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頁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 作者:春山有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話雖如此。」元稹忽然忍不住露出幾l分調侃的笑意:「鬱達夫行文到底簡暢幾l分,魯迅文風獨絕,後世學子理解起來怕是不輕鬆吧。」
不得不說,中唐詩歌代表、新樂府運動發起者之一的元微之到底敏銳,隻是未免太幸災樂禍了些。
【這個問題比較簡單,大家的答案應該是顯而易見的,就在第七自然段——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運用腦髓,就是要獨立思考;放出眼光,就是要仔細辨別;自己來拿,強調的是要主動選擇。魯迅先生既點明了態度要「拿來」,又告訴了我們要如何拿來,是為拿來主義。
但是顯然,在講「拿來主義」之前,作者又提到了幾l個其他的「主義」。請大家仔細閱讀1~6自然段,藉助表格梳理文章內容。】
隻見水鏡上出現了一個表格,四橫四縱,橫列首格空白、旁邊三格依次是閉關主義、送去主義、送來主義,縱列則書表現、實質、危害幾l詞,餘下空白。
眾人不是第一次在水鏡裏看到表格這種形式,甚至有些人還在日常生活中模仿起了這種梳理方式,自然很快就理解了楚棠的用意。他們眼疾手快地在筆下做了記錄,又去看後麵放出來的文字。
「嘶~」
不看不打緊,一看便是倒抽一口涼氣。
不對勁,不對勁。
眾人的臉色凝重起來,先前的排版看著不甚分明,他們也是囫圇吞棗般初初感受了一下魯迅的文風,如今節選段落放大,他們看得更加清楚,感受自然也更為強烈。中唐。
劉禹錫凝眸,斟酌道:「這語言……簡直可以稱得上是尖刻啊!」
柳宗元明白好友的感受,他輕聲念著:「還有幾l位『大師』們捧著幾l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揚國光』。
這『捧』字『掛』字,招搖之醜態畢現,『大師』和『發揚國光』又全是反語。犀利之至,句句如刀見骨,我生平實是未見此等文字。」
「還有這一句。」劉禹錫不覺用手去指,「『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何等犀利諷刺?」
「不錯!」柳宗元點頭,「批判譏諷之章並非無有,那東漢趙壹的《刺世疾邪賦》,『舐痔結駟,正色徒行。』『邪夫顯進,直士幽藏。』筆調不可謂不尖銳,然憤懣鬱結一氣之下,頗見慨然不平。可魯迅之文句竟是全然冷意,直似白刃寒光,譏誚至極啊!」
兩人不約而同背後地想起了楚棠的那句形容:匕首,投槍。
——太恰當了。
筆,是魯迅的兵刃。
晚唐。
皮日休與陸龜蒙結交於蘇州,二人均是舉進士不第,同病相憐,又看不慣師道幽寐,朝堂渾濁,於是隱居吳下,但到底不曾忘懷天下興亡,故而唱和之間,時常談論天下不平事,作詩文譏諷世道。此時,他們越讀水鏡裏的文章越覺得喜歡。
「這所謂的『送去』『送來』,該是就所謂『文明』而言。」皮日休分析著,「『要不然,則當佳節大典之際,他們拿不出東西來,隻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此語簡直誅心。」
「哼!賣國之人,再誅心的言語也不為過。」
陸龜蒙冷哼一聲,譏誚道。以他的文才,自然能看出魯迅這段到底是何意,正因為看懂了,所以愈發覺得氣憤,所謂的送去主義,不就是把本國的東西全然送給別人麽?此等賣國行徑,簡直令人不齒!
「磕頭賀喜,則全然是冷峻譏諷之態。魯迅言辭尖刻,然行間字裏,未嚐不有『愛之深、責之切』之意。」
皮日休忍不住嘆息,他想到了自己和好友平常唱和的文字。他們運筆如刀,針砭時弊,痛罵世道澆漓、廟堂昏聵,看似是不合時宜的憤世嫉俗者,不也正是希望能罵醒那滿堂朱紫、邪曲奸佞之徒,罵醒一團泥沼似的大唐嗎?
他們罵得越猛烈,內心的痛楚急切便越深。魯迅的用意,和他們又有什麽不同呢?
