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心裏有芥蒂也沒有關係,史太君明白甄家不會是他們的敵人,反而聯合在一起才符合每一家的利益。
隨著這封信一同送出去的還有豐厚的禮物,甄母並不覺得這是什麽了不得的事情,做完這些之後就放下心來了,正好她的孫兒寶玉來尋她,便摟著孫子說笑去了。
榮國府裏,王夫人剛和趙姨娘發了一通脾氣,便聽到管事婆子來稟報她說金陵甄家送東西來了。
趙姨娘還沒有走,一聽到甄家送了東西來,眼珠子立刻滴溜溜地轉。
但是看王夫人吃人的目光,她很快就自覺沒趣兒了,就算甄家送了金山銀山來,她再眼熱也隻能幹看著,老太太、太太就是扔出去便宜了大街上的乞丐都沒她一釐一毫的份兒。
趙姨娘很快就被王夫人趕了出去,隻是她想到總聽人說甄家是多麽地富貴,心裏十分地不甘,到底沒有迴家,而是去了探春的院子。
再說趙姨娘出去之後,王夫人這才覺得好受了些。這奴才秧子仗著老爺寵了她幾日竟然也敢跟她頂起嘴了,真是該死,遲早要狠狠地治她一治。
管事婆子見王夫人麵色不好心裏就發苦,自從被大老爺罵過之後,二太太自覺被人瞧了笑話,所以待府裏的奴才們就越來越嚴苛了,一旦運道差了些碰上她心情不好時,就損能抬抬手放過的地方也會抓住不放,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罵,真真是一點體麵都不給留。
以前還有個周瑞家的能在一旁勸和一二,現在二太太身邊能叫的出名的就隻有金釧兒一個毛丫頭,那丫頭倒也肯為她們說話,隻是二太太待她總是不似周瑞家的,能幫上他們的十分有限啊。
剛才方一進來時,瞧見趙姨娘在這裏,她就覺得今日要倒黴了,為了避免被少找些晦氣,這婆子連忙說道:「甄家的東西剛一進府就第一時間報給太太了,老太太那裏還不知道呢。如今還未登記造冊,太太可要親自去看看?」
王夫人一聽這話心氣兒就順了些,說道:「甄家是老親,他們送來的東西自然應該鄭重些才好。總算你還懂規矩、會辦事,正好這會子無事,我便親自去盯一盯吧。」
管事婆子知道自己今日躲過一劫,懸了半天的心才慢慢放迴去。
其實她原也是從王家跟過來的陪房,隻是不如周家受重用。
也是挨了無數的罰如今才摸出一點門道來,二太太哪裏是什麽慈悲大度的活菩薩,分明就是既刻薄又貪財的勢利人兒,脫了這身貴重的衣裳和她這樣命賤的婆子也沒甚區別。
甚至於那副最真實的嘴臉更加地醜陋可怕。
現在二太太打的就是在老太太的人還不知道前,把甄家送來的禮物偷偷地昧下一部分的主意。然後自然是當做已經查點無誤,送進庫房裏封存起來。
反正老太太最後隻會看一眼禮單子,又不會親自前來一一對照。
王夫人也不敢下手太重,畢竟少拿一些將來就算被老太太知道了也能因為寶玉而放棄追究,但是若拿的太多了反而不會讓她輕易揭過去。
不得不說王夫人在這方麵已經成功把賈母的心理摸得一清二楚,反正他們家的主子誰花起中公的錢來也絲毫不手軟。
無非就是有人不要臉,有人卻十分在意自己的名聲罷了。
賈赦和賈政兄弟二人買點古玩字畫動輒就要上千兩,她作為太太理所應當也該有這樣的待遇,隻是倘若大搖大擺地花銷少不得會被人在暗地裏罵敗家,但是卻可以仗著管家的便利私下裏撈一點,所以這種事情也算是她和賈母之間的默契吧。
不過這封信她卻是不敢擅自拆開的,而且就算真有什麽要緊的事情現下也輪不到她來做主。
因為收穫了幾樣十分不錯的東西,所以王夫人的心情好了些,一切歸攏完畢後便親自卻找賈母了。
榮慶堂裏,賈寶玉正在與前來小住的史湘雲玩鬧,見她來了也隻是胡亂地行了個禮,便有有說有笑的了。
二人正扭打在一起笑的十分開心,賈母也滿臉笑意地瞧著他們二人,絲毫沒有覺得這樣不成個體統而分開他們的意思,王夫人的臉瞬間變黑了。
直到賈母問她來做什麽,王夫人才把甄家的禮單和信件一齊呈給了賈母。
果然,賈母隻是大致地看了一眼禮單就放到了一旁,說道:「這不年不節的,怎麽送這般厚重的禮物?」
王夫人看見自己的兒子和史湘雲鬧成這樣,剛剛那一點子收了甄家東西的愉快也沒有了,坐在一旁麵無表情地說道:「媳婦兒也不知道,想來信上應該寫明緣由了。」
賈母還不知道信上會寫明白嗎,王氏都嫁來賈家都多少年了,嘴巴還是這麽地笨,倘若鳳丫頭此時在還不知能想出多少話來逗自己開心呢。
這王氏真是好沒意思,怨不得政兒寧願歇在趙姨娘那潑婦的屋子裏也不想多看她一眼。
展開信仔細一瞧,賈母的臉色越來越嚴肅,她竟不知道這段時間發生了這樣的事情。
仔細一想,賈母這才猛然驚覺她好想已經許久不曾聽說過關於林家的事情了。
以前可不是這樣的,敏兒幾乎什麽都與自己說,恨不能連在林家吃了幾口飯都一一地寫明白,然而這種情況是從什麽時候開始轉變的呢?
