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頁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 作者:春山有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想到杜牧所處的時段,又想到文末的「後人哀之而不鑒之」等句,魏徵的心不由得沉了沉,他總感覺,這篇文章不是那麽簡單。
中唐。
韓愈同樣讚不絕口:「日前讀楊敬之《華山賦》,有『見若咫尺,田千畝矣;見若環堵,城千雉矣』等句,文法頗妙;此賦自『明星熒熒』起,句法與之頗類,倒是愈見精巧朗暢了。」
他將先前抄錄好的《華山賦》拿出來,又將剛剛抄錄的《阿房宮賦》也拿在手上,一左一右地對比,越讀心裏越喜歡。他反對的可不盡是駢儷辭章,不過是那些言之無物、無病呻吟的東西罷了!
【從六國掠來的不止有美人,更有其他珍奇異寶。於是美人之眾,自然過渡到了珍寶之多——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收藏」「經營」「精英」其實都是一個意思,換不同的說法使句子富於變化。
但這些珍寶都被視作破鍋爛鐵、土塊石子,隨意的丟棄,秦人看到了,也不覺得可惜。這裏的秦人據文意更多應該是指秦始皇和秦國的貴族,從這一句開始,杜牧逐漸明確表露出自己的態度了。】
這一段的描寫極具視覺藝術感,直觀性強,具有很強的表現力,楚棠直接找了許多圖片,歌舞圖、梳妝圖、焚香圖應有盡有,網絡時代嘛,最不缺的就是影視素材。
最後幾句則直接放上了寶鼎→鐵鍋、美玉→石頭、黃金→土塊、珍珠→石子的對比圖,雖然有些圖,但對照強烈經由水鏡的加持竟顯出了幾分觸目驚心之感。
六國貴族一見變紅了眼,胸中沸騰目眥欲裂:「這般糟蹋我大魏之珍寶,簡直可惡!可恨!」
「驕奢淫逸,亡國之君!」
鄉野之間的百姓怔怔不能言,好久才顫著唇說了一句:「造孽啊……」
那些王公貴族過的是什麽日子,他們黎民黔首過的又是什麽日子?
鹹陽宮。
一眾人等沒有說話,被指著鼻子罵,他們心裏又是不服又是生氣,有些平日驕奢的王公隱隱還有些小心虛,但還是有人小聲爭辯一句:「哪有這麽誇張啊……」
他是給始皇帝呈進奏章的郎官,說得大不敬些,每日他們送進內殿的奏章都要將陛下淹沒了!陛下就在高高的竹簡後批閱政務,也沒法日日欣賞歌舞啊!這寫得好像陛下是個荒淫逸樂的昏君似的。
內殿。
胡亥倒是對前麵的描寫非常喜歡:「有美人,有珍寶,這才是我強秦的風範。六國資財用了便用了,能被大秦取用,是他們的福分。」
再說,大秦連年征戰,一朝得勝問鼎,難道還不能稍作享樂了?!
第112章 阿房宮賦5
【於是順理成章的,作者開始了更為顯豁的表述——嗚唿,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一個人的意願,就是千萬人的意願,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就是這個道理。
大家還記得《論語》裏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做的事,就不要施加給別人。
這裏其實還有一句話,叫「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就是說,自己想要有所成就,就要讓別人先有所成就;自己想要事業顯達,就要讓給別人先顯達。有點像無產階級隻有解放全世界才能解放自己的意思?
秦皇喜愛華侈,可人民同樣顧惜自己的家呀!他想享受,那也得讓人民想先過上幸福的生活。結果呢,人民還沒富足,他自己先享受上了,還是奢侈無度的那種。
為什麽搜刮的時候錙銖必較、唯恐「取之不盡」,用的時候卻像對待泥沙一樣,一點也不珍惜?大家可以感受到,杜牧的情緒正在節節攀升,我們把這一大段的排比簡化成表格來對比一下。】
楚棠將課輔上的表格搬運到課件上,隻見水鏡上出現了一個兩列的縱表,左右標頭分別寫著秦始皇和天下人民,隨著講解補充,下麵的空白格一一補齊。
【秦始皇的「一人之心」,對應的是天下人民的「千萬人之心」,「秦愛紛奢」,對應「人亦念齊家」,「負棟之柱」的數量,對應「南畝之農夫」的數量……「獨夫之心,日益驕固」,當然對應的是「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了。】
兩列表格清晰明了,直白地展現著作者的態度。
秦朝。
鄉野之間的許多百姓忍不住紅了眼眶,天下初定,他們還不曾遇得賦中寫到的許多,亦不知曉阿房種種原是詩人誇大之辭,可杜牧的聲聲質問,分明又似乎是他們的親身所歷。
有老者重重地拍著膝蓋老淚縱橫:「亂世受苦,怎麽天下安定了,咱們黔首還是沒有活路啊!」
漢朝。
司馬遷看著水鏡中的表列,書中所閱、遊歷所聽聞再次於眼前耳邊一一復現:
「史鑑今古,縱杜牧此賦有誇大之辭,然秦民力之枯竭亦是事實,民困而反,其後陳涉吳廣自大澤鄉揭竿而起,天下贏糧而景從便是自然的事了。」
司馬遷收迴目光,放眼看腳下的風土,他所在的地方正是陽城。
司馬遷心中糾結不已,他不否認始皇的功績,但也同樣佩服陳勝吳廣奮而反抗的勇氣,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是多麽豪氣不同流俗的宣言!
