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報紙?”
接下了這個煥然一新的任務,劉相對著麵前的一大張紙琢磨起來。
報紙,總是要給識字的人辦的,雖然此時已經有評書之類的消遣,但經過讀報人的嘴,總不如親自看一遍來的實在,在“萬象更新”的阿瓦等地是沒有的。
那,這份邸報,噢不,報紙,到底是給誰看的呢?隻有先明確這一點,才能知道,這份報紙應該怎麽辦才能辦好。可以肯定的是,達官貴人們各自有各自的小道消息,圈子裏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諸葛孔明同學隱居的時候都能在沒有無線電的年代知曉天下大事,就是這種圈子的作用。
想著想著,劉相推開了房門,抓了一把碎銀子走了出去。穿過一條小巷子,青石板大街上特有的氣味撲麵而來--汗水,汙水和各種垃圾的味道。即使衙門怎麽整頓市容---還專門成立了一個衙門,雇人清理,新修下水道,維護街道;也不能完全掩蓋這種讓人不太愉悅的市井氣息,當然,這也是朱由榔基本不再居於緬王宮內,而是住在了規模小但精致的複明宮裏的原因之一。
劉相之前也偶而去過茶樓之類的地方吃茶,身上凜冽幹練的氣質讓小二殷勤的湊過來,陪著笑招待他。
“一壺碎末子茶,一碟紅薯幹吧。”劉相點點頭。
抓著塊紅薯幹丟進茶缸裏泡著,不一會兒一個穿長衫的就走了進來,手上拿著一張不知道哪兒來的小報,場子裏賣力氣的短衣幫紛紛伸出了腦袋。
“有錢的碰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啦。”他坐在長條板凳上,接過小二給他倒的一茶缸茶水。
“得,這位比我這個有官身的還受尊敬。”劉相支起耳朵,打算認真聽聽這位說書先生講什麽。
……
四月十五日,朱由榔實踐了自己的諾言,正式任命楊在為內閣首輔。同時堪堪任命了兩名大學士,都是曆史上的籍籍無名之輩(穿越時間太晚,有名的都涼了)。
不過,朱由榔並沒有從體製上給予楊在丞相的權力,某種程度上來說鴿了楊在一下;楊在卻作渾然不記得的樣子,對著朱由榔千恩萬謝。
“都起來吧,楊卿勞苦功高,當受首輔之位。兩位次輔也是如此。”
“千裏江山光複都是陛下運籌帷幄,微臣不過是個筆帖式而已。”
“有聖天子在朝,華夏光複來日可期。”
聽到楊在自謙,兩個次輔和應聲蟲一樣拙劣的跟著拍馬屁。
“嗬嗬?”朱由榔心裏一陣吐槽,“楊在同學,你有什麽想問的直接問不好嗎?”
“唉!楊卿這可是說道朕的頭痛地兒了。此時,朝廷能夠直轄不過兩省,可按照經製,雲南得有布政使,都司,按察使三套班子,朕怕唐末,周末之事不幸在此時重演啊。可……”
朱由榔這一番話說的夾槍帶棒,翻譯成白話文就是:誰讓你來問雲南按察使的事情的?朕沒事幹封一個和本土一樣大的藩鎮,腦子進水了嗎?
“微臣以為,任命雲南三司之事斷不可行,君弱臣強,自取滅亡啊!曹丕篡漢,司馬炎篡魏,劉裕篡晉……”楊在倒也是機靈,張口就是一段曆史。
“好啦,朕清楚。”朱由榔覺得敲打一下也夠,便不再提。其實,對於收複雲南,朱由榔一直沉浸在巨大的驚喜和難以置信當中:如果說磨盤山殺奸細隻是很小的操作,抓住曆史上兩個緬王,從而徹底掐死咒水之難的源頭也並不很難(白文選等曾經一波推到阿瓦),傳信到朱成功手上是遠程微操,還能算是小操作+運氣結合。可北伐雲南,分進合擊,竟然就真的奪迴了一個省?
想到這個已經發生了的曆史事實,朱由榔又一次陷入了巨大的興奮當中。
今年是1660年,曆史上的自己兩年後就要死掉,而現在,自己安穩的坐在距離最近的清軍幾千裏之外的阿瓦城,清軍就是武裝拉練過來也得幾個月!原先地圖上那麽多的淪陷區一下子刷紅,自己也實現了那些穿越者的大業嗎?
