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藩屬國朝貢
打造巔峰大明:開局獎勵裝甲師 作者:吃竹子的大臉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尚書大人,您請看,這便是各個藩國於今年向我國進獻的朝貢之物!”
站在一側的禮部郎中恭恭敬敬地將手中的一卷清單遞到了禮部尚書麵前,並輕聲說道。
禮部尚書微微頷首,伸出右手接過來仔細翻閱起來。
隻見那清單之上密密麻麻地羅列著各種珍奇寶物、異域特產以及特色工藝品等,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
過了片刻,禮部尚書抬起頭來,看向身旁一臉期待的禮部郎中,開口問道:“那依你之見,我們應當如何準備給這些藩國的迴禮呢?是否仍按照往年來安排?”
禮部郎中略作思索後迴答道:“大人,此事關係重大,下官認為還需謹慎行事。不知大人意下如何?要不先請示一下陛下,聽聽聖上的旨意再作定奪?”
禮部尚書點了點頭,表示讚同:“嗯,所言甚是。”
此等大事,確實需要稟報陛下知曉。
待本官進宮麵聖之後,再根據陛下的意思來決定具體事宜吧。
若陛下對此並無特殊要求,想來應與往年相差無幾。
不過在此之前,你們先將往年的迴禮清單整理一份交予本官,本官好帶進宮中呈給陛下閱覽。
說罷,他便將手中的清單輕輕放在案幾之上。
等禮部郎中走後,禮部尚書又拿起來看了一下。
………
“父皇,今年各個藩屬國朝貢的使者已經到了,鴻臚寺了!”朱標說道。
朱元璋微微抬眼,“朕知道了,此次朝貢,諸國可有何特別之處?”
朱標迴道:“兒臣聽聞,有個小國帶來了一種從未見過的奇花,據說花開之時香氣彌漫百米,花朵形似鳳凰展翅。”
朱元璋來了興致,“哦?竟有如此奇物,那朕可得好好看看。”
此時,禮部尚書求見。
進入大殿後,他恭敬地呈上迴禮清單。
朱元璋瀏覽過後,眉頭微皺,“這清單太過常規,今次各國既然有新奇之物獻上,我大明也不可失了氣度。禮部且重新擬個迴禮單子,添些我大明獨有的好物,像那蘇繡新作、官窯新瓷之類。”
禮部尚書領命而去。
朱標在旁進言:“父皇,兒臣以為可借此機會宣揚我大明文化,讓藩屬國更加傾慕於大明。”
朱元璋大笑,“吾兒說得極是,就按你說的辦。”
隨後,朱元璋下令讓鴻臚寺好生招待各國使者,一場圍繞朝貢和迴禮的忙碌籌備就在這皇宮之中展開了。
禮部尚書離開以後,正準備往迴走。
結果看到朱棣迎麵走了過來!
“微臣參見燕王殿下!”
朱棣擺了擺手說道:“平身吧!本王特意在這裏等你!”
“殿下在等老臣?”禮部尚書問道。
本王聽說,今年來朝貢那些藩國使者,已經到了鴻臚寺了?
禮部尚書忙不迭地點頭稱是。
朱棣眼中閃過一絲狡黠,湊近低聲道:“本王想隨你一同前去看看那些藩國使者。”
禮部尚書麵露難色,“殿下,這不合規矩啊,若陛下知曉……”
朱棣打斷他,“無妨,本王隻是遠遠瞧一瞧,絕不多事。再者,本王日後說不定要與這些藩國打交道,提前了解一番也是好事。”
禮部尚書猶豫片刻,終是拗不過朱棣,隻得應允。
二人來到鴻臚寺附近隱蔽處觀望。
隻見各國使者穿著特色服飾來來往往,交談聲此起彼伏。
朱棣看著這些景象,心中暗忖:“天下果真廣闊,藩國眾多,若皆能為大明所用……”
朱棣又看了看覺得沒啥意思,就準備離開,突然看到禮部尚書手中的清單!
朱棣問道,你拿的是啥?
給本王看看?
禮部尚書把手中的清單給了朱棣。
朱棣打開清單一看,上麵密密麻麻列滿了各國進貢的物品以及對應的迴禮。
他目光掃視著清單,突然眼神定在一處,“暹羅竟隻進貢如此少量香料,卻索要這般多瓷器絲綢?”
