尤其是查繳出入兵器一項下了苦功,又遣禁軍駐守在祭台邊緣,將場地圍得固若金湯。誰成想,千防萬防仍有縫隙,賊子頂替了遞呈祭文的內侍,抑或早有細作,在眾目睽睽之下,拚死刺殺!
祭天之際,祭鼎旁以鳳丹堇為中心的數丈地界皆是無人,離得最近的王公顯貴與禁軍,隻看見內侍驟然靠近攝政王,姿態不恭之極。而刺破攝政王袖口的那抹鋒芒在被眾人看清之時,便如驚雷,雷聲落,定局成。救駕二字尚未衝出喉嚨,訓練有素的禁軍欲持搶上前——
但已晚了。
值此良機,在被趕來的禁軍長槍斃命當場之前,已足夠刺客將利器捅入麵前人脖子,先拉下一個萬人之上的攝政王赴地府陪葬。
利器先是刺破布料,受阻一頓,繼而以破竹之勢直刺向鳳丹堇脖間!
王侯製衣精工繁複的布料尚且如此不堪一擊,何況人皮。鳳丹堇雙手受製於捧著的祭文,羸弱身軀退也不及,眼睜睜見著索命的白光帶起耳邊轟鳴,瞬息貼上脖子,冰冷刺骨!
千鈞一髮之際,祭台上狂風浩蕩行過。
所有人撲湧而來的祭鼎前,那寸冰冷已經頂上鳳丹堇脖子,將柔韌的皮膚頂入一個微陷的小坑,隻要再進一厘,就能刺破屏障,讓裏頭鮮紅滾燙的血液淌下來。
但是這微不足道的一厘如何用力也推不進去,有人迅疾已至,扣住刺客的肘部,止停了兇器的去勢。
鳳丹堇驚魂未定,視線跌撞地順著近在咫尺的刀鋒看去,看清身著靛青內侍服的刺客身後,神情冰冷的定欒王。
片刻前祭鼎焚香,站在遠處旁觀的這人,轉瞬來到眼前,攔住了收割她性命的死亡鐮刀。今安看也未看她,扣緊刺客力量蓬張的筋骨,輕聲一句:「好大的膽子。」
下一瞬,隻見今安五指成爪,咯一聲令人牙酸的異響,竟是硬生生捏碎了刺客的肘骨。
明是閻王刀,反成刀下魂。
快如鬼魅般,死亡的威壓陡然罩至刺客頭頂,他知曉任務難成,自身難保。
一個唿吸之間的僵持,兇器噹啷落地,刺客逞出破釜沉舟的狠絕,另一手怒張襲去鳳丹堇麵門。今安一手推開鳳丹堇,同時一手擒住刺客後頸死穴急急後撤,猛地弓步下壓,勁風振起層層疊疊的蟒袍下擺、在她腳邊掀動波瀾,今安將七尺高的刺客整個臉朝下狠狠摜去地麵!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盧洗想起他一貫對人不假辭色,嘆息:「蘭時兄,你實話與我講,你到底摔碎過多少女子的芳心。」
旁邊人這迴應都不想應了,轉頭看去高處。
破曉遲遲,整座祭壇被夜翳穹頂籠罩,宮人點了燈,無數燈籠照亮偌大地界,順著階梯、延綿不絕地鋪往眼見所及的來路。漫長的光明道彎曲如巨龍盤桓,黑暗與光明在祭台上空劃界爭鋒,周圍人的麵貌籠罩在一片輝火中。
正逢高台上一聲擂鼓,始祭天地。通往祭台的坡道上,一道靛青身影捧著托盤徐徐走上,托盤盛著的正那是飽經爭議的一卷祭文。
這卷祭文的終點,是祭壇最高處、青銅所鑄的巨大祭鼎,鼎身環刻龍鳳異獸,立起的三柱香燒紅頂端,煙霧正騰起。
離著祭鼎幾丈遠的距離,鳳應歌站在今安身側,自那場夜雨長談之後,二人這幾日都未再碰過麵,遠遠見著也是分路岔開。
鳳應歌注視著繁亂交織的煙霧,道:「今天這卷祭文一經廣而告之,儲君之位怕是再無懸念。也不然,早在父皇遇刺之時,本宮出訪魯番與連州,朝中黨羽群龍無首,她擔下代理朝政的職務開始,就已經將野心揭開在世人麵前了。」
鳳應歌的一番話說得輕,其餘皇子公侯離得遠,隻有與他一道站在前頭的今安聽清了。
今安全當沒聽到,沒應話。
