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憲懵懵地看了看他一眼,不以為意。


    三天堆積的奏摺可是不少,再加上還要時不時跟蘇月嫵講解,沈珩這日直忙到醜時。


    最後一封奏摺合上,沈珩一頭紮進蘇月嫵懷裏。


    沈憲早就被乳母抱下去睡了。


    夜色深沉,蘇月嫵也有些瞌睡,輕輕拍了拍他的腦袋:「睡吧睡吧,再過一個時辰你就要上朝了。」


    不提還好,一提這個,沈珩就難受,困得嗓音都變啞了:「朕總算知道昏君為什麽不想早朝了。」


    蘇月嫵嘆了口氣:「再辛苦幾年吧。」


    沈珩悶悶地嗯了聲:「等咱們的憲兒長大就好了……」


    蘇月嫵笑了笑,未語。


    *


    蘇月嫵在翰林院共待了半年。


    雖然史書還沒有修完,但接下來的工程,都是她幫不上忙的,而貴妃協助修史的名聲,也已然傳出去了。


    有人稱頌,有人覺得不合規矩,當然也有人前來試探。


    蘇月嫵選了些堪用之人拉攏來往。


    總之算得上收穫頗豐。


    也就在「貴妃修史」的名聲傳開後不久,蘇月嫵覺得可以借著這陣東風讓沈珩立自己為後之時,和離歸家的陶徽音也有動作了。


    她注釋了一部女訓。


    這部女訓是大昭最通行的,被世家奉為教養約束女兒的典範。


    陶徽音又在其上寫了註解感悟,並續了一段。


    因她既是廢後,又是先忠國公的老來女,更是在先前因小皇子受害一事捲入風雲,所以此書的註解本一經發行,很多人抱著各種心思買來看。


    這一看不得了,言辭卑順謙和,溫良恭儉,處處透露著女子貞靜之德,和對後世女子的諄諄教誨之意。


    尤其是續的那一段,提出了對女子新的約束,比先前歷代女誡女訓都要嚴苛。


    眾人不由得詫異,能寫出這種感想的女人,會害小皇子嗎?


    有人問起,陶徽音也隻是笑了笑:「子不言父過,臣不言君過,妻亦不可言夫過,我們女子能做的,隻有勸諫,若夫君聽了,便是我們有德,夫君不聽,便是我們的過失,承擔什麽後果都是應當的。」


    當時是陶國公夫人的生辰宴,很多人都聽見了這話,頓時心思各異。


    這不就是暗示自己是因為勸諫什麽事,惹怒了陛下,所以才被冤枉逐出宮的嗎?


    他們不敢議論陛下,但心中卻隱隱都有了懷疑。


    這部女訓偶然被承恩侯瞧見了,他大讚特贊,拿來教養家中女兒。


    有不少人也跟了這股風。


    於是本朝原本還算開放的民風頓時改變了,京中女子別說出門,連在家裏逛逛都不行,很多人甚至修建了繡樓,將女兒鎖進去,未出閣前不許出來一步,以保其貞淨。


    而在這樣的民風下,屢屢將手往前朝伸,並且結交了不少朋黨的榮貴妃,自然成了眾人指點的對象。


    *


    瑞安殿處於前朝和後宮之間,蘇月嫵自有了幾個得用之臣後,就向沈珩要來了此處,和他們商議前朝之事。


    此刻,汪郎中慷慨激昂:「這陶氏就是故意為之!那女訓我看了,好幾段話都是在映射娘娘,如今那些老頑固已有不滿,隻是畏懼陛下對娘娘的寵愛不敢言說,但若此時陛下提出封後,他們必要以此為藉口反對!」


    高文斌斜了他一眼:「淨說些廢話,娘娘不知道嗎?你倒是出主意啊。」


    汪郎中氣得七竅生煙:「你有本事你出啊!」


    高文斌輕哼一聲,昂頭挺胸:「我爹是兵部尚書。」


    汪郎中瞪大眼:「然後呢?」


    高文斌奇怪地看了他一眼:「然後什麽然後。」


    汪郎中:「你出的主意呢?」


    高文斌聲音還帶著少年氣:「我爹是兵部尚書就是主意,朝堂上真要鬧起來了,我就是一哭二鬧三上吊,也能讓我爹拉著他的人支持咱們娘娘。」


    汪郎中:……


    葉行儉先低頭笑了一聲,緊接著眾人都忍不住,跟著笑了。


    蘇月嫵也樂不可支。


    她笑嗔:「高公子,你眼看就及冠了,怎麽還像個小孩子一樣。」


    高文斌聽見小孩子三個字,不由得臉一紅,想起兩個月都前和貴妃娘娘的初見。


    那日他在酒樓請狐朋狗友吃飯,末了要結帳時,才發現錢包被偷了。


    那群混帳東西見狀都笑著跑了,讓掌櫃找他算帳。


    高文斌就拿出自己的身份要記帳。


    可因為他多病,從小一直養在老家,今年才迴京,所以那掌櫃根本不知道有他這號人物,以為是騙子。


    他就被揍了,鼻青臉腫地扔出去。


    高文斌氣不過,就坐在大街上嚎啕大哭,邊哭邊罵。


    掌櫃的也是氣了,又想打他一頓,然而就是這時候,貴妃娘娘從天而降,讓人攔住掌櫃,笑著走到他麵前,呀了聲:「這是誰家公子,怎麽像個小孩子一樣?」


    第145章 還不夠嗎


    如今正是天寒地凍,蘇月嫵請他們吃熱鍋子。


    牛羊肉涮下去,滿殿頓時飄起了香氣。


    大家也顧不上吵嘴了,一個個津津有味地大快朵頤起來。


    禮部劉侍郎笑道:「還記得娘娘您在翰林院時,知道臣嘴饞,就常給臣捎帶吃食,娘娘離開後,臣還當再沒口福了,不曾想竟還能時不時吃上一頓。」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嬌媚娘娘進宮後,冷麵帝王變忠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蹣跚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蹣跚行並收藏嬌媚娘娘進宮後,冷麵帝王變忠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