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
反派隻想擺爛[慢穿] 作者:邈邈一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古籍孤本湊不出那麽多,那就自己抄吧,貴重和心意總要占一個。
本就忙於內務府改革的四爺,硬生生擠出一個多時辰的時間來抄書。
給二哥、給三哥、五弟、七弟、八弟……
四爺討了個巧,前頭兩個哥哥,二哥是三本他自己手抄的書,三哥是兩本,到後頭的弟弟們則是每人一本。
從初二晚上到正月十三,硬是擠出時間抄了十三本《金剛經》。
幫著鋪紙磨墨的四福晉:「……」
得,三爺和二爺較勁,被坑的反倒是她們家爺。
四福晉雖有些心疼,但並沒有勸爺不去做這些。
她對那個位置沒有什麽期翼,當四福晉和當一國之後對她來說也沒多大區別,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豪奢生活,也都是依附著爺生存。
但爺不一樣,她相信歷史上九龍奪嫡的最後贏家不會是沒有野心的人,更不是沒有頭腦手段的人。
她除了早先在祖父主動聯繫爺時勸爺不要高興的太早外,對朝堂和皇家的事兒幾乎是不發言的。
她自己有幾斤幾兩自己清楚,她可不敢在這方麵誤導爺,爺日後能不能當成皇帝不重要,但不能是因為她當不成,她可不當這拖後腿的人,包括爺納妾一事,她也從不開口。
四福晉雖不曾阻攔,但這段時間是卯足了勁兒給爺做藥膳補身子,當然是她選定方子,交給膳房去做。
十三爺和四爺在內務府同出同入,很多時候還一道用午膳,天天聞著四哥身上的藥味兒,看著四哥吃那些寡淡的藥膳,心中實在佩服的緊。
他在皇阿瑪的授意下追隨過二哥,可二哥幾時像四哥這樣勤勉過。
無論是勤勉,還是公心,在他看來,二哥都要輸四哥一籌。
哪怕皇阿瑪現在要復立太子了,可他仍舊以為諸位哥哥當中沒有比四哥更合適的人了。
第40章
康熙四十七年,正月十六。
幹清宮內,冊封太子的聖旨已經被蓋上大印,但在康熙看來,這還不夠。
朝中異議比他預想中要大,他做了諸多準備,一再表明自己的心意,可時至今日,請立保成為太子的奏摺依舊不多,不足以掀起聲勢。
作為大權獨攬的皇帝,他固然可以幹綱獨斷,也準備幹綱獨斷,但對朝臣和宗親還是要有個交代。
「朕明白你們的顧慮。」康熙沉吟道,他今日把皇子、宗親和朝臣全都召集到幹清宮便是為了此事,這不是朝會,但比朝會來的人更多更全。
康熙看向保成,後者從左側第一個位置上站出來,走到台階上,麵向眾人,伸出三根手指向上。
「我愛新覺羅胤礽在此起誓,日後絕不追究朝臣和宗親擁立他人為太子之事,如有違誓,不得好死。」
二爺麵無表情聲音清晰地將誓言說完。
早在昨日,皇阿瑪就已經親自知會了他,讓他當著皇子朝臣和宗親們的麵立誓,以打消這些人心中的顧慮,希望群臣在日後不必恐慌焦慮。
冊封太子的聖旨還未下,他能說什麽,他能拒絕嗎。
皇阿瑪大概是真的老了,才會讓他做這種表麵功夫。
二爺此時站在這裏,心中倍感恥辱,但看著下麵的朝臣和宗親,看著站在前排的弟弟們齊刷刷的跪下,恥辱之中又伴隨著暢快。
昔日廢太子之時,這些人恐怕都沒想到他還會有被復立的這一日吧。
「好,保成既已承諾,那這一頁就算是掀過去了,日後君臣相和,不可再提擁立其他皇子為太子之事。」
不擁立其他皇子,那就隻能擁立二皇子。
如康熙所願,從這一日開始,請求冊立二皇子為太子的奏摺開始慢慢增多。
三爺不曾阻撓。
四爺照舊是忙著內務府。
八爺冷眼旁觀。
正月二十這一日,年前就已經寫好的,幾天前就已經蓋上大印的冊封旨意終於下達,而此時距離廢太子還不到一年。
三爺也把一早就寫好的奏摺遞了上去。
皇阿瑪復立太子他不反對,他反對也沒有用,他的這封奏摺不是要反對太子復立,而是而是提醒皇阿瑪冊封太子的儀式不宜照舊。
二哥是大清的第一個太子,早前沒有先例,第一次冊封時的儀式規製便過高,許多地方甚至已經和帝王的規製差不多了。
三爺在奏摺中毫不避諱的提到了索額圖,昔日冊封太子的儀式由索額圖所定,而索額圖當時懷有私心,給了太子過高的規製,這不合規矩有失體統,當改!
