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頁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 作者:春山有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林衝到達滄州,送上銀錢打點差撥、管營,再加上柴進的書信,倖免了一百殺威棒,還被派去看管天王堂。】
如此波折的情節敘述起來不過是幾行字,影像裏的畫麵也閃得極快,但任誰都能聽出其中的驚心動魄,尤其是野豬林那一節,很是讓眾人狠狠地捏了一把汗。
「那高俅如此趕盡殺絕,當真惡毒!」少年霍去病憤憤道。
「幸得魯智深跟在身後,此人看著五大三粗,沒想到卻是個細心的,若是他沒有跟上來,後果不堪設想。」杜甫有些慶幸。
李白同樣對魯智深非常欣賞:「粗中有細,又義薄雲天,林沖這個朋友交得好,比陸謙好!」
說罷又道:「此人看著是和尚打扮,偏又不忌酒肉殺生,那一把鏟也舞得那樣好,真真是個英雄豪傑,料想也是書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卻不知他的身上又有何故事。」
雖則隻有幾次出場,但魯智深鮮明的個性給李白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他半生落拓,生性不羈,看得林沖百般忍讓,早就憋出了滿心鬱氣,倒是魯智深無掛礙的灑脫心性對他胃口,是以忍不住便遐想起來。
杜甫看著好友頗為神往又難免遺憾的樣子忍不住笑了笑:「我算是知道後朝為何偏愛小說。」
「哦?」李白抬眸。
杜甫:「一書之中波瀾萬千,一事起便勾連另一事,讓人不禁想一探究竟。這不,連太白兄都被吸引住了。」
李白聽罷哈哈大笑:「子美所言不錯,可惜不能一觀全貌,我心甚憾也!」
比起後朝文事精妙、波瀾迭起的章迴話本,此時所能見到的六朝誌怪、傳奇雜說還是太過粗陋了。
中唐。
白居易心下嘆息不已:「滄州之禍背後原是這一番波折,分明受盡屈辱,處處是奸小陷害,後又被上峰趕盡殺絕,林沖卻隻說是自己觸怒高太尉,可見其本便是個老實安分之人。」
「是啊!」白行簡也同情上了這個命運乖違的人物,「林沖如此謹小慎微,一再忍讓,隻為平順生活,哪知還是自身遭罪、夫妻離散,如何不令人嘆息?」
「林沖先前對李小二施以援手,又對陸謙不吝幫助,可見其人平日必是與人為善,此番遇著李小二也直言自己是罪囚,恐怕玷汙他們夫妻兩個。陸謙忘恩負義,李小二卻是一片赤誠,真是仗義每從屠狗輩。」元稹亦頗為感慨。
北宋。
早便覺得不是滋味的李清照當真又憐又怒:「如此逼迫屈辱竟還認為罪在己身,林沖安分是真,可也太委曲求全了些!」
李格非看著氣憤不已的女兒不禁一笑,轉又斂了神色道:「你也知道委曲之後,是『求全』二字,林沖為著的,不正是保全一家麽?」
「但最終也未能保全啊!而且休妻之後,林娘子便能保全了麽?」
李清照仍是氣憤,端看那高衙內一而再再而三下手的模樣,就知道他不會善罷甘休。如此惡棍紈絝,偏偏還有個位高權重的爹!
「那高俅當真不辨是非!幸好這人此時已被懲處,不然朝堂之上豈不是又多了一個無能的奸人?」
她不知曉書中人物與歷史上的高俅有細微出入,隻剩純然慶幸。
太極宮。
李世民收迴目光,作為帝王,他不得不承認林沖的確是個安分的人物,蒙受如此冤屈不平也不曾真做出喊打喊殺之事,一意承罪;但從情感上來說,他當真是覺得林沖憋屈極了。不說高太尉父子和陸謙,連押解的官差都能將他折辱了去。
簡直看得人心中憋悶!
宋初。皇宮。
趙匡胤蹙著眉一言不發,他一麵氣高俅的所作所為,一麵又可憐林沖的遭際,忍不住就又想將趙光義揪出來踹兩腳。
氣憤之後,楚棠口中的「柴進」二字又引得他注目:「柴進,柴氏……」
在宋朝,提到柴這個姓,總不那麽簡單。
想起當年的老上峰柴榮,趙匡胤眸色深斂。他對柴家,還是存了那麽幾分愧疚感念的,故而對柴氏後人多有寬待。
那書中的柴進明知林沖是刺配戴罪之人,卻仍將之迎入莊中好生款待,修書為之打點,這其中固然有惜英豪的欣賞之意。但罔顧官命,難免擔一分罪責,柴進卻毫不在意,可見聖眷在心。
輕嘆一聲,趙匡胤按下心緒,對柴氏,仍是要厚待。
【根據以上補充的前情提要,再結合林沖對李小二說的話,我們可以看出,林沖的性格之中還有善良安分、逆來順受的一麵。】
楚棠將關鍵性格標紅,水鏡下,施耐庵輕搖著頭道:「林沖此人,不似魯達灑脫,位、家、情將之一一綁縛,要掙脫,卻是不那麽容易的。」
另一邊。
羅貫中對老師不吝誇耀:「老師筆下之林沖當真真切至極!其言其行雖令人急令人嘆,然細想卻又俱是人物本色,筆力精深至此,摹人警切至此,較前賢可以同笑矣!」
蘇州。
金聖歎一展摺扇,悠然道:「熬得住,把得牢,林沖這幾迴內容,真真是將這六字道盡了。」
漢朝。
