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從善如流,立刻讓內侍宣召這幾人進宮。


    英國公事先不知道,進殿一聽前因後果,就在心裏罵娘。這群內閣的老烏龜,平日裏有個什麽剿匪的小衝突,都是自己計劃好了一切,才讓將領「聽命行事」。現在知道拿武勛頂缸了,什麽東西!


    奈何,英國公剛把孫女嫁給太子,不能不給親家麵子。英國公又是武勛之首,隻能先出頭試探一下:「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若要出兵,臣還需調閱近些年吐蕃來往文書,詳細查閱吐蕃地形,尋找忠心嚮導,且,若事出兵,隻能以地方邊防軍為主。邊防軍近些年與征戰天下時相比,戰力定然有所減弱。再則,吐蕃地形複雜,絕大多數人上去都會水土不服,若無大國醫坐鎮軍中,將士們不死戰場死病床,非吉兆也。」


    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出兵吐蕃,操切不得,需從長計議。」


    很好,英國公說出了場中所有人的新心聲。又不是吐蕃主動犯邊,吐蕃也沒什麽值得搶的好寶貝,為什麽一定要打?那什麽狗屁的鬆日贊普,若是他自己能抗住,給他賜封號、爵位,為他的正統身份背書,他迴報朝廷臣服,這是筆劃算買賣。可他現在自身難保,朝廷再以幫助他的名義出兵,討不到好,反惹一身騷,不值當。


    皇帝仿佛聽不懂臣子們的言外之意,他就突然天真的,聽話隻聽表麵意思了,問道:「依愛卿之見,籌備糧草、整肅軍隊需要多長時間?」


    我的意見是拖,拖黃它。英國公是這樣想的,但不能這樣說。英國公隻能道:「臣無對陣吐蕃的經驗,暫時還估算不出時間。後勤乃是兵部和戶部的權責所在……」


    「何其可笑!」皇帝怒拍桌案:「卿家也是名將,怎出如此可笑言論。若是將軍都要有經驗才能打勝仗,朕還選什麽名將、教導什麽將官,都拉出去遛一遛,死道最後沒死成的,自然知道誰是將、誰是兵。」


    「朕意已決,給爾等三個月時間。三個月,朕的大軍必須陳兵邊境,威壓吐蕃。」皇帝撂下最後期限,甩袖離開。


    為什麽呀?臣子們滿頭問號,拉著太子不許他走,走得了皇帝走不了太子,太子常年侍奉在皇帝駕前的,肯定知道他的心意。


    「諸位臣工勿憂,父皇乃是聽說吐蕃地域廣大,人口卻稀,又有礦藏之利……咳咳,」不能說的這麽直接,太子重啟話頭,「百年來,吐蕃內亂,與我朝邊境相鄰的地方,常年受其騷擾。皇祖父平了西北之患,父皇也該平了這吐蕃之弊病,還百姓一個安樂康寧。恰逢大部族贊普來投,正是我朝插手吐蕃的大好時機。諸位臣工不要擔心,鬆日贊普乃是安國公親自引見,為其遞交國書,忠心是毋庸置疑的。若是出兵,安國公亦可圍攻包抄,勝算極大。」


    太子見皇帝爹溜了,不能有樣學樣,隻能硬著頭皮解釋。然後拉著英國公的手,語重心長勸慰:「不要有太重的包袱,千斤重擔眾人挑,有父皇高屋建瓴,有諸君子運籌帷幄,有眾將士用命,何愁此戰不成呢?」


    「諸位臣工迴去先籌謀籌謀,若有主意,本章可直接遞到東宮。」太子孝順,誓為父皇促成此事。


    被太子好言好語得勸迴來,英國公腳舊獨步匆匆迴到府邸,著急求見養老的父親。


    老國公如今是萬事不管的富家翁,每天逗逗孩子逗逗狗,日子別提有多逍遙了。


    英國公一頭紮進來,就被老父訓斥:「後頭有狗攆你啊!都有白頭髮的人了,怎麽做事還毛毛躁躁的 !不成體統。」


    「爹,迴頭我給你做個鐵桶。」英國公不理會老父親的打擊,「真出的大事了。陛下決心出兵吐蕃,兒子是怎麽都沒想明白,陛下用意何在?難不成真要打?在朝上直接給了我三個月的時間,將帥肯定落在咱家頭上了。」


    「美得很吧,滅國之戰的功勳要戴在頭上了。你不是總抱怨生不逢時,等你能上戰場的時候,天下都太平了嗎?無法建功立業,嗯,去吧,功業等著你呢。」


    英國公黑線,這都多久遠的是事情了,怎麽還記得這些小時候的傻話。「爹,兒子沒和您玩鬧,是真的。」


    老國公擼了擼油光水滑的黑毛狗,聲音悠遠:「最近兩年,老傢夥們走得越來越多。老張走的時候擔憂兒孫,閉不上眼睛。馮老狗歷經四朝,輔佐兩代明君,安穩退了下來,家族可保三代昌盛。我趙家蒙受皇恩,嫁女入宮,亦是幾代的富貴。我們這些近氣多、出氣少的老東西,指不定哪天嘎嘣就沒了。」


    「爹,說出兵吐蕃!」英國公無奈,扯這些閑篇做什麽!


    「老傢夥走得太多了,我原本滿滿一箱子的名帖,現在連箱底都鋪不滿了。所以,那些親眼見過陛下功業的人死得差不多了,他的功績仿佛成了傳說,被後來人吟誦。就像廟裏高高在上的佛祖,雖然人人都拜,但人人都覺的遙遠,與自己不相幹。虔誠不再,人雲亦雲。所以,神仙要時不時顯靈一迴,讓愚夫愚婦記住他的法力。陛下也要時不時重申一下權威,讓冒犯他的人付出應有的的代價。」


    英國公聽得半懂不懂,十分難以理解:「就為這?誰冒犯陛下了?」


    「你說呢?」老國公反問。


    英國公迷糊,「我哪兒知道?」


    「你還不如九娘呢!」英國公突然生氣,以往自嘲說家中沒有帥才,現在倒是一語成讖。「安國公不告而別,又算計請辭摺子在後,不見陛下連安國公世女都沒有冊封。當年是陛下主動提出,待木氏姐妹如子侄,如今她倆寫摺子請罪,說擅自穿了皇子規製衣服,逾越失禮,陛下也隻是留中不發。明白了吧?」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今天繼位了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簡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簡梨並收藏今天繼位了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