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賈村的賦稅
做皇帝又不會做,隻能靠通天代 作者:丁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剛走進賈村,村民們就四處逃竄,片刻間整個村莊進入一種死寂。
不一會兒,幾個身著長衫的老者,杵著拐杖氣衝衝的走到馬車跟前。
“不是昨日才說了沒糧,沒糧啦。你們還要我們怎樣!”為首的老者,對著馬車上的張經緯就破口大罵,唾沫星子都快飛到他的臉上了。
“你們看看我老頭身上還有多少肉,你們切了去。”
“已經連交三次還不夠嗎?沒糧就來抓人,你們還有沒有天理呀!”
“我那幾個可憐的兒子呀,你們這群王八蛋會遭報應的。”
……
一群老頭就這樣又哭又鬧的,張經緯當時就懵逼了。
幾個士兵上前阻止,老頭們鬧得更兇了,直接躺在地上打起滾來。
張六覺得這聲音特別熟悉,便探出腦袋問道:“是賈仁義老哥嗎?”
為首的那個老頭看見張六也就直起身來,鎮定的看著他。
“六爺,是六爺啊!”
張六下車扶起坐在地上的賈仁義。
賈仁義抹了抹眼淚,說道:“沒想到真的是你,自從東家走了以後,我還以為才也見不到你了。”
“老爺走後我就一直伺候少爺……”張六還沒說完,那老頭又開始哭了。
“少東家啊!唔……少東家服毒自盡後,我都覺得我快活不下去了,下去了都不知道怎麽跟東家交代……”
張經緯坐在馬車上一臉無語,我怎麽覺得跟他相關的人都這麽愛哭呢?
“不不不,賈老哥,少爺就在車上,老天保佑,少爺沒死!”
張經緯不由得吐槽:不是,這村裏沒網嗎,這麽大的消息都傳不過來的嗎?
趕馬的小旗官調侃道:“老頭,你沒見過張家少爺呀?”
賈仁義拉著張經緯的手,眯著眼睛,一臉真誠,“難道這位就是少東家?我有眼無珠,少東家請見諒啊!”
張經緯猛的一下掙脫開來,笑著說:“無礙無礙!”
講述了來此的目的,賈仁義便招唿起來。
“都出來吧,是少東家來了,出來吧。”
“都別藏了,拿出來招待少東家。”
……
這賈仁義是賈村的村長,據張六描述。
這裏以前沒有村落,是某年河南道受災的難民流亡至此,張老爺在此處蓋起了莊子,讓流民自給自足。
之後又出錢開墾出一片又一片的地,過了幾年,這本來是私人的莊子,由於人口暴漲麵積擴大被高陽縣劃作鄉村,姓賈的人為多,索性就叫賈村。
賈仁義帶著張經緯來到祠堂,“天地君親師”牌匾下,最上麵的居然是張老爺的牌位。
上麵寫道:“仙賢張公,諱廉大人神位”。
在張廉牌位下麵就是張經緯的。
張經緯拿起三柱香,舉過頭頂,深深的拜了三拜,就把香插進了香爐裏。
雖然他不知道這個張廉(張經緯現世父親不叫張廉),但作為原主的父親還是得好好尊敬一下。
見張經緯看著牌位深思許久,張六拍了拍賈仁義的肩膀,小聲提醒道。
“仁義老哥,快吧少爺的牌位撤掉吧,多晦氣呀!”
張經緯轉過身去,擺手道:“不用,讓他……多陪陪父親吧。”
說罷,還把牌位往上靠了靠。
走出祠堂,發現幾個村婦在殺雞、做飯。
幾個村婦是賈仁義家的人媳婦和兒媳。
張經緯知道這是要招待他們,本來想拒絕,但看著疲憊的士兵,他便跑去找自己的老師。
此時,劉延之穿好官服,找人問話,卻沒一個人理他。
張經緯找到他的時,開口就問:“老師今日出門可有帶銀兩?”
劉延之也不含糊,往袖口掏出一張一百兩的銀票。
還沒等他詢問,就被張經緯一把搶過。
“夠了,夠了,多謝老師,這算我借的,迴頭還你。”
劉延之懊悔,早知道這孩子會搶就掏左兜那二十兩的了。
將銀票塞給賈仁義後,他拉高嗓音:“這是雲州同知大人付的飯錢,我們雲州的將士在此休整多有叨擾,還望多多包涵。”
周圍的村民都對著劉延之行禮的行禮磕頭的磕頭,嘴裏還念叨著。
“好官呐!”
