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 作者:春山有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鬱達夫曾以「悲劇」二字概括自己的出生。他生於浙江富陽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但由於母親奶水不足,他從小就營養不良,一歲不到就害起了腸胃病,纏綿年餘,似乎連家庭都隱隱被拖垮。但這還沒完,三歲那年,他的父親去世了,隻剩他和母親相依為命。孤兒寡母,在那個年代受盡欺侮。
像李賀那樣,身體的孱弱往往會帶來心靈的憂鬱與孤獨。缺乏父愛,母親忙於生計,無法顧及他,又沒有兄弟姐妹等同齡人和一起玩耍,他的心理本來就更纖細、脆弱。不幸的人用一生來治癒童年,這種孱弱、孤獨,跟隨了鬱達夫一生。】
太極宮。
長孫皇後輕嘆一聲:「是個苦命孩子。」
李世民點頭:「體質羸弱,又兼喪父,苦楚可知,他又沒些知心玩伴,可不是沉悶下去了?」他似有所感:「不幸的人用一生來治癒童年,幼時種種竟會有這樣嚴重的後果?」
【年歲漸長,他入學念書,順便說一句,他和徐誌摩是中學同學,明清以降江南一代真的出了好多文學家。】
這話一出,明清兩代文人可算是挺直腰杆了,尤其是江南一帶的文人名士,個個昂首挺胸。
「我們江南,富庶之地,詞章之鄉!」
「這後輩怎麽不將江南文人的名字念一念呢,我還想看唐寅是否上榜了呢!」
「唐寅怎麽比得上徐禎卿?我看徐禎卿才會上去。」
「非也非也,我江南第一文家,當推王元美王世貞!」
民間炒作一團,奉天殿裏的朱元璋臉上也有光:「咱雖不愛些酸詞,但也能寫詩。那徐誌摩能被特別提出來,想必也是個大才子,你等平日也要多讀書,免得別人說咱老朱家沒文化。」
朱元璋自己受了家貧的苦,對兒子的教育倒挺上心。
【後來,鬱達夫赴日本留學,很巧的是,和迅哥兒一樣,他一開始也是去學醫的,念的東京第一高等學校醫科部。但他對這不感興趣,後來學過法,也學過經濟,然而他最感興趣的還是文學創作。】
怎麽又是迅哥兒?眾人表示這個名字他們都要會叫了。
「這迅哥兒不會……真的是李杜那樣的人物吧?」
等等……
「鬱達夫和迅哥兒起初俱是學的醫?!」白居易驚訝地和元稹對視一眼,非是詞家卻能於文章一道有這樣高的成就,新文學頗有些臥虎藏龍啊!
明朝。
李時珍聽到二人棄醫從文的消息笑了笑:「文可活人,醫也可活人,我著醫書,想來也可福於當世,遺澤子孫。」
他提筆,繼續將藥草的紋樣繪於書上。
北宋。
趙匡胤奇道:「東京不是汴梁麽?怎麽日本還有個東京?」
這個名字撞得挺不開心的」
第49章 故都的秋7
【選錯專業不算什麽,最令人難以忍受的,是外國人的白眼冷遇。那時的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國力蒸蒸日上,而與之相對的,是固步自封的中國一直在走下坡路。所以,他們看不起中國人,甚至給予中國「□□」這樣侮辱性的稱唿。】
誒?
頗曉佛學的王維愣了愣,臉上露出幾分莫名:「佛經有載,『□□』為西域對國朝的代稱,並無侮辱之意啊。」
【「□□」一詞源於佛經,本是一個中性稱謂,自甲午後,就變成了戰勝者對戰敗者的嘲諷、蔑稱,其下含意,怕是連豬狗都不如。】
剛剛還在疑惑地王維:???!!!
「放肆!」
太極宮中,李世民不可置信地一拍桌子:「豎子爾敢!」
蠻夷之邦也敢如此欺辱華夏,誰給他們的膽子?我上邦尊嚴安在?
未央宮。
劉徹拂袖而怒:「奇恥大辱!什麽王朝竟這般軟弱窩囊,被一群蠻夷之邦壓著打?!
奉天殿。
沉浸許久的殺伐之氣不受控製從朱元璋身上溢了出來:「好啊,那倭國是嫌咱大明的刀鋒不夠利嗎?」
他咬牙切齒,恨不得現在就親自帶兵,去把對麵那群倭賊給砍了。
一旁的朱棣腦子到底活泛,雖也惱怒,但謹慎地捕捉到了一個詞:明治維新。
老朱家對皇子的教育很是不錯,朱棣也讀了些詩書史卷,他想起來一句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周朝雖然是舊邦國,但其使命在於革新。革新而有新機,這便是後世的倭國超過華夏的原因麽?
