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 作者:春山有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們是第四次南渡,卻可以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裏成功北歸,這是無數先輩浴血奮戰的結果,也是軍民一心同仇敵愾的結果。】
她的語氣盡是驕傲與自豪,諸天萬朝因為窺見後世慘烈歷史的一角而有些沉悶的心也被喚醒似的,輕鬆了幾分。
秦皇漢武等人在心裏悄悄鬆了一口氣:還好,天不絕華夏。
【說到這些就扯遠啦,總之大家讀詩要多注意聯繫時代背景。
說迴陶淵明。雖然我們心裏覺得晉怎麽屑怎麽屑,但生活在晉朝的人其實不太會懷念你魏蜀吳,陶淵明對晉室還是非常有歸屬感的。前麵講過,他的曾祖陶侃是東晉大司馬,平定過叛亂的,陶淵明很崇敬這個曾祖。】
【另一方麵,從陶淵明的詩文來看,他年少時還是以儒家作為自己的終生之誌的。我們簡單摘錄幾句。】
顏延之抬頭,二人多年好友,他仰慕陶淵明的人品,對他的詩作多有拜讀,所以對這些詩句很熟悉。
「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遊。兄長心中自有猛誌,惜不逢時也。」
陶淵明笑了笑:「老了,不及當年了。」
少年意氣,讀遍經史,國家危難,七尺男兒,豈能無有匡復之誌呢?
「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猛誌逸四海,騫翮思遠翥。」沈德潛念著水鏡中的詩句頻頻點頭,「漢人以下,宋儒之前,可以稱得上聖人弟子的,隻有陶公!」
【陶淵明最初確乎是有兼濟之誌的,所以他後來幾次入仕,實際應該是有自己的政治考量。第一次辭官歸隱之後,其實又有一個人來找他做官,這個人叫王凝之,眼不眼熟?不眼熟沒關係,我一說大家就眼熟了。】!
第18章 歸園田居7
【初中的時候我們學過《世說新語》,說謝安教家中小輩讀書,忽然下起了雪。謝安想試試小輩的才學,就問,白雪紛紛揚揚的像什麽?
有大聰明說,像撒鹽一樣。這時謝道韞站出來說,nonono,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大加讚賞,謝道韞也因此獲得「詠絮之才」的美名,這個王凝之就是謝道韞的丈夫。】
東晉,謝府。
尚且年幼的謝道韞眨眨眼,輕輕地拉了一下旁邊謝安的衣袖:「叔父,水鏡是在說我嗎?」
謝安很喜歡這個嬌俏聰明的侄女,聞言摸了摸她的腦袋,慈愛道:「是,水鏡說我的小侄女有詠絮之才,名傳後世。」
他想著水鏡裏透露出來的話,王謝兩家向來有通家之好,王凝之他也知道,是王羲之的兒子,侄女嫁給他倒也是門當戶對,想來王家公子,人品應是貴重,可托終身。
【這個王凝之也是個人才,他深信五鬥米教,孫恩攻打會稽的時候,他不聽手下勸告,根本不設防,而是對著神像禱告,深信自己請到了鬼兵助陣,結果毫不意外被嘎了,隻能說封建迷信害死人啊!】
剛剛覺得王家公子應該還不錯的謝安:……
不能嫁,絕對不能嫁!
聽完自己兒子光輝事跡的王羲之冷笑一聲,開始滿院子找有沒有趁手的抽人工具。
嬴政聽完隻覺無言,停頓了一會兒才評價道:「蠢材。」
不過……他暗自思忖,楚棠為什麽說封建迷信害死人?意思是求仙無用麽?怎麽可能!
但他內心又隱隱有些動搖,前麵楚棠還戲言提醒他不要亂吃丹藥,會吃死人,還有那句「沒有人可以對抗時間」,難道他的成仙也隻是虛願麽?
【謝道韞是個才女,極有膽識,在丈夫忙著求神拜佛搞迷信的時候,她已經招募了數百家丁天天訓練。後來孫恩大軍長驅直入,王凝之和孩子都被殺害了,謝道韞親自拿著兵器帶領府中女眷殺敵,終因寡不敵眾被俘。
當時她的手裏抱著還隻有三歲的外孫,麵對孫恩她絲毫不懼,大聲說,大人的事何必牽扯孩子,要殺他先殺我!可謂是女中豪傑,巾幗不讓鬚眉,比王凝之這個隻知道求神拜佛的男人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好!好一個巾幗不讓鬚眉!」劉徹激賞道。
這謝道韞既有文采,又大義凜然臨危不懼,當真是奇女子!
