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最近還是不要再戳老爹的肺管子了,所以十分乖巧地點了點頭,林如海這才滿意地離開了。
第29章 結親
甄家現在確實一整個暴跳如雷,什麽叫偷雞不成蝕把米,這就是活生生的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早知道當初就看在賈家的麵子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得了,誰能想到賈代善都死了那麽多年了,姓林的身邊還隱藏著這麽多的好手。
本以為他們賈家在京城裏的子孫都爛成那樣了,連手下的勢力都拱手讓給了王子騰,林家走文官路子的還能翻出什麽浪花兒來。
誰知道還真給了他一個天大的「驚喜」。
在揚州壞了他的布置多年的劉維時和摘星樓不說,還被人家追到金陵紮了一刀。
甄應嘉躺在床上又急又氣,三更半夜被人下了黑手,而且還被人家給逃脫了,真是丟人丟大發了。
上門來探病的人都快排到街尾了,但是甄應嘉心情十分不好,隻留下了禮物,卻把人統統都攆走了。
在金陵,他還不需要委屈自己去做任何不想做的事情。
甄母一臉心疼地看著臉色蒼白的兒子,說道:「這件事情是我們看走眼了,林家恐怕背後還有依仗。你好好養傷,這件事情暫且先擱置著吧。」
不是說讓他以後永遠都不要追究了,而是現在林家咬的緊,不妨先冷靜一段時間。
甄應嘉其實也是這個意思,但是他身居高位慣了,這麽多年都順風順水,從來都是別人遷就他的,已經有很多年沒有感受過這種被人打上門來還要裝作無事發生的窩囊氣了。
母親可是當今皇上的奶娘,就連皇上幼時都喚他一聲「奶兄」,從小到大哪裏受過這樣的委屈。
但是,眼下卻又不得不暫時忍下這口氣。否則還要怎樣呢,難道再派人去揚州把林如海砍一刀,在然後林家緊接著再派人來金陵砍自己第二刀?
想到這裏,甄應嘉頭都快炸了。
林家此舉很明顯在告訴自己,他們不好惹,而且不怕事!
最讓甄應嘉介意的是,自己失敗了而林家卻成功了。
他恨恨地說道:「那群飯桶真是該死,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真是白瞎了這麽多年送出去的銀子。如今就連好不容易安插進鹽務衙門的劉維時也折了,憑白少了一大筆進項。」
甄母說道:「唉,往後行事再小心些吧。沒了就沒了,咱家也不差那一點。其實你現在何必這麽著急,皇上聖體康泰,皇子們也都還小,要我說咱們不應該這麽早就投靠了大皇子,很該再蟄伏幾年。」
甄應嘉卻對這番話十分不以為意,他們甄家如今的地位是怎麽來的?還不是靠著和當今皇上從小就培養起來的情分,正是要在皇子們還小時才好呢。否則待他們將來羽翼豐滿了,還能有自家什麽事兒。
至於為什麽沒有選擇太子,自然也是他們經過了深思熟慮的考量。
太子乃是占著名分大統的嫡子,是鐵板釘釘的儲君。即使自家投靠了過去,太子也隻會覺得這些都是他們應該做的,將來登基後對自家的照拂也會有限。
而大皇子卻不同了,他若想要得到皇位,必須得去爭、去搶,隻有這樣才能顯出自家雪中送炭的好處來,日後自然能視甄家為心腹。
但是他卻不敢在明麵上違逆母親,便說道:「兒子都聽母親的就是,不過依您老人家看,林家的這些護衛都是從哪裏尋來的?兒子想,倘若能請了來咱們家,日後闔家的安危豈不更能添上幾分保障。」
甄母沉吟了半響,猜測道:「當年榮國公極其疼愛嫡幼女,想來當年臨死之前應該也為她打算了。賈家剩下的人就算再不成器,也不能把手中的勢力一點不剩地全交給王家吧?」
他們哪裏知道賈家還真就這麽地不成器,不過甄應嘉覺得母親說的還是挺有道理的,隻要腦子沒有被驢踢了,就不可能把辛苦經營了一輩子的人脈全部送給別人。
王家隻是賈家的姻親,又不是他們家的孝子賢孫。
「母親說的有理,那樣的高手屈就在林家真是可惜了。唉,當年榮國公真是個能力卓絕的人才,幸而咱們家有母親在,也能與賈家相提並論了,如今更是穩壓一頭。」
甄母被兒子不著痕跡地拍了一通馬屁,心裏很是舒服,兒子的傷勢隻是看起來嚇人,實際上並不嚴重。但是因為傷在腿上,少不得要臥床一段時日了。
「這段日子便好生養病吧,我已經吩咐了底下的人警醒些,倘或再敢睡的無知無覺便一律打死,想必日後再也不會發生這種事情了。我迴去就給史老太君去一封信,把事情全部說和開,我與她也是經年的交情了,她不會不賣我這個麵子的,我兒且安心就是。」
「多謝母親為兒子辛勞,有史老太君出麵,林如海身為女婿自然會言聽計從。早知林家底蘊深厚,兒子何必與他為敵,化幹戈為玉帛對兩家都好。」
「我兒如此識大體,何愁將來不能更上一層樓?賈家已經在走下坡路,林家看起來卻是深藏不露,咱們日後倒是可以多走動走動。」
甄應嘉應了聲「是」,已經開始在腦子裏籌劃如何與林家加深關係了。
甄母見狀也離開了,迴去之後一刻也沒有耽擱,寫了好一封情意深重的信件,保證讓賈母看見後能夠立刻原諒甄應嘉先前的冒失。
