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在阿瓦城刮起來一股地方債務旋風後,朱由榔下令發行國債。與之前主要麵對富商的大麵額債券不同,這次的國庫券最低麵額到了五錢----阿瓦城內的工人一個月都有一兩左右的月錢,顯然,朱由榔打算“在緬甸人的最後一兩白銀花完之前,絕不停止北伐”。當然,毫無餘財的農民連燈油都隻買幾分銀子的,所以其實是阿瓦城內的白銀。
自從高文貴領軍北伐以來,迅速膨脹的行軍隊伍就在不停的給緬甸放血(明軍此時還有兩個舊軍團在伊洛瓦底江附近打治安戰)阿瓦城的物價和皮球充氣一樣往上翻。從一月到二月,各種大宗商品最低價也上升了百分之二十:大量的物資被軍方采購,白銀流入市場造成了市麵上的物資短缺,物貴銀賤。
“緬甸,畢竟還是太小了。”朱由榔長歎道。不過是兩萬不到的軍隊,在可以依靠軌道交通的前提下緬甸竟然有些難以供應?對著麵前的緬甸地圖,朱由榔有些不忿的用指甲敲擊著幾個點。“哪怕是爛到家的明末,崇禎初年也能湊出來二十個團的軍費(新軍製,比遊擊將軍的兵額低一些),自己如此重視工業,怎麽就是湊不出來錢?”
正在朱由榔沉思的時候,楊強益突然跑了進來,“皇爺,城內有人搶米啦!”
“米騷動?”朱由榔有些驚詫,這可是緬甸啊!緬甸這種水熱條件還能有米騷動?
其實這倒是朱由榔有所不知了,糧食產量雖然受到氣候較大影響,但除了一些自然條件過於惡劣的地方,更多受製於人的耕作技術,後世多山土地貧瘠但重新恢複了化肥供應的北朝鮮能達到每公頃4噸穀物,而水熱充足的柬埔寨隻有3噸。此時的緬甸相比明國,農業水準和刀耕火種差不多,自然而然的出了問題。
在朱由榔驚呆的時候,阿瓦城內的巡警正在維持秩序:看到手上拿著米的人就打倒在地然後抓走。大多數人見到穿著號衣的巡警就跑,但有幾個青壯不知道腦子抽了什麽風,又或者是餓暈了,竟然和巡警打了起來。
“啪!”見到竟然有人敢於反抗,領頭的拔出腰間的左輪對準就是一槍。一個青壯應聲捂著肚子倒了下來。
“殺人啦!”不知道誰大喊了一聲,搶米的人們撒腿就跑。因為警力不足,巡警隻抓住了幾個人,就聽到了另一條街傳來的喊叫聲。“搶米啦!”喊話的明顯是護院的壯漢,在糧荒時候還能被白米喂飽的男人聲音中氣十足。
“一群惡狗,看清楚這是哪家的米行!”在佚名家的米行門前,身高八尺的壯漢一腳踢開一個弓著背的老人,老人吐出血倒在地上。
壯漢滿以為能夠嚇跑這些想吃白飯的“流氓”,可卻沒想到擁擠的人潮直接衝了進來,壯漢直接被人群踐踏在地。
在其他米行門前,同樣的場景也不斷發生。這讓米業行會的商人們慌了神。雖然在皇帝的引導下,很多人都投資了其他產業,但米業仍然是他們自家最主要的產業,往日裏雖然也有不長眼的搶米,可也沒此時如此洶湧,蓋因為工人不斷增多,組織,戰鬥力總要強上一些罷了。
一些百姓們搶到米各自散去,另一些人趁著左輪打光和穿號衣的扭打在一起,隨後被趕來增援的人手帶進了號子。街麵上的風波沒過去多久,幾個高大的新軍軍官便去各家買米。“來一百五十石大米。”
沒等夥計說話,軍官又說道:“宮內下令,米價不得超過一兩二錢一石。”說著,就從口袋裏掏出來一張180兩的欠條。
夥計不敢做主,跑到後台去叫掌櫃出來,掌櫃一見到藍衣服挎著手銃的新軍,一麵虛言應承,一麵派得力的小廝迴去報告。
小廝們開動飛毛腿,很快就跑了個來迴,帶來了聽上去更壞的消息:“老爺被皇爺請宮裏去了。”
