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歷史同人]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 作者:春山有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北宋。
陶淵明的鐵粉蘇軾也激動起來:「陶元亮之詩看似粗樸,實則其中蘊含華美文采;文字看似清瘦無味,實則有豐潤的韻味。後世之人有眼光!」
蘇轍一臉贊同地點點頭:「兄長點評得極是!」
大宋許多文士都喜歡陶淵明,他自然也不例外。而且,哥哥真的太會說了,聽聽這評價是多麽到位啊!
蘇子由:今天也是崇拜哥哥的一天。
又到黃昏,群燕歸巢。
船到尋陽,顏延之一路直奔陶淵明的居所,在一道籬門前停下。
他顧不得整理衣袍,正欲敲門,忽然聽到身後傳來一陣不確定的聲音:「延之?」
顏延之迴頭,就見好友一身粗布短打,扛著鋤頭頗有些驚訝地停在不遠處,花白的頭髮顫巍巍停在風中。
他連忙迎上去,笑容滿麵地拱手:「兄長,許久未見,如今可好?」
「好,好!你怎的會來尋陽?快進去,我新釀了好酒,恰好與你把酒言歡!」
「好,我也帶了好酒,正要與兄長一醉方休!」
兩人進得院門,擺好桌椅飲酒敘話,忽聽得沉寂幾天的水鏡忽然傳來一陣樂聲,鏡中流水潺潺,桃花陣陣,阡陌交通依次顯現,有童聲朗朗: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略帶稚氣的聲音朗朗誦讀著詩作,讓人幾乎可以想見小童搖頭晃腦誦念的樣子。顏延之迴味著聽到的詩句,一臉驚喜地看著對麵的好友:
「兄長,這便是您所作的《歸園田居》!」
陶淵明不待迴答,就水鏡裏傳來熟悉的女聲。
【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我們來學習《歸園田居》,它的作者是我們的老熟人,東晉詩人陶淵明。】
顏延之一愣,旋即笑道:「看來兄長在後世甚是有名。」
未央宮。
滿心等著說東漢的劉徹也怔了片刻,東晉又是什麽朝代?
鹹陽宮。
嬴政垂眸尋思,後世的朝代這般多麽?
【不同於曹老闆「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雄心,陶淵明早早開啟了自己的「躺平」生涯,一邊躺平一邊寫詩,日子過得怡然自得,和老闆簡直是兩個極端,這裏將兩人編到一課,對比的意味十分明顯。
請大家讀一讀這首詩,同樣結合課下注釋思考,如果要在詩中選一個字概括陶淵明的性格,哪個字最合適呢?】
水鏡上同樣放出詩作原文。
剛剛撤軍的曹操也在帳外看詩。
那日水鏡停下之後,他與荀攸等人商議,認為軍中疫疾嚴重,荊州各部亦是蠢蠢欲動,故而決定退守荊州以為掣肘。同時又恐孫劉聯軍偷襲,所以連日布防,如今兩邊人馬尚在對峙。
他在心裏默念這首和他的《短歌行》編在一起的詩,隻覺古淡有味,倒讓他想起當年在譙縣精舍耕讀的舊事。隻是連年倥傯,那些日子實在是太遙遠了,這詩的風味,和他之所作果然對比強烈。
若說性格……他一笑,轉頭問荀攸:「公達認為哪個字可以概括?」
荀攸剛剛讀完全詩,聽到問話微微欠身:「臣認為,當是守拙歸園田的拙字。」
曹操欣然頷首:「看來我與公達是英雄所見略同啊。」
北宋。
蘇軾一早就在院中坐好聽偶像的大作,此時聽到水鏡中的問題讚許地點點頭:「以性格切入,讀起詩見其人,不錯。」
「兄長覺得該是哪個字?」蘇轍有些好奇地問。
蘇軾不答反問:「你覺得呢?」
蘇轍答道:「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拙者,不巧也。依弟所見,先生性格,唯在一個拙字。」
蘇軾贊同地點點頭:「靖節先生不慕官場,敦厚清正,不肯為五鬥米折腰,躬耕田園,詩作又不同於當時錯彩鏤金的雕琢風氣,故不見稱於當世,可謂是性也拙,詩也拙。」
「《老子》又言,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靖節先生智慧正在此處。」
兄弟二人相視一笑,有些期待地看著水鏡,後世之人會和他們持相同的看法嗎?
【大家有答案了嗎?這裏我選擇了「拙」這個字。】
顏延之挑眉:「兄長,我方才可是說對了?」
陶淵明向他舉杯:「知音在此世,亦再千載之下,當浮一大白!」
曹操滿臉笑意,後世之人解詩果然不錯,不愧是能選中他的詩的人。
蘇軾兄弟碰杯對飲,為這跨時空的悠然心會。
【那麽,何為拙呢?從哪些詩句裏可以看出來?想必大家都發現了這一句,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水鏡中將這一句放大標紅。
【問題來了,陶淵明為何要選擇守拙?】!
第13章 歸園田居2
水鏡之下的陶淵明微微一嘆,顏延之也斂了笑容,略有擔憂地喚道:「兄長……」
陶淵明擺擺手:「無妨,如今世道哪還有什麽好說的?我本為貧困出仕,無奈性格拙劣,與官場委實合不來,況且如今山河翻覆,我亦垂老,早便想開了。」
說到最後也不知是悵然還是解脫。
顏延之想到自己的遭遇也是默然:「兄長說的是,世道晦暗,奸佞當道,那徐羨之以小人之心疑我,進言將我外放,真是……殊為可恨!」
陶淵明的鐵粉蘇軾也激動起來:「陶元亮之詩看似粗樸,實則其中蘊含華美文采;文字看似清瘦無味,實則有豐潤的韻味。後世之人有眼光!」
蘇轍一臉贊同地點點頭:「兄長點評得極是!」
大宋許多文士都喜歡陶淵明,他自然也不例外。而且,哥哥真的太會說了,聽聽這評價是多麽到位啊!