“頭一迴見吃飯給錢的官老爺”
“州府的官真不一樣啊。”
“隻要不是來收稅的,都是好官。”
……
看著手中的銀票,賈仁義眼睛都看直了,本想還迴去,身體都不聽使喚的塞到袖子裏。
其實張經緯這樣大喊,一是為了讓村民對官府有感激之情。
二是怕這賈仁義中飽私囊。
三是緩解將士之間對文官的成見。
果然,加入做飯行列的人越來越多,甚至賈仁義咬了咬牙,把豬都給殺了。
不一會兒,原本死寂的村莊居然辦起了流水席。
賈仁義端上來最後一盤菜後落了座。
“少東家請、大人請、將軍請。”
一一打了一遍招唿後便大快朵頤起來。
劉延之邊吃飯邊發問:“村正為何會做出如此舉動,即便我們真是繳糧隊,村正也應積極響應才對啊。”
賈仁義突然就哭喪著臉:“迴稟大人,我們村一直以來都是按一年兩稅交,夏秋稅都交了的。”
“莊子本就是東家的,東家死後,縣尊直接占為己有,除了交田稅以外,還得交地租、人頭稅、賦稅、河關稅,交不出就抓人!”
“抓去的人到現在都還沒有消息。”
劉延之眉頭一皺,又問道:“私收雜稅?要交多少?”
“租十交一,其他雜稅加起來快接近兩貫錢了!”
劉延之拍著桌子,憤恨道:“這個縣令果然不簡單啊,你們為何不報官呢?”
賈仁義反問道:“那縣太爺不也是官嗎?”
劉延之啞口無語。
張經緯雖然不懂這些稅製,但看老師生氣的表情就知道那肯定不是什麽好事。
就在這時,一陣敲鑼聲傳進張經緯的耳朵。
伴隨著敲鑼聲,還有一串極不和諧的聲音。
“繳稅啦,人呢,人都跑哪兒去了?”
“沒繳夠的快些補!”
“這兒怎麽有那麽多馬呢?”
十幾個皂吏拉著兩輛馬車,走進了村中心。
為首的小吏,大搖大擺的走了過來,“喲,今天本大爺算是來著了,這是在吃席呀,哪位姑娘嫁人啊?”
走近一看,發現穿著官服的劉延之,突然腦袋就縮了縮。
這小吏笑嗬嗬的跟劉延之打招唿:“這位大人若是走親,為何不先通報縣衙?”
劉延之正在氣頭上,直接把碗裏沒吃完的飯菜招唿到那小吏臉上。
“本官你都不認識,睜大你的狗眼看清楚,本官這一身藍補繡的是什麽!”
那小吏扒開臉上的菜葉,定睛一看。
撲通一下就跪在地上。
“五……五品,大人,小的有眼無珠,未給大人行禮,大人恕罪。”
不一會兒,幾個身著長衫的老者,杵著拐杖氣衝衝的走到馬車跟前。
“不是昨日才說了沒糧,沒糧啦。你們還要我們怎樣!”為首的老者,對著馬車上的張經緯就破口大罵,唾沫星子都快飛到他的臉上了。
“你們看看我老頭身上還有多少肉,你們切了去。”
“已經連交三次還不夠嗎?沒糧就來抓人,你們還有沒有天理呀!”
“我那幾個可憐的兒子呀,你們這群王八蛋會遭報應的。”
……
一群老頭就這樣又哭又鬧的,張經緯當時就懵逼了。
幾個士兵上前阻止,老頭們鬧得更兇了,直接躺在地上打起滾來。
張六覺得這聲音特別熟悉,便探出腦袋問道:“是賈仁義老哥嗎?”
為首的那個老頭看見張六也就直起身來,鎮定的看著他。
“六爺,是六爺啊!”
張六下車扶起坐在地上的賈仁義。
賈仁義抹了抹眼淚,說道:“沒想到真的是你,自從東家走了以後,我還以為才也見不到你了。”
“老爺走後我就一直伺候少爺……”張六還沒說完,那老頭又開始哭了。
“少東家啊!唔……少東家服毒自盡後,我都覺得我快活不下去了,下去了都不知道怎麽跟東家交代……”
張經緯坐在馬車上一臉無語,我怎麽覺得跟他相關的人都這麽愛哭呢?
“不不不,賈老哥,少爺就在車上,老天保佑,少爺沒死!”
張經緯不由得吐槽:不是,這村裏沒網嗎,這麽大的消息都傳不過來的嗎?
趕馬的小旗官調侃道:“老頭,你沒見過張家少爺呀?”
賈仁義拉著張經緯的手,眯著眼睛,一臉真誠,“難道這位就是少東家?我有眼無珠,少東家請見諒啊!”
張經緯猛的一下掙脫開來,笑著說:“無礙無礙!”