冷靜下來之後,短暫的興奮被各種細節上的問題所充滿:相比已經實際控製的伊洛瓦底江流域(即使是流域內也隻是中興到阿瓦一帶算是控製力較強),對雲南的控製力目前和聽調不聽宣差不多。哪怕能夠通過更換流官來緩解這個狀況,可若最後還是得承認地主士紳們的根本利益,而這樣是不能夠長久的。燧發槍滿清也可以造,而且人手多造的更多,糧食,人力也是滿清占優,自己弄出來的軌道能被找出各種牛鬼蛇神的理由拆掉,蒸汽機試驗品就更簡單了,來個“機變械飾”之術的名義拆了賣廢鐵,計劃通~
可是,在從根本上撬動地主們的命根子上,朱由榔仍然充滿著各種猶豫,躊躇不前,雖然在緬甸的部分地區實施了土改,但緬人和漢人連語言都不通,在文化迷霧之下,內地士紳可能不太擔憂,可自己要是突然老母雞變鴨,對雲南士紳下手,先不說強龍能不能鬥過地頭蛇,雲南周圍得到當地士紳支撐的清軍瞬間就獲得了紅藍buff,而且肯定自帶還鄉團這種眼。憑借自己有限的現代知識,朱由榔認為能夠練出一支19世紀初水平的軍隊,他就死不瞑目啦---而這樣的軍隊中下級軍官都是可以掏錢買的,難道你指望他們和一樣幫老鄉打掃衛生嗎?
他用手拈開一份錦衣衛的報告,上麵是新軍中各種違紀行為的集錦。不可避免的,新軍的每一個連都存在著顯著的這種現狀:比如說大多數部隊都會無故毆打,體罰士兵,隻是會控製力度,不會氣到興起一刀把人看了或者筋斷骨折而已。連他最在乎的新軍,都能夠被時代慣性綁架成這樣,朱由榔簡直不敢看緬甸各地糟糕的行政能力:絕大多數的地方官,其實還是縮在縣城裏,除了收稅賑災啥事也不管吧?而鄉一級的幹部,出了伊洛瓦底流域是沒有的。在流域以內,也隻有阿瓦附近和中興城能夠較好的執行上麵的政策……
如果說朱由榔的命令在複明宮內能夠百分之百的得到執行的話,在阿瓦城牆內就能得到百分之八十的執行,阿瓦府和中興能夠得到百分之六十,伊洛瓦底流域不到一半,出了伊洛瓦底江不到三百裏,差不多就是聽調不聽宣了。
而自己的對手滿清,雖然還沒有實行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這些改革,但集權程度也完爆自己,至少滿清控製的絕大多數地區能夠完成每年的稅額,是流官治理。朱由榔同學對雲南和緬甸大多數地區的稅額都低的嚇人,甚至有些地方就是交一些土特產拉倒---這樣無力的羈縻州縣,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一張白紙好作畫,朱由榔在緬甸這張白紙上還沒畫好什麽,又有人給他送了雲南這張花花綠綠的食品包裝紙,弄的他腦子裏一團亂麻。
求推薦票謝謝
(本章完)
</p>
“報紙?”
接下了這個煥然一新的任務,劉相對著麵前的一大張紙琢磨起來。
報紙,總是要給識字的人辦的,雖然此時已經有評書之類的消遣,但經過讀報人的嘴,總不如親自看一遍來的實在,在“萬象更新”的阿瓦等地是沒有的。
那,這份邸報,噢不,報紙,到底是給誰看的呢?隻有先明確這一點,才能知道,這份報紙應該怎麽辦才能辦好。可以肯定的是,達官貴人們各自有各自的小道消息,圈子裏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諸葛孔明同學隱居的時候都能在沒有無線電的年代知曉天下大事,就是這種圈子的作用。
想著想著,劉相推開了房門,抓了一把碎銀子走了出去。穿過一條小巷子,青石板大街上特有的氣味撲麵而來--汗水,汙水和各種垃圾的味道。即使衙門怎麽整頓市容---還專門成立了一個衙門,雇人清理,新修下水道,維護街道;也不能完全掩蓋這種讓人不太愉悅的市井氣息,當然,這也是朱由榔基本不再居於緬王宮內,而是住在了規模小但精致的複明宮裏的原因之一。
劉相之前也偶而去過茶樓之類的地方吃茶,身上凜冽幹練的氣質讓小二殷勤的湊過來,陪著笑招待他。
“一壺碎末子茶,一碟紅薯幹吧。”劉相點點頭。
抓著塊紅薯幹丟進茶缸裏泡著,不一會兒一個穿長衫的就走了進來,手上拿著一張不知道哪兒來的小報,場子裏賣力氣的短衣幫紛紛伸出了腦袋。
“有錢的碰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啦。”他坐在長條板凳上,接過小二給他倒的一茶缸茶水。
“得,這位比我這個有官身的還受尊敬。”劉相支起耳朵,打算認真聽聽這位說書先生講什麽。
……
四月十五日,朱由榔實踐了自己的諾言,正式任命楊在為內閣首輔。同時堪堪任命了兩名大學士,都是曆史上的籍籍無名之輩(穿越時間太晚,有名的都涼了)。
不過,朱由榔並沒有從體製上給予楊在丞相的權力,某種程度上來說鴿了楊在一下;楊在卻作渾然不記得的樣子,對著朱由榔千恩萬謝。
“都起來吧,楊卿勞苦功高,當受首輔之位。兩位次輔也是如此。”
“千裏江山光複都是陛下運籌帷幄,微臣不過是個筆帖式而已。”
“有聖天子在朝,華夏光複來日可期。”
聽到楊在自謙,兩個次輔和應聲蟲一樣拙劣的跟著拍馬屁。
“嗬嗬?”朱由榔心裏一陣吐槽,“楊在同學,你有什麽想問的直接問不好嗎?”