蘇子由:今天也是崇拜哥哥的一天。
又到黃昏,群燕歸巢。
船到尋陽,顏延之一路直奔陶淵明的居所,在一道籬門前停下。
他顧不得整理衣袍,正欲敲門,忽然聽到身後傳來一陣不確定的聲音:「延之?」
顏延之迴頭,就見好友一身粗布短打,扛著鋤頭頗有些驚訝地停在不遠處,花白的頭髮顫巍巍停在風中。
他連忙迎上去,笑容滿麵地拱手:「兄長,許久未見,如今可好?」
「好,好!你怎的會來尋陽?快進去,我新釀了好酒,恰好與你把酒言歡!」
「好,我也帶了好酒,正要與兄長一醉方休!」
兩人進得院門,擺好桌椅飲酒敘話,忽聽得沉寂幾天的水鏡忽然傳來一陣樂聲,鏡中流水潺潺,桃花陣陣,阡陌交通依次顯現,有童聲朗朗: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略帶稚氣的聲音朗朗誦讀著詩作,讓人幾乎可以想見小童搖頭晃腦誦念的樣子。顏延之迴味著聽到的詩句,一臉驚喜地看著對麵的好友:
「兄長,這便是您所作的《歸園田居》!」
陶淵明不待迴答,就水鏡裏傳來熟悉的女聲。
【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我們來學習《歸園田居》,它的作者是我們的老熟人,東晉詩人陶淵明。】
顏延之一愣,旋即笑道:「看來兄長在後世甚是有名。」
未央宮。
滿心等著說東漢的劉徹也怔了片刻,東晉又是什麽朝代?
鹹陽宮。
嬴政垂眸尋思,後世的朝代這般多麽?
【不同於曹老闆「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雄心,陶淵明早早開啟了自己的「躺平」生涯,一邊躺平一邊寫詩,日子過得怡然自得,和老闆簡直是兩個極端,這裏將兩人編到一課,對比的意味十分明顯。
請大家讀一讀這首詩,同樣結合課下注釋思考,如果要在詩中選一個字概括陶淵明的性格,哪個字最合適呢?】
水鏡上同樣放出詩作原文。
剛剛撤軍的曹操也在帳外看詩。
那日水鏡停下之後,他與荀攸等人商議,認為軍中疫疾嚴重,荊州各部亦是蠢蠢欲動,故而決定退守荊州以為掣肘。同時又恐孫劉聯軍偷襲,所以連日布防,如今兩邊人馬尚在對峙。
他在心裏默念這首和他的《短歌行》編在一起的詩,隻覺古淡有味,倒讓他想起當年在譙縣精舍耕讀的舊事。隻是連年倥傯,那些日子實在是太遙遠了,這詩的風味,和他之所作果然對比強烈。
若說性格……他一笑,轉頭問荀攸:「公達認為哪個字可以概括?」
荀攸剛剛讀完全詩,聽到問話微微欠身:「臣認為,當是守拙歸園田的拙字。」
曹操欣然頷首:「看來我與公達是英雄所見略同啊。」
北宋。
蘇軾一早就在院中坐好聽偶像的大作,此時聽到水鏡中的問題讚許地點點頭:「以性格切入,讀起詩見其人,不錯。」
「兄長覺得該是哪個字?」蘇轍有些好奇地問。
蘇軾不答反問:「你覺得呢?」
蘇轍答道:「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拙者,不巧也。依弟所見,先生性格,唯在一個拙字。」
蘇軾贊同地點點頭:「靖節先生不慕官場,敦厚清正,不肯為五鬥米折腰,躬耕田園,詩作又不同於當時錯彩鏤金的雕琢風氣,故不見稱於當世,可謂是性也拙,詩也拙。」
「《老子》又言,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靖節先生智慧正在此處。」
兄弟二人相視一笑,有些期待地看著水鏡,後世之人會和他們持相同的看法嗎?
【大家有答案了嗎?這裏我選擇了「拙」這個字。】
顏延之挑眉:「兄長,我方才可是說對了?」
陶淵明向他舉杯:「知音在此世,亦再千載之下,當浮一大白!」
曹操滿臉笑意,後世之人解詩果然不錯,不愧是能選中他的詩的人。
蘇軾兄弟碰杯對飲,為這跨時空的悠然心會。
【那麽,何為拙呢?從哪些詩句裏可以看出來?想必大家都發現了這一句,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水鏡中將這一句放大標紅。
【問題來了,陶淵明為何要選擇守拙?】!
第13章 歸園田居2
水鏡之下的陶淵明微微一嘆,顏延之也斂了笑容,略有擔憂地喚道:「兄長……」
陶淵明擺擺手:「無妨,如今世道哪還有什麽好說的?我本為貧困出仕,無奈性格拙劣,與官場委實合不來,況且如今山河翻覆,我亦垂老,早便想開了。」
說到最後也不知是悵然還是解脫。
顏延之想到自己的遭遇也是默然:「兄長說的是,世道晦暗,奸佞當道,那徐羨之以小人之心疑我,進言將我外放,真是……殊為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