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
[歷史同人] 六國卑秦,天降大軍 作者:晏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白起曾大敗魏韓聯軍,又有攻齊、伐楚的功績在身,其領兵本事自然無需多說。
司馬錯是秦惠文王時期的大將,曾助嬴駟攻滅蜀國,將蜀地當做秦國的糧倉。嬴稷時期,司馬錯曾被派去伐楚。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秦將司馬錯,還是司馬遷的八世祖。同一時代,司馬家還有在趙國、衛國等國為官者。1
在《史記》中,司馬遷聲情並茂地記述了他這位老祖宗,是如何與張儀爭論,又是如何率兵平蜀的。
因為年事已高,早些年,司馬錯已經漸漸淡出了秦國朝堂。
王齕知名度不如前兩者,但他作為白起的副將,與白起配合得頗為默契,也為秦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蒙驁本是齊國人,他見齊湣王剛愎自用,險些令齊國覆滅,後來復國的齊襄王主張休養生息,沒有蒙驁這類武將的用武之地,於是蒙驁便西行入秦,為秦王效力。
在幾人中,蒙驁的資歷無疑是最淺的,但他初入軍中,已經展現出了幾分將才。
白起和王齕年齡都不小了,他們有意培養年輕的蒙驁做接班人,嬴稷自然也對蒙驁頗多關注。
未來,蒙驁本人會為秦國攻克七十餘座城池,他的孫子蒙恬、蒙毅更會隨著一代雄主嬴政的崛起而聲名大噪。
正因為嬴稷手底下有如此多的將星,能力明明不錯的王翦,目前在他這裏還排不上號。
不過,嬴稷是從來不會嫌手底下的能臣幹將數量多的。
以前他不知道有王翦這麽一號人,以後不就知道了麽?
在看完嬴渠梁遞過來的書信後,嬴稷見王翦居然能以少勝多,擊退老封君們派去截殺衛鞅的私兵,他默默將王翦的名字記在了心中。
此人值得好生培養!
……
多日不見,衛鞅瞧著黑了許多,也瘦了許多。
原本他還有幾分矜傲樣,迴來的時候,神色間卻頗多感慨。
他一見了嬴渠梁,便忙不迭地對嬴渠梁道:「鞅總算明白,君上為何堅持要與黔首溝通了。這次,鞅與黔首同吃同住,的確收穫良多。」
像衛鞅這等學子,是在各國遊歷過的。從前,他也不是沒有見過底層黔首勞作的樣子。
隻是,那時的他,看過就罷,從未去深想,也不曾把自己放在黔首的位置上,試圖理解他們。
這一次的微服私訪,卻讓衛鞅有了很多新的想法。
他雖然已經將這些想法大致整理了出來,以奏疏的形式呈給嬴渠梁,但他猶覺不夠。
此時,衛鞅正有著滿腔的想法,急欲與嬴渠梁交流溝通一番。
「這個不急,且先讓寡人看看,寡人的大才,是否有什麽損傷。」
嬴渠梁拉住了衛鞅的手,見他活蹦亂跳的,身上似乎沒有什麽嚴重的傷口,這才鬆了口氣。
「先生在迴櫟陽的路上遇刺,寡人已經知曉。此事,寡人定會給先生一個交代!」
衛鞅見嬴渠梁這般關心他的安危,甚至將他的安危置於公務之上,不由有些感動。
他並非隻在秦國遊歷過,但唯有秦國國君,認可他的才能和學說,又這般重視他。
士為知己者死,衛鞅覺得,自己便是為嬴渠梁、為秦國肝腦塗地,也在所不惜。
「鞅並無大礙。說來,這次鞅能毫髮無損,還是託了王將軍的福。」
說著,衛鞅將身旁的小將王翦推上前,向嬴渠梁和嬴稷詳細描述了王翦在此次事件中的所作所為。
王翦見嬴渠梁和嬴稷的目光都凝聚在了自己身上,不由有些激動。
他在軍中一向表現不錯,但也不是最突出的那一類。就連先前被點去給衛鞅做護衛隊長,也是因為其他人太忙,抽不開身。
他沒有料到,他竟會在此次的行刺事件中一戰成名,受到來自秦王和秦王先祖的關注。
這也讓年輕的王翦有些緊張。
好在嬴渠梁和嬴稷沒有為難他的意思,在向他詢問了幾個問題之後,嬴稷讓他日後多去向白起討教討教。
他的這番話語,透露出日後要著重栽培王翦的意思,這也讓王翦心中十分激動。
王翦覺得,自己實在是太幸運了,非但能夠跟商君這樣的「傳奇人物」近距離接觸,負責保護他的安全,還因此而入了秦王的眼。日後,隻要他的表現別太拉胯,機會總是會有的!
白起和衛鞅離開後,嬴渠梁對嬴稷道:「看來,此次的『行刺事件』,也並非完全是一件壞事。寡人看,你的『千裏駒』,隻怕又要多上一匹咯!」
嬴稷道:「是不是『千裏駒』,還得再看看!」
有了白起這匹千裏駒之後,嬴稷的目光可高著呢,不是所有人在他這裏,都當得起一聲「千裏駒」的。
嬴渠梁看著嬴稷這滿臉笑容的樣子,卻覺得自家大孫子今日有些欠揍。
他手底下可沒幾個能耐的將領,他大孫子手底下的將領卻多得不當迴事兒,如果這些人不是他大孫子手底下的人,他都恨不得親自動手搶人了!
