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頁
[歷史衍生] 今天也在努力當太子 作者:千山不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但想到兒子平時古靈精怪的樣子,李世民又不敢肯定。謹慎地說:「還是先讓人記下來吧。」
李淵一想也是,讓人取筆墨過來,也不用特意請人,大臣中不乏擅長書畫的,自覺坐到桌案邊記錄起來。
光幕:[同年,始創炕孵法,實現家禽的批量孵化,解決百姓吃肉問題,發明鐵鍋和炒菜,使華國菜色大幅度豐富,至今仍是世界美食之鄉。]
眾臣筆下不停,生怕漏下一星半點,尤其是這個炕孵法。
中原與草原不同,百姓吃不起肉的問題一直存在,若能得到解決,百姓日子也能好過一點。
[同年,發明玻璃。]
武德君臣不知道玻璃是什麽,天幕適時展示明亮的落地窗、眼鏡和琳琅滿目的玻璃製品,讓眾人兩眼放光。
自然也有人不以為意,認為不過是奇技淫巧,不值得作為一項功績。
不過不管他們怎麽想,都影響不了光幕上女子的聲音:[同年,在李承幹和李世民的推動下,太醫署正式成立,此後數百年,太醫署為華國醫療事業做出巨大貢獻,成為華人心中的醫學勝地。]
眾人聽得都有點麻了,從來不知道一年可以這麽漫長,李承幹一個小娃娃,怎麽在一年之內做出這麽多大事的?
眾人看李世民的目光十分複雜,既敬佩,又羨慕,還有一點懷疑。
——這些該不會是李世民弄出來給李承幹造勢的吧?
雖然可能性很小,按照李世民的處境,要造勢也該先給他自己造勢才對嘛。
好在接下來天幕所說的時間變了:[武德七年,孫思邈在李世民和李承幹的推舉下進入太醫署,這顆醫學史上最璀璨的明珠開始綻放光芒。]
「孫思邈?」做皇帝的都對神醫感興趣,李淵一聽就來了精神,扭頭問李世民,「你可知道此人?」
「知道。」李世民迴答,「此人乃民間有名的神醫,兒子為了王妃的病派人去尋,隻是暫時還沒找到。」
李淵:「多派幾個人,找到了帶給朕瞧瞧。」
「是!」
光幕:[同年,土豆和棉花正式登上歷史舞台,第一批土豆平均畝產兩千八百斤,宣告唐朝經濟開始騰飛,動輒餓死人和凍死人的時代過去了!]
李淵唰地站了起來,目光灼灼看著畫麵裏堆成山的土豆和白花花的棉絮,其他人也驚喜不已,現場一片譁然。
其他的他們可以不在意,這條卻不可以。
這可是畝產兩千八百斤!
畝產兩千八百斤是什麽概念呢?這時候糧食畝產最高也就兩三百斤,田地差一些,或者耕種不那麽精細的,畝產一百來斤也是常有的事。
土豆的產量是他們的幾十倍!
如果此事為真,他們的確不必再擔心百姓會餓死了。
棉花不知為何物,但瞧著便知是做棉衣用的,能被天幕特意點出,必然極為保暖,至少比普通百姓用的蘆花好得多。
李淵對李世民道:「一會兒帶著承幹來見我。」
「是。」李世民又是激動又是憂心。
激動自然是因為土豆和李承幹的功績,可是他從不曾聽承幹提過土豆,天幕所說的確屬實嗎?
光幕:[同年,李承幹開始推廣格物,並親自現身講學。值得一提的是,該課堂有幾位學生為女性,其中就有後來聞名遐邇的大發明家陳淑慧。]
[貞觀元年,曲轅犁現世,大幅度節省人力畜力,標誌著農業科技的又一次改革,發明者陳淑慧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女官,被封為工部主事。]
平康坊一座三進院落中,一個少女猛地抬起了頭。
她的丫鬟嘴巴微張,好一會兒才遲疑道:「女郎,這個陳主事和您同名呢。」
陳淑慧也有些驚訝,隨後淡定地點點頭:「不出意料的話,這個人應該是我。」
反正以陳淑慧對自己的了解,如果李承幹辦格物學堂的話,她是很可能會去聽的。
她自小便與其他女郎不不同,不喜歡女紅烹飪相夫教子,反而嚮往如男子一般建功立業,即便明知不可能,也想要感受一下自由自在的感覺,哪怕隻能體驗短短時間。
若有機會實現抱負,她一定會拚命努力,做出一點成就也不足為奇。
陳淑慧眼睛發亮,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天幕認可了她的功績,阿耶阿娘總不能再一味逼她嫁人了吧?
禦書房前,人群卻有些騷亂,眾人不知格物為何物,可是女子為官聞所未聞,也太匪夷所思了。
李世民瞥了這些人一眼,他對女子當官沒什麽感覺,但未來的自己允許的事,怎麽能讓人說三道四?
