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一名名叫張重烈的牙將匆匆走來,向李昌符行禮後說道:“大人,最近神策軍的人真是越來越囂張了!我們的糧草已經被他們搶了好幾次了,如果不是大人您下了嚴令,禁止兄弟們動手,恐怕李重德他們早就要開始殺人了。最近這些少爺兵更是越發猖狂,大人您必須想出應對之策啊!”
李昌符聽後,臉色變得陰沉起來。他皺起眉頭,眼中閃過一絲憤怒和不滿。他深知神策軍的囂張跋扈,但又擔心引發更大的衝突。畢竟,現在的局勢非常敏感,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全麵戰爭。
李昌符沉思片刻後,對張重烈說:“我知道大家都很氣憤,但現在還不能輕舉妄動。我們需要忍耐,等待時機。不過,我會派人去打探一下情況,看看能否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此期間,你們要保持警惕,加強巡邏,確保我們的營地安全。”
張重烈點頭表示明白,然後轉身離去,繼續執行任務。李昌符則默默地望著遠方,心中暗自盤算著下一步的行動。
另一名牙將胡嗣平附和道:“是啊,大人,神策軍的行為確實太過分了!他們搶占了我們的營地不說,還為了討好那個廢物皇帝,在軍營裏打起了馬球!這簡直就是對我們這些地方軍隊的侮辱啊!”他的聲音充滿了憤慨和不滿。
胡嗣平接著說:“大人,您看看,我們辛辛苦苦地與叛軍作戰,而他們卻在後方享樂。這種不公平的待遇讓我感到憤怒。難道我們就應該被忽視嗎?我們也是大唐的軍人,也有自己的尊嚴和榮譽!”他的眼神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而且,大人,您想一想,如果我們繼續這樣被壓迫下去,士兵們會怎麽想?他們會不會失去信心?我們必須站出來,維護我們的權益!不能讓神策軍的人隨意踐踏我們的尊嚴!”胡嗣平激動地說道。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支持胡嗣平的觀點。他們都認為神策軍的行為太過分了,需要有人站出來說話。大家期待著李昌符能夠采取行動,為他們爭取應有的尊重和待遇。
聽到這些話,李昌符的臉色顯得有些慍怒,而他尚未發話,一名騎著馬的指揮使就縱馬來到了李昌符附近,李昌符一眼就他是自己的義子李重德,隻見李重德迅速翻身下馬,俯身對李昌符道:“父帥,楊複恭的幹兒子楊守立太過分了,他們神策軍的人,居然敢占我們軍隊的官道,簡直是不把我們鳳翔軍的人放在眼裏,我們的人已經和姓楊的打起來,您趕快帶人來幫忙吧”。
李昌符聞言頓時大怒,他怒道:“是楊守立?他這一條宦官的狗也敢在我們頭上撒野,重德,你說說他在哪裏,我現在就去教訓他”。
不久,李昌符帶著幾十名官兵來到了附近的官道,此時神策軍的都頭楊守立率神策軍幾十名正拿著根軍棍和鳳翔軍的士兵大打出手,他體格精壯,武藝自然也是非凡,不到一盞茶的工夫,就有七八名士兵被打倒在地,李昌符見狀也不甘示弱,他抄起未出鞘的佩刀就朝著一名神策軍士兵打去,趕來的鳳翔軍看到自家的老大動起了手,自然也紛紛加入混戰,雙方的私鬥愈發猖狂,有些人暗中拔出了佩刀,開始朝著對方下死手。突然,幾名宦官帶著聖旨大聲製止雙方的毆鬥行為,並高聲宣讀聖旨內容,大意是希望雙方罷鬥,不要為了小事傷了和氣。不過,早就心懷異心的李昌符並沒有把這些宦官放在眼裏,倒是楊守立害怕聖旨是楊複恭的意思,趕緊喝止了神策軍的舉動,憤憤不平的帶人離開了官道。