【鬱達夫曾經舉過一個例子,說留學的時候,他和一個師兄去小酒館喝酒,旁邊一桌也坐著幾個日本學生,結果,那群學生無緣無故就對著他吐了一口痰,嘴裏還罵著「□□人」「叭兒狗」。鬱達夫全程表情平靜,甚至在那幾個學生走了之後,他還能平靜地沖對麵的師兄笑,說,這是常事。】
鹹陽。
嬴政扶著劍柄的手猛然抓緊,聲色俱厲:「可恥!可恨!」
連異邦小族的平民學子都能對華夏子民如此侮辱,國朝之上又該是何等弱小,簡直尊嚴盡失!蕩平諸國的始皇帝屬實是難以想像後世形勢會如此翻覆。
太極宮中的李世民狠狠一摔杯子:「那日本到底是什麽國家,竟這般狂妄?!」
長孫皇後也是滿臉不可置信:「鬱達夫還平靜地表示這是常事,可見這樣的侮辱冷遇更是數不勝數,後世……怎會孱弱至此啊!」
像李賀那樣,身體的孱弱往往會帶來心靈的憂鬱與孤獨。缺乏父愛,母親忙於生計,無法顧及他,又沒有兄弟姐妹等同齡人和一起玩耍,他的心理本來就更纖細、脆弱。不幸的人用一生來治癒童年,這種孱弱、孤獨,跟隨了鬱達夫一生。】
太極宮。
長孫皇後輕嘆一聲:「是個苦命孩子。」
李世民點頭:「體質羸弱,又兼喪父,苦楚可知,他又沒些知心玩伴,可不是沉悶下去了?」他似有所感:「不幸的人用一生來治癒童年,幼時種種竟會有這樣嚴重的後果?」
【年歲漸長,他入學念書,順便說一句,他和徐誌摩是中學同學,明清以降江南一代真的出了好多文學家。】
這話一出,明清兩代文人可算是挺直腰杆了,尤其是江南一帶的文人名士,個個昂首挺胸。
「我們江南,富庶之地,詞章之鄉!」
「這後輩怎麽不將江南文人的名字念一念呢,我還想看唐寅是否上榜了呢!」
「唐寅怎麽比得上徐禎卿?我看徐禎卿才會上去。」
「非也非也,我江南第一文家,當推王元美王世貞!」
民間炒作一團,奉天殿裏的朱元璋臉上也有光:「咱雖不愛些酸詞,但也能寫詩。那徐誌摩能被特別提出來,想必也是個大才子,你等平日也要多讀書,免得別人說咱老朱家沒文化。」
朱元璋自己受了家貧的苦,對兒子的教育倒挺上心。
【後來,鬱達夫赴日本留學,很巧的是,和迅哥兒一樣,他一開始也是去學醫的,念的東京第一高等學校醫科部。但他對這不感興趣,後來學過法,也學過經濟,然而他最感興趣的還是文學創作。】
怎麽又是迅哥兒?眾人表示這個名字他們都要會叫了。
「這迅哥兒不會……真的是李杜那樣的人物吧?」
等等……
「鬱達夫和迅哥兒起初俱是學的醫?!」白居易驚訝地和元稹對視一眼,非是詞家卻能於文章一道有這樣高的成就,新文學頗有些臥虎藏龍啊!
明朝。
李時珍聽到二人棄醫從文的消息笑了笑:「文可活人,醫也可活人,我著醫書,想來也可福於當世,遺澤子孫。」
他提筆,繼續將藥草的紋樣繪於書上。
北宋。
趙匡胤奇道:「東京不是汴梁麽?怎麽日本還有個東京?」
這個名字撞得挺不開心的」
第49章 故都的秋7
【選錯專業不算什麽,最令人難以忍受的,是外國人的白眼冷遇。那時的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國力蒸蒸日上,而與之相對的,是固步自封的中國一直在走下坡路。所以,他們看不起中國人,甚至給予中國「□□」這樣侮辱性的稱唿。】
誒?
頗曉佛學的王維愣了愣,臉上露出幾分莫名:「佛經有載,『□□』為西域對國朝的代稱,並無侮辱之意啊。」
【「□□」一詞源於佛經,本是一個中性稱謂,自甲午後,就變成了戰勝者對戰敗者的嘲諷、蔑稱,其下含意,怕是連豬狗都不如。】
剛剛還在疑惑地王維:???!!!
「放肆!」
太極宮中,李世民不可置信地一拍桌子:「豎子爾敢!」
蠻夷之邦也敢如此欺辱華夏,誰給他們的膽子?我上邦尊嚴安在?
未央宮。
劉徹拂袖而怒:「奇恥大辱!什麽王朝竟這般軟弱窩囊,被一群蠻夷之邦壓著打?!
奉天殿。
沉浸許久的殺伐之氣不受控製從朱元璋身上溢了出來:「好啊,那倭國是嫌咱大明的刀鋒不夠利嗎?」
他咬牙切齒,恨不得現在就親自帶兵,去把對麵那群倭賊給砍了。
一旁的朱棣腦子到底活泛,雖也惱怒,但謹慎地捕捉到了一個詞:明治維新。
老朱家對皇子的教育很是不錯,朱棣也讀了些詩書史卷,他想起來一句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周朝雖然是舊邦國,但其使命在於革新。革新而有新機,這便是後世的倭國超過華夏的原因麽?
【鬱達夫曾經舉過一個例子,說留學的時候,他和一個師兄去小酒館喝酒,旁邊一桌也坐著幾個日本學生,結果,那群學生無緣無故就對著他吐了一口痰,嘴裏還罵著「□□人」「叭兒狗」。鬱達夫全程表情平靜,甚至在那幾個學生走了之後,他還能平靜地沖對麵的師兄笑,說,這是常事。】
鹹陽。
嬴政扶著劍柄的手猛然抓緊,聲色俱厲:「可恥!可恨!」
連異邦小族的平民學子都能對華夏子民如此侮辱,國朝之上又該是何等弱小,簡直尊嚴盡失!蕩平諸國的始皇帝屬實是難以想像後世形勢會如此翻覆。
太極宮中的李世民狠狠一摔杯子:「那日本到底是什麽國家,竟這般狂妄?!」
長孫皇後也是滿臉不可置信:「鬱達夫還平靜地表示這是常事,可見這樣的侮辱冷遇更是數不勝數,後世……怎會孱弱至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