司馬遷極快速地記下幾處關鍵,林沖這個人物寫得好,水鏡裏不時出現的文段也筆盡其妙,他覺著對自己的修史倒極有裨益,是以早已鋪開紙筆,隻待留記,此時聽了楚棠的話,便道:
如此波折的情節敘述起來不過是幾行字,影像裏的畫麵也閃得極快,但任誰都能聽出其中的驚心動魄,尤其是野豬林那一節,很是讓眾人狠狠地捏了一把汗。
「那高俅如此趕盡殺絕,當真惡毒!」少年霍去病憤憤道。
「幸得魯智深跟在身後,此人看著五大三粗,沒想到卻是個細心的,若是他沒有跟上來,後果不堪設想。」杜甫有些慶幸。
李白同樣對魯智深非常欣賞:「粗中有細,又義薄雲天,林沖這個朋友交得好,比陸謙好!」
說罷又道:「此人看著是和尚打扮,偏又不忌酒肉殺生,那一把鏟也舞得那樣好,真真是個英雄豪傑,料想也是書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卻不知他的身上又有何故事。」
雖則隻有幾次出場,但魯智深鮮明的個性給李白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他半生落拓,生性不羈,看得林沖百般忍讓,早就憋出了滿心鬱氣,倒是魯智深無掛礙的灑脫心性對他胃口,是以忍不住便遐想起來。
杜甫看著好友頗為神往又難免遺憾的樣子忍不住笑了笑:「我算是知道後朝為何偏愛小說。」
「哦?」李白抬眸。
杜甫:「一書之中波瀾萬千,一事起便勾連另一事,讓人不禁想一探究竟。這不,連太白兄都被吸引住了。」
李白聽罷哈哈大笑:「子美所言不錯,可惜不能一觀全貌,我心甚憾也!」
比起後朝文事精妙、波瀾迭起的章迴話本,此時所能見到的六朝誌怪、傳奇雜說還是太過粗陋了。
中唐。
白居易心下嘆息不已:「滄州之禍背後原是這一番波折,分明受盡屈辱,處處是奸小陷害,後又被上峰趕盡殺絕,林沖卻隻說是自己觸怒高太尉,可見其本便是個老實安分之人。」
「是啊!」白行簡也同情上了這個命運乖違的人物,「林沖如此謹小慎微,一再忍讓,隻為平順生活,哪知還是自身遭罪、夫妻離散,如何不令人嘆息?」
「林沖先前對李小二施以援手,又對陸謙不吝幫助,可見其人平日必是與人為善,此番遇著李小二也直言自己是罪囚,恐怕玷汙他們夫妻兩個。陸謙忘恩負義,李小二卻是一片赤誠,真是仗義每從屠狗輩。」元稹亦頗為感慨。
北宋。
早便覺得不是滋味的李清照當真又憐又怒:「如此逼迫屈辱竟還認為罪在己身,林沖安分是真,可也太委曲求全了些!」
李格非看著氣憤不已的女兒不禁一笑,轉又斂了神色道:「你也知道委曲之後,是『求全』二字,林沖為著的,不正是保全一家麽?」
「但最終也未能保全啊!而且休妻之後,林娘子便能保全了麽?」
李清照仍是氣憤,端看那高衙內一而再再而三下手的模樣,就知道他不會善罷甘休。如此惡棍紈絝,偏偏還有個位高權重的爹!
「那高俅當真不辨是非!幸好這人此時已被懲處,不然朝堂之上豈不是又多了一個無能的奸人?」
她不知曉書中人物與歷史上的高俅有細微出入,隻剩純然慶幸。
太極宮。
李世民收迴目光,作為帝王,他不得不承認林沖的確是個安分的人物,蒙受如此冤屈不平也不曾真做出喊打喊殺之事,一意承罪;但從情感上來說,他當真是覺得林沖憋屈極了。不說高太尉父子和陸謙,連押解的官差都能將他折辱了去。
簡直看得人心中憋悶!
宋初。皇宮。
趙匡胤蹙著眉一言不發,他一麵氣高俅的所作所為,一麵又可憐林沖的遭際,忍不住就又想將趙光義揪出來踹兩腳。
氣憤之後,楚棠口中的「柴進」二字又引得他注目:「柴進,柴氏……」
在宋朝,提到柴這個姓,總不那麽簡單。
想起當年的老上峰柴榮,趙匡胤眸色深斂。他對柴家,還是存了那麽幾分愧疚感念的,故而對柴氏後人多有寬待。
那書中的柴進明知林沖是刺配戴罪之人,卻仍將之迎入莊中好生款待,修書為之打點,這其中固然有惜英豪的欣賞之意。但罔顧官命,難免擔一分罪責,柴進卻毫不在意,可見聖眷在心。
輕嘆一聲,趙匡胤按下心緒,對柴氏,仍是要厚待。
【根據以上補充的前情提要,再結合林沖對李小二說的話,我們可以看出,林沖的性格之中還有善良安分、逆來順受的一麵。】
楚棠將關鍵性格標紅,水鏡下,施耐庵輕搖著頭道:「林沖此人,不似魯達灑脫,位、家、情將之一一綁縛,要掙脫,卻是不那麽容易的。」
另一邊。
羅貫中對老師不吝誇耀:「老師筆下之林沖當真真切至極!其言其行雖令人急令人嘆,然細想卻又俱是人物本色,筆力精深至此,摹人警切至此,較前賢可以同笑矣!」
蘇州。
金聖歎一展摺扇,悠然道:「熬得住,把得牢,林沖這幾迴內容,真真是將這六字道盡了。」
漢朝。
司馬遷極快速地記下幾處關鍵,林沖這個人物寫得好,水鏡裏不時出現的文段也筆盡其妙,他覺著對自己的修史倒極有裨益,是以早已鋪開紙筆,隻待留記,此時聽了楚棠的話,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