看到神策軍開始撤退,鳳翔軍的士兵們立刻變得囂張起來。他們大聲地對神策軍進行辱罵和嘲諷,甚至有些人還向他們投擲石塊和雜物。神策軍士兵雖然感到憤怒,但由於長官下令不得還擊,隻能忍氣吞聲地繼續撤離。整個場麵混亂不堪,充滿了緊張氣氛。
在這混亂之中,有一個人默默地站在一旁,注視著眼前發生的一切。這個人就是李昌符,他原本是這場衝突的挑起者之一。然而,當他看到神策軍真的選擇退讓時,心中突然湧起一股莫名的憂慮。他意識到,事情可能並沒有按照他預期的方向發展。
李昌符帶著一臉的愁容,默默地轉身離開了戰場。他沒有再理會那些得意忘形的鳳翔軍士兵,而是徑直返迴了自己的軍營。一路上,他的心情沉重,思緒萬千。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過於衝動,以及接下來該如何應對這種局麵。
當天晚上,李昌符召集部下來到自己的府邸議事,他首先開口道:“諸位,今天我們得罪了神策軍,也就是得罪了楊複恭,各位都知道,當今陛下常常顛沛流離,時常體弱多病,許多大事以前都是交由田令孜處理,不久前田令孜倒台,也不過是換了一個楊複恭。所以得罪了神策軍其實就是得罪了朝廷,我們現在必須有所行動,絕不能坐等朝廷來處置我們”。
他的義子李重德早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大聲道:“我們既然已經得罪了神策軍,那活路就隻剩一條,那就是造反,之前朱玫能做的事,我們同樣能做,我看那隻知道打馬球的皇帝也不是什麽好東西,我們早點送他去地獄,他就不用四處奔波了,說不定,黃泉路上他還會感激我們呢”。
牙將張重烈卻聲色黯然,連忙勸道:“朝廷的神策軍雖然腐朽不堪,但畢竟代表朝廷,我們也沒有必勝的把握能消滅他們,而且我看朝廷的官員也不都是無能之輩,我看杜丞相、韋司空等人都是談吐不凡之人,處理起大事來也是井井有條,楊守立的事,他們都親自登門賠罪了,我覺得沒必要為了這點矛盾就造反”。
另一名指揮使李守節也說道:“李大人,朝廷的神策軍雖然人少,但畢竟代表著陛下的名義,弑君的事還是再三思量比較好,萬一我們控製不住局麵,其他藩鎮一定會聯合起來圍攻我們,到時候我們怕是個個都要死無全屍啊,我希望李大人能放下對神策軍的成見”。
此後,其他將領的說法也是支支吾吾,有人沒有明確表態,有人反對造反,隻有牙將胡嗣平堅決支持,李昌符見狀,一臉不快的說,會派使者去向神策軍請罪,下令散會。然而,李昌符暗地裏則派李重德、胡嗣平調集起了軍隊,打算第二天晚上襲擊鳳翔的皇帝行宮。
忠於皇帝的鳳翔軍將領張重烈、李守節得知此事之後,立即派遣親信快馬加鞭前往鳳翔行宮附近,向丞相杜讓能稟報此事。
丞相杜讓能得到消息之後,深感事情緊急,便迅速與另一位大臣司空韋昭度商議對策。他們決定立刻召集神策軍的諸位將領,共同商討應對之法。
當神策軍的將領李茂貞、楊守禮等人齊聚一堂時,丞相杜讓能站在眾人麵前,告訴大家李昌符造反的事,他神情嚴肅地說道:“如今局勢危急,我們必須團結一致,保衛皇上!”他的聲音洪亮而堅定,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他的決心。
接著,韋司空也走上前,慷慨激昂地表示:“我們不能坐視不管,要盡我們所能去保護皇上!”
