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大周律,帝崩三日,新帝正式登基,然後以新帝的身份,送先帝入葬, 三月之後, 等禮服趕製完畢,再舉行登基儀式。
不過這條規矩並無強製要求,隻是定下規矩的人覺得, 早登基早安心,省的出岔子。
三日後, 文武百官齊聚奉先殿殿前。
在奉先殿再一次正式宣讀遺詔的時候, 餘公公一讀完, 就有禮部的人按照前輩的經驗, 開始出來走流程。
「國不可一日無君,還請永王殿下早日繼位!」
官員們真傷心的有, 假傷心的有,更多的是悵然和嘆息,不過和他們未來息息相關的,就是新皇帝,他們的新任上司。
之前上朝的時候,陛下還讓他們去求永王登基,哪裏用得著求?遺詔都擺在這裏了,難道永王還能不登基不成。
他們臣子也是有尊嚴的,哪能一開始就被新帝拿捏。
新上司繼位,他們聽見禮部開始走流程,他們也開始走流程。
準備等永王說完「本王今日承祖之基業,百年社稷,重擔在肩,年且尚輕,期諸位臣子,齊心助力……」類似的場麵話,然後他們再哭一哭,最後跪地祝賀新帝登基,三唿萬歲,就結束了,再等就是三個月後的登基儀式,也很快。
結果,他們等了半天,也沒等到永王說登基的事兒。
大臣們腦袋上彈出問號。
起居郎記錄的筆都停了下來,抬頭看去。
彼時永王殿下一身孝衣,背對著他們,站在奉先殿的上首,隻丟給了他們六個字:「再說吧,又不急。」
六個字,砸的人心肝一顫。
換了別人,他們肯定不會想多,但是陛下生前可是親口說了,他自己都沒把握讓永王答應繼位。
禮部尚書一瞬感覺自己後背被許多人盯著,他隻能默默上前,代表其他人問了一句:「永王殿下,要等多久?」
曲渡邊:「說不好。」
說完,他自去守靈了。
一同守靈的還有織儀、思和、三皇子、明親王及一幹妃嬪,大皇子照理說是沒資格來的,但是曲渡邊沒管那些絮絮叨叨的臣子,把大皇子也拉了過來。
他進去了,殿外的百官卻沒幾個走的,暗暗挪到了方太傅身邊:
「陛下不是已經把永王殿下的名字寫在了遺囑上麵了嗎?一點頭就能繼位的事兒,殿下怎麽不點頭啊。」
方鶴川挑眉道:「是寫了,我等親眼看見的。但是,陛下寫的時候,永王殿下可沒在他身邊,他也沒徵得永王的同意。」
其實他心裏清楚,按照餘公公所說的當時的場景,永王殿下是答應了的,就是不知道為何要延遲。
可能是要磨一磨朝中臣子的性子?又或者還有別的事。
他說完,原本穩得住的臣子也有點穩不住了。
方太傅這話什麽意思啊。
……永王殿下總不會跑吧。
-
崇昭帝後續一切事宜,按照帝王喪葬的規製禮儀來辦。
帝王的陵墓,一般是從繼位開始,就要建造,等到壽終的那一年,就要封館入葬。崇昭帝的皇陵早就準備好了,由禮部引領,曲渡邊按著規矩,一步沒少的,把他葬入了陵墓之中。
前前後後,花了約莫一個月。
大周一月無帝,卻安穩地很,政事基本都是永王在服喪期間抽空完成的,他有在北疆邊境處理邊境政事的經驗,上手也很快,七零八碎的自然用不著他一件件過目,三位輔政大臣也不是吃幹飯的。
就是……除了政事,他們完全看不見永王的影子。
不知道他在哪,不知道他幹了什麽,又或者想幹什麽。
不上朝不早起,兩三天還好,時間一長,他們哪哪都難受。
每次想到幹極宮裏麵那空蕩蕩的,說不定都落灰了的龍椅,就有種別人家孩子都已經入了學,自己家孩子還在外麵瘋竄的慌落落的感覺。
等到崇昭帝的喪事結束,臣子們緊張又激動地心想,這次總算可以登基了吧?
