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弱國無外交
打造巔峰大明:開局獎勵裝甲師 作者:吃竹子的大臉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棣上前一步,目光堅定:“父皇,兒臣以為,若今日不大刀闊斧改革,日後必成大患。兒臣願擔此責,向各國解釋清楚。”
朱元璋凝視朱棣片刻,大笑起來:“不愧是朕之子,既有此決心,朕便準了。傳旨下去,令翰林院會同戶部、禮部重新擬定進貢細則。”
朱棣大喜,領旨以後,就直接去了禮部!
…………
“尚書大人啊,不知陛下那邊究竟是如何說法呀?”禮部侍郎一瞧見尚書歸來,便趕忙迎上前去,滿臉急切地開口詢問道。
隻見那尚書微微皺起眉頭,輕輕搖了搖頭,緩緩說道:“陛下……倒是並未多言些什麽。隻是這其中另有變故呐。”
禮部侍郎聽聞此言,心中不禁咯噔一下,連忙追問道:“哦?還有何變故?還望尚書大人快快明示。”
尚書深吸一口氣,壓低聲音道:“燕王殿下傳話過來,明令禁止咱們再依照從前那份清單來迴禮啦!”
“燕王這是何意?”禮部侍郎問道。
禮部尚書說道:“燕王說咱們是賣國賊!”
禮部侍郎大驚失色,“這可是天大的冤枉啊,尚書大人,我們一直都是按例行事,怎麽就成賣國賊了呢?”
尚書也是一臉愁苦,“燕王殿下說是要改革進貢細則,之前的迴禮清單太過豐厚,有損我朝利益。”
這時,外麵傳來一陣喧鬧聲,原來是燕王帶著一隊人馬過來了。
朱棣走進禮部大堂,神色嚴肅,“本王知道你們覺得冤屈,但過往的進貢迴禮,確實讓他國小瞧了我大明。”
禮部尚書忙躬身行禮,“殿下,可這規矩傳承已久,驟然改變恐引起外交風波。”
燕王冷笑一聲,“若總是這般討好他國,才是真正的禍事。本王已將新的迴禮清單擬好,皆是彰顯我大明特色之物,而非金銀珠寶。”
說著拿出一份清單遞給尚書。
禮部侍郎看後忍不住讚歎,“殿下此舉甚是高明,既不失大國風度,又不會損及本國利益。”
尚書也連連點頭,“老臣明白了,定按照殿下之意辦理。”
燕王滿意地點點頭,大步離開,隻留下一群若有所思的禮部官員。
……………
“晉王殿下!”
前麵就要到您的封地了,不知道你的情況有沒有好轉?
一旁的護衛說道。
朱棡剛想說話,可是那該死的嘔吐感又來了!
護衛看到朱棡這樣,直接又命人拿來了痰桶!
朱棡吐完之後,虛弱地靠在船壁上。
護衛擔憂地看著他,“殿下,您這一路辛苦,加上水土不服才如此難受,等到了封地好好調養一番定會痊愈。”
朱棡擺了擺手,“希望如此,隻是這一路上耽誤了不少行程。”
侍衛長拿出望遠鏡看了一下,對著朱棡說道:“晉王殿下,咱們大概在行進三天,差不多就到這裏了!”
侍衛長在地圖上的位置 指了一下。
朱棡則是看了看,沒有說話!
因為實在是太難受了,這坐船也是受罪啊!
在大海上已經漂泊了許多天了!
還好朱棣讓係統弄得船隻比較靠譜,不然的話,如果是帆船,這要到這裏來最起碼要走半年的時間!
就在這時,一個通訊兵走了過來說道,
“晉王殿下!”
秦王找您!
朱棡接起電話說道:“二哥,有何事?”
朱樉對著話筒說道:“本王,聽聞你暈船暈的厲害?”
朱棡沒好氣地迴道:“二哥,你這是專門來取笑我的嗎?”
朱樉在那頭笑出了聲,“哪敢啊,弟弟。我這兒有個法子,聽說含薑片可以緩解暈船之症,你不妨一試。”
朱棡半信半疑,“真有此功效?”