兩位大人的話激起了神策軍眾將的鬥誌,他們紛紛表示願意全力以赴,扞衛皇室尊嚴。最後,丞相杜讓能激動地宣布:“我和韋司空願散盡家產,犒賞各位將士!隻要大家齊心協力,一定能夠戰勝敵人!”聽到這句話,神策軍的士氣瞬間大漲,他們知道,這不僅是一場關乎生死的戰鬥,更是一次展現忠誠和勇氣的機會。
當然也有貪生怕死的,作為神策軍最高指揮官、中尉楊複恭卻躲了起來,他被李昌符嚇住了。
在丞相杜讓能和韋司空的鼓舞下,神策軍迅速做好了戰鬥準備,等待著命令的下達。他們深知,這場戰爭關係到自己的安危和皇帝的命運,因此每個人都充滿了鬥誌和決心。
李昌符和李重德、胡嗣平率三千名親信將士夜襲臨時行宮時,遇到早有準備的四千多名神策軍伏擊,親自指揮的杜讓能一聲令下,千箭齊發,衝在最前麵的精銳數百人都被射死了,神策軍四麵出擊,李昌符軍被打得大敗而逃。張重烈、李守節也起兵背叛了李昌符,宣布幫助朝廷平叛,混戰中李重德、胡嗣平先後被殺,李昌符在親兵保護下逃出鳳翔城,投奔隴州刺史去了,神策軍將領李茂貞率部窮追不舍,一直追到隴州,隴州刺史不願惹火燒身,殺了李昌符,首級交給了李茂貞,李茂貞迴到鳳翔,說自己斬殺了李昌符,因此功當上了鳳翔軍節度使。
李茂貞率鳳翔軍護送皇帝迴到長安,這才得知河中節度使王重榮和淮南節度使高駢都被部下殺了,河中、淮南陷入內亂之中,李克用失去了一個重要盟友,河中亂了很久才平息,王重榮的弟弟王重盈做了節度使,但河中已經元氣大傷。淮南經過三方混戰之後,則被廬州刺史楊行密奪取了政權,他成了新的淮南節度使。
楚靖平從朝廷的砥報上知道這些消息時,已經是九月份了,他深知及時掌握情報的重要性,心中暗自決定,若將來有機會獨立領軍,首要之事便是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情報機構。此刻,在他的宿舍小客廳內,郭從海感慨道:“都說神策軍已經腐朽不堪,沒想到竟能抵住地頭蛇鳳翔軍的攻擊,甚至逼得李昌符被殺,真是令人費解啊!”
鍾離則不以為然地迴應:“這有何難解之處?神策軍雖已腐朽,但畢竟還有些底蘊。而且此次指揮神策軍的乃是丞相杜讓能,而非楊複恭那個宦官。李昌符也並非憑借自身實力坐上節度使之位,而是因其兄長臨終讓位。軍中將領多不服他,他造反攻擊皇帝,更是大失人心,手下兩萬多人,隨他造反的不過三千人,失敗自然也是必然的結果。楚先生,您覺得呢?”
楚靖平滿臉笑容地說道:“鍾離說得不錯!分析得非常有道理!這場戰役其實就是一群菜鳥之間的爭鬥,《砥報》上明顯誇大了神策軍的英勇程度。雖然神策軍的戰鬥力確實不強,但鳳翔軍的戰力也同樣不行。像李昌符這樣的官二代,又怎麽可能訓練出一支精銳之師呢?鳳翔可是個好地方啊,卻被李昌符給白白浪費了。他這一死,倒是便宜了李茂貞那個家夥。”
郭從山好奇地問道:“楚先生,如果讓您選擇一塊地方作為起家的地盤,您會選擇哪裏呢?”
楚靖平目光深邃,緩緩說道:“鳳翔南麵的興元府,也就是以前的漢中郡,那裏地理位置優越,資源豐富,戰略地位重要。它的南麵是富饒的巴蜀之地,可以提供充足的物資和財富;向北則可以直接威脅到長安,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絕佳之地。”
郭從海接著說:“興元府尹楊守亮是個無能之輩,無法有效地治理該地。而且興元府距離鳳翔非常近,遲早會落入李茂貞之手。如果你想要控製這個地方,必須迅速行動!否則,就隻能與李茂貞展開一場激烈的血戰了!”他語氣沉重,臉上露出一絲擔憂之色。
郭從山皺著眉頭說道:“就算我們先下手為強,搶在李茂貞前麵拿下興元府,他也絕對不會善罷甘休,肯定會出兵爭奪,這場戰爭根本就無法避免啊!”
楚靖平臉上露出一絲笑容,搖著頭說:“你們說得好像真的一樣,我隻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醫師頭目,手下也就那麽幾個醫師,哪裏有那個本事去搶奪地盤呢?我這不過是紙上談兵而已啦。”
一直在旁邊沉默不語的楚原突然開口說道:“師父您雖然沒有這個能力,但可以說服李都將去奪取興元府啊。這麽好的一塊地方,如果落在李茂貞手裏,那可真是太可惜了。李茂貞去年年初還是個都頭,今年才升為指揮使,如果不是在李昌符之亂中立下首功,怎麽可能當上節度使?”