「差之毫厘,失之千裏。」鳳應歌抬目望去祭台邊緣,走上坡道頂端的內侍露出頭臉,「本宮在北境與各州經營這麽些年,恰恰在最緊要關頭,被人奪了先機,欲將本宮殺落馬下,驅出戰局。」
唯恐別人不知道他居心叵測。
今安問:「殿下說這些話是何意?」
鳳應歌答:「應歌學到的東西,都是將軍教與我的,將軍如何不知?」
又一聲擂鼓,乍響如驚雷,一下一頓,綁在鼓兵手中鼓槌的紅緞揮灑成流虹,鼓點漸漸落得密集,迴響天地,激盪人心。鳳丹堇站在整座祭台的最高處,腳下百官俯首,天際浮雲遮月,一線金刀撕開穹頂,即將撥除亂象,為她呈出浩瀚無邊的千裏江山。
鼓停時,內侍走至祭鼎前,祭文遞到鳳丹堇餘光。
鳳應歌在剎那的寂靜中,對今安道:「三子脫爵,四子性莽,五子平庸,七子懦弱,九子年幼。若無夷狄刺殺一出,父皇本是春秋正盛,而她,該是坐在那一頂和親轎子上,去往夷狄境內。」
鼓聲一停,全場突兀而空曠地靜下來,今安聽得再清晰不過。視線投往千百人矚目處,攝政王正從內侍手上接過祭文紙卷,大風獵獵颳起她的大袖,袖口的金線暗紋在翻卷中顯光。
拿起的祭文紙卷遮擋住鳳丹堇視線。
風止袖落,殺機突現——
一炳鋒芒刺破夜色,刺破擋在中間的這片袖子,刺啦一下裂帛聲,雪亮的刀鋒紮出破口,直逼鳳丹堇緊縮的瞳孔。
刺殺來勢洶洶,天時地利,誰也阻擋不及。
這一場祭祀意義重大,稟祿在內外各項排查、尤其是查繳出入兵器一項下了苦功,又遣禁軍駐守在祭台邊緣,將場地圍得固若金湯。誰成想,千防萬防仍有縫隙,賊子頂替了遞呈祭文的內侍,抑或早有細作,在眾目睽睽之下,拚死刺殺!
祭天之際,祭鼎旁以鳳丹堇為中心的數丈地界皆是無人,離得最近的王公顯貴與禁軍,隻看見內侍驟然靠近攝政王,姿態不恭之極。而刺破攝政王袖口的那抹鋒芒在被眾人看清之時,便如驚雷,雷聲落,定局成。救駕二字尚未衝出喉嚨,訓練有素的禁軍欲持搶上前——
但已晚了。
值此良機,在被趕來的禁軍長槍斃命當場之前,已足夠刺客將利器捅入麵前人脖子,先拉下一個萬人之上的攝政王赴地府陪葬。
利器先是刺破布料,受阻一頓,繼而以破竹之勢直刺向鳳丹堇脖間!
王侯製衣精工繁複的布料尚且如此不堪一擊,何況人皮。鳳丹堇雙手受製於捧著的祭文,羸弱身軀退也不及,眼睜睜見著索命的白光帶起耳邊轟鳴,瞬息貼上脖子,冰冷刺骨!
千鈞一髮之際,祭台上狂風浩蕩行過。
所有人撲湧而來的祭鼎前,那寸冰冷已經頂上鳳丹堇脖子,將柔韌的皮膚頂入一個微陷的小坑,隻要再進一厘,就能刺破屏障,讓裏頭鮮紅滾燙的血液淌下來。
但是這微不足道的一厘如何用力也推不進去,有人迅疾已至,扣住刺客的肘部,止停了兇器的去勢。
鳳丹堇驚魂未定,視線跌撞地順著近在咫尺的刀鋒看去,看清身著靛青內侍服的刺客身後,神情冰冷的定欒王。
片刻前祭鼎焚香,站在遠處旁觀的這人,轉瞬來到眼前,攔住了收割她性命的死亡鐮刀。今安看也未看她,扣緊刺客力量蓬張的筋骨,輕聲一句:「好大的膽子。」
下一瞬,隻見今安五指成爪,咯一聲令人牙酸的異響,竟是硬生生捏碎了刺客的肘骨。
明是閻王刀,反成刀下魂。
快如鬼魅般,死亡的威壓陡然罩至刺客頭頂,他知曉任務難成,自身難保。
一個唿吸之間的僵持,兇器噹啷落地,刺客逞出破釜沉舟的狠絕,另一手怒張襲去鳳丹堇麵門。今安一手推開鳳丹堇,同時一手擒住刺客後頸死穴急急後撤,猛地弓步下壓,勁風振起層層疊疊的蟒袍下擺、在她腳邊掀動波瀾,今安將七尺高的刺客整個臉朝下狠狠摜去地麵!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