不過一個時辰,米商們就火急火燎的下令降價,還在各處搭起了粥棚---這倒不是他們發善心,而是因為這樣會打亂前方大軍的後勤,哪怕是工業社會的雛形,上下遊產業的波動影響也通過工人們的肚子迅速表現出來,朱由榔在米商們麵前表現了決心,堅決遏止這些人殺雞取卵的舉動。
“微臣孫崇雅參見陛下。”在米商們被客客氣氣請去用茶的時候,朱由榔接見了軍中長期被雪藏的孫崇雅。
孫崇雅低眉順眼的垂下頭。自從磨盤山血戰之後,孫崇雅就不知道為何屢屢遭到排擠。這讓他很是鬱悶---他並不願屈從於這種命運。哪怕是阿瓦城內通風報信有功以後,孫崇雅也在新軍改革中沒了實權---當然俸祿還是照發。
大軍在前。誰敢造反?在皇帝一係列眼花繚亂的操作下,沒有哪個領兵大將做出活膩了的舉動。
“起來吧,其實朕一直在想廢除這種跪禮,隻是文臣們一直在勸朕。”
孫崇雅不敢說話,繼續低垂著頭。
看到曆史上搶掠自己隊伍的孫崇雅此刻溫順的栩栩如生,朱由榔心中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龍顏大悅之下,朱由榔揮了揮手,讓製定這個計劃的參謀上來解說。隨著攤子越來越大,朱由榔親自做先生的事情也越來越少---其實關鍵是朱由榔覺得沒必要對他屈尊。
“陛下,孫將軍。”那參謀拍了拍軍服,“現在,朝廷直轄的軍隊有三個滿編新軍團,一個架子團,一個正兵營,一個援兵營,兩個遊兵營。合計新軍六千多人,舊軍一萬一千多人。相比舊軍來說,新軍機動能力更強,火器更多,紀律更好。但是缺點也很明顯,這三個團實在是太貴了。”
“每個團每個月發的軍餉都有五千多兩,加上訓練等費用,一年估計能花二十萬兩。而舊軍人數快是新軍兩倍,軍費也就一年十六萬多。”
“在接到陛下的命令之後,總參謀部編製了這個方案:編製架子團和國民軍。架子團就是平時不滿編製,戰時動員填滿以後投入戰場。國民軍則是火器比新軍少,可以用來守衛地方。”
“假設能夠裁掉三千多人。那也有一萬五,其中精銳的部隊可以做架子團,而比較弱的則作為國民軍,而且,國民軍還可以按照地域擴招。”
“一麵裁軍,一麵擴招?”孫崇雅有些不明白這幕僚部(老將軍們對總參謀部的說法)葫蘆裏賣的什麽藥,這不是製科考試裏算學的進水出水問題麽?
“老將軍有所不知,這裁撤的都是不適宜打仗的老弱,這些人上陣容易被當做薄弱的結合部打;補充進來的士兵則不同,每日見點葷腥,力氣大,軍餉全額發放,養家還有些富餘,紀律嚴明……”
孫崇雅之前在華夏也見過各家的兵操練,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完善的軍校體製,急於求成的思想等)沒人提綱挈領的指出這些要領。此時他倒是覺得茅塞頓開了起來:這幾個毛頭小子能說出這種話來,或許真的證明大頭兵組成的幕僚們有可取之處---在舊軍裏,參謀們往往受到排擠,難以發揮正常水平。不過力氣大,軍紀嚴明可真不好量化,左良玉的精銳部隊不就是反例麽?
即使如同晉王這種英雄人物,打仗也往往依靠家丁(連李定國之前都改姓張,在西營同南明結合前後才恢複本姓),吳三桂更是依靠傳說中三千家丁包打天下。
離開複明宮,孫崇雅被總參的小子領頭去看新軍訓練。見到這批剃光頭發的年輕人走著整齊的隊列,踩著小鼓的鼓點齊步向前,孫崇雅有些驚異。自己帶兵的時候,手下的兵這樣走七八步就得停下來整隊伍。順著黃土鋪的操場走隊形,轉圈,橫隊展開,孫崇雅感到這支部隊是他從未所見過的如臂使指。
“拋開戰鬥經驗,這隻部隊最少有普通家丁的水平,”孫崇雅小聲嘟囔。“這是哪個營官,哦不,長官的家丁?”
“報告長官,這是國民軍第三團第四營,是一個架子營。”
“架子營是什麽東西?”