第24章
朝堂上,嬴渠梁發落了一批卿大夫。
盡管他手中並沒有切實的證據,證明這些卿大夫參與行刺之事。但他本就打算借題發揮,將不服從於自己的卿大夫再削上一削。
因此,他的態度十分強硬。
作為國君,嬴渠梁想跟這些大臣們講道理的時候,可以跟這些大臣們好好講道理。
司馬錯是秦惠文王時期的大將,曾助嬴駟攻滅蜀國,將蜀地當做秦國的糧倉。嬴稷時期,司馬錯曾被派去伐楚。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秦將司馬錯,還是司馬遷的八世祖。同一時代,司馬家還有在趙國、衛國等國為官者。1
在《史記》中,司馬遷聲情並茂地記述了他這位老祖宗,是如何與張儀爭論,又是如何率兵平蜀的。
因為年事已高,早些年,司馬錯已經漸漸淡出了秦國朝堂。
王齕知名度不如前兩者,但他作為白起的副將,與白起配合得頗為默契,也為秦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蒙驁本是齊國人,他見齊湣王剛愎自用,險些令齊國覆滅,後來復國的齊襄王主張休養生息,沒有蒙驁這類武將的用武之地,於是蒙驁便西行入秦,為秦王效力。
在幾人中,蒙驁的資歷無疑是最淺的,但他初入軍中,已經展現出了幾分將才。
白起和王齕年齡都不小了,他們有意培養年輕的蒙驁做接班人,嬴稷自然也對蒙驁頗多關注。
未來,蒙驁本人會為秦國攻克七十餘座城池,他的孫子蒙恬、蒙毅更會隨著一代雄主嬴政的崛起而聲名大噪。
正因為嬴稷手底下有如此多的將星,能力明明不錯的王翦,目前在他這裏還排不上號。
不過,嬴稷是從來不會嫌手底下的能臣幹將數量多的。
以前他不知道有王翦這麽一號人,以後不就知道了麽?
在看完嬴渠梁遞過來的書信後,嬴稷見王翦居然能以少勝多,擊退老封君們派去截殺衛鞅的私兵,他默默將王翦的名字記在了心中。
此人值得好生培養!
……
多日不見,衛鞅瞧著黑了許多,也瘦了許多。
原本他還有幾分矜傲樣,迴來的時候,神色間卻頗多感慨。
他一見了嬴渠梁,便忙不迭地對嬴渠梁道:「鞅總算明白,君上為何堅持要與黔首溝通了。這次,鞅與黔首同吃同住,的確收穫良多。」
像衛鞅這等學子,是在各國遊歷過的。從前,他也不是沒有見過底層黔首勞作的樣子。
隻是,那時的他,看過就罷,從未去深想,也不曾把自己放在黔首的位置上,試圖理解他們。
這一次的微服私訪,卻讓衛鞅有了很多新的想法。
他雖然已經將這些想法大致整理了出來,以奏疏的形式呈給嬴渠梁,但他猶覺不夠。
此時,衛鞅正有著滿腔的想法,急欲與嬴渠梁交流溝通一番。
「這個不急,且先讓寡人看看,寡人的大才,是否有什麽損傷。」
嬴渠梁拉住了衛鞅的手,見他活蹦亂跳的,身上似乎沒有什麽嚴重的傷口,這才鬆了口氣。
「先生在迴櫟陽的路上遇刺,寡人已經知曉。此事,寡人定會給先生一個交代!」
衛鞅見嬴渠梁這般關心他的安危,甚至將他的安危置於公務之上,不由有些感動。
他並非隻在秦國遊歷過,但唯有秦國國君,認可他的才能和學說,又這般重視他。
士為知己者死,衛鞅覺得,自己便是為嬴渠梁、為秦國肝腦塗地,也在所不惜。
「鞅並無大礙。說來,這次鞅能毫髮無損,還是託了王將軍的福。」
說著,衛鞅將身旁的小將王翦推上前,向嬴渠梁和嬴稷詳細描述了王翦在此次事件中的所作所為。
王翦見嬴渠梁和嬴稷的目光都凝聚在了自己身上,不由有些激動。
他在軍中一向表現不錯,但也不是最突出的那一類。就連先前被點去給衛鞅做護衛隊長,也是因為其他人太忙,抽不開身。
他沒有料到,他竟會在此次的行刺事件中一戰成名,受到來自秦王和秦王先祖的關注。
這也讓年輕的王翦有些緊張。
好在嬴渠梁和嬴稷沒有為難他的意思,在向他詢問了幾個問題之後,嬴稷讓他日後多去向白起討教討教。
他的這番話語,透露出日後要著重栽培王翦的意思,這也讓王翦心中十分激動。
王翦覺得,自己實在是太幸運了,非但能夠跟商君這樣的「傳奇人物」近距離接觸,負責保護他的安全,還因此而入了秦王的眼。日後,隻要他的表現別太拉胯,機會總是會有的!
白起和衛鞅離開後,嬴渠梁對嬴稷道:「看來,此次的『行刺事件』,也並非完全是一件壞事。寡人看,你的『千裏駒』,隻怕又要多上一匹咯!」
嬴稷道:「是不是『千裏駒』,還得再看看!」
有了白起這匹千裏駒之後,嬴稷的目光可高著呢,不是所有人在他這裏,都當得起一聲「千裏駒」的。
嬴渠梁看著嬴稷這滿臉笑容的樣子,卻覺得自家大孫子今日有些欠揍。
他手底下可沒幾個能耐的將領,他大孫子手底下的將領卻多得不當迴事兒,如果這些人不是他大孫子手底下的人,他都恨不得親自動手搶人了!
第24章
朝堂上,嬴渠梁發落了一批卿大夫。
盡管他手中並沒有切實的證據,證明這些卿大夫參與行刺之事。但他本就打算借題發揮,將不服從於自己的卿大夫再削上一削。
因此,他的態度十分強硬。
作為國君,嬴渠梁想跟這些大臣們講道理的時候,可以跟這些大臣們好好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