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頁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 作者:春山有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高俅本不信,陸謙進來大加渲染,說著林沖雖然內向但實際是個說得出做得到的狠人,他說要來尋仇,保不齊就真來了雲雲,終於將高俅說動,於是一幹人等設下毒計,將林沖騙進白虎堂,又誣陷他手執利刃擅創軍機重地,將人關進開封府大牢等候發落。開封府尹明知林沖冤枉,但迫於高太尉威逼,仍是判了林沖脊杖二十,刺配滄州牢城。
一連串的情節藉助影片原原本本展現在眾人麵前,竟好似真真看到了書中一幫奸小密謀,謀害良民。
唐朝。
本便性情中人的李白憤然起身疾走幾步,仍是難掩心中怒火:「一□□佞宵小,簡直可恨!」
杜甫也暗下神色:「那高太尉如此輕易便受奸小蠱惑,可見在他事上定然也是昏暗不明。如此庸才掌握軍機,廟堂情形,怕是難料。」
「嫫母衣錦,西施負薪,高俅徒以蹴鞠之戲獲幸,豈不謬哉!」
李白斥罵一聲,又想起先前聽到的李林甫、安祿山之流,隻覺那時的宋朝也是山雨欲來。
中唐。
劉禹錫對這段劇情同樣感到相當氣憤:「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早知是這麽個白眼狼,林沖當日真不如不助他!」
「便是沒有陸謙,高衙內也不會善罷甘休。」柳宗元搖搖頭,心下嘆息。
劉禹錫轉念一想亦覺得有理,賊心一起豈是那麽好滅的?
「林沖本為避禍一再忍讓,不想反倒助長了高衙內的氣焰,倒不如當時就將那高衙內嚴懲一番。」
他是當真覺得可氣,青白世道,禍從天降。雖則自己易地而處未嚐不知林沖難處,可此時觀之,心中難免覺得憋屈。
「這林沖當真能忍。」
「不怕官,隻怕管。直接管製自己之人,比那遠在天邊威權加身之人難纏得多,諸多無奈,隻在這一句了。」
柳宗元想起影片裏林沖的話,語氣不由得低沉了幾分。兩相對照,倒是那孑然一身、快意恩仇的魯智深更讓人艷羨。
眾人各自唏噓。
北宋。
看完全程的趙匡胤當場黑了臉,一掌按在椅背上恨恨道:「高俅若當真知事,就該嚴懲無狀之子,押著人親自登門向林沖道歉,而不是像這般聽信讒言反生迫害之心!一朝太尉,手握軍機卻助子行兇弄權害人,此人合該革職受刑!」
他氣惱不已,想到高俅不過是因為球踢得好就入了那徽宗的眼,而徽宗又是靖康恥的罪魁,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將麵前的桌子拍得震天響:「趙佶,不肖子孫!」
轉念一想,這不肖子孫還是自己那糟心弟弟的,頓時眼中寒芒一閃。
孫子夠不著,祖宗卻是能打。
仁宗朝。
開封府尹包拯深深地覺得開封府髒了:「身為開封府尹,權知府事,聽斷獄訟,明知民有冤情卻還處以刑罰,如何擔得起府尹重位?」
「大人消消氣。」旁邊的下屬連忙安慰,「水鏡不是說了,這都是迫於那高太尉的淫威,不敢不從啊!」
一句話惹得包拯愈發氣惱,把眼睛一橫,怒道:「上官失德便要聽之任之嗎?在其位就要據理力爭,豈能助紂為虐?!」
被一通發作的下屬忙住了嘴,天下誰不知道這位包大人最是剛直不阿,便是對上官家都敢爭上一爭。雖履職日短,但百姓提起開封府,哪個不是豎大拇指?沒想到時移世易,開封府也淪為了權貴爪牙。
想到這裏,這位下屬也搖了搖頭,對著水鏡裏的一眾惡人在心裏狠狠啐了一口。
什麽世道!
明朝。
施耐庵對自己書中的情節相當熟悉,是以大半心神都放在水鏡裏的影像上了,一邊看一邊同自己心中的預設作比,隻覺上麵的林沖沉靜謹慎、魯達豪爽灑脫、陸謙麵藏奸相、高衙內肥頭大耳、高俅刻薄陰沉,當真是無處不肖、頗見神韻,心裏頓時滿意極了。
「最妙的是扮林沖這角的一雙眼,或怒氣、或掙紮、或隱忍,俱從這一雙眼中顯出來,此人扮得好啊!」
他也是看過水滸戲的人,此時亦是忍不住讚不絕口。
「後人傳我雜書,還做出了這麽一番精彩演繹,實在是看得人心中歡喜。」
施耐庵收集歷代文稿,結撰成書,自然知曉百姓口耳相傳的力量,用楚棠的話來說,小說的流行,怕也是人民的選擇。
他心下輕鬆,對後麵的影片更是期待。所幸楚棠也沒讓他失望,一邊講述一邊播放了下去。
畫麵中,林沖帶著枷鎖趕赴滄州,嶽父趕來街頭相送,翁婿相別,林沖為不耽擱妻子竟是寫下休書,而林娘子匆匆奔來,聲淚俱下,親眷離別的場麵惹得不少多愁善感的人當場紅了眼,紛紛感嘆林沖夫妻的可憐,大罵高太尉一家並陸謙惡事做盡,不得稱其為人。
「太可憐了嗚嗚嗚,多好的一對夫妻啊!」
「嶽丈也好,他們本該是幸福的一家。」
「殺千刀的高太尉和陸謙!」
【但很顯然,高俅並不打算這樣輕易地放過林沖。他命陸謙買通押送的官差,要在赴滄州途中的野豬林中殺害林沖。幸虧魯智深一路跟隨護送,將林沖救了下來。
林沖和魯智深分別後,官差們倒也沒再為難他,一路平安行進,路過了柴進的莊院,受到柴進的熱情款待,柴進還寫信給滄州官府,托請他們照顧林沖,又贈送了林沖一筆銀錢。
一連串的情節藉助影片原原本本展現在眾人麵前,竟好似真真看到了書中一幫奸小密謀,謀害良民。
唐朝。
本便性情中人的李白憤然起身疾走幾步,仍是難掩心中怒火:「一□□佞宵小,簡直可恨!」
杜甫也暗下神色:「那高太尉如此輕易便受奸小蠱惑,可見在他事上定然也是昏暗不明。如此庸才掌握軍機,廟堂情形,怕是難料。」
「嫫母衣錦,西施負薪,高俅徒以蹴鞠之戲獲幸,豈不謬哉!」
李白斥罵一聲,又想起先前聽到的李林甫、安祿山之流,隻覺那時的宋朝也是山雨欲來。
中唐。
劉禹錫對這段劇情同樣感到相當氣憤:「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早知是這麽個白眼狼,林沖當日真不如不助他!」
「便是沒有陸謙,高衙內也不會善罷甘休。」柳宗元搖搖頭,心下嘆息。
劉禹錫轉念一想亦覺得有理,賊心一起豈是那麽好滅的?