她細細地迴想,好想就是從生了孩子後開始出現了變化的吧。
隨著這封信一同送出去的還有豐厚的禮物,甄母並不覺得這是什麽了不得的事情,做完這些之後就放下心來了,正好她的孫兒寶玉來尋她,便摟著孫子說笑去了。
榮國府裏,王夫人剛和趙姨娘發了一通脾氣,便聽到管事婆子來稟報她說金陵甄家送東西來了。
趙姨娘還沒有走,一聽到甄家送了東西來,眼珠子立刻滴溜溜地轉。
但是看王夫人吃人的目光,她很快就自覺沒趣兒了,就算甄家送了金山銀山來,她再眼熱也隻能幹看著,老太太、太太就是扔出去便宜了大街上的乞丐都沒她一釐一毫的份兒。
趙姨娘很快就被王夫人趕了出去,隻是她想到總聽人說甄家是多麽地富貴,心裏十分地不甘,到底沒有迴家,而是去了探春的院子。
再說趙姨娘出去之後,王夫人這才覺得好受了些。這奴才秧子仗著老爺寵了她幾日竟然也敢跟她頂起嘴了,真是該死,遲早要狠狠地治她一治。
管事婆子見王夫人麵色不好心裏就發苦,自從被大老爺罵過之後,二太太自覺被人瞧了笑話,所以待府裏的奴才們就越來越嚴苛了,一旦運道差了些碰上她心情不好時,就損能抬抬手放過的地方也會抓住不放,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罵,真真是一點體麵都不給留。
以前還有個周瑞家的能在一旁勸和一二,現在二太太身邊能叫的出名的就隻有金釧兒一個毛丫頭,那丫頭倒也肯為她們說話,隻是二太太待她總是不似周瑞家的,能幫上他們的十分有限啊。
剛才方一進來時,瞧見趙姨娘在這裏,她就覺得今日要倒黴了,為了避免被少找些晦氣,這婆子連忙說道:「甄家的東西剛一進府就第一時間報給太太了,老太太那裏還不知道呢。如今還未登記造冊,太太可要親自去看看?」
王夫人一聽這話心氣兒就順了些,說道:「甄家是老親,他們送來的東西自然應該鄭重些才好。總算你還懂規矩、會辦事,正好這會子無事,我便親自去盯一盯吧。」
管事婆子知道自己今日躲過一劫,懸了半天的心才慢慢放迴去。
其實她原也是從王家跟過來的陪房,隻是不如周家受重用。
也是挨了無數的罰如今才摸出一點門道來,二太太哪裏是什麽慈悲大度的活菩薩,分明就是既刻薄又貪財的勢利人兒,脫了這身貴重的衣裳和她這樣命賤的婆子也沒甚區別。
甚至於那副最真實的嘴臉更加地醜陋可怕。
現在二太太打的就是在老太太的人還不知道前,把甄家送來的禮物偷偷地昧下一部分的主意。然後自然是當做已經查點無誤,送進庫房裏封存起來。
反正老太太最後隻會看一眼禮單子,又不會親自前來一一對照。
王夫人也不敢下手太重,畢竟少拿一些將來就算被老太太知道了也能因為寶玉而放棄追究,但是若拿的太多了反而不會讓她輕易揭過去。
不得不說王夫人在這方麵已經成功把賈母的心理摸得一清二楚,反正他們家的主子誰花起中公的錢來也絲毫不手軟。
無非就是有人不要臉,有人卻十分在意自己的名聲罷了。
賈赦和賈政兄弟二人買點古玩字畫動輒就要上千兩,她作為太太理所應當也該有這樣的待遇,隻是倘若大搖大擺地花銷少不得會被人在暗地裏罵敗家,但是卻可以仗著管家的便利私下裏撈一點,所以這種事情也算是她和賈母之間的默契吧。
不過這封信她卻是不敢擅自拆開的,而且就算真有什麽要緊的事情現下也輪不到她來做主。
因為收穫了幾樣十分不錯的東西,所以王夫人的心情好了些,一切歸攏完畢後便親自卻找賈母了。
榮慶堂裏,賈寶玉正在與前來小住的史湘雲玩鬧,見她來了也隻是胡亂地行了個禮,便有有說有笑的了。
二人正扭打在一起笑的十分開心,賈母也滿臉笑意地瞧著他們二人,絲毫沒有覺得這樣不成個體統而分開他們的意思,王夫人的臉瞬間變黑了。
直到賈母問她來做什麽,王夫人才把甄家的禮單和信件一齊呈給了賈母。
果然,賈母隻是大致地看了一眼禮單就放到了一旁,說道:「這不年不節的,怎麽送這般厚重的禮物?」
王夫人看見自己的兒子和史湘雲鬧成這樣,剛剛那一點子收了甄家東西的愉快也沒有了,坐在一旁麵無表情地說道:「媳婦兒也不知道,想來信上應該寫明緣由了。」
賈母還不知道信上會寫明白嗎,王氏都嫁來賈家都多少年了,嘴巴還是這麽地笨,倘若鳳丫頭此時在還不知能想出多少話來逗自己開心呢。
這王氏真是好沒意思,怨不得政兒寧願歇在趙姨娘那潑婦的屋子裏也不想多看她一眼。
展開信仔細一瞧,賈母的臉色越來越嚴肅,她竟不知道這段時間發生了這樣的事情。
仔細一想,賈母這才猛然驚覺她好想已經許久不曾聽說過關於林家的事情了。
以前可不是這樣的,敏兒幾乎什麽都與自己說,恨不能連在林家吃了幾口飯都一一地寫明白,然而這種情況是從什麽時候開始轉變的呢?
她細細地迴想,好想就是從生了孩子後開始出現了變化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