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頁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 作者:春山有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楚棠陰陽怪氣地抖了個機靈,水鏡下的蒲鬆齡隨即憤然,他對時下的這些風氣一向不恥,此時聽楚棠如此言語,既有借他人之口一吐胸中塊壘的爽快,又有種丟人丟到後世羞憤。
許多正直之士也有如蒲鬆齡一樣的感受,水鏡提清朝的次數本便少,一提還是公開處刑,如何不讓人掩麵害臊?
倒是通過這些門路進入國子監的生員被當中揭穿取笑,立即就漲紅了臉,嚷著本家自有資財幹你何事,仿佛這樣就能抵過周遭意味深長的目光。
其他如韓愈、歐陽修、範仲淹等曾參與主持教育革新的人聽到這些也覺憂慮。賢才關乎國家之治,堂堂國子監盡是些紈絝子弟,不但不能進賢,反而敗壞天下學風。這麽想著,對那清代的國子監就更無好臉色。
太極宮。
李世民若有所思:「如此說來,那魯四老爺的監生十有八九也是購來的?」
他沉吟,心裏盤算著要責令有司引以為戒,畢竟他可不想被後世這麽追著損什麽買進大學。
【文中說四叔「比先前並沒有什麽改變」,這句話很有意思,它不止指的是四叔的外形變化。】
【清末民初西學東漸,新式學問已經流行起來了,四叔彈的還是理學這個老調子,自倚的仍是從前清捐來的監生身份,他的思想沒有什麽改變。】
【再往後看,「說我胖了之後隨即大罵新黨。但我知道這並非借題在罵我:因為他所罵的還是康有為。」發現華點了嗎?】
眾人:?
這個問題多少有點超綱了。
【康有為是戊戌變法的人物,但這時已經是民國了,辛亥革命都發生了帝製都完了,還在這兒罵前清的康有為,會不有點太過時了?】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並朱元璋以及一眾帝王神情一凜:!!!
行了,不用猜來猜去遮遮掩掩了,後世真把皇帝折騰沒了。
「沒有皇帝,誰來統領天下之事,這豈不是……要亂套了嗎?!」杜牧難以置信。
「那後世中華,由誰來主持?」李商隱同樣震驚。
北宋。
歐陽修等人訥訥難言:「君者一國之象徵,萬民之所仰,沒有皇帝……人心憑何而聚,萬民憑何而安啊!」
很多時候,帝王更多是一種精神上的意義。
奉天殿裏,朱樉後知後覺地一拍大腿:「父皇啊!」
朱元璋好險沒被這一嗓子嚇到,迴過神來臉更黑了幾分:「大驚小怪地嚷嚷什麽,咱還沒龍馭賓天呢!」
朱樉沒有在意自家父皇的黑臉,反而一把攥住他的明黃袍袖,顫顫巍巍道:「父皇……敢情後世那個敢教日月換新天,是換了個沒有皇帝的天啊!」
朱元璋:……
閉嘴吧,不用再給你老子心上紮一刀。
黃安。
耿定理收迴張大的嘴巴,看了看天上的水鏡又看了看旁邊的李贄,語氣恍惚道:「宏甫兄,後人比你……敢想多了。」
李贄同樣錯愕,雖然好友天天因為他語出驚人說他大逆不道,但他也不曾當真設想如此啊!革命革命,難不成革的是皇帝的命?
各個時空陷入難以言喻的沉默,時帝製完結的結局太過超前,雖然先前觀看水鏡不少人便多有猜測,但當真聽到這四個字還是會覺得恍惚驚愕。千年輪轉,王朝變換也成了平常事,可從沒有人想過會沒有皇帝。
推翻了清朝就不要皇帝了嗎?那又由何人引領華夏?
退一萬步說,那位偉人和水鏡裏授勳的那個人,難道就不是後世的皇帝嗎?
作者有話要說:
1.理學與監生的解釋參考必修下冊課下注釋。ps.kuku搜宋明理學,越看越覺得腦子嗡嗡的,緩緩打出一個難懂2.參考孫紹振《禮教的三重矛盾和悲劇的四重深度》
3.考慮了一下後文的推進選擇了jeff時間線的二程和張載(另勸大佬先別透支開心doge)
4.列之要路,名為尊崇道學,其實幸其不才憒憒,不致掣肘耳,以致萬事不理,喪身亡國。——周密《癸辛雜識》
5.今之君子……是以終日言性與天道,而不自知其墮於禪學也。——顧炎武《日知錄》
第132章 祝福4
◎楚棠的終極目標是什麽?◎
驚人的消息在眾人心上掀起了一場不小的地震,楚棠卻仍是毫無所覺,她將這個問題輕輕宕開翻到下一頁課件。
【我們還可以看一看他書房的陳設。】
【牆壁上掛著朱拓的大「夀」字,陳摶老祖寫的。陳摶老祖是個道士,他的思想對宋元理學和道教的發展都有一定影響。兩邊掛著對聯,一邊脫落,一邊寫著「事理通達心氣和平。」】
「嗬~」水鏡下的柳宗元忽然冷冷一哂。
劉禹錫感到奇怪:「子厚為何發笑?」
柳宗元眼中微有諷意:「魯四老爺先前大罵新黨和那康有為時,可半分看不出心氣平和的模樣。」
柳宗元亦有革新之意,時人有以新黨目之,故而對此多了幾分敏感。
劉禹錫聞此亦深以為然:「昔年嵇、阮二士不滿司馬氏以名教標榜,非湯武而薄周孔,非是真論周公、孔子之過,惟厭惡名教之虛偽耳。魯四老爺標榜理學空談心性,依我看,比之嵇、阮二人嘲諷的偽士,有過之而無不及。」
兩人對視一眼,對那所謂理學也生出了幾分遲疑。
許多正直之士也有如蒲鬆齡一樣的感受,水鏡提清朝的次數本便少,一提還是公開處刑,如何不讓人掩麵害臊?
