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牧之賦與秦事牴牾者極多,如阿房廣袤僅百裏,牧謂「覆壓三百餘裏」。始皇立十七年始滅韓,至二十六年盡並六國,則是十六年之前,未能致侯國子女也……阿房終始皇之世,未嚐訖役……歌台舞榭,元未落成,宮人未嚐得居。——趙與時《賓退錄》


    3.晚唐時期,階級矛盾異常尖銳,政治十分腐敗。而藩鎮跋扈,吐番、南詔、迴鶻等紛紛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國,已岌岌可危,唐敬宗李湛卻依舊「遊戲無度,狎昵群小」,又喜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出自備課資料,找了下也沒找到最終出處,將就貼一下吧4.《過華清宮》


    其一長安迴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其二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迴。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


    5.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杜牧《泊秦淮》


    6.南戲,元末明初盛行於南方的一種戲劇,比如遙遠的第一課曾提過的高明《琵琶記》


    7.教學內容參考黃厚江《阿房宮賦》名師課例和《鑒史料析文體辨真意——不急精品課〈阿房宮賦〉品鑑》(餘倩雯)


    第117章 阿房宮賦10


    ◎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朱元璋頗有些感興趣,他對南戲並不陌生,甚至可以說相當熟悉。前元之時,北曲雜劇盛行,而南方一代自宋以來便博興的南曲戲文更是不減其輝,南北合流之後,人們的興趣益向南戲轉移,出現了一批佳作,先前楚棠提到的《琵琶記》便是其中的翹楚。眼前這幅圖中的生旦二人,正是典型的南戲裝扮。


    朱權對戲文一道也頗有心得,他不僅愛聽,還愛寫,筆下有神仙道化的逍遙,也有卓文君私奔司馬相如這樣的風流韻事,當即便道:


    「南戲多為花前月下、兒女婚姻之作,似水鏡上這般形狀,莫非也是一段帝王妃子,借諷美色誤國?」


    不怪他有此猜測,那提到的《梧桐雨》,用白居易「秋雨梧桐葉落時」之意,寫的是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寄意悲切;而《漢宮秋》則是敷衍昭君出塞的舊事,倒置胡漢情勢,寫盡家國衰敗之痛。兩部作品,俱是以帝王妃子之情寄託興亡之慨。


    一旁的朱棣亦通曲道,他看得更仔細些,接著道:「十七弟的想法不無道理,但觀水鏡情貌,那小生裝扮似不像帝王,倒似是個書生。」


    楚棠放的是一個隻到人物肩部的圓形小圖,也是自書封上截下來的,不仔細看的確有些看不真切。眾人聽得朱棣提醒,又細細看了一會,隻道朱棣說得有理。


    「照這麽說,一個書生怎麽牽扯上興亡之感了?難道這書生是文丞相?」


    朱樉摸著下巴猜測,話音剛落就被人在後腦上拍了一把,朱樉抬頭欲怒,結果就見朱元璋黑著臉氣沖沖一頓罵:


    「你個龜兒!文丞相赤膽忠心寧死不降,為宋室從容赴死,哪來一段風月情濃?哪個文人敢這樣編排?再開口能不能過過腦子?!」


    朱樉被罵得有點拉不下臉,又是不滿又是委屈地嘀咕道:「那和國家興亡有關的書生,眼見得的不就是一個文丞相嗎?」


    離得近的、名氣大的、符合條件的,確實沒有比文天祥更合適的了。朱元璋一哽,也不想爭論了,揮揮袖子沒好氣道:「行了行了,猜什麽猜,一會兒後輩不就要講了?」


    眾人:……


    也不知道這個話頭到底是誰起的。


    元朝。


    山水江南,曲水流觴,一眾耄老向著正中央的人道賀:「仁甫賢弟,名流千古可不是一件易事啊!」


    一身落拓的白樸遙遙舉盅:「謬讚了。」


    他本是心灰意冷,再作詞曲不過一抒愁情。曲劇鄙薄,士人君子多不屑為之,可對於他們這些人來說,已經是最能寫心的文字了。所幸,後人並未辜負這份心。


    白樸半是悲嘆半是欣喜,復斟一杯酒:「多謝諸位了。」


    又看一眼天邊水鏡,揚手一飲而盡。


    亦多謝,後來人。


    浙江。


    馬致遠臨軒就桌上杯碟敲起節奏,荒腔走板地唱起新寫就的一支《梅花酒》:「他、他、他傷心辭漢主,我、我我攜手上河梁……世道澆漓,人命如何啊!」


    颯颯秋風拂軒而入,獨坐的曲狀元意態寂寥,詞曲揚名、百代聲名,竟也不能讓他真正開懷。


    興亡一事,本就熬人。


    第一次,被水鏡cue到的榮耀尚不及心中濃重悲苦,但仍有不少人看著這風雅的名字升起來了幾分期待,桃花多情,扇以寄情,情愛之事,又是如何與國家興亡扯上關係呢?


    眾人翹首,楚棠娓娓道來:


    【《桃花扇》是清代作家孔尚任創作的一部歷史劇,劇作借秦淮名妓李香君與復社文人侯方域的離合之情,展現南明王朝的興亡舊事,其寄意,如作家本人所說,是「知三百年之基業,隳於何人?敗於何事?消於何年?歇於何地?不獨令觀者感慨涕零,亦可懲創人心,為末世之一救。」】


    奉天殿。


    先前還饒有興趣的朱元璋如遭雷擊:「南明舊事!這《桃花扇》寫的是咱大明的興亡?!」


    熱熱鬧鬧討論的皇子們同樣覺得難以接受,沉著臉不敢說話,後知後覺的朱樉瞠目,一拍大腿:「可惡!到頭來看的是咱大明的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山有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山有信並收藏[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