李昌符聽後,臉色變得陰沉起來。他皺起眉頭,眼中閃過一絲憤怒和不滿。他深知神策軍的囂張跋扈,但又擔心引發更大的衝突。畢竟,現在的局勢非常敏感,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全麵戰爭。
李昌符沉思片刻後,對張重烈說:“我知道大家都很氣憤,但現在還不能輕舉妄動。我們需要忍耐,等待時機。不過,我會派人去打探一下情況,看看能否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此期間,你們要保持警惕,加強巡邏,確保我們的營地安全。”
張重烈點頭表示明白,然後轉身離去,繼續執行任務。李昌符則默默地望著遠方,心中暗自盤算著下一步的行動。
另一名牙將胡嗣平附和道:“是啊,大人,神策軍的行為確實太過分了!他們搶占了我們的營地不說,還為了討好那個廢物皇帝,在軍營裏打起了馬球!這簡直就是對我們這些地方軍隊的侮辱啊!”他的聲音充滿了憤慨和不滿。
胡嗣平接著說:“大人,您看看,我們辛辛苦苦地與叛軍作戰,而他們卻在後方享樂。這種不公平的待遇讓我感到憤怒。難道我們就應該被忽視嗎?我們也是大唐的軍人,也有自己的尊嚴和榮譽!”他的眼神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而且,大人,您想一想,如果我們繼續這樣被壓迫下去,士兵們會怎麽想?他們會不會失去信心?我們必須站出來,維護我們的權益!不能讓神策軍的人隨意踐踏我們的尊嚴!”胡嗣平激動地說道。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支持胡嗣平的觀點。他們都認為神策軍的行為太過分了,需要有人站出來說話。大家期待著李昌符能夠采取行動,為他們爭取應有的尊重和待遇。
聽到這些話,李昌符的臉色顯得有些慍怒,而他尚未發話,一名騎著馬的指揮使就縱馬來到了李昌符附近,李昌符一眼就他是自己的義子李重德,隻見李重德迅速翻身下馬,俯身對李昌符道:“父帥,楊複恭的幹兒子楊守立太過分了,他們神策軍的人,居然敢占我們軍隊的官道,簡直是不把我們鳳翔軍的人放在眼裏,我們的人已經和姓楊的打起來,您趕快帶人來幫忙吧”。
李昌符聞言頓時大怒,他怒道:“是楊守立?他這一條宦官的狗也敢在我們頭上撒野,重德,你說說他在哪裏,我現在就去教訓他”。
不久,李昌符帶著幾十名官兵來到了附近的官道,此時神策軍的都頭楊守立率神策軍幾十名正拿著根軍棍和鳳翔軍的士兵大打出手,他體格精壯,武藝自然也是非凡,不到一盞茶的工夫,就有七八名士兵被打倒在地,李昌符見狀也不甘示弱,他抄起未出鞘的佩刀就朝著一名神策軍士兵打去,趕來的鳳翔軍看到自家的老大動起了手,自然也紛紛加入混戰,雙方的私鬥愈發猖狂,有些人暗中拔出了佩刀,開始朝著對方下死手。突然,幾名宦官帶著聖旨大聲製止雙方的毆鬥行為,並高聲宣讀聖旨內容,大意是希望雙方罷鬥,不要為了小事傷了和氣。不過,早就心懷異心的李昌符並沒有把這些宦官放在眼裏,倒是楊守立害怕聖旨是楊複恭的意思,趕緊喝止了神策軍的舉動,憤憤不平的帶人離開了官道。
看到神策軍開始撤退,鳳翔軍的士兵們立刻變得囂張起來。他們大聲地對神策軍進行辱罵和嘲諷,甚至有些人還向他們投擲石塊和雜物。神策軍士兵雖然感到憤怒,但由於長官下令不得還擊,隻能忍氣吞聲地繼續撤離。整個場麵混亂不堪,充滿了緊張氣氛。
在這混亂之中,有一個人默默地站在一旁,注視著眼前發生的一切。這個人就是李昌符,他原本是這場衝突的挑起者之一。然而,當他看到神策軍真的選擇退讓時,心中突然湧起一股莫名的憂慮。他意識到,事情可能並沒有按照他預期的方向發展。
李昌符帶著一臉的愁容,默默地轉身離開了戰場。他沒有再理會那些得意忘形的鳳翔軍士兵,而是徑直返迴了自己的軍營。一路上,他的心情沉重,思緒萬千。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過於衝動,以及接下來該如何應對這種局麵。
