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頁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 作者:春山有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初唐,太極宮。
不同於其他諸朝人的震驚,貞觀君臣卻是個個麵帶喜色。雖然不那麽明顯,但那舒展的眉頭、微微眯起的眼睛卻是騙不了人的,尤其李世民,連嘴唇都勾起來了。
能不高興嗎?夏商周秦漢,唐宋元明清,那麽多個朝代,楚棠隻舉了一個大唐當正麵例子,這說明什麽?說明大唐做得好啊!去其偏頗,得其神明。如今復古,別立新宗。魯迅這段話簡直是為他們量身打造!
想到這裏,眾臣對視一眼,一齊上前恭賀道:「陛下聖明,大唐昌盛,垂範萬世,德配於天!」
唿聲整齊而隱含激動,李世民聽罷心中也不由得添了幾分激盪,斂了神色沉聲道:
「眾卿請起。大唐能於後世史書中有盛世之名,非賴朕一人之力。明哲之士,方能洞達天下大勢,大唐昌明,同樣有賴於諸位明哲。然則居安思危,見史心驚,幾代之後,大唐或有禍亂,況比之後世,『拿來』之舉亦猶顯不足,凡此種種,還有賴諸公建言。」
他這番話說得懇切,言辭之間句句真心,眾臣聽出了君王深意,連連口稱不敢,接著道:
「異邦諸技與人可為我所用,我朝種種亦為他人所仰,而今隻需堅實推進此策即是,臣等願為效勞。」
貞觀諸臣幹勁十足。
未央宮。
劉徹從飛天夢裏迴過神來,聽完楚棠的話沉默了片刻,叩了叩桌案認真道:「你們覺得朕的絲綢之路如何?」
雖然張騫第一次出使尚未返程,雖然絲綢之路的通道還沒有打通,但已經預知後事的武帝陛下儼然以主人自居。
眾臣聽得帝王發問不由得一陣腹誹:絲綢之路是楚棠點名誇的開放之策,連後世的「黨」都沿用的商路,難道還能不好嗎?陛下問這不會是又在釣魚吧?!
眾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是很想迴答這個問題,不動聲色地後退半步,於是動作剛好慢了半拍的司馬相如就顯得格外突出。
司馬相如心頭一凜,剛要後退,武帝的視線就落了下來。
「……」
司馬相如認命地上前行禮,謹慎道:「絲綢之路連通西域,往來商旅既見大漢之盛,又傳奇異入我邦,乃是……乃是『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典範,陛下此舉可稱千古流芳!」
司馬相如越說越順,還學以致用了後世的新名詞。眾臣也暗自點頭,心想司馬郎官不愧是水鏡認證的漢代才子,這番話說得就是漂亮。
然而上首端坐的君王卻並不滿意,冷哼一聲,不高興道:「既是這樣,楚棠怎麽不迴想我們大漢?」
口口聲聲說絲綢之路怎麽樣怎麽樣,轉頭就舉唐朝的例子,朕的大漢哪裏就比不上唐朝了?!!
第106章 拿來主義尾聲
劉徹心裏頗為不服,並再次認為是楚棠心向大唐有失公允。楚棠哪裏知道被扣了這麽大個帽子,調出ppt開始做課程總結。
【最後,我們來對這節課的內容做一個梳理。魯迅先生根據當時人們對外來文化和本國文化的錯誤認識,撰寫了《拿來主義》這篇文章,言之有物,體現了議論文具有針對性的原則。
文章先用犀利的筆調論證了閉關主義、送去主義和送來主義的危害,由此提出「拿來主義」的主張,先破後立;
接著,魯迅先生列舉了對待中外文化遺產的三種錯誤態度和三種正確態度,再次闡明「拿來」的觀點,破立結合反覆申明觀點,最後點明「拿來」的目的是為創新,這也是迅哥兒為當時中國社會開出的藥方。
我們將之與當今時代「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基本政策進行對比,再次證明了經典文本永久的生命力,感受到了魯迅先生思想的高度。】
【講到這裏,我們再迴想一下課前我提到的紀錄片。百年前,魯迅先生已然作出了鞭辟入裏的迴答,可八十年代,「黃色文明必將流入藍色文明」這種謬論還是甚囂塵上,那些宣揚這類觀點的人,何嚐不是魯迅先生所指責的孱頭、怪物、昏蛋呢?】
眾人紛紛認同地點頭:數典忘祖之人,怎麽罵都不為過!
【所以,我們這次的作業就是,嚐試運用本文破立結合的方法,批駁「河殤」一派的謬論。】
「好!」
青年司馬遷第一個站出來表示支持,早便對那套荒謬說法耿耿於懷,這簡直是送上來的機會。
唐朝。
李白輕笑一聲,眼中卻是湛然有光:「如此,我便賦詩一首,略陳所感吧!」
杜甫聞聲抬頭忍不住看了過去,笑著道:「太白兄久不發論史之筆,今日竟也有興致了?」
李白笑:「一觀雄文,不勝感慨。」
杜甫笑著點頭:「如此,那我便也賦詩一首,淺抒所見吧!」
大唐最閃耀的雙子星默契地選擇了他們最擅長的詩歌,似是也含了些致敬的心思。
另一邊。
韓愈沉靜地取來紙筆:「時移世易,後人去古甚遠,難免茫然有所失,我便是再抗顏為師又有何妨?」
京中。
柳宗元和劉禹錫各自對視一眼,露出心照不宣的笑容。
晚唐。
杜牧心中思緒翻湧,過往的歷史與後世的講述在他眼前交織,隻待噴薄出錦繡文字。
皮日休和陸龜蒙早存了參仿魯迅文風的心思,這個作業儼然正中他們的下懷,立即凝神構思起來。
不同於其他諸朝人的震驚,貞觀君臣卻是個個麵帶喜色。雖然不那麽明顯,但那舒展的眉頭、微微眯起的眼睛卻是騙不了人的,尤其李世民,連嘴唇都勾起來了。
能不高興嗎?夏商周秦漢,唐宋元明清,那麽多個朝代,楚棠隻舉了一個大唐當正麵例子,這說明什麽?說明大唐做得好啊!去其偏頗,得其神明。如今復古,別立新宗。魯迅這段話簡直是為他們量身打造!
