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想起來自己做的確實有所不同,連忙答道: “還是朋友們心細,立馬發現了這個問題所在。”


    “確實,我做的手工麵和外麵的有些不太一樣。”


    “剛才太著急了,忘了提這點。”


    “熱幹麵這東西,關鍵是得幹。”


    “不像普通的湯麵或是粉絲湯。”


    “那倆都有湯水相伴,但熱幹麵呢,是沒有湯的。”


    “也就是說,對口感的要求自然更高些。”


    “正因如此,熱幹麵更看重咀嚼感。”


    “說白了,就是要彈牙的那種感覺。”


    “這樣做出來才會更好吃。”


    “聽著簡單,但實際上手一做就知道有多難了。”


    易老板剛說到這兒,網上就有人跳腳起來反駁。


    “易老板,別賣關子了,再怎麽難,也擋不住我想吃的心!”


    “哈哈,說得沒錯,隻要好吃,多大難題我都敢挑戰。”


    “倒要瞧瞧,到底難點在哪裏。”


    “您還沒講我們怎麽能說不行?我們也想跟著學兩手呢。”


    見大家都很感興趣,易觀也沒藏私。


    其實從一開始就打算分享出來的。


    純屬因為忙亂中給忘了。


    並不是故意不說的。


    看到這麽多人充滿好奇心的樣子。


    易觀笑著說:“其實我說難,不單是因為步驟多麽複雜。”


    “主要是你們買的麵通常是包裝好的現成品。”


    “這些所謂的手工麵實際是機器製造的。”


    “雖然名字叫手工,卻完全缺乏那份獨特的手感。”


    “真正的手工麵條追求的是那種有嚼勁的體驗。”


    “自己在家做也不是不行。”


    “但大多數人可能做得還不如下館子裏買來的機械製品。”


    “我的麵條則是全程由自己操刀。”


    “在工藝上跟工廠裏的區別並不太大。”


    “但有一個額外的小步驟卻是獨一份兒。”


    “也正是這一步,讓兩者之間有了雲泥之別。”


    聽他這麽說,大家更加好奇起來了。


    想知道到底是怎樣的處理使得兩者天差地別。


    接著他又說道:“我的麵條多了個捶打的過程!”


    一聽“捶麵”,網友們瞬間安靜下來。


    “啥...捶麵?聽說過打人的,但用錘子打麵還是頭一遭聽到。”


    “你這哪兒方言啊?真是醉了。”


    “難不成真的拿把榔頭去砸麵嗎?”


    “哈哈,等下聽聽易老板咋解釋吧。”


    易觀點著頭迴應說:“還真給你們猜對了,網友們都挺聰明。”


    “不過工具方麵有點偏差。”


    “我可不是掄的大鐵錘哦,而是小木槌來輕輕拍擊。”


    “這樣能讓成品更加紮實有味。”


    “這樣才算得上是一份合格的好麵條。”


    這時候大家迫不及待想知道具體操作流程如何。


    於是易觀舉起手指示意數字。


    網友們猜測道: “一百下?”


    “開玩笑,一百迴手都廢了,頂天就是十來次。”


    “估計遠不止上百遍,甚至有可能達到數千次!”


    “幾千次?太離譜了,應該是一百次左右。”


    正當眾人議論紛紛之際,易觀拋出了驚人之語。


    “整整一萬次!”


    這句話猶如平地驚雷,所有人都傻眼了。


    不隻是圍觀群眾,連覃孝文與攝像師也被震驚得無以複加。


    沒人想到這位擺攤大叔居然會這般極致地打磨手藝。


    這是種何等境界?


    想象一下徒手揮舉啞鈴般反複敲打。


    即使雙手空空做樣子也難持續太久,更別提拿著工具真刀真槍地來了!


    可他就是這樣日複一日堅持下來隻為了一份完美麵食……


    麵對此情此景,人們無不為之折服。


    “難以置信……居然是這樣做到的……”


    “這不是開玩笑吧,為了生意真舍得付出這麽多?”


    “難怪能圈粉無數,這份誠意無人可比……”易老板滿意地掃了一眼現場攝影師和網友們的態度。


    其實那一萬次的捶打,他怎麽可能自己動手呢?


    全靠係統幫忙。


    從係統裏拿出的麵條已經是加工好的。


    換句話說,都是現成貨!


    要他自己捶一萬次?那他還怎麽有時間做別的?


    他製作的每一道美食都非常講究,不是得拍打幾千幾萬下,就是要燉煮幾個小時。


    如果頓頓飯都要親自動手,幹脆別幹了得了。


    易老板熱愛烹飪,但不喜歡自虐。


    那些耗費大量時間準備食材的工作,向來不太符合他的興趣。


    易觀笑了笑,並沒說什麽多餘的,隻是繼續給大家講解如何做熱幹麵。


    易觀拿起了裝有手工麵的小碗。


    “放到小碗裏後,可以加入一些香油。”


    “稍微攪一攪。”


    “民間有個說法叫做拌香。”


    “這麽做能讓熱幹麵的味道更加濃鬱。”


    “大家自己在家裏做的時候盡管好好攪拌吧,但我是在路邊擺攤賣,所以隻能簡單拌一下。”


    有些網友聽得一頭霧水:在廚房自己搗鼓跟在街邊攤上有什麽兩樣嗎?


    帶著好奇,他們也問起來了:“咋迴事呀,易老板,在家裏做的和你這兒的區別在哪呢?”


    “是呀是呀,難道因為我們在家沒敲那麽多錘子?”


    “我估計是因為這樣,否則為何步驟會不一樣。”


    “趕緊告訴我們,到底怎麽迴事。”


    易觀看他們猜錯了笑道:“你們都說錯了。”


    “並不是因為是否捶打過的原因。”


    “你們在家是自己吃的東西。”


    “而我在街上賣,顧客就是買著吃的。”


    “最享受熱幹麵的地方不在於食用過程,而在於那個拌的過程。”


    “這也是當地人們最愛的一個環節。”


    “跟吃涼麵的道理差不多。”


    “涼麵你們更傾向於讓賣家給你拌還是喜歡親自來拌?”


    “當然是親手拌更有成就感!”


    “如果是你自己拌出來的,味道好不好全看你自己的水平啦!”


    “萬一覺得不好吃,那就得說是老板提供的麵條不對味兒!”


    “對於熱幹麵而言也是如此。”


    聽到這樣的答複,網友們樂開了花。彈幕裏瞬間充滿了歡笑聲。


    “哈哈哈,還真是這麽迴事。”


    “哈哈哈,這易老板真是會說話。”


    “簡直絕了,美味歸功於自己,不滿意就怪罪別人,哈哈哈哈哈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為了吃一口,食客追我八條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哈士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哈士齊並收藏為了吃一口,食客追我八條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