朱樉道:“我也是聽別人說起,你現在難受,試試無妨。”
朱棡便吩咐手下人去找薑片。
不多時,薑片找來,朱棡放入口中慢慢咀嚼。說來也怪,片刻之後,那種惡心欲嘔的感覺竟減輕了不少。
朱棡對著話筒說道:“二哥,這法子還真有點用。”
朱樉笑道:“有用就好。弟弟,你此次前往封地,任重而道遠啊。雖說如今交通便利了些,可畢竟遠離京城。不過你放心,若是遇到難事,哥哥們都會幫襯一二。”
朱棡心中一暖,“多謝二哥關心,待我到了封地安定下來,再與二哥細聊。”
說罷,兩人便掛了電話,朱棡望著遠方,眼神多了幾分堅定。
此時的朱樉也好不到哪裏去,這含片薑還是船上的大夫告訴他的!
朱樉拿著望遠鏡看了看前麵的海域問道:“咱們還有多長時間可以到陸地上?”
那船員查看了下航海圖後恭敬答道:“王爺,按照目前的速度,大概還有兩日便能抵達陸地了。”
朱樉點了點頭,心裏鬆了口氣。
既然這樣,那就加快點速度,本王實在是受不了這暈船的感覺了!
…………
“老四!”
朱標眉頭微皺,目光緊緊地盯著眼前的朱棣,開口說道:“孤聽說你竟然把禮部給藩國迴禮的清單給改了?此事可是當真?”
朱棣迎著朱標的目光,毫無退縮之意,坦然應道:“是的,大哥!小弟確實如此做了。”
他頓了頓,接著說道:“咱以為,咱們大明朝不能再這般行事下去了!”
這些藩國每次前來進貢,不過就隻是那麽一點點東西而已,而我大明幾乎迴禮都是他們所貢之物的數倍之多!
這實在是有失公允啊!
長此以往,我朝豈不是要吃大虧?
說罷,朱棣眼中閃過一絲憤憤不平之色。
朱標聽了朱棣的話,臉色越發陰沉,“老四,你此舉雖看似有理,但卻破壞了規矩,外交之事向來複雜,不可僅憑一時意氣。”
朱棣卻梗著脖子反駁,“大哥,外交之法亦可變通,若一味遵循舊例,隻會讓他國得寸進尺。”
朱標來迴踱步,思考良久後緩緩開口,“老四,你可知此舉可能引發的後果?藩國或許會借此生事,挑起爭端。”
朱棣雙手握拳,“大哥,若是因為害怕他們鬧事就一直給予厚禮,那才是真正的軟弱,我們應以實力震懾,而非財物討好。”
……………
朱元璋凝視朱棣片刻,大笑起來:“不愧是朕之子,既有此決心,朕便準了。傳旨下去,令翰林院會同戶部、禮部重新擬定進貢細則。”
朱棣大喜,領旨以後,就直接去了禮部!
…………
“尚書大人啊,不知陛下那邊究竟是如何說法呀?”禮部侍郎一瞧見尚書歸來,便趕忙迎上前去,滿臉急切地開口詢問道。
隻見那尚書微微皺起眉頭,輕輕搖了搖頭,緩緩說道:“陛下……倒是並未多言些什麽。隻是這其中另有變故呐。”
禮部侍郎聽聞此言,心中不禁咯噔一下,連忙追問道:“哦?還有何變故?還望尚書大人快快明示。”
尚書深吸一口氣,壓低聲音道:“燕王殿下傳話過來,明令禁止咱們再依照從前那份清單來迴禮啦!”
“燕王這是何意?”禮部侍郎問道。
禮部尚書說道:“燕王說咱們是賣國賊!”
禮部侍郎大驚失色,“這可是天大的冤枉啊,尚書大人,我們一直都是按例行事,怎麽就成賣國賊了呢?”
尚書也是一臉愁苦,“燕王殿下說是要改革進貢細則,之前的迴禮清單太過豐厚,有損我朝利益。”
這時,外麵傳來一陣喧鬧聲,原來是燕王帶著一隊人馬過來了。
朱棣走進禮部大堂,神色嚴肅,“本王知道你們覺得冤屈,但過往的進貢迴禮,確實讓他國小瞧了我大明。”
禮部尚書忙躬身行禮,“殿下,可這規矩傳承已久,驟然改變恐引起外交風波。”
燕王冷笑一聲,“若總是這般討好他國,才是真正的禍事。本王已將新的迴禮清單擬好,皆是彰顯我大明特色之物,而非金銀珠寶。”
說著拿出一份清單遞給尚書。
禮部侍郎看後忍不住讚歎,“殿下此舉甚是高明,既不失大國風度,又不會損及本國利益。”
尚書也連連點頭,“老臣明白了,定按照殿下之意辦理。”
燕王滿意地點點頭,大步離開,隻留下一群若有所思的禮部官員。
……………
“晉王殿下!”