想到這裏,眾臣對視一眼,一齊上前恭賀道:「陛下聖明,大唐昌盛,垂範萬世,德配於天!」
唿聲整齊而隱含激動,李世民聽罷心中也不由得添了幾分激盪,斂了神色沉聲道:
「眾卿請起。大唐能於後世史書中有盛世之名,非賴朕一人之力。明哲之士,方能洞達天下大勢,大唐昌明,同樣有賴於諸位明哲。然則居安思危,見史心驚,幾代之後,大唐或有禍亂,況比之後世,『拿來』之舉亦猶顯不足,凡此種種,還有賴諸公建言。」
他這番話說得懇切,言辭之間句句真心,眾臣聽出了君王深意,連連口稱不敢,接著道:
「異邦諸技與人可為我所用,我朝種種亦為他人所仰,而今隻需堅實推進此策即是,臣等願為效勞。」
貞觀諸臣幹勁十足。
未央宮。
劉徹從飛天夢裏迴過神來,聽完楚棠的話沉默了片刻,叩了叩桌案認真道:「你們覺得朕的絲綢之路如何?」
雖然張騫第一次出使尚未返程,雖然絲綢之路的通道還沒有打通,但已經預知後事的武帝陛下儼然以主人自居。
眾臣聽得帝王發問不由得一陣腹誹:絲綢之路是楚棠點名誇的開放之策,連後世的「黨」都沿用的商路,難道還能不好嗎?陛下問這不會是又在釣魚吧?!
眾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是很想迴答這個問題,不動聲色地後退半步,於是動作剛好慢了半拍的司馬相如就顯得格外突出。
司馬相如心頭一凜,剛要後退,武帝的視線就落了下來。
「……」
司馬相如認命地上前行禮,謹慎道:「絲綢之路連通西域,往來商旅既見大漢之盛,又傳奇異入我邦,乃是……乃是『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典範,陛下此舉可稱千古流芳!」
司馬相如越說越順,還學以致用了後世的新名詞。眾臣也暗自點頭,心想司馬郎官不愧是水鏡認證的漢代才子,這番話說得就是漂亮。
然而上首端坐的君王卻並不滿意,冷哼一聲,不高興道:「既是這樣,楚棠怎麽不迴想我們大漢?」
口口聲聲說絲綢之路怎麽樣怎麽樣,轉頭就舉唐朝的例子,朕的大漢哪裏就比不上唐朝了?!!
第106章 拿來主義尾聲
劉徹心裏頗為不服,並再次認為是楚棠心向大唐有失公允。楚棠哪裏知道被扣了這麽大個帽子,調出ppt開始做課程總結。
【最後,我們來對這節課的內容做一個梳理。魯迅先生根據當時人們對外來文化和本國文化的錯誤認識,撰寫了《拿來主義》這篇文章,言之有物,體現了議論文具有針對性的原則。
文章先用犀利的筆調論證了閉關主義、送去主義和送來主義的危害,由此提出「拿來主義」的主張,先破後立;
接著,魯迅先生列舉了對待中外文化遺產的三種錯誤態度和三種正確態度,再次闡明「拿來」的觀點,破立結合反覆申明觀點,最後點明「拿來」的目的是為創新,這也是迅哥兒為當時中國社會開出的藥方。
我們將之與當今時代「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基本政策進行對比,再次證明了經典文本永久的生命力,感受到了魯迅先生思想的高度。】
【講到這裏,我們再迴想一下課前我提到的紀錄片。百年前,魯迅先生已然作出了鞭辟入裏的迴答,可八十年代,「黃色文明必將流入藍色文明」這種謬論還是甚囂塵上,那些宣揚這類觀點的人,何嚐不是魯迅先生所指責的孱頭、怪物、昏蛋呢?】
眾人紛紛認同地點頭:數典忘祖之人,怎麽罵都不為過!
【所以,我們這次的作業就是,嚐試運用本文破立結合的方法,批駁「河殤」一派的謬論。】
「好!」
青年司馬遷第一個站出來表示支持,早便對那套荒謬說法耿耿於懷,這簡直是送上來的機會。
唐朝。
李白輕笑一聲,眼中卻是湛然有光:「如此,我便賦詩一首,略陳所感吧!」
杜甫聞聲抬頭忍不住看了過去,笑著道:「太白兄久不發論史之筆,今日竟也有興致了?」
李白笑:「一觀雄文,不勝感慨。」
杜甫笑著點頭:「如此,那我便也賦詩一首,淺抒所見吧!」
大唐最閃耀的雙子星默契地選擇了他們最擅長的詩歌,似是也含了些致敬的心思。
另一邊。
韓愈沉靜地取來紙筆:「時移世易,後人去古甚遠,難免茫然有所失,我便是再抗顏為師又有何妨?」
京中。
柳宗元和劉禹錫各自對視一眼,露出心照不宣的笑容。
晚唐。
杜牧心中思緒翻湧,過往的歷史與後世的講述在他眼前交織,隻待噴薄出錦繡文字。
皮日休和陸龜蒙早存了參仿魯迅文風的心思,這個作業儼然正中他們的下懷,立即凝神構思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