“唉!楊卿這可是說道朕的頭痛地兒了。此時,朝廷能夠直轄不過兩省,可按照經製,雲南得有布政使,都司,按察使三套班子,朕怕唐末,周末之事不幸在此時重演啊。可……”
朱由榔這一番話說的夾槍帶棒,翻譯成白話文就是:誰讓你來問雲南按察使的事情的?朕沒事幹封一個和本土一樣大的藩鎮,腦子進水了嗎?
“微臣以為,任命雲南三司之事斷不可行,君弱臣強,自取滅亡啊!曹丕篡漢,司馬炎篡魏,劉裕篡晉……”楊在倒也是機靈,張口就是一段曆史。
“好啦,朕清楚。”朱由榔覺得敲打一下也夠,便不再提。其實,對於收複雲南,朱由榔一直沉浸在巨大的驚喜和難以置信當中:如果說磨盤山殺奸細隻是很小的操作,抓住曆史上兩個緬王,從而徹底掐死咒水之難的源頭也並不很難(白文選等曾經一波推到阿瓦),傳信到朱成功手上是遠程微操,還能算是小操作+運氣結合。可北伐雲南,分進合擊,竟然就真的奪迴了一個省?
想到這個已經發生了的曆史事實,朱由榔又一次陷入了巨大的興奮當中。
今年是1660年,曆史上的自己兩年後就要死掉,而現在,自己安穩的坐在距離最近的清軍幾千裏之外的阿瓦城,清軍就是武裝拉練過來也得幾個月!原先地圖上那麽多的淪陷區一下子刷紅,自己也實現了那些穿越者的大業嗎?
冷靜下來之後,短暫的興奮被各種細節上的問題所充滿:相比已經實際控製的伊洛瓦底江流域(即使是流域內也隻是中興到阿瓦一帶算是控製力較強),對雲南的控製力目前和聽調不聽宣差不多。哪怕能夠通過更換流官來緩解這個狀況,可若最後還是得承認地主士紳們的根本利益,而這樣是不能夠長久的。燧發槍滿清也可以造,而且人手多造的更多,糧食,人力也是滿清占優,自己弄出來的軌道能被找出各種牛鬼蛇神的理由拆掉,蒸汽機試驗品就更簡單了,來個“機變械飾”之術的名義拆了賣廢鐵,計劃通~
可是,在從根本上撬動地主們的命根子上,朱由榔仍然充滿著各種猶豫,躊躇不前,雖然在緬甸的部分地區實施了土改,但緬人和漢人連語言都不通,在文化迷霧之下,內地士紳可能不太擔憂,可自己要是突然老母雞變鴨,對雲南士紳下手,先不說強龍能不能鬥過地頭蛇,雲南周圍得到當地士紳支撐的清軍瞬間就獲得了紅藍buff,而且肯定自帶還鄉團這種眼。憑借自己有限的現代知識,朱由榔認為能夠練出一支19世紀初水平的軍隊,他就死不瞑目啦---而這樣的軍隊中下級軍官都是可以掏錢買的,難道你指望他們和一樣幫老鄉打掃衛生嗎?
他用手拈開一份錦衣衛的報告,上麵是新軍中各種違紀行為的集錦。不可避免的,新軍的每一個連都存在著顯著的這種現狀:比如說大多數部隊都會無故毆打,體罰士兵,隻是會控製力度,不會氣到興起一刀把人看了或者筋斷骨折而已。連他最在乎的新軍,都能夠被時代慣性綁架成這樣,朱由榔簡直不敢看緬甸各地糟糕的行政能力:絕大多數的地方官,其實還是縮在縣城裏,除了收稅賑災啥事也不管吧?而鄉一級的幹部,出了伊洛瓦底流域是沒有的。在流域以內,也隻有阿瓦附近和中興城能夠較好的執行上麵的政策……
如果說朱由榔的命令在複明宮內能夠百分之百的得到執行的話,在阿瓦城牆內就能得到百分之八十的執行,阿瓦府和中興能夠得到百分之六十,伊洛瓦底流域不到一半,出了伊洛瓦底江不到三百裏,差不多就是聽調不聽宣了。
而自己的對手滿清,雖然還沒有實行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這些改革,但集權程度也完爆自己,至少滿清控製的絕大多數地區能夠完成每年的稅額,是流官治理。朱由榔同學對雲南和緬甸大多數地區的稅額都低的嚇人,甚至有些地方就是交一些土特產拉倒---這樣無力的羈縻州縣,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一張白紙好作畫,朱由榔在緬甸這張白紙上還沒畫好什麽,又有人給他送了雲南這張花花綠綠的食品包裝紙,弄的他腦子裏一團亂麻。
求推薦票謝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