禮部尚書趕忙解釋:“殿下,暹羅近年收成不佳,香料產量大減,且其國內對我大明瓷器絲綢需求頗盛。”
朱棣哼了一聲,“即便如此,也不可失了我大明威嚴。”
說著便拿起筆將迴禮數量改低。
改完之後,朱棣繼續翻看清單,看到日本的條目時,眉頭緊皺,“爪哇年年進貢兵器,雖精良但數量稀少,卻妄圖得到大量茶葉和書籍,此非等價交換。”
禮部尚書戰戰兢兢地迴答:“殿下,日本缺鐵,故兵器製造不易,而其對我大明茶葉和書籍甚是渴求。”
這樣不行,每一年都來進貢,每一年都從咱大明掠奪這麽多物資迴去!
還有這些戰略物資,你們禮部是賣國賊嗎?
朱棣問道?
禮部尚書撲通跪下,連連磕頭,“殿下,臣萬死,絕無賣國之心,隻是遵循舊例行事。”
朱棣怒視著他,“舊例?舊例若是不合理,那就得改!”
朱棣看著站起身來的禮部尚書說道:“本王以為,從今往後,進貢之物需按價值對等交換,且戰略物資不得輕易給予他國。”
“殿下聖明。”禮部尚書額頭冒冷汗說道。
朱棣擺了擺手,“本王會讓父皇傳下旨意,重新擬定這份清單,讓各國使者知曉大明的想法。大明歡迎各國前來交好,但不會再做虧本買賣。”
禮部尚書領命而去。
朱棣站在原地,望著遠方,心中想著如何在這進貢往來之中,既能彰顯大明的大度包容,又能確保大明利益不受損。
他深知,在這國際關係之中,必須要以強硬且聰慧的態度應對,方能保大明長治久安。
“算了,先去見父皇,這些確實得改一下,不然他們真的以為大明就是冤大頭!”
朱棣說完就離開了鴻臚寺朝著皇宮而去。
禮部尚書看著離開的朱棣,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
這燕王殿下,還真是嚇人。
剛剛他有種感覺好似在麵對朱元璋的感覺。
朱棣匆匆步入皇宮,太監宮女們見他神色嚴肅,皆小心翼翼退至一旁。
來到朱元璋所在宮殿外,通報之後便進入殿內。
朱元璋正看著奏章,抬頭瞧見朱棣,道:“何事這般匆忙?”
朱棣恭敬行禮後,將與禮部尚書之事細細稟明。
朱元璋聽後,微微點頭:“吾兒所想甚是。然此事牽一發而動全身,各國使者恐有異議。”
站在一側的禮部郎中恭恭敬敬地將手中的一卷清單遞到了禮部尚書麵前,並輕聲說道。
禮部尚書微微頷首,伸出右手接過來仔細翻閱起來。
隻見那清單之上密密麻麻地羅列著各種珍奇寶物、異域特產以及特色工藝品等,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
過了片刻,禮部尚書抬起頭來,看向身旁一臉期待的禮部郎中,開口問道:“那依你之見,我們應當如何準備給這些藩國的迴禮呢?是否仍按照往年來安排?”
禮部郎中略作思索後迴答道:“大人,此事關係重大,下官認為還需謹慎行事。不知大人意下如何?要不先請示一下陛下,聽聽聖上的旨意再作定奪?”
禮部尚書點了點頭,表示讚同:“嗯,所言甚是。”
此等大事,確實需要稟報陛下知曉。
待本官進宮麵聖之後,再根據陛下的意思來決定具體事宜吧。
若陛下對此並無特殊要求,想來應與往年相差無幾。
不過在此之前,你們先將往年的迴禮清單整理一份交予本官,本官好帶進宮中呈給陛下閱覽。
說罷,他便將手中的清單輕輕放在案幾之上。
等禮部郎中走後,禮部尚書又拿起來看了一下。
………
“父皇,今年各個藩屬國朝貢的使者已經到了,鴻臚寺了!”朱標說道。
朱元璋微微抬眼,“朕知道了,此次朝貢,諸國可有何特別之處?”
朱標迴道:“兒臣聽聞,有個小國帶來了一種從未見過的奇花,據說花開之時香氣彌漫百米,花朵形似鳳凰展翅。”
朱元璋來了興致,“哦?竟有如此奇物,那朕可得好好看看。”
此時,禮部尚書求見。
進入大殿後,他恭敬地呈上迴禮清單。
朱元璋瀏覽過後,眉頭微皺,“這清單太過常規,今次各國既然有新奇之物獻上,我大明也不可失了氣度。禮部且重新擬個迴禮單子,添些我大明獨有的好物,像那蘇繡新作、官窯新瓷之類。”
禮部尚書領命而去。
朱標在旁進言:“父皇,兒臣以為可借此機會宣揚我大明文化,讓藩屬國更加傾慕於大明。”
朱元璋大笑,“吾兒說得極是,就按你說的辦。”
隨後,朱元璋下令讓鴻臚寺好生招待各國使者,一場圍繞朝貢和迴禮的忙碌籌備就在這皇宮之中展開了。
禮部尚書離開以後,正準備往迴走。
結果看到朱棣迎麵走了過來!
