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猶自疑惑的白居易一聽弟弟這話卻是笑了:「知退想岔了。豈不聞詩有代言之稱?文中之『我』,或為魯迅代言之人,自然非其本尊。」


    白居易是詩中名家,是自唐而臻至極,各種作詩之法層出不窮,比之尚在發展期的傳奇話本成熟了不知多少倍,是以他一眼便能展開聯想。而白行簡到底也是穎悟識文之人,一經點撥立即就反應過來了。


    所謂代言,即詩家於詩中將自己擬為他人,代為言事,如杜工部「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穀。」將自己擬為幽居空穀的佳人,以表己身高潔與不遇之慨;又如王江寧「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之句,擬為閨中少婦抒發。前者猶可象徵,後者就決然不是王江寧本尊了。


    「還是兄長敏銳。」白行簡向他道謝,「文中之『我』,想必也是魯迅一代言。如此,便也是話本中一人物了。」


    他給出自己的判斷,隨即又饒(zei)有(xin)興(bu)趣(si)地看向白居易道:「兄長筆力純熟,技藝得心應手,當真不考慮與我一同來作傳奇麽?」


    白居易握著杯盞的手微微一頓:他還沒打消這念頭?


    那邊的白行簡還在遊說,說什麽話本雜說亦可成為名著,後人頗愛這些解頤逗悶之本,傳世之篇還可被排成戲文久久傳唱,不比做詩文差之類,惹得白居易大為無言,末了還是看夠戲了的元稹忍笑上來解救好友。


    「行了知退兄,樂天若是隨你去做傳奇,大唐可就失去一位詩魔了。」


    文人各有論議,但也有單純看故事的人,他們對這個結局不甚滿意:「嘖,是個悲劇啊!」


    「人都死了,唉,我還是更喜歡看大團圓,熱熱鬧鬧的,喜慶。」


    「這迅哥兒的心也是個狠的,怎麽就把人寫死了呢!」


    北宋。


    李家宅裏,李清照撐在桌子上,心中充滿疑問:「詢問靈魂有無與祥林嫂之死有何關係?祥林嫂到底是如何死的,她的身上到底發生了何事?」


    這敘述分明也沒敘述清楚啊!


    好在楚棠並未讓眾人疑惑太久,隻聽她接著道:


    【「我」是小說中的敘事者,祥林嫂則是故事的主人公。下麵呢,請大家按下暫停鍵,通讀文本,嚐試用自己的話來講一講祥林嫂的故事。】


    【視頻原因就不專門等大家了,我在這裏做了個故事梗概,大家可以對照著來看一下。】


    【祥林嫂,姓名不詳,籍貫不詳,自幼作為等郎媳嫁與小自己十歲的衛家山人祥林。二十六七歲,小丈夫夭折,她為了逃避被賣的命運逃到魯鎮,在鄉紳魯四老爺家做幫傭。但後來,她的婆婆還是打聽到了她的消息,帶人來魯鎮將她搶了迴去,轉賣到山裏……】


    她一邊講述一邊將課件展示出來,眾人一目十行看完,眼裏幾乎都現出了唏噓之色,他們心中不約而同地響起一句話——


    「這祥林嫂……也太慘了吧?!」


    作者有話要說:


    後麵的還在猛猛看資料斟酌潤色,先放一小部分表示我沒有失蹤bushi,祝大家期末順利(另:好羨慕高三同事美美休假啊qaq)


    1.丁帆《中國新文學史》


    2.《稱謂、民俗、環境——從文化視角走進魯鎮》課件3.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穀。——杜甫《佳人》


    4.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


    第130章 祝福2


    ◎誰殺死了祥林嫂◎


    中國人素來不習慣悲劇的結尾,就像《竇娥冤》那樣慘烈的戲文,最後總要陪一竇天章為女申冤、好竇娥賴父昭雪,好比慈悲者見不得塵世苦楚,或是苦命人歷經無數苦厄,所以總不願話本裏的人物一樣不見天日。


    可是水鏡上祥林嫂的故事卻是一個徹頭徹尾赤裸裸的悲劇,無所避忌地在他們心上劃下一道大口子,隻言片語便是一個血淋淋的現實如在目前。


    李家宅院裏,沉浸在故事中的李清照尚不及反應,和自家小姐一起看水鏡的侍女梅香已經下意識捂住嘴巴:


    「天吶……祥林嫂的婆婆竟把她賣給別人!」


    北宋風氣開放,雖然少見什麽寡婦守節的陋習,相反和離、再嫁也並不是什麽稀罕事,但婆家總是做不到這一步的,祥林嫂的婆婆卻做出這等事,著實讓她大為意外。


    「真是個見錢眼開的老婦!」


    小丫鬟憤憤不平,從自己的思緒裏抽離出來的李清照收迴目光,伸手將人拉住,眉心微蹙,憂心忡忡道:


    「便是再嫁,祥林嫂的丈夫和孩子竟又是沒了。幾遭苦痛,於一女子而言可謂滅頂之災。」


    微微一嘆,這樣悲慘的故事,她有些不忍聽下去了。


    唐朝。


    上官婉兒麵露戚色,她生於清要門庭,家變時雖經歷潦倒、一識冷暖,但末了又入了武皇的眼,常在帝側,也曾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入眼丹墀瓊林殿,哪裏想世間會有這般悽慘的女子?


    「幼時孤苦,長成後命途又幾經變易,實在令人唏噓。」


    她眼睫輕垂,同樣一聲嘆息。


    另一邊。


    李白放下酒杯,對身邊的杜甫說道:「此人之運命,比之子美你詩文中那位石壕村的老婦,竟更令人不忍卒讀。」


    「是啊!」杜甫聞言目露感懷,「黎庶多悲,魯迅於話本雜說中亦能見天地眾生,倒是超邁我等良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山有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山有信並收藏[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