“就是平時有軍官和部分士兵,打仗的時候再補充一些。四營平時有兩百二十人,戰時最多可以擴充到五百人,以老帶新,戰鬥力不會下降太多。”
“這個做法倒是不錯。”孫崇雅摸著胡子想。
觀摩了一番新戰術,新操演,也看到了新軍士兵們新的精氣神兒,孫崇雅細致的感覺到,帶兵打仗這件事好像變得有些陌生起來。
可是,這樣打仗得多浪費錢啊!孫崇雅內心不禁歎息,幸好,當今聖上還算生財有道。
</p>
在阿瓦城刮起來一股地方債務旋風後,朱由榔下令發行國債。與之前主要麵對富商的大麵額債券不同,這次的國庫券最低麵額到了五錢----阿瓦城內的工人一個月都有一兩左右的月錢,顯然,朱由榔打算“在緬甸人的最後一兩白銀花完之前,絕不停止北伐”。當然,毫無餘財的農民連燈油都隻買幾分銀子的,所以其實是阿瓦城內的白銀。
自從高文貴領軍北伐以來,迅速膨脹的行軍隊伍就在不停的給緬甸放血(明軍此時還有兩個舊軍團在伊洛瓦底江附近打治安戰)阿瓦城的物價和皮球充氣一樣往上翻。從一月到二月,各種大宗商品最低價也上升了百分之二十:大量的物資被軍方采購,白銀流入市場造成了市麵上的物資短缺,物貴銀賤。
“緬甸,畢竟還是太小了。”朱由榔長歎道。不過是兩萬不到的軍隊,在可以依靠軌道交通的前提下緬甸竟然有些難以供應?對著麵前的緬甸地圖,朱由榔有些不忿的用指甲敲擊著幾個點。“哪怕是爛到家的明末,崇禎初年也能湊出來二十個團的軍費(新軍製,比遊擊將軍的兵額低一些),自己如此重視工業,怎麽就是湊不出來錢?”
正在朱由榔沉思的時候,楊強益突然跑了進來,“皇爺,城內有人搶米啦!”
“米騷動?”朱由榔有些驚詫,這可是緬甸啊!緬甸這種水熱條件還能有米騷動?
其實這倒是朱由榔有所不知了,糧食產量雖然受到氣候較大影響,但除了一些自然條件過於惡劣的地方,更多受製於人的耕作技術,後世多山土地貧瘠但重新恢複了化肥供應的北朝鮮能達到每公頃4噸穀物,而水熱充足的柬埔寨隻有3噸。此時的緬甸相比明國,農業水準和刀耕火種差不多,自然而然的出了問題。
在朱由榔驚呆的時候,阿瓦城內的巡警正在維持秩序:看到手上拿著米的人就打倒在地然後抓走。大多數人見到穿著號衣的巡警就跑,但有幾個青壯不知道腦子抽了什麽風,又或者是餓暈了,竟然和巡警打了起來。
“啪!”見到竟然有人敢於反抗,領頭的拔出腰間的左輪對準就是一槍。一個青壯應聲捂著肚子倒了下來。
“殺人啦!”不知道誰大喊了一聲,搶米的人們撒腿就跑。因為警力不足,巡警隻抓住了幾個人,就聽到了另一條街傳來的喊叫聲。“搶米啦!”喊話的明顯是護院的壯漢,在糧荒時候還能被白米喂飽的男人聲音中氣十足。
“一群惡狗,看清楚這是哪家的米行!”在佚名家的米行門前,身高八尺的壯漢一腳踢開一個弓著背的老人,老人吐出血倒在地上。
壯漢滿以為能夠嚇跑這些想吃白飯的“流氓”,可卻沒想到擁擠的人潮直接衝了進來,壯漢直接被人群踐踏在地。
在其他米行門前,同樣的場景也不斷發生。這讓米業行會的商人們慌了神。雖然在皇帝的引導下,很多人都投資了其他產業,但米業仍然是他們自家最主要的產業,往日裏雖然也有不長眼的搶米,可也沒此時如此洶湧,蓋因為工人不斷增多,組織,戰鬥力總要強上一些罷了。
一些百姓們搶到米各自散去,另一些人趁著左輪打光和穿號衣的扭打在一起,隨後被趕來增援的人手帶進了號子。街麵上的風波沒過去多久,幾個高大的新軍軍官便去各家買米。“來一百五十石大米。”
沒等夥計說話,軍官又說道:“宮內下令,米價不得超過一兩二錢一石。”說著,就從口袋裏掏出來一張180兩的欠條。
夥計不敢做主,跑到後台去叫掌櫃出來,掌櫃一見到藍衣服挎著手銃的新軍,一麵虛言應承,一麵派得力的小廝迴去報告。
小廝們開動飛毛腿,很快就跑了個來迴,帶來了聽上去更壞的消息:“老爺被皇爺請宮裏去了。”
不過一個時辰,米商們就火急火燎的下令降價,還在各處搭起了粥棚---這倒不是他們發善心,而是因為這樣會打亂前方大軍的後勤,哪怕是工業社會的雛形,上下遊產業的波動影響也通過工人們的肚子迅速表現出來,朱由榔在米商們麵前表現了決心,堅決遏止這些人殺雞取卵的舉動。