前麵就要到您的封地了,不知道你的情況有沒有好轉?
一旁的護衛說道。
朱棡剛想說話,可是那該死的嘔吐感又來了!
護衛看到朱棡這樣,直接又命人拿來了痰桶!
朱棡吐完之後,虛弱地靠在船壁上。
護衛擔憂地看著他,“殿下,您這一路辛苦,加上水土不服才如此難受,等到了封地好好調養一番定會痊愈。”
朱棡擺了擺手,“希望如此,隻是這一路上耽誤了不少行程。”
侍衛長拿出望遠鏡看了一下,對著朱棡說道:“晉王殿下,咱們大概在行進三天,差不多就到這裏了!”
侍衛長在地圖上的位置 指了一下。
朱棡則是看了看,沒有說話!
因為實在是太難受了,這坐船也是受罪啊!
在大海上已經漂泊了許多天了!
還好朱棣讓係統弄得船隻比較靠譜,不然的話,如果是帆船,這要到這裏來最起碼要走半年的時間!
就在這時,一個通訊兵走了過來說道,
“晉王殿下!”
秦王找您!
朱棡接起電話說道:“二哥,有何事?”
朱樉對著話筒說道:“本王,聽聞你暈船暈的厲害?”
朱棡沒好氣地迴道:“二哥,你這是專門來取笑我的嗎?”
朱樉在那頭笑出了聲,“哪敢啊,弟弟。我這兒有個法子,聽說含薑片可以緩解暈船之症,你不妨一試。”
朱棡半信半疑,“真有此功效?”
朱樉道:“我也是聽別人說起,你現在難受,試試無妨。”
朱棡便吩咐手下人去找薑片。
不多時,薑片找來,朱棡放入口中慢慢咀嚼。說來也怪,片刻之後,那種惡心欲嘔的感覺竟減輕了不少。
朱棡對著話筒說道:“二哥,這法子還真有點用。”
朱樉笑道:“有用就好。弟弟,你此次前往封地,任重而道遠啊。雖說如今交通便利了些,可畢竟遠離京城。不過你放心,若是遇到難事,哥哥們都會幫襯一二。”
朱棡心中一暖,“多謝二哥關心,待我到了封地安定下來,再與二哥細聊。”
說罷,兩人便掛了電話,朱棡望著遠方,眼神多了幾分堅定。
此時的朱樉也好不到哪裏去,這含片薑還是船上的大夫告訴他的!
朱樉拿著望遠鏡看了看前麵的海域問道:“咱們還有多長時間可以到陸地上?”
那船員查看了下航海圖後恭敬答道:“王爺,按照目前的速度,大概還有兩日便能抵達陸地了。”
朱樉點了點頭,心裏鬆了口氣。
既然這樣,那就加快點速度,本王實在是受不了這暈船的感覺了!
…………
“老四!”
朱標眉頭微皺,目光緊緊地盯著眼前的朱棣,開口說道:“孤聽說你竟然把禮部給藩國迴禮的清單給改了?此事可是當真?”
朱棣迎著朱標的目光,毫無退縮之意,坦然應道:“是的,大哥!小弟確實如此做了。”
他頓了頓,接著說道:“咱以為,咱們大明朝不能再這般行事下去了!”
這些藩國每次前來進貢,不過就隻是那麽一點點東西而已,而我大明幾乎迴禮都是他們所貢之物的數倍之多!
這實在是有失公允啊!
長此以往,我朝豈不是要吃大虧?
說罷,朱棣眼中閃過一絲憤憤不平之色。
朱標聽了朱棣的話,臉色越發陰沉,“老四,你此舉雖看似有理,但卻破壞了規矩,外交之事向來複雜,不可僅憑一時意氣。”
朱棣卻梗著脖子反駁,“大哥,外交之法亦可變通,若一味遵循舊例,隻會讓他國得寸進尺。”
朱標來迴踱步,思考良久後緩緩開口,“老四,你可知此舉可能引發的後果?藩國或許會借此生事,挑起爭端。”
朱棣雙手握拳,“大哥,若是因為害怕他們鬧事就一直給予厚禮,那才是真正的軟弱,我們應以實力震懾,而非財物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