想到這裏,皮日休不由得以手掩麵,復又展開紙筆,將水鏡上的文字一一抄錄下去,日夜誦讀,每讀一遍,便見一遍後代誌士殷殷赤心。
文人墨客為這匕首投槍一般尖刻的文辭驚嘆不已,恨不得反覆品味,而諸位帝王的目光卻是釘在文章開頭兩句再也移不下來——
「槍炮,打、破、大、門。」
第99章 拿來主義2
若說諸朝老祖宗最糟心的事,除了自家後代與別人家後代愚蠢而又讓人火大的操作之外,就是後世那段被外族侵略的歷史了。
雖然具體麵貌不甚清楚,但隻了解個皮毛就足以令他們氣憤、心痛不已。就像此時,看到劈首一句「給槍炮大破大門」,那種久違的血壓飆升的感覺就又出現了。
唐朝。
李世民擰著眉滿臉不高興:「朕就知道這新文學看得心裏不舒暢!」
一涉及後朝歷史,他驕傲歸驕傲,但惱怒也是真的。
漢朝。
劉徹的不爽幾近實質化,他黑著臉冷哼一聲,氣惱道:「蕞爾小國,也敢冒犯上朝之威,簡直膽大包天。」
顯然,劉徹也想起了先前楚棠所說的日軍侵華的言論。
明朝。
朱元璋陰陽怪氣到:「東瀛當真是好氣魄啊。」
不得不說,中唐詩歌代表、新樂府運動發起者之一的元微之到底敏銳,隻是未免太幸災樂禍了些。
【這個問題比較簡單,大家的答案應該是顯而易見的,就在第七自然段——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運用腦髓,就是要獨立思考;放出眼光,就是要仔細辨別;自己來拿,強調的是要主動選擇。魯迅先生既點明了態度要「拿來」,又告訴了我們要如何拿來,是為拿來主義。
但是顯然,在講「拿來主義」之前,作者又提到了幾l個其他的「主義」。請大家仔細閱讀1~6自然段,藉助表格梳理文章內容。】
隻見水鏡上出現了一個表格,四橫四縱,橫列首格空白、旁邊三格依次是閉關主義、送去主義、送來主義,縱列則書表現、實質、危害幾l詞,餘下空白。
眾人不是第一次在水鏡裏看到表格這種形式,甚至有些人還在日常生活中模仿起了這種梳理方式,自然很快就理解了楚棠的用意。他們眼疾手快地在筆下做了記錄,又去看後麵放出來的文字。
「嘶~」
不看不打緊,一看便是倒抽一口涼氣。
不對勁,不對勁。
眾人的臉色凝重起來,先前的排版看著不甚分明,他們也是囫圇吞棗般初初感受了一下魯迅的文風,如今節選段落放大,他們看得更加清楚,感受自然也更為強烈。中唐。
劉禹錫凝眸,斟酌道:「這語言……簡直可以稱得上是尖刻啊!」
柳宗元明白好友的感受,他輕聲念著:「還有幾l位『大師』們捧著幾l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揚國光』。
這『捧』字『掛』字,招搖之醜態畢現,『大師』和『發揚國光』又全是反語。犀利之至,句句如刀見骨,我生平實是未見此等文字。」
「還有這一句。」劉禹錫不覺用手去指,「『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何等犀利諷刺?」
「不錯!」柳宗元點頭,「批判譏諷之章並非無有,那東漢趙壹的《刺世疾邪賦》,『舐痔結駟,正色徒行。』『邪夫顯進,直士幽藏。』筆調不可謂不尖銳,然憤懣鬱結一氣之下,頗見慨然不平。可魯迅之文句竟是全然冷意,直似白刃寒光,譏誚至極啊!」
兩人不約而同背後地想起了楚棠的那句形容:匕首,投槍。
——太恰當了。
筆,是魯迅的兵刃。
晚唐。
皮日休與陸龜蒙結交於蘇州,二人均是舉進士不第,同病相憐,又看不慣師道幽寐,朝堂渾濁,於是隱居吳下,但到底不曾忘懷天下興亡,故而唱和之間,時常談論天下不平事,作詩文譏諷世道。此時,他們越讀水鏡裏的文章越覺得喜歡。
「這所謂的『送去』『送來』,該是就所謂『文明』而言。」皮日休分析著,「『要不然,則當佳節大典之際,他們拿不出東西來,隻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此語簡直誅心。」
「哼!賣國之人,再誅心的言語也不為過。」
陸龜蒙冷哼一聲,譏誚道。以他的文才,自然能看出魯迅這段到底是何意,正因為看懂了,所以愈發覺得氣憤,所謂的送去主義,不就是把本國的東西全然送給別人麽?此等賣國行徑,簡直令人不齒!
「磕頭賀喜,則全然是冷峻譏諷之態。魯迅言辭尖刻,然行間字裏,未嚐不有『愛之深、責之切』之意。」
皮日休忍不住嘆息,他想到了自己和好友平常唱和的文字。他們運筆如刀,針砭時弊,痛罵世道澆漓、廟堂昏聵,看似是不合時宜的憤世嫉俗者,不也正是希望能罵醒那滿堂朱紫、邪曲奸佞之徒,罵醒一團泥沼似的大唐嗎?
他們罵得越猛烈,內心的痛楚急切便越深。魯迅的用意,和他們又有什麽不同呢?
想到這裏,皮日休不由得以手掩麵,復又展開紙筆,將水鏡上的文字一一抄錄下去,日夜誦讀,每讀一遍,便見一遍後代誌士殷殷赤心。
文人墨客為這匕首投槍一般尖刻的文辭驚嘆不已,恨不得反覆品味,而諸位帝王的目光卻是釘在文章開頭兩句再也移不下來——
「槍炮,打、破、大、門。」
第99章 拿來主義2
若說諸朝老祖宗最糟心的事,除了自家後代與別人家後代愚蠢而又讓人火大的操作之外,就是後世那段被外族侵略的歷史了。
雖然具體麵貌不甚清楚,但隻了解個皮毛就足以令他們氣憤、心痛不已。就像此時,看到劈首一句「給槍炮大破大門」,那種久違的血壓飆升的感覺就又出現了。
唐朝。
李世民擰著眉滿臉不高興:「朕就知道這新文學看得心裏不舒暢!」
一涉及後朝歷史,他驕傲歸驕傲,但惱怒也是真的。
漢朝。
劉徹的不爽幾近實質化,他黑著臉冷哼一聲,氣惱道:「蕞爾小國,也敢冒犯上朝之威,簡直膽大包天。」
顯然,劉徹也想起了先前楚棠所說的日軍侵華的言論。
明朝。
朱元璋陰陽怪氣到:「東瀛當真是好氣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