這封奏摺被批覆了準字,不過皇太子冊封規製如何製定是禮部的差事,三爺人在戶部,按理來說是插不上手的。
但他有上奏的權利,冊立儲君又是國之大事,他瞧著哪兒不合適了,隻要能說出所以然,便立刻寫摺子上奏。
儲君儲君到底不是君,為表對皇父的尊崇,儲君規製在帝王規製的基礎上砍一半都不行,得砍一大半,這才能體現出太子爺對皇父的敬愛。
三爺基本沒有親自買過東西,但他已經無師自通了『砍價』的流程,先從腳脖子砍起,然後開始慢慢拉鋸,一點一點的往下摳,細枝末節也不放過,規製往下拉一點算一點。
三爺府中養著不少文人,囊中羞澀之時,都不曾清退這些人,如今也都派上大用場了,把歷朝歷代冊封太子的規製都拉出來,找到每一項的最低規製交給三爺,然後三爺再跟禮部的人慢慢拉扯。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本就忙於內務府改革的四爺,硬生生擠出一個多時辰的時間來抄書。
給二哥、給三哥、五弟、七弟、八弟……
四爺討了個巧,前頭兩個哥哥,二哥是三本他自己手抄的書,三哥是兩本,到後頭的弟弟們則是每人一本。
從初二晚上到正月十三,硬是擠出時間抄了十三本《金剛經》。
幫著鋪紙磨墨的四福晉:「……」
得,三爺和二爺較勁,被坑的反倒是她們家爺。
四福晉雖有些心疼,但並沒有勸爺不去做這些。
她對那個位置沒有什麽期翼,當四福晉和當一國之後對她來說也沒多大區別,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豪奢生活,也都是依附著爺生存。
但爺不一樣,她相信歷史上九龍奪嫡的最後贏家不會是沒有野心的人,更不是沒有頭腦手段的人。
她除了早先在祖父主動聯繫爺時勸爺不要高興的太早外,對朝堂和皇家的事兒幾乎是不發言的。
她自己有幾斤幾兩自己清楚,她可不敢在這方麵誤導爺,爺日後能不能當成皇帝不重要,但不能是因為她當不成,她可不當這拖後腿的人,包括爺納妾一事,她也從不開口。
四福晉雖不曾阻攔,但這段時間是卯足了勁兒給爺做藥膳補身子,當然是她選定方子,交給膳房去做。
十三爺和四爺在內務府同出同入,很多時候還一道用午膳,天天聞著四哥身上的藥味兒,看著四哥吃那些寡淡的藥膳,心中實在佩服的緊。
他在皇阿瑪的授意下追隨過二哥,可二哥幾時像四哥這樣勤勉過。
無論是勤勉,還是公心,在他看來,二哥都要輸四哥一籌。
哪怕皇阿瑪現在要復立太子了,可他仍舊以為諸位哥哥當中沒有比四哥更合適的人了。
第40章
康熙四十七年,正月十六。
幹清宮內,冊封太子的聖旨已經被蓋上大印,但在康熙看來,這還不夠。
朝中異議比他預想中要大,他做了諸多準備,一再表明自己的心意,可時至今日,請立保成為太子的奏摺依舊不多,不足以掀起聲勢。
作為大權獨攬的皇帝,他固然可以幹綱獨斷,也準備幹綱獨斷,但對朝臣和宗親還是要有個交代。
「朕明白你們的顧慮。」康熙沉吟道,他今日把皇子、宗親和朝臣全都召集到幹清宮便是為了此事,這不是朝會,但比朝會來的人更多更全。
康熙看向保成,後者從左側第一個位置上站出來,走到台階上,麵向眾人,伸出三根手指向上。
「我愛新覺羅胤礽在此起誓,日後絕不追究朝臣和宗親擁立他人為太子之事,如有違誓,不得好死。」
二爺麵無表情聲音清晰地將誓言說完。
早在昨日,皇阿瑪就已經親自知會了他,讓他當著皇子朝臣和宗親們的麵立誓,以打消這些人心中的顧慮,希望群臣在日後不必恐慌焦慮。
冊封太子的聖旨還未下,他能說什麽,他能拒絕嗎。
皇阿瑪大概是真的老了,才會讓他做這種表麵功夫。
二爺此時站在這裏,心中倍感恥辱,但看著下麵的朝臣和宗親,看著站在前排的弟弟們齊刷刷的跪下,恥辱之中又伴隨著暢快。
昔日廢太子之時,這些人恐怕都沒想到他還會有被復立的這一日吧。
「好,保成既已承諾,那這一頁就算是掀過去了,日後君臣相和,不可再提擁立其他皇子為太子之事。」
不擁立其他皇子,那就隻能擁立二皇子。
如康熙所願,從這一日開始,請求冊立二皇子為太子的奏摺開始慢慢增多。
三爺不曾阻撓。
四爺照舊是忙著內務府。
八爺冷眼旁觀。
正月二十這一日,年前就已經寫好的,幾天前就已經蓋上大印的冊封旨意終於下達,而此時距離廢太子還不到一年。
三爺也把一早就寫好的奏摺遞了上去。
皇阿瑪復立太子他不反對,他反對也沒有用,他的這封奏摺不是要反對太子復立,而是而是提醒皇阿瑪冊封太子的儀式不宜照舊。
二哥是大清的第一個太子,早前沒有先例,第一次冊封時的儀式規製便過高,許多地方甚至已經和帝王的規製差不多了。
三爺在奏摺中毫不避諱的提到了索額圖,昔日冊封太子的儀式由索額圖所定,而索額圖當時懷有私心,給了太子過高的規製,這不合規矩有失體統,當改!
這封奏摺被批覆了準字,不過皇太子冊封規製如何製定是禮部的差事,三爺人在戶部,按理來說是插不上手的。
但他有上奏的權利,冊立儲君又是國之大事,他瞧著哪兒不合適了,隻要能說出所以然,便立刻寫摺子上奏。
儲君儲君到底不是君,為表對皇父的尊崇,儲君規製在帝王規製的基礎上砍一半都不行,得砍一大半,這才能體現出太子爺對皇父的敬愛。
三爺基本沒有親自買過東西,但他已經無師自通了『砍價』的流程,先從腳脖子砍起,然後開始慢慢拉鋸,一點一點的往下摳,細枝末節也不放過,規製往下拉一點算一點。
三爺府中養著不少文人,囊中羞澀之時,都不曾清退這些人,如今也都派上大用場了,把歷朝歷代冊封太子的規製都拉出來,找到每一項的最低規製交給三爺,然後三爺再跟禮部的人慢慢拉扯。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