隨後聽到噩耗——
永王住在七皇子府了,因為住在皇宮容易觸景傷情,他要緩緩。
……行。
他們露出理解的微笑,孝道大過天,這個沒法說。
文武百官微笑理解過後,轉頭就去三位輔政大臣麵前念叨,再不濟就抓住餘公公的手,托他在葉公公那裏打聽打聽,到底有沒有一個具體的登基時限。
餘公公這段時間和葉小遠交接皇宮大內總管事宜,永王登基,一直跟在他身邊的葉小遠,就是新一任的總管大公公。
餘公公想起那些大臣們都快等哭了的表情,忍不住問:「小遠公公啊,殿下…他這幾天幹嘛呢?」
葉小遠迴答的滴水不漏,微笑道:「奏摺公事,都要處理。」
餘公公愁道:「登基了也能處理呀,咱家這麽多年了,可從沒見過那些朝中的臣子們那副樣子……」
像個被娘子拋棄的怨夫,又像被丈夫不管不問的怨婦。
都用那種幽怨又哀愁的視線盯著你,一個還好,烏泱泱的一片……搞得好像是他餘德才辜負了這麽一群人。
別說他不想,他就是想,也沒那功能啊。
餘公公搓搓自己胳膊上的雞皮疙瘩,「小遠公公,你跟咱家認識這麽多年了,透露一下?」
葉小遠道:「這個我是真的不知道。」
不過這條規矩並無強製要求,隻是定下規矩的人覺得, 早登基早安心,省的出岔子。
三日後, 文武百官齊聚奉先殿殿前。
在奉先殿再一次正式宣讀遺詔的時候, 餘公公一讀完, 就有禮部的人按照前輩的經驗, 開始出來走流程。
「國不可一日無君,還請永王殿下早日繼位!」
官員們真傷心的有, 假傷心的有,更多的是悵然和嘆息,不過和他們未來息息相關的,就是新皇帝,他們的新任上司。
之前上朝的時候,陛下還讓他們去求永王登基,哪裏用得著求?遺詔都擺在這裏了,難道永王還能不登基不成。
他們臣子也是有尊嚴的,哪能一開始就被新帝拿捏。
新上司繼位,他們聽見禮部開始走流程,他們也開始走流程。
準備等永王說完「本王今日承祖之基業,百年社稷,重擔在肩,年且尚輕,期諸位臣子,齊心助力……」類似的場麵話,然後他們再哭一哭,最後跪地祝賀新帝登基,三唿萬歲,就結束了,再等就是三個月後的登基儀式,也很快。
結果,他們等了半天,也沒等到永王說登基的事兒。
大臣們腦袋上彈出問號。
起居郎記錄的筆都停了下來,抬頭看去。
彼時永王殿下一身孝衣,背對著他們,站在奉先殿的上首,隻丟給了他們六個字:「再說吧,又不急。」
六個字,砸的人心肝一顫。
換了別人,他們肯定不會想多,但是陛下生前可是親口說了,他自己都沒把握讓永王答應繼位。
禮部尚書一瞬感覺自己後背被許多人盯著,他隻能默默上前,代表其他人問了一句:「永王殿下,要等多久?」
曲渡邊:「說不好。」
說完,他自去守靈了。
一同守靈的還有織儀、思和、三皇子、明親王及一幹妃嬪,大皇子照理說是沒資格來的,但是曲渡邊沒管那些絮絮叨叨的臣子,把大皇子也拉了過來。
他進去了,殿外的百官卻沒幾個走的,暗暗挪到了方太傅身邊:
「陛下不是已經把永王殿下的名字寫在了遺囑上麵了嗎?一點頭就能繼位的事兒,殿下怎麽不點頭啊。」
方鶴川挑眉道:「是寫了,我等親眼看見的。但是,陛下寫的時候,永王殿下可沒在他身邊,他也沒徵得永王的同意。」
其實他心裏清楚,按照餘公公所說的當時的場景,永王殿下是答應了的,就是不知道為何要延遲。
可能是要磨一磨朝中臣子的性子?又或者還有別的事。
他說完,原本穩得住的臣子也有點穩不住了。
方太傅這話什麽意思啊。
……永王殿下總不會跑吧。
-
崇昭帝後續一切事宜,按照帝王喪葬的規製禮儀來辦。
帝王的陵墓,一般是從繼位開始,就要建造,等到壽終的那一年,就要封館入葬。崇昭帝的皇陵早就準備好了,由禮部引領,曲渡邊按著規矩,一步沒少的,把他葬入了陵墓之中。
前前後後,花了約莫一個月。
大周一月無帝,卻安穩地很,政事基本都是永王在服喪期間抽空完成的,他有在北疆邊境處理邊境政事的經驗,上手也很快,七零八碎的自然用不著他一件件過目,三位輔政大臣也不是吃幹飯的。
就是……除了政事,他們完全看不見永王的影子。
不知道他在哪,不知道他幹了什麽,又或者想幹什麽。
不上朝不早起,兩三天還好,時間一長,他們哪哪都難受。
每次想到幹極宮裏麵那空蕩蕩的,說不定都落灰了的龍椅,就有種別人家孩子都已經入了學,自己家孩子還在外麵瘋竄的慌落落的感覺。
等到崇昭帝的喪事結束,臣子們緊張又激動地心想,這次總算可以登基了吧?
隨後聽到噩耗——
永王住在七皇子府了,因為住在皇宮容易觸景傷情,他要緩緩。
……行。
他們露出理解的微笑,孝道大過天,這個沒法說。
文武百官微笑理解過後,轉頭就去三位輔政大臣麵前念叨,再不濟就抓住餘公公的手,托他在葉公公那裏打聽打聽,到底有沒有一個具體的登基時限。
餘公公這段時間和葉小遠交接皇宮大內總管事宜,永王登基,一直跟在他身邊的葉小遠,就是新一任的總管大公公。
餘公公想起那些大臣們都快等哭了的表情,忍不住問:「小遠公公啊,殿下…他這幾天幹嘛呢?」
葉小遠迴答的滴水不漏,微笑道:「奏摺公事,都要處理。」
餘公公愁道:「登基了也能處理呀,咱家這麽多年了,可從沒見過那些朝中的臣子們那副樣子……」
像個被娘子拋棄的怨夫,又像被丈夫不管不問的怨婦。
都用那種幽怨又哀愁的視線盯著你,一個還好,烏泱泱的一片……搞得好像是他餘德才辜負了這麽一群人。
別說他不想,他就是想,也沒那功能啊。
餘公公搓搓自己胳膊上的雞皮疙瘩,「小遠公公,你跟咱家認識這麽多年了,透露一下?」
葉小遠道:「這個我是真的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