“微臣參見燕王殿下!”
朱棣擺了擺手說道:“平身吧!本王特意在這裏等你!”
“殿下在等老臣?”禮部尚書問道。
本王聽說,今年來朝貢那些藩國使者,已經到了鴻臚寺了?
禮部尚書忙不迭地點頭稱是。
朱棣眼中閃過一絲狡黠,湊近低聲道:“本王想隨你一同前去看看那些藩國使者。”
禮部尚書麵露難色,“殿下,這不合規矩啊,若陛下知曉……”
朱棣打斷他,“無妨,本王隻是遠遠瞧一瞧,絕不多事。再者,本王日後說不定要與這些藩國打交道,提前了解一番也是好事。”
禮部尚書猶豫片刻,終是拗不過朱棣,隻得應允。
二人來到鴻臚寺附近隱蔽處觀望。
隻見各國使者穿著特色服飾來來往往,交談聲此起彼伏。
朱棣看著這些景象,心中暗忖:“天下果真廣闊,藩國眾多,若皆能為大明所用……”
朱棣又看了看覺得沒啥意思,就準備離開,突然看到禮部尚書手中的清單!
朱棣問道,你拿的是啥?
給本王看看?
禮部尚書把手中的清單給了朱棣。
朱棣打開清單一看,上麵密密麻麻列滿了各國進貢的物品以及對應的迴禮。
他目光掃視著清單,突然眼神定在一處,“暹羅竟隻進貢如此少量香料,卻索要這般多瓷器絲綢?”
禮部尚書趕忙解釋:“殿下,暹羅近年收成不佳,香料產量大減,且其國內對我大明瓷器絲綢需求頗盛。”
朱棣哼了一聲,“即便如此,也不可失了我大明威嚴。”
說著便拿起筆將迴禮數量改低。
改完之後,朱棣繼續翻看清單,看到日本的條目時,眉頭緊皺,“爪哇年年進貢兵器,雖精良但數量稀少,卻妄圖得到大量茶葉和書籍,此非等價交換。”
禮部尚書戰戰兢兢地迴答:“殿下,日本缺鐵,故兵器製造不易,而其對我大明茶葉和書籍甚是渴求。”
這樣不行,每一年都來進貢,每一年都從咱大明掠奪這麽多物資迴去!
還有這些戰略物資,你們禮部是賣國賊嗎?
朱棣問道?
禮部尚書撲通跪下,連連磕頭,“殿下,臣萬死,絕無賣國之心,隻是遵循舊例行事。”
朱棣怒視著他,“舊例?舊例若是不合理,那就得改!”
朱棣看著站起身來的禮部尚書說道:“本王以為,從今往後,進貢之物需按價值對等交換,且戰略物資不得輕易給予他國。”
“殿下聖明。”禮部尚書額頭冒冷汗說道。
朱棣擺了擺手,“本王會讓父皇傳下旨意,重新擬定這份清單,讓各國使者知曉大明的想法。大明歡迎各國前來交好,但不會再做虧本買賣。”
禮部尚書領命而去。
朱棣站在原地,望著遠方,心中想著如何在這進貢往來之中,既能彰顯大明的大度包容,又能確保大明利益不受損。
他深知,在這國際關係之中,必須要以強硬且聰慧的態度應對,方能保大明長治久安。
“算了,先去見父皇,這些確實得改一下,不然他們真的以為大明就是冤大頭!”
朱棣說完就離開了鴻臚寺朝著皇宮而去。
禮部尚書看著離開的朱棣,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
這燕王殿下,還真是嚇人。
剛剛他有種感覺好似在麵對朱元璋的感覺。
朱棣匆匆步入皇宮,太監宮女們見他神色嚴肅,皆小心翼翼退至一旁。
來到朱元璋所在宮殿外,通報之後便進入殿內。
朱元璋正看著奏章,抬頭瞧見朱棣,道:“何事這般匆忙?”
朱棣恭敬行禮後,將與禮部尚書之事細細稟明。
朱元璋聽後,微微點頭:“吾兒所想甚是。然此事牽一發而動全身,各國使者恐有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