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相如頭上的汗越來越多,陛下不至於,在這種事上認真吧?


    未央宮中的司馬相如在渡劫,蜀郡的卓文君聽到水鏡裏的話卻是忍不住帶了笑,長卿的琴當然彈得好,她便是因為慕他好音,窺簾暫望,才和他成就了一番姻緣。


    想到這裏,卓文君便忍不住露出幾分怡然的懷念,長卿遊宦京師,雖說頗得陛下看重,但夫妻一人到底是兩地分離,相思苦最是難捱。


    【司馬相如最出名的曲子是《鳳求凰》,據說正是因為這首曲子才成就了他與蜀中才女卓文君的姻緣。


    不過後來《西京雜記》好像寫司馬相如在長安「亂花漸欲迷人眼」,想出軌了,卓文君知道後有「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的句子。


    《西京雜記》是本小說,大家辯證看待,但流傳度很廣就是了。】


    卓文君臉上的笑容一僵,雖然不太懂出軌的具體意思,但結合後麵的內容也不難理解,她咬牙,心裏那點繾綣相思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


    「司馬長卿,你出息了是吧!」


    未央宮。


    聽了兩耳朵臣子八卦的劉徹意味不明地勾唇:「愛卿,長安的花好看嗎?」


    堂下的衛青等人忍笑,陛下這話問得真是……司馬相如被眾人圍觀著,窘迫極了。他想錯了,水鏡哪裏是愛他,分明是在害他!


    唐朝。


    正在給武皇研磨的上官婉兒若有所思,原來在後世,一個男子愛上妻子以外的女人,叫作出軌嗎?那男人三妻四妾,豈不是被譴責的對象?


    【再就是第一篇作業,搜集寫民間疾苦的詩詞談感受。我是讓大家積累一些前人詩句,結果你們交的好像大多是原創?比如蘇軾這首,我就沒見過,寫得還挺好的。】


    蘇軾滿意地又飲了一杯酒,雖然他對自己的詩文挺自信的,不過被別人公開誇一句,感覺還挺不賴的。然而他沒高興多久,就聽楚棠接著說道:


    【但是下次別寫了,大家一定要按要求完成作業。】


    蘇軾:……


    「不是……這怎麽不按要求了,我自己寫詩還不行了?」


    蘇轍忍笑:「楚姑娘應當是覺得,兄長這首詩是偽作吧?」


    蘇軾:?行吧,我偽我自己。


    一番話惹得眾人又是窘迫又是無言,諸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賀杜牧歐陽修梅堯臣王安石等人交的都是自己精心構思的新作,連李世民都親自寫了一首,並認真地附上了自己的感想,結果落在楚棠眼裏就是不符合要求?


    「死板,太死板了。」一鳳表示有些不爽,明明這是他有感而發的。


    【好了,作業就說到這裏,接下來我們進入正題,首先請大家來看一首詩。】


    剛剛踱到殿門的趙匡胤腳步一頓,頗有些一言難盡:「不會又是唐詩吧?」


    大唐諸人卻是老神在在,反正楚棠說了,大唐的詩最好,那還有什麽懸念,這一課一定是唐詩!


    在眾人或不滿或期待的目光中,楚棠放出了詩稿原文。


    「《自題金山畫像》?」蘇軾有些狐疑,「不曾在前代的集子裏讀過這首詩啊,子由可曾見過?」


    蘇轍搖搖頭:「未曾。」他讀著水鏡上的詩,「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係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心如灰木,寂滅無欲;身如小舟,人間漂泊。這起首兩句寫得甚是蒼涼。」


    蘇軾頷首,卻又笑著道:「但問汝平生功業之句,又寫得頗為豁達,黃州、惠州、儋州俱是偏遠貶謫之地,惠、儋一州尤甚,可此詩卻道平生功業盡在此三地,字裏行間隱有自得,非智者不能道。前代竟有如此好詩,我等此前卻不曾讀到。」


    說著,有些遺憾地搖搖頭。


    蘇轍看著兄長感慨的模樣不由得笑了:「此詩風神不似唐人,或許是後朝之作呢?」「後朝也有這等好詩?」蘇軾挑眉,不禁笑道:「那我希望出於當代,說不定還能一見。」


    【大家知道,金山畫像是指金山寺中蘇軾的畫像,由李公麟所作。公元1101年,六十五歲的蘇軾遊金山龍遊寺,對著自己當年的畫像撫今追昔,寫下這一首六言絕句。詩中提到的黃州、惠州、儋州,恰恰對應著蘇軾被貶的三個州郡。】


    蘇軾僵在原地:這首詩,是我寫的?


    蘇轍也僵在原地:兄長竟被貶去了如此蠻荒之地!


    剛剛才拜訪完歐陽修迴到客棧的蘇洵:剛帶兩個孩子出來參加科考就被告知大兒子未來被一貶再貶是一種什麽體驗?


    三蘇集體呆滯,其他人卻是熱鬧起來了,李白尤其激動:「原來是蘇軾!」


    此前,楚棠在講《夢遊天姥吟留別》時,曾提過蘇軾的一句詩詞:「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瀟灑的態度令他欣賞不已。他趕緊將水鏡上的詩又讀了一遍,越讀越讚嘆:


    「雖不以豐神情韻取勝,但苦淡之中自有怡然忘機的智者風流,蘇軾的詩寫得好啊!」


    杜甫在一旁點頭:「此詩雖與我朝風神不同,遣詞造句卻入臻化境,可稱上品。對了太白兄,我今日也得了一首詩,太白兄可否指點一一?」


    怎麽說呢,太白兄好像還沒誇過我的詩寫得好吧?


    【貶謫本是困苦的,比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流露出的蕭然,但是蘇軾為什麽說他一生的功業都在黃、惠、儋三州呢?作為北宋頂流,半生波折的蘇軾到底怎樣完成了與自己的和解?或許,我們仍需要叩問,元豐五年的黃州赤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山有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山有信並收藏[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