第29章 結親
甄家現在確實一整個暴跳如雷,什麽叫偷雞不成蝕把米,這就是活生生的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早知道當初就看在賈家的麵子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得了,誰能想到賈代善都死了那麽多年了,姓林的身邊還隱藏著這麽多的好手。
本以為他們賈家在京城裏的子孫都爛成那樣了,連手下的勢力都拱手讓給了王子騰,林家走文官路子的還能翻出什麽浪花兒來。
誰知道還真給了他一個天大的「驚喜」。
在揚州壞了他的布置多年的劉維時和摘星樓不說,還被人家追到金陵紮了一刀。
甄應嘉躺在床上又急又氣,三更半夜被人下了黑手,而且還被人家給逃脫了,真是丟人丟大發了。
上門來探病的人都快排到街尾了,但是甄應嘉心情十分不好,隻留下了禮物,卻把人統統都攆走了。
在金陵,他還不需要委屈自己去做任何不想做的事情。
甄母一臉心疼地看著臉色蒼白的兒子,說道:「這件事情是我們看走眼了,林家恐怕背後還有依仗。你好好養傷,這件事情暫且先擱置著吧。」
不是說讓他以後永遠都不要追究了,而是現在林家咬的緊,不妨先冷靜一段時間。
甄應嘉其實也是這個意思,但是他身居高位慣了,這麽多年都順風順水,從來都是別人遷就他的,已經有很多年沒有感受過這種被人打上門來還要裝作無事發生的窩囊氣了。
母親可是當今皇上的奶娘,就連皇上幼時都喚他一聲「奶兄」,從小到大哪裏受過這樣的委屈。
但是,眼下卻又不得不暫時忍下這口氣。否則還要怎樣呢,難道再派人去揚州把林如海砍一刀,在然後林家緊接著再派人來金陵砍自己第二刀?
想到這裏,甄應嘉頭都快炸了。
林家此舉很明顯在告訴自己,他們不好惹,而且不怕事!
最讓甄應嘉介意的是,自己失敗了而林家卻成功了。
他恨恨地說道:「那群飯桶真是該死,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真是白瞎了這麽多年送出去的銀子。如今就連好不容易安插進鹽務衙門的劉維時也折了,憑白少了一大筆進項。」
甄母說道:「唉,往後行事再小心些吧。沒了就沒了,咱家也不差那一點。其實你現在何必這麽著急,皇上聖體康泰,皇子們也都還小,要我說咱們不應該這麽早就投靠了大皇子,很該再蟄伏幾年。」
甄應嘉卻對這番話十分不以為意,他們甄家如今的地位是怎麽來的?還不是靠著和當今皇上從小就培養起來的情分,正是要在皇子們還小時才好呢。否則待他們將來羽翼豐滿了,還能有自家什麽事兒。
至於為什麽沒有選擇太子,自然也是他們經過了深思熟慮的考量。
太子乃是占著名分大統的嫡子,是鐵板釘釘的儲君。即使自家投靠了過去,太子也隻會覺得這些都是他們應該做的,將來登基後對自家的照拂也會有限。
而大皇子卻不同了,他若想要得到皇位,必須得去爭、去搶,隻有這樣才能顯出自家雪中送炭的好處來,日後自然能視甄家為心腹。
但是他卻不敢在明麵上違逆母親,便說道:「兒子都聽母親的就是,不過依您老人家看,林家的這些護衛都是從哪裏尋來的?兒子想,倘若能請了來咱們家,日後闔家的安危豈不更能添上幾分保障。」
甄母沉吟了半響,猜測道:「當年榮國公極其疼愛嫡幼女,想來當年臨死之前應該也為她打算了。賈家剩下的人就算再不成器,也不能把手中的勢力一點不剩地全交給王家吧?」
他們哪裏知道賈家還真就這麽地不成器,不過甄應嘉覺得母親說的還是挺有道理的,隻要腦子沒有被驢踢了,就不可能把辛苦經營了一輩子的人脈全部送給別人。
王家隻是賈家的姻親,又不是他們家的孝子賢孫。
「母親說的有理,那樣的高手屈就在林家真是可惜了。唉,當年榮國公真是個能力卓絕的人才,幸而咱們家有母親在,也能與賈家相提並論了,如今更是穩壓一頭。」
甄母被兒子不著痕跡地拍了一通馬屁,心裏很是舒服,兒子的傷勢隻是看起來嚇人,實際上並不嚴重。但是因為傷在腿上,少不得要臥床一段時日了。
「這段日子便好生養病吧,我已經吩咐了底下的人警醒些,倘或再敢睡的無知無覺便一律打死,想必日後再也不會發生這種事情了。我迴去就給史老太君去一封信,把事情全部說和開,我與她也是經年的交情了,她不會不賣我這個麵子的,我兒且安心就是。」
「多謝母親為兒子辛勞,有史老太君出麵,林如海身為女婿自然會言聽計從。早知林家底蘊深厚,兒子何必與他為敵,化幹戈為玉帛對兩家都好。」
「我兒如此識大體,何愁將來不能更上一層樓?賈家已經在走下坡路,林家看起來卻是深藏不露,咱們日後倒是可以多走動走動。」
甄應嘉應了聲「是」,已經開始在腦子裏籌劃如何與林家加深關係了。
甄母見狀也離開了,迴去之後一刻也沒有耽擱,寫了好一封情意深重的信件,保證讓賈母看見後能夠立刻原諒甄應嘉先前的冒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