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心一橫,最後一句話幾乎是閉著眼說出來的。


    商鞅雖死,新法猶行;大秦雖亡,秦製猶在。然商鞅之必死,秦世也終亡。


    鹹陽宮倏忽靜了幾分,嬴政眼中的肅殺與激賞一閃而過,語氣不明道:「你倒是敢說。」


    李斯額上滴下一滴冷汗,跪伏道:「臣惶恐。」


    嬴政不再說話,一旁的扶蘇抿了抿唇,上前拱手道:「父皇,如後世所說,百姓不堪其命,則民心不安,國之不穩。六國征伐,生民疲敝,是否該稍與民生息,況取天下與治天下之法,或許仍需仔細思量。」


    嬴政眼皮輕抬,語氣聽不出什麽:「你有想法?」


    扶蘇心中微緊:「兒臣……」


    嬴政微一抬首:「寫道奏疏呈與朕。」


    他便也來考校一番,這個兒子眼下到底如何。


    收迴目光,嬴政上前一步站到王座前方,展袖負手,自有一派威嚴深重:「史書毀譽,各執其端,後世檢閱千年,自能看到許多朕看不明之事。然秦有秦之世相,後世之論可資借鑑,猶需以秦事明。諸卿可曉?」


    眾人躬身下拜:「臣等謹受教!」


    嬴政頷首:「如此,此篇了,各上一疏,闡明治道罷。」


    他也該好好思量一番後世的傾向,比如,人民。


    漢朝。


    司馬遷似有所明悟:「既論始皇之功,又不諱言其過,不虛美、不隱惡,二者互見以求全貌,這便是後人所說的『正確認識』?」


    唐朝。


    劉禹錫擱下記錄的筆道:「後世之人,當真是能言、敢言,且言在理中。」


    柳宗元亦是頗有感慨:「封國土、建諸侯豈是聖人本意?始皇以廢封國、置郡縣為製,公之大者也,縱其情也私,然廢封國、公天下之端,亦自秦始。百代皆行秦法,行的是公法。」


    他胸中實有百思,隨觀言感本是倉促,故而說得簡略,但一旁的劉禹錫卻是聽得眼前一亮:「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如子厚你所說,分封是勢,郡縣亦是勢,由分封到郡縣,亦是天下大勢?!」


    柳宗元猛然抬頭看他:「正是!夢得兄知我意也!」


    「論勢之言豈可短促,子厚,你當作文一闡其理!」


    柳宗元拊掌:「我正有此意!」


    「好!」劉禹錫起身為他斟酒,置杯奉上,大笑道:「那我便等著子厚你的大作!」


    北宋。


    蘇軾摸了摸下巴道:「楚姑娘所說的秦始皇陵給他們創收,難道是眾人競相往始皇陵遊玩,後世的官府及當地百姓以此盈利?!」


    並未關注到這個細節的蘇轍勉強順著這個思路思考了一下,迴想起楚棠視頻裏「六國攻陷秦始皇陵」的盛況,神情不覺也有些恍惚:「那盈利該多豐盛……」


    蘇軾顯然也想起了視頻中的盛景,該說不說也挺想去玩的。待高中之後拜得官身,他便上書朝廷!


    【最後一個涉及到文章的觀點。】


    楚棠將最後一自然段po在課件上:【統治者的窮奢極欲會招致人民反對與自身的滅亡,這當然沒有錯,但「使六國各愛其人」往後的說法就有些恨鐵不成鋼的意思了。


    秦國不以六國為鑑,後來的君王又不以秦為鑑,這令作者感到非常痛心,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杜牧的立場其實是在統治階級的。


    另一方麵,他認為封建君主如果能做到「愛民」就可以「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這也違背歷史規律。不說秦亡的根本原因不止不愛民,封建帝王的本質也就註定了他們不可能完全愛民。


    而且,這些王朝本身也無法擺脫歷史周期率。古人的看法有局限性,文學的語言又有誇張性,大家一定要注意辨析。】


    噌——


    眾人剛平靜點的神經又一下子緊繃起來。


    唐朝。


    杜牧的神情有些迷惑:「站在統治階級,是說我乃就君主而言麽?但君者牧民,況且諫書所諫俱是君王,不該站在君王一途來勸說麽……?」


    他覺得自己有些吃不準楚棠的意思了。


    未央宮。


    劉徹立時嚴肅了起來:「楚棠始終在說封建,這個『封建』到底是何意?」


    很顯然,這和他們熟知的「封侯建國」是不一樣的。


    奉天殿。


    朱元璋也在琢磨這個詞:「封建君主萬世為君違背歷史規律,言下之意是秦漢唐宋元……明諸朝的覆滅是歷史之當然?」


    說到明的時候他不可避免地咬了咬牙,還是有些不情願。


    「周朝江山八百年,其後王朝至長如漢,亦四百年之期,萬世為君確為虛妄,但王朝的建立與覆滅,便是這玄之又玄的所謂規律左右的嗎?那又何需人力?」朱棣接過話沉吟不定。


    所謂規律,便是覆滅的規律麽?


    太極宮。


    李世民的身體不覺挺直:「仁者愛人、推恩百姓、保民而王、君舟民水,這些難道不是愛人之舉?何謂真正愛人?」


    他自即位以來,諸臣皆以保民圖治為勸,他自認亦時時以百姓為念,這仍不夠麽?完全愛民難道是站在百姓一邊?那君民之分又在何處,豈非亂了體統?


    房玄齡捋須沉吟:「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魏徵眼皮跳了跳,抬頭看他:你念我的諫書做什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山有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山有信並收藏[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