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很不爽,上麵怎麽說的,是後世那些學子異口同聲說他是……所謂的渣男,他元微之在讀書人的心裏就是這麽個形象嗎?!而且,自己剛表白完深情,這不是打他的臉嗎?!


    三國。


    劉備默默順了一口氣:總算不止是他一個人被嘴渣男了。


    元朝。


    雜劇大家王實甫念念有詞:「『懲尤物』,『善補過』怎麽是好?依我看,分明是要讓那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才對。」


    他一收摺扇,心中的故事已然成型。


    明朝。


    馮夢龍饒有興趣:「緋聞,莫不是那些艷情傳聞?」


    他掰著手指頭算:鶯鶯、薛濤……突然又有了幾分靈感呢!


    【有一說一,元稹應該是這些年被迫害得比較狠的一批古人之一了,實際上他還是蠻好的,品行端方心懷百姓,仕途多難不改其誌,和白居易也是神仙友誼,大家不要被帶偏了。】


    中唐。


    元稹鬆了口氣,幸好,他的名聲保住了。他擰著眉,還是有點鬱悶:「後世是怎麽迴事,迫害古人,是指這些謠言,洗腦包?」


    白居易看夠了好友的笑話,終於正經起來:「想來是把捕風捉影的小說家言宣揚出去了,累了微之一世清名。」


    元稹無奈,什麽玩意兒,他要留書自證!


    【雖然潘嶽、元稹他們都寫得很好,但注意,這些都是詩,蘇軾則是第一個將悼亡這一題材引入詞中的人,蘇軾對詞境的開拓真是全方位的。


    自他以後,越來越多的文人開始用詞來傾訴悲情,賀鑄有「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納蘭性德有「一片傷心畫不成」;哪怕是寫下「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偉人,也有悼念亡妻的《蝶戀花》。】


    水鏡上依次出現了楚棠提到的詩句,眾人一一看過,最後將目光集向那闋《蝶戀花》——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太極宮。


    李世民輕唿一口氣:「這竟然也是那個人的詞。」


    他們所見那人的詞,有「指點江山」的意氣,有「敢教日月換新天」壯魄,有「換了人間」的振奮。不曾想,那樣一支健筆,竟也有浸上柔情血淚之時。


    終南山。


    讀罷詩詞的李白斂了神色,鄭重地斟了一杯酒向夜空舉起:「吳剛是否捧出桂花酒不曾知曉,白先遙敬一杯。」


    中唐。


    元稹也顧不得為自己在後世的形象而傷心了,眼前這首悼亡詞,深情悲痛,非哀絕不能道,讀之不免讓人跟著傷心落淚。


    北宋。


    蘇軾暫時擱筆:「這詞寫得不尋常。」


    「兄長?」蘇轍看向他。


    「楊、柳之魂直上雲霄,竟得仙人捧酒相待,氣魄畢竟不凡。月中嫦娥亦為之舒展廣袖,他的驕楊,是忠魂。」


    蘇軾望著水鏡裏的詞,那女子,想必是像前麵所說的,為革命犧牲了吧!人間伏虎,便是妖氛已除,寫這首詞,一為寄託哀思,一,也是告慰亡靈。


    【迴到課文。周瑜的美滿婚姻讓蘇軾迴想起自己的傷懷,可兩人的對照不止於此。三十幾歲的周瑜雄姿英發,可四十多歲的蘇軾呢,卻是「早生華髮」,這裏的「華」其實就是「花」,他已經生出白髮了,在外貌上又被秒了一波。


    同時,周瑜官居要職,是故主孫策欽命的安邦重臣,還打下了赤壁之戰這樣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可以說是年紀輕輕功成名就。


    但蘇軾這時其實是被貶的,貶在黃州做團練副使,就有點像民間自衛隊副隊長,幾乎沒有什麽實權。從人生際遇來看,他也不如周瑜。】


    客棧裏,蘇軾一陣苦笑,雖然早已知曉自己是被貶到黃州,但真正知曉官職之時,他卻沒有辦法不失望。他學通經史,甫一入京便與弟弟以西晉名士陸機、陸運兄弟一人自許,抱的是治國安邦平天下的誌向,結果尚未開考,便被告知自己最終隻得了個偏遠之地有名無實的虛銜,難道那些誌向就要落空了嗎?


    宋初。


    趙匡胤很不爽:「到底為什麽把蘇軾給貶了?」


    蘇軾為他們大宋爭了多少光啊!這麽大個詞人說貶就給貶了?


    「皇兄勿要動怒,被貶自然是有原因的,說不定是犯了什麽大錯呢?」趙光義趕緊勸說。


    「他能犯多大的錯?」


    不得不說,趙匡胤對蘇軾有那麽點濾鏡了。


    【孔子曾說,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意思是說,青年人是值得敬畏的,你怎麽知道他將來趕不上前一代呢?但他後麵還有一句,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一個人如果到了四五十歲還沒有什麽名望,沒幹出什麽事業,那麽這樣的人也就不值得敬畏了。很明顯,周瑜早早完成了任務,而蘇軾則不幸地陷入了中年焦慮。】


    話音剛落,不獨蘇軾,李白杜甫孟浩然李賀李商隱羅隱等人俱是覺得膝蓋中了一箭,雖然夫子可能更多是在自嘲,但不得不說,他們都被內涵到了。


    【蘇軾本來是一個天之驕子,他後來寫給弟弟蘇轍的詩,說「當時共客長安,似一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一陸,是西晉文士陸機和陸雲,大家可能不太熟悉這倆的名字,但一定聽說過他們的祖父——陸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山有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山有信並收藏[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