講述了來此的目的,賈仁義便招唿起來。
“都出來吧,是少東家來了,出來吧。”
“都別藏了,拿出來招待少東家。”
……
這賈仁義是賈村的村長,據張六描述。
這裏以前沒有村落,是某年河南道受災的難民流亡至此,張老爺在此處蓋起了莊子,讓流民自給自足。
之後又出錢開墾出一片又一片的地,過了幾年,這本來是私人的莊子,由於人口暴漲麵積擴大被高陽縣劃作鄉村,姓賈的人為多,索性就叫賈村。
賈仁義帶著張經緯來到祠堂,“天地君親師”牌匾下,最上麵的居然是張老爺的牌位。
上麵寫道:“仙賢張公,諱廉大人神位”。
在張廉牌位下麵就是張經緯的。
張經緯拿起三柱香,舉過頭頂,深深的拜了三拜,就把香插進了香爐裏。
雖然他不知道這個張廉(張經緯現世父親不叫張廉),但作為原主的父親還是得好好尊敬一下。
見張經緯看著牌位深思許久,張六拍了拍賈仁義的肩膀,小聲提醒道。
“仁義老哥,快吧少爺的牌位撤掉吧,多晦氣呀!”
張經緯轉過身去,擺手道:“不用,讓他……多陪陪父親吧。”
說罷,還把牌位往上靠了靠。
走出祠堂,發現幾個村婦在殺雞、做飯。
幾個村婦是賈仁義家的人媳婦和兒媳。
張經緯知道這是要招待他們,本來想拒絕,但看著疲憊的士兵,他便跑去找自己的老師。
此時,劉延之穿好官服,找人問話,卻沒一個人理他。
張經緯找到他的時,開口就問:“老師今日出門可有帶銀兩?”
劉延之也不含糊,往袖口掏出一張一百兩的銀票。
還沒等他詢問,就被張經緯一把搶過。
“夠了,夠了,多謝老師,這算我借的,迴頭還你。”
劉延之懊悔,早知道這孩子會搶就掏左兜那二十兩的了。
將銀票塞給賈仁義後,他拉高嗓音:“這是雲州同知大人付的飯錢,我們雲州的將士在此休整多有叨擾,還望多多包涵。”
周圍的村民都對著劉延之行禮的行禮磕頭的磕頭,嘴裏還念叨著。
“好官呐!”
“頭一迴見吃飯給錢的官老爺”
“州府的官真不一樣啊。”
“隻要不是來收稅的,都是好官。”
……
看著手中的銀票,賈仁義眼睛都看直了,本想還迴去,身體都不聽使喚的塞到袖子裏。
其實張經緯這樣大喊,一是為了讓村民對官府有感激之情。
二是怕這賈仁義中飽私囊。
三是緩解將士之間對文官的成見。
果然,加入做飯行列的人越來越多,甚至賈仁義咬了咬牙,把豬都給殺了。
不一會兒,原本死寂的村莊居然辦起了流水席。
賈仁義端上來最後一盤菜後落了座。
“少東家請、大人請、將軍請。”
一一打了一遍招唿後便大快朵頤起來。
劉延之邊吃飯邊發問:“村正為何會做出如此舉動,即便我們真是繳糧隊,村正也應積極響應才對啊。”
賈仁義突然就哭喪著臉:“迴稟大人,我們村一直以來都是按一年兩稅交,夏秋稅都交了的。”
“莊子本就是東家的,東家死後,縣尊直接占為己有,除了交田稅以外,還得交地租、人頭稅、賦稅、河關稅,交不出就抓人!”
“抓去的人到現在都還沒有消息。”
劉延之眉頭一皺,又問道:“私收雜稅?要交多少?”
“租十交一,其他雜稅加起來快接近兩貫錢了!”
劉延之拍著桌子,憤恨道:“這個縣令果然不簡單啊,你們為何不報官呢?”
賈仁義反問道:“那縣太爺不也是官嗎?”
劉延之啞口無語。
張經緯雖然不懂這些稅製,但看老師生氣的表情就知道那肯定不是什麽好事。
就在這時,一陣敲鑼聲傳進張經緯的耳朵。
伴隨著敲鑼聲,還有一串極不和諧的聲音。
“繳稅啦,人呢,人都跑哪兒去了?”
“沒繳夠的快些補!”
“這兒怎麽有那麽多馬呢?”
十幾個皂吏拉著兩輛馬車,走進了村中心。
為首的小吏,大搖大擺的走了過來,“喲,今天本大爺算是來著了,這是在吃席呀,哪位姑娘嫁人啊?”
走近一看,發現穿著官服的劉延之,突然腦袋就縮了縮。
這小吏笑嗬嗬的跟劉延之打招唿:“這位大人若是走親,為何不先通報縣衙?”
劉延之正在氣頭上,直接把碗裏沒吃完的飯菜招唿到那小吏臉上。
“本官你都不認識,睜大你的狗眼看清楚,本官這一身藍補繡的是什麽!”
那小吏扒開臉上的菜葉,定睛一看。
撲通一下就跪在地上。
“五……五品,大人,小的有眼無珠,未給大人行禮,大人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