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們可以不用像很多外國學生那樣,負擔大量的債務問題,畢竟在美國,連歐巴馬都花了21年才還清學貸,那時他好像已經是聯邦參議員了吧!】


    嘶~許多人不由得驚了驚。


    「21年,他們這個什麽學貸,也太多了吧?!」


    「話雖如此,」衛青接著道,「便是在大漢,貧賤之家想要讀書識字,亦頗有難處。」


    劉徹摸了摸下巴:「依後世學製,這頭部院校該是指諸大學,官辦諸學而廣收萬民,確可為國選才,不過……他們哪來那麽多錢啊!」


    收稅能收那麽多嗎?要養天下學府不是一筆小數目吧,怎麽也沒聽後世抨擊重賦啊!他們的錢到底哪來的?!


    劉豬豬:平等地羨慕每一個有錢的皇帝。


    太極宮。


    李世民輕咦道:「這聯邦參議員是何職務?聽楚棠的語氣,官職似乎不小?」


    長孫無忌繼續看字麵意思解詞:「聯有聯合,邦有邦國之意,所謂聯邦,莫不是說這美國乃是諸邦國聯合而成的一個國家?」


    「那豈非與春秋戰國類似?」有人類比道。


    「非也,春秋之時周天子有名無權,戰國更無天子,那美國的聯邦之上,應尚有實權之統位,否則國之不國。」長孫無忌猜測道。


    李世民微微頷首,眉心卻還是擰著:「如此,他們的君主之權,是否太過分散了?」


    作為一個帝王,李世民對權力分配還是很敏感的。


    魏徵心頭一動,有沒有一種可能,他們或許本身就想分散君主的權力?


    不過這話他不能說,他接著去研究後麵幾個字:


    「據此,那參議員便是參與議論政治之人?」他沉吟著,「外邦之構架,與我等實在殊有不同。」「不過,」有人對政體問題不甚關心,他關心的是:「21年才還清學貸,耗資該有幾何?他們朝廷所辦的官學,豈非成了變相斂財之工具?!」


    眾人:……別說,你還真別說,兩相對比下來,那美國,似乎確實是有點相形見絀了。


    但是,貞觀君臣同樣發出疑問:「後世的國庫,是否太過充盈了?!」


    【我們是真切地享受到了勞動人民饋贈的福利,它通過政體的優越性落實到我們身上,而古代的皇公貴族、帝王將相,更是受到了萬民的供養,但他們很多人卻並不自知,有的更是一意盤剝百姓,白居易其人或許在某些方麵確實仍有局限性,可是在彼時彼刻,麵對著那個飢婦人,麵對麥田裏的百姓,他還是反思了,他羞愧萬分。


    我何德何能,可以不親稼穡之事,一年領取三百石米的俸祿,到了年底還猶有餘糧?!這是一個仍有良知的知識分子對自己心靈的拷問!


    盡日不能忘,豈止是那一日?或許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後來的那一篇篇諷喻詩,有了那「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慨嘆吧!】


    水鏡滾動,那些如尖錐利刃一般的詩句被放了出來——《紅線毯》,憂蠶桑之費也;《上陽白髮人》,湣怨曠也;《秦吉了》,哀怨民也;《新豐折臂翁》,戒邊功也;《杜陵叟》,傷農夫之困也……


    篇篇詩文,直指時。能言敢言,文人風骨。


    萬界譁然,還從來沒有一個詩人,願意在詩中記述這麽多生民疾苦!


    宣州百姓聲淚俱下,咬牙痛吟:「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做地衣!」


    苦於兵戈的壯士垂頭恨聲:「邊功未立生人怨,試問新豐折臂翁。」


    上陽宮中的宮女哀哀切切:「宿空房,秋夜長,夜長無寐天不明。」


    ……


    終南山。


    杜甫心神巨震,他想起自己後來的那些詩,為楚棠等後人稱道的,亦是推己及人的情懷。白居易在某些地方甚至比他更進一步,從眼前的貧家子想到自身,並羞愧於自己毫無功德而能忝列萬民之上,從此為黎民唿號。


    他喟嘆不已:「此後士人,見黎民耕忙而未嚐有愧怍之心,是士人之恥。」


    中唐。


    韓愈也震動不已:「白樂天確有子美胸懷。」


    他決定原諒對方對李白的批判了,他看明白了,白居易的諷喻詩,俱是源於他的拯物情,他以儒道為章,躬行詩教,為的也是懲大唐的時弊,救大唐的百姓,他推崇杜子美,不僅是推崇杜子美的詩,更是受召於他的仁民愛物之情!


    「此等胸懷,吾當為之詠歌!」


    韓愈心情激盪,大手一揮,寫成一篇《寄白樂天》。一旁的妻子盧氏忍笑,這下,後世可就沒理由說相公與白樂天相交甚晚了。


    未央宮。


    劉徹深吸一口氣,白居易這一支詩筆,太利;楚棠的偏向性,也太過明顯。現在天下萬民都讀到了這些詩,會引起怎樣的震動,連他也未必能盡數預料。


    微微坐直了身子,劉徹沉聲開口:「諸卿,立樂府采詩一事,可還有疑?」


    立樂府,采詩歌,觀政得失。


    群臣叩首:「陛下聖明,臣等請立。」


    唐朝,皇宮。


    李純陰沉著臉,神色幾經變換。一旁被叫來商議削藩一事的武元衡和裴度麵麵相覷,他們知道皇帝的性子,白居易這些詩無異於指著陛下的鼻子罵,陛下……未必能容他。


    但是平心而論,武元衡和裴度也是正直忠實的良臣,他們對朝中弊政同樣深惡痛絕,也想為百姓謀福祉,對白居易這樣直言不諱的膽色,他們心裏是佩服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山有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山有信並收藏[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