他對李淵道:「此女大才,阿耶應該找到她,令其為朝廷所用。」
「二郎考慮得很周到。」李淵點點頭,將此事吩咐下去。
他也不贊成女子當官,但按天幕所說,此女未來大有成就,曲轅犁對農業也大有作用,那他必不可能棄之不用,至於要不要授官……那就以後再說嘛。
隻是單有此女也不成,還得有「格物」支持才是。
李淵問李世民:「承幹近日有開班授課的打算嗎?」
李世民:「……」
此時天幕的音樂更加激昂,畫麵也變成了一片戰場,女子說出的話更如擂鼓一般在武德君臣耳邊炸響。
[武德九年,李淵禪位於李世民,東突厥趁機來犯,大唐以火炮對戰突厥,大勝!這也是火炮的歷史首秀。]
李淵一想也是,讓人取筆墨過來,也不用特意請人,大臣中不乏擅長書畫的,自覺坐到桌案邊記錄起來。
光幕:[同年,始創炕孵法,實現家禽的批量孵化,解決百姓吃肉問題,發明鐵鍋和炒菜,使華國菜色大幅度豐富,至今仍是世界美食之鄉。]
眾臣筆下不停,生怕漏下一星半點,尤其是這個炕孵法。
中原與草原不同,百姓吃不起肉的問題一直存在,若能得到解決,百姓日子也能好過一點。
[同年,發明玻璃。]
武德君臣不知道玻璃是什麽,天幕適時展示明亮的落地窗、眼鏡和琳琅滿目的玻璃製品,讓眾人兩眼放光。
自然也有人不以為意,認為不過是奇技淫巧,不值得作為一項功績。
不過不管他們怎麽想,都影響不了光幕上女子的聲音:[同年,在李承幹和李世民的推動下,太醫署正式成立,此後數百年,太醫署為華國醫療事業做出巨大貢獻,成為華人心中的醫學勝地。]
眾人聽得都有點麻了,從來不知道一年可以這麽漫長,李承幹一個小娃娃,怎麽在一年之內做出這麽多大事的?
眾人看李世民的目光十分複雜,既敬佩,又羨慕,還有一點懷疑。
——這些該不會是李世民弄出來給李承幹造勢的吧?
雖然可能性很小,按照李世民的處境,要造勢也該先給他自己造勢才對嘛。
好在接下來天幕所說的時間變了:[武德七年,孫思邈在李世民和李承幹的推舉下進入太醫署,這顆醫學史上最璀璨的明珠開始綻放光芒。]
「孫思邈?」做皇帝的都對神醫感興趣,李淵一聽就來了精神,扭頭問李世民,「你可知道此人?」
「知道。」李世民迴答,「此人乃民間有名的神醫,兒子為了王妃的病派人去尋,隻是暫時還沒找到。」
李淵:「多派幾個人,找到了帶給朕瞧瞧。」
「是!」
光幕:[同年,土豆和棉花正式登上歷史舞台,第一批土豆平均畝產兩千八百斤,宣告唐朝經濟開始騰飛,動輒餓死人和凍死人的時代過去了!]
李淵唰地站了起來,目光灼灼看著畫麵裏堆成山的土豆和白花花的棉絮,其他人也驚喜不已,現場一片譁然。
其他的他們可以不在意,這條卻不可以。
這可是畝產兩千八百斤!
畝產兩千八百斤是什麽概念呢?這時候糧食畝產最高也就兩三百斤,田地差一些,或者耕種不那麽精細的,畝產一百來斤也是常有的事。
土豆的產量是他們的幾十倍!
如果此事為真,他們的確不必再擔心百姓會餓死了。
棉花不知為何物,但瞧著便知是做棉衣用的,能被天幕特意點出,必然極為保暖,至少比普通百姓用的蘆花好得多。
李淵對李世民道:「一會兒帶著承幹來見我。」
「是。」李世民又是激動又是憂心。
激動自然是因為土豆和李承幹的功績,可是他從不曾聽承幹提過土豆,天幕所說的確屬實嗎?
光幕:[同年,李承幹開始推廣格物,並親自現身講學。值得一提的是,該課堂有幾位學生為女性,其中就有後來聞名遐邇的大發明家陳淑慧。]
[貞觀元年,曲轅犁現世,大幅度節省人力畜力,標誌著農業科技的又一次改革,發明者陳淑慧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女官,被封為工部主事。]
平康坊一座三進院落中,一個少女猛地抬起了頭。
她的丫鬟嘴巴微張,好一會兒才遲疑道:「女郎,這個陳主事和您同名呢。」
陳淑慧也有些驚訝,隨後淡定地點點頭:「不出意料的話,這個人應該是我。」
反正以陳淑慧對自己的了解,如果李承幹辦格物學堂的話,她是很可能會去聽的。
她自小便與其他女郎不不同,不喜歡女紅烹飪相夫教子,反而嚮往如男子一般建功立業,即便明知不可能,也想要感受一下自由自在的感覺,哪怕隻能體驗短短時間。
若有機會實現抱負,她一定會拚命努力,做出一點成就也不足為奇。
陳淑慧眼睛發亮,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天幕認可了她的功績,阿耶阿娘總不能再一味逼她嫁人了吧?
禦書房前,人群卻有些騷亂,眾人不知格物為何物,可是女子為官聞所未聞,也太匪夷所思了。
李世民瞥了這些人一眼,他對女子當官沒什麽感覺,但未來的自己允許的事,怎麽能讓人說三道四?
他對李淵道:「此女大才,阿耶應該找到她,令其為朝廷所用。」
「二郎考慮得很周到。」李淵點點頭,將此事吩咐下去。
他也不贊成女子當官,但按天幕所說,此女未來大有成就,曲轅犁對農業也大有作用,那他必不可能棄之不用,至於要不要授官……那就以後再說嘛。
隻是單有此女也不成,還得有「格物」支持才是。
李淵問李世民:「承幹近日有開班授課的打算嗎?」
李世民:「……」
此時天幕的音樂更加激昂,畫麵也變成了一片戰場,女子說出的話更如擂鼓一般在武德君臣耳邊炸響。
[武德九年,李淵禪位於李世民,東突厥趁機來犯,大唐以火炮對戰突厥,大勝!這也是火炮的歷史首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