倒是通過這些門路進入國子監的生員被當中揭穿取笑,立即就漲紅了臉,嚷著本家自有資財幹你何事,仿佛這樣就能抵過周遭意味深長的目光。
其他如韓愈、歐陽修、範仲淹等曾參與主持教育革新的人聽到這些也覺憂慮。賢才關乎國家之治,堂堂國子監盡是些紈絝子弟,不但不能進賢,反而敗壞天下學風。這麽想著,對那清代的國子監就更無好臉色。
太極宮。
李世民若有所思:「如此說來,那魯四老爺的監生十有八九也是購來的?」
他沉吟,心裏盤算著要責令有司引以為戒,畢竟他可不想被後世這麽追著損什麽買進大學。
【文中說四叔「比先前並沒有什麽改變」,這句話很有意思,它不止指的是四叔的外形變化。】
【清末民初西學東漸,新式學問已經流行起來了,四叔彈的還是理學這個老調子,自倚的仍是從前清捐來的監生身份,他的思想沒有什麽改變。】
【再往後看,「說我胖了之後隨即大罵新黨。但我知道這並非借題在罵我:因為他所罵的還是康有為。」發現華點了嗎?】
眾人:?
這個問題多少有點超綱了。
【康有為是戊戌變法的人物,但這時已經是民國了,辛亥革命都發生了帝製都完了,還在這兒罵前清的康有為,會不有點太過時了?】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並朱元璋以及一眾帝王神情一凜:!!!
行了,不用猜來猜去遮遮掩掩了,後世真把皇帝折騰沒了。
「沒有皇帝,誰來統領天下之事,這豈不是……要亂套了嗎?!」杜牧難以置信。
「那後世中華,由誰來主持?」李商隱同樣震驚。
北宋。
歐陽修等人訥訥難言:「君者一國之象徵,萬民之所仰,沒有皇帝……人心憑何而聚,萬民憑何而安啊!」
很多時候,帝王更多是一種精神上的意義。
奉天殿裏,朱樉後知後覺地一拍大腿:「父皇啊!」
朱元璋好險沒被這一嗓子嚇到,迴過神來臉更黑了幾分:「大驚小怪地嚷嚷什麽,咱還沒龍馭賓天呢!」
朱樉沒有在意自家父皇的黑臉,反而一把攥住他的明黃袍袖,顫顫巍巍道:「父皇……敢情後世那個敢教日月換新天,是換了個沒有皇帝的天啊!」
朱元璋:……
閉嘴吧,不用再給你老子心上紮一刀。
黃安。
耿定理收迴張大的嘴巴,看了看天上的水鏡又看了看旁邊的李贄,語氣恍惚道:「宏甫兄,後人比你……敢想多了。」
李贄同樣錯愕,雖然好友天天因為他語出驚人說他大逆不道,但他也不曾當真設想如此啊!革命革命,難不成革的是皇帝的命?
各個時空陷入難以言喻的沉默,時帝製完結的結局太過超前,雖然先前觀看水鏡不少人便多有猜測,但當真聽到這四個字還是會覺得恍惚驚愕。千年輪轉,王朝變換也成了平常事,可從沒有人想過會沒有皇帝。
推翻了清朝就不要皇帝了嗎?那又由何人引領華夏?
退一萬步說,那位偉人和水鏡裏授勳的那個人,難道就不是後世的皇帝嗎?
作者有話要說:
1.理學與監生的解釋參考必修下冊課下注釋。ps.kuku搜宋明理學,越看越覺得腦子嗡嗡的,緩緩打出一個難懂2.參考孫紹振《禮教的三重矛盾和悲劇的四重深度》
3.考慮了一下後文的推進選擇了jeff時間線的二程和張載(另勸大佬先別透支開心doge)
4.列之要路,名為尊崇道學,其實幸其不才憒憒,不致掣肘耳,以致萬事不理,喪身亡國。——周密《癸辛雜識》
5.今之君子……是以終日言性與天道,而不自知其墮於禪學也。——顧炎武《日知錄》
第132章 祝福4
◎楚棠的終極目標是什麽?◎
驚人的消息在眾人心上掀起了一場不小的地震,楚棠卻仍是毫無所覺,她將這個問題輕輕宕開翻到下一頁課件。
【我們還可以看一看他書房的陳設。】
【牆壁上掛著朱拓的大「夀」字,陳摶老祖寫的。陳摶老祖是個道士,他的思想對宋元理學和道教的發展都有一定影響。兩邊掛著對聯,一邊脫落,一邊寫著「事理通達心氣和平。」】
「嗬~」水鏡下的柳宗元忽然冷冷一哂。
劉禹錫感到奇怪:「子厚為何發笑?」
柳宗元眼中微有諷意:「魯四老爺先前大罵新黨和那康有為時,可半分看不出心氣平和的模樣。」
柳宗元亦有革新之意,時人有以新黨目之,故而對此多了幾分敏感。
劉禹錫聞此亦深以為然:「昔年嵇、阮二士不滿司馬氏以名教標榜,非湯武而薄周孔,非是真論周公、孔子之過,惟厭惡名教之虛偽耳。魯四老爺標榜理學空談心性,依我看,比之嵇、阮二人嘲諷的偽士,有過之而無不及。」
兩人對視一眼,對那所謂理學也生出了幾分遲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