“微臣孫崇雅參見陛下。”在米商們被客客氣氣請去用茶的時候,朱由榔接見了軍中長期被雪藏的孫崇雅。
孫崇雅低眉順眼的垂下頭。自從磨盤山血戰之後,孫崇雅就不知道為何屢屢遭到排擠。這讓他很是鬱悶---他並不願屈從於這種命運。哪怕是阿瓦城內通風報信有功以後,孫崇雅也在新軍改革中沒了實權---當然俸祿還是照發。
大軍在前。誰敢造反?在皇帝一係列眼花繚亂的操作下,沒有哪個領兵大將做出活膩了的舉動。
“起來吧,其實朕一直在想廢除這種跪禮,隻是文臣們一直在勸朕。”
孫崇雅不敢說話,繼續低垂著頭。
看到曆史上搶掠自己隊伍的孫崇雅此刻溫順的栩栩如生,朱由榔心中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龍顏大悅之下,朱由榔揮了揮手,讓製定這個計劃的參謀上來解說。隨著攤子越來越大,朱由榔親自做先生的事情也越來越少---其實關鍵是朱由榔覺得沒必要對他屈尊。
“陛下,孫將軍。”那參謀拍了拍軍服,“現在,朝廷直轄的軍隊有三個滿編新軍團,一個架子團,一個正兵營,一個援兵營,兩個遊兵營。合計新軍六千多人,舊軍一萬一千多人。相比舊軍來說,新軍機動能力更強,火器更多,紀律更好。但是缺點也很明顯,這三個團實在是太貴了。”
“每個團每個月發的軍餉都有五千多兩,加上訓練等費用,一年估計能花二十萬兩。而舊軍人數快是新軍兩倍,軍費也就一年十六萬多。”
“在接到陛下的命令之後,總參謀部編製了這個方案:編製架子團和國民軍。架子團就是平時不滿編製,戰時動員填滿以後投入戰場。國民軍則是火器比新軍少,可以用來守衛地方。”
“假設能夠裁掉三千多人。那也有一萬五,其中精銳的部隊可以做架子團,而比較弱的則作為國民軍,而且,國民軍還可以按照地域擴招。”
“一麵裁軍,一麵擴招?”孫崇雅有些不明白這幕僚部(老將軍們對總參謀部的說法)葫蘆裏賣的什麽藥,這不是製科考試裏算學的進水出水問題麽?
“老將軍有所不知,這裁撤的都是不適宜打仗的老弱,這些人上陣容易被當做薄弱的結合部打;補充進來的士兵則不同,每日見點葷腥,力氣大,軍餉全額發放,養家還有些富餘,紀律嚴明……”
孫崇雅之前在華夏也見過各家的兵操練,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完善的軍校體製,急於求成的思想等)沒人提綱挈領的指出這些要領。此時他倒是覺得茅塞頓開了起來:這幾個毛頭小子能說出這種話來,或許真的證明大頭兵組成的幕僚們有可取之處---在舊軍裏,參謀們往往受到排擠,難以發揮正常水平。不過力氣大,軍紀嚴明可真不好量化,左良玉的精銳部隊不就是反例麽?
即使如同晉王這種英雄人物,打仗也往往依靠家丁(連李定國之前都改姓張,在西營同南明結合前後才恢複本姓),吳三桂更是依靠傳說中三千家丁包打天下。
離開複明宮,孫崇雅被總參的小子領頭去看新軍訓練。見到這批剃光頭發的年輕人走著整齊的隊列,踩著小鼓的鼓點齊步向前,孫崇雅有些驚異。自己帶兵的時候,手下的兵這樣走七八步就得停下來整隊伍。順著黃土鋪的操場走隊形,轉圈,橫隊展開,孫崇雅感到這支部隊是他從未所見過的如臂使指。
“拋開戰鬥經驗,這隻部隊最少有普通家丁的水平,”孫崇雅小聲嘟囔。“這是哪個營官,哦不,長官的家丁?”
“報告長官,這是國民軍第三團第四營,是一個架子營。”
“架子營是什麽東西?”
“就是平時有軍官和部分士兵,打仗的時候再補充一些。四營平時有兩百二十人,戰時最多可以擴充到五百人,以老帶新,戰鬥力不會下降太多。”
“這個做法倒是不錯。”孫崇雅摸著胡子想。
觀摩了一番新戰術,新操演,也看到了新軍士兵們新的精氣神兒,孫崇雅細致的感覺到,帶兵打仗這件事好像變得有些陌生起來。
可是,這樣打仗得多浪費錢啊!孫崇雅內心不禁歎息,幸好,當今聖上還算生財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