武則天不屑地冷哼:「王凝之虛負王家公子之名,枉為男兒。嗬,世家貴族,又有幾個金玉人才?」
想到關隴貴族,武則天的心中升起一陣深深的厭惡。
東晉。
謝安將尚還懵懂的謝道韞抱到懷裏,心疼地撫摸著她的後腦勺,又驕傲又心酸。
侄女有如此氣節,令他欣慰,可這樣一個玉雪可愛的女郎卻所託非人,最後不得不直麵屠盡自己家室的賊人,作為長輩,他卻不免心疼。
況且,謝安心下微沉,孫恩攻入會稽,那東晉……
【幸好,孫恩此前就聽過謝道韞的才名,如今見她如此臨危不懼,又敬她風骨,不僅沒有動手,還派人將她和外孫送迴,其後謝道韞一直寡居於會稽。
濟尼曾言,「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風氣」,但我覺得,還是稱她為謝家女吧!是雅人深致、有林下之風、可以令豪傑折服的謝道韞,王凝之,根本不配。】
曹操對這話十分認同,他想起蔡邕的女兒蔡琰,也是個極有文才的女子。他不樂章句,極愛文章繁華,謝道韞有詠絮之才,亦有軍事之能,實在是驚才絕艷,讓人想要一見。
她的語氣盡是驕傲與自豪,諸天萬朝因為窺見後世慘烈歷史的一角而有些沉悶的心也被喚醒似的,輕鬆了幾分。
秦皇漢武等人在心裏悄悄鬆了一口氣:還好,天不絕華夏。
【說到這些就扯遠啦,總之大家讀詩要多注意聯繫時代背景。
說迴陶淵明。雖然我們心裏覺得晉怎麽屑怎麽屑,但生活在晉朝的人其實不太會懷念你魏蜀吳,陶淵明對晉室還是非常有歸屬感的。前麵講過,他的曾祖陶侃是東晉大司馬,平定過叛亂的,陶淵明很崇敬這個曾祖。】
【另一方麵,從陶淵明的詩文來看,他年少時還是以儒家作為自己的終生之誌的。我們簡單摘錄幾句。】
顏延之抬頭,二人多年好友,他仰慕陶淵明的人品,對他的詩作多有拜讀,所以對這些詩句很熟悉。
「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遊。兄長心中自有猛誌,惜不逢時也。」
陶淵明笑了笑:「老了,不及當年了。」
少年意氣,讀遍經史,國家危難,七尺男兒,豈能無有匡復之誌呢?
「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猛誌逸四海,騫翮思遠翥。」沈德潛念著水鏡中的詩句頻頻點頭,「漢人以下,宋儒之前,可以稱得上聖人弟子的,隻有陶公!」
【陶淵明最初確乎是有兼濟之誌的,所以他後來幾次入仕,實際應該是有自己的政治考量。第一次辭官歸隱之後,其實又有一個人來找他做官,這個人叫王凝之,眼不眼熟?不眼熟沒關係,我一說大家就眼熟了。】!
第18章 歸園田居7
【初中的時候我們學過《世說新語》,說謝安教家中小輩讀書,忽然下起了雪。謝安想試試小輩的才學,就問,白雪紛紛揚揚的像什麽?
有大聰明說,像撒鹽一樣。這時謝道韞站出來說,nonono,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大加讚賞,謝道韞也因此獲得「詠絮之才」的美名,這個王凝之就是謝道韞的丈夫。】
東晉,謝府。
尚且年幼的謝道韞眨眨眼,輕輕地拉了一下旁邊謝安的衣袖:「叔父,水鏡是在說我嗎?」
謝安很喜歡這個嬌俏聰明的侄女,聞言摸了摸她的腦袋,慈愛道:「是,水鏡說我的小侄女有詠絮之才,名傳後世。」
他想著水鏡裏透露出來的話,王謝兩家向來有通家之好,王凝之他也知道,是王羲之的兒子,侄女嫁給他倒也是門當戶對,想來王家公子,人品應是貴重,可托終身。
【這個王凝之也是個人才,他深信五鬥米教,孫恩攻打會稽的時候,他不聽手下勸告,根本不設防,而是對著神像禱告,深信自己請到了鬼兵助陣,結果毫不意外被嘎了,隻能說封建迷信害死人啊!】
剛剛覺得王家公子應該還不錯的謝安:……
不能嫁,絕對不能嫁!
聽完自己兒子光輝事跡的王羲之冷笑一聲,開始滿院子找有沒有趁手的抽人工具。
嬴政聽完隻覺無言,停頓了一會兒才評價道:「蠢材。」
不過……他暗自思忖,楚棠為什麽說封建迷信害死人?意思是求仙無用麽?怎麽可能!
但他內心又隱隱有些動搖,前麵楚棠還戲言提醒他不要亂吃丹藥,會吃死人,還有那句「沒有人可以對抗時間」,難道他的成仙也隻是虛願麽?
【謝道韞是個才女,極有膽識,在丈夫忙著求神拜佛搞迷信的時候,她已經招募了數百家丁天天訓練。後來孫恩大軍長驅直入,王凝之和孩子都被殺害了,謝道韞親自拿著兵器帶領府中女眷殺敵,終因寡不敵眾被俘。
當時她的手裏抱著還隻有三歲的外孫,麵對孫恩她絲毫不懼,大聲說,大人的事何必牽扯孩子,要殺他先殺我!可謂是女中豪傑,巾幗不讓鬚眉,比王凝之這個隻知道求神拜佛的男人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好!好一個巾幗不讓鬚眉!」劉徹激賞道。
這謝道韞既有文采,又大義凜然臨危不懼,當真是奇女子!
武則天不屑地冷哼:「王凝之虛負王家公子之名,枉為男兒。嗬,世家貴族,又有幾個金玉人才?」
想到關隴貴族,武則天的心中升起一陣深深的厭惡。
東晉。
謝安將尚還懵懂的謝道韞抱到懷裏,心疼地撫摸著她的後腦勺,又驕傲又心酸。
侄女有如此氣節,令他欣慰,可這樣一個玉雪可愛的女郎卻所託非人,最後不得不直麵屠盡自己家室的賊人,作為長輩,他卻不免心疼。
況且,謝安心下微沉,孫恩攻入會稽,那東晉……
【幸好,孫恩此前就聽過謝道韞的才名,如今見她如此臨危不懼,又敬她風骨,不僅沒有動手,還派人將她和外孫送迴,其後謝道韞一直寡居於會稽。
濟尼曾言,「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風氣」,但我覺得,還是稱她為謝家女吧!是雅人深致、有林下之風、可以令豪傑折服的謝道韞,王凝之,根本不配。】
曹操對這話十分認同,他想起蔡邕的女兒蔡琰,也是個極有文才的女子。他不樂章句,極愛文章繁華,謝道韞有詠絮之才,亦有軍事之能,實在是驚才絕艷,讓人想要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