可按照楚棠講解務求通達的秉性,她是一定要解釋那句「戍卒叫,函穀舉」的,嬴政聽到了,安能放任其後掘秦墓之人?怕是這行義舉的英雄,要就此隕落了……
中唐。
韓愈同樣讚不絕口:「日前讀楊敬之《華山賦》,有『見若咫尺,田千畝矣;見若環堵,城千雉矣』等句,文法頗妙;此賦自『明星熒熒』起,句法與之頗類,倒是愈見精巧朗暢了。」
他將先前抄錄好的《華山賦》拿出來,又將剛剛抄錄的《阿房宮賦》也拿在手上,一左一右地對比,越讀心裏越喜歡。他反對的可不盡是駢儷辭章,不過是那些言之無物、無病呻吟的東西罷了!
【從六國掠來的不止有美人,更有其他珍奇異寶。於是美人之眾,自然過渡到了珍寶之多——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收藏」「經營」「精英」其實都是一個意思,換不同的說法使句子富於變化。
但這些珍寶都被視作破鍋爛鐵、土塊石子,隨意的丟棄,秦人看到了,也不覺得可惜。這裏的秦人據文意更多應該是指秦始皇和秦國的貴族,從這一句開始,杜牧逐漸明確表露出自己的態度了。】
這一段的描寫極具視覺藝術感,直觀性強,具有很強的表現力,楚棠直接找了許多圖片,歌舞圖、梳妝圖、焚香圖應有盡有,網絡時代嘛,最不缺的就是影視素材。
最後幾句則直接放上了寶鼎→鐵鍋、美玉→石頭、黃金→土塊、珍珠→石子的對比圖,雖然有些圖,但對照強烈經由水鏡的加持竟顯出了幾分觸目驚心之感。
六國貴族一見變紅了眼,胸中沸騰目眥欲裂:「這般糟蹋我大魏之珍寶,簡直可惡!可恨!」
「驕奢淫逸,亡國之君!」
鄉野之間的百姓怔怔不能言,好久才顫著唇說了一句:「造孽啊……」
那些王公貴族過的是什麽日子,他們黎民黔首過的又是什麽日子?
鹹陽宮。
一眾人等沒有說話,被指著鼻子罵,他們心裏又是不服又是生氣,有些平日驕奢的王公隱隱還有些小心虛,但還是有人小聲爭辯一句:「哪有這麽誇張啊……」
他是給始皇帝呈進奏章的郎官,說得大不敬些,每日他們送進內殿的奏章都要將陛下淹沒了!陛下就在高高的竹簡後批閱政務,也沒法日日欣賞歌舞啊!這寫得好像陛下是個荒淫逸樂的昏君似的。
內殿。
胡亥倒是對前麵的描寫非常喜歡:「有美人,有珍寶,這才是我強秦的風範。六國資財用了便用了,能被大秦取用,是他們的福分。」
再說,大秦連年征戰,一朝得勝問鼎,難道還不能稍作享樂了?!
第112章 阿房宮賦5
【於是順理成章的,作者開始了更為顯豁的表述——嗚唿,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一個人的意願,就是千萬人的意願,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就是這個道理。
大家還記得《論語》裏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做的事,就不要施加給別人。
這裏其實還有一句話,叫「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就是說,自己想要有所成就,就要讓別人先有所成就;自己想要事業顯達,就要讓給別人先顯達。有點像無產階級隻有解放全世界才能解放自己的意思?
秦皇喜愛華侈,可人民同樣顧惜自己的家呀!他想享受,那也得讓人民想先過上幸福的生活。結果呢,人民還沒富足,他自己先享受上了,還是奢侈無度的那種。
為什麽搜刮的時候錙銖必較、唯恐「取之不盡」,用的時候卻像對待泥沙一樣,一點也不珍惜?大家可以感受到,杜牧的情緒正在節節攀升,我們把這一大段的排比簡化成表格來對比一下。】
楚棠將課輔上的表格搬運到課件上,隻見水鏡上出現了一個兩列的縱表,左右標頭分別寫著秦始皇和天下人民,隨著講解補充,下麵的空白格一一補齊。
【秦始皇的「一人之心」,對應的是天下人民的「千萬人之心」,「秦愛紛奢」,對應「人亦念齊家」,「負棟之柱」的數量,對應「南畝之農夫」的數量……「獨夫之心,日益驕固」,當然對應的是「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了。】
兩列表格清晰明了,直白地展現著作者的態度。
秦朝。
鄉野之間的許多百姓忍不住紅了眼眶,天下初定,他們還不曾遇得賦中寫到的許多,亦不知曉阿房種種原是詩人誇大之辭,可杜牧的聲聲質問,分明又似乎是他們的親身所歷。
有老者重重地拍著膝蓋老淚縱橫:「亂世受苦,怎麽天下安定了,咱們黔首還是沒有活路啊!」
漢朝。
司馬遷看著水鏡中的表列,書中所閱、遊歷所聽聞再次於眼前耳邊一一復現:
「史鑑今古,縱杜牧此賦有誇大之辭,然秦民力之枯竭亦是事實,民困而反,其後陳涉吳廣自大澤鄉揭竿而起,天下贏糧而景從便是自然的事了。」
司馬遷收迴目光,放眼看腳下的風土,他所在的地方正是陽城。
司馬遷心中糾結不已,他不否認始皇的功績,但也同樣佩服陳勝吳廣奮而反抗的勇氣,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是多麽豪氣不同流俗的宣言!
可按照楚棠講解務求通達的秉性,她是一定要解釋那句「戍卒叫,函穀舉」的,嬴政聽到了,安能放任其後掘秦墓之人?怕是這行義舉的英雄,要就此隕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