「林沖本為避禍一再忍讓,不想反倒助長了高衙內的氣焰,倒不如當時就將那高衙內嚴懲一番。」
他是當真覺得可氣,青白世道,禍從天降。雖則自己易地而處未嚐不知林沖難處,可此時觀之,心中難免覺得憋屈。
「這林沖當真能忍。」
「不怕官,隻怕管。直接管製自己之人,比那遠在天邊威權加身之人難纏得多,諸多無奈,隻在這一句了。」
柳宗元想起影片裏林沖的話,語氣不由得低沉了幾分。兩相對照,倒是那孑然一身、快意恩仇的魯智深更讓人艷羨。
眾人各自唏噓。
北宋。
看完全程的趙匡胤當場黑了臉,一掌按在椅背上恨恨道:「高俅若當真知事,就該嚴懲無狀之子,押著人親自登門向林沖道歉,而不是像這般聽信讒言反生迫害之心!一朝太尉,手握軍機卻助子行兇弄權害人,此人合該革職受刑!」
他氣惱不已,想到高俅不過是因為球踢得好就入了那徽宗的眼,而徽宗又是靖康恥的罪魁,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將麵前的桌子拍得震天響:「趙佶,不肖子孫!」
轉念一想,這不肖子孫還是自己那糟心弟弟的,頓時眼中寒芒一閃。
孫子夠不著,祖宗卻是能打。
仁宗朝。
開封府尹包拯深深地覺得開封府髒了:「身為開封府尹,權知府事,聽斷獄訟,明知民有冤情卻還處以刑罰,如何擔得起府尹重位?」
「大人消消氣。」旁邊的下屬連忙安慰,「水鏡不是說了,這都是迫於那高太尉的淫威,不敢不從啊!」
一句話惹得包拯愈發氣惱,把眼睛一橫,怒道:「上官失德便要聽之任之嗎?在其位就要據理力爭,豈能助紂為虐?!」
被一通發作的下屬忙住了嘴,天下誰不知道這位包大人最是剛直不阿,便是對上官家都敢爭上一爭。雖履職日短,但百姓提起開封府,哪個不是豎大拇指?沒想到時移世易,開封府也淪為了權貴爪牙。
想到這裏,這位下屬也搖了搖頭,對著水鏡裏的一眾惡人在心裏狠狠啐了一口。
什麽世道!
明朝。
施耐庵對自己書中的情節相當熟悉,是以大半心神都放在水鏡裏的影像上了,一邊看一邊同自己心中的預設作比,隻覺上麵的林沖沉靜謹慎、魯達豪爽灑脫、陸謙麵藏奸相、高衙內肥頭大耳、高俅刻薄陰沉,當真是無處不肖、頗見神韻,心裏頓時滿意極了。
「最妙的是扮林沖這角的一雙眼,或怒氣、或掙紮、或隱忍,俱從這一雙眼中顯出來,此人扮得好啊!」
他也是看過水滸戲的人,此時亦是忍不住讚不絕口。
「後人傳我雜書,還做出了這麽一番精彩演繹,實在是看得人心中歡喜。」
施耐庵收集歷代文稿,結撰成書,自然知曉百姓口耳相傳的力量,用楚棠的話來說,小說的流行,怕也是人民的選擇。
他心下輕鬆,對後麵的影片更是期待。所幸楚棠也沒讓他失望,一邊講述一邊播放了下去。
畫麵中,林沖帶著枷鎖趕赴滄州,嶽父趕來街頭相送,翁婿相別,林沖為不耽擱妻子竟是寫下休書,而林娘子匆匆奔來,聲淚俱下,親眷離別的場麵惹得不少多愁善感的人當場紅了眼,紛紛感嘆林沖夫妻的可憐,大罵高太尉一家並陸謙惡事做盡,不得稱其為人。
「太可憐了嗚嗚嗚,多好的一對夫妻啊!」
「嶽丈也好,他們本該是幸福的一家。」
「殺千刀的高太尉和陸謙!」
【但很顯然,高俅並不打算這樣輕易地放過林沖。他命陸謙買通押送的官差,要在赴滄州途中的野豬林中殺害林沖。幸虧魯智深一路跟隨護送,將林沖救了下來。
林沖和魯智深分別後,官差們倒也沒再為難他,一路平安行進,路過了柴進的莊院,受到柴進的熱情款待,柴進還寫信給滄州官府,托請他們照顧林沖,又贈送了林沖一筆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