當天晚上,李昌符召集部下來到自己的府邸議事,他首先開口道:“諸位,今天我們得罪了神策軍,也就是得罪了楊複恭,各位都知道,當今陛下常常顛沛流離,時常體弱多病,許多大事以前都是交由田令孜處理,不久前田令孜倒台,也不過是換了一個楊複恭。所以得罪了神策軍其實就是得罪了朝廷,我們現在必須有所行動,絕不能坐等朝廷來處置我們”。
他的義子李重德早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大聲道:“我們既然已經得罪了神策軍,那活路就隻剩一條,那就是造反,之前朱玫能做的事,我們同樣能做,我看那隻知道打馬球的皇帝也不是什麽好東西,我們早點送他去地獄,他就不用四處奔波了,說不定,黃泉路上他還會感激我們呢”。
牙將張重烈卻聲色黯然,連忙勸道:“朝廷的神策軍雖然腐朽不堪,但畢竟代表朝廷,我們也沒有必勝的把握能消滅他們,而且我看朝廷的官員也不都是無能之輩,我看杜丞相、韋司空等人都是談吐不凡之人,處理起大事來也是井井有條,楊守立的事,他們都親自登門賠罪了,我覺得沒必要為了這點矛盾就造反”。
另一名指揮使李守節也說道:“李大人,朝廷的神策軍雖然人少,但畢竟代表著陛下的名義,弑君的事還是再三思量比較好,萬一我們控製不住局麵,其他藩鎮一定會聯合起來圍攻我們,到時候我們怕是個個都要死無全屍啊,我希望李大人能放下對神策軍的成見”。
此後,其他將領的說法也是支支吾吾,有人沒有明確表態,有人反對造反,隻有牙將胡嗣平堅決支持,李昌符見狀,一臉不快的說,會派使者去向神策軍請罪,下令散會。然而,李昌符暗地裏則派李重德、胡嗣平調集起了軍隊,打算第二天晚上襲擊鳳翔的皇帝行宮。
忠於皇帝的鳳翔軍將領張重烈、李守節得知此事之後,立即派遣親信快馬加鞭前往鳳翔行宮附近,向丞相杜讓能稟報此事。
丞相杜讓能得到消息之後,深感事情緊急,便迅速與另一位大臣司空韋昭度商議對策。他們決定立刻召集神策軍的諸位將領,共同商討應對之法。
當神策軍的將領李茂貞、楊守禮等人齊聚一堂時,丞相杜讓能站在眾人麵前,告訴大家李昌符造反的事,他神情嚴肅地說道:“如今局勢危急,我們必須團結一致,保衛皇上!”他的聲音洪亮而堅定,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他的決心。
接著,韋司空也走上前,慷慨激昂地表示:“我們不能坐視不管,要盡我們所能去保護皇上!”
兩位大人的話激起了神策軍眾將的鬥誌,他們紛紛表示願意全力以赴,扞衛皇室尊嚴。最後,丞相杜讓能激動地宣布:“我和韋司空願散盡家產,犒賞各位將士!隻要大家齊心協力,一定能夠戰勝敵人!”聽到這句話,神策軍的士氣瞬間大漲,他們知道,這不僅是一場關乎生死的戰鬥,更是一次展現忠誠和勇氣的機會。
當然也有貪生怕死的,作為神策軍最高指揮官、中尉楊複恭卻躲了起來,他被李昌符嚇住了。
在丞相杜讓能和韋司空的鼓舞下,神策軍迅速做好了戰鬥準備,等待著命令的下達。他們深知,這場戰爭關係到自己的安危和皇帝的命運,因此每個人都充滿了鬥誌和決心。
李昌符和李重德、胡嗣平率三千名親信將士夜襲臨時行宮時,遇到早有準備的四千多名神策軍伏擊,親自指揮的杜讓能一聲令下,千箭齊發,衝在最前麵的精銳數百人都被射死了,神策軍四麵出擊,李昌符軍被打得大敗而逃。張重烈、李守節也起兵背叛了李昌符,宣布幫助朝廷平叛,混戰中李重德、胡嗣平先後被殺,李昌符在親兵保護下逃出鳳翔城,投奔隴州刺史去了,神策軍將領李茂貞率部窮追不舍,一直追到隴州,隴州刺史不願惹火燒身,殺了李昌符,首級交給了李茂貞,李茂貞迴到鳳翔,說自己斬殺了李昌符,因此功當上了鳳翔軍節度使。
李茂貞率鳳翔軍護送皇帝迴到長安,這才得知河中節度使王重榮和淮南節度使高駢都被部下殺了,河中、淮南陷入內亂之中,李克用失去了一個重要盟友,河中亂了很久才平息,王重榮的弟弟王重盈做了節度使,但河中已經元氣大傷。淮南經過三方混戰之後,則被廬州刺史楊行密奪取了政權,他成了新的淮南節度使。
楚靖平從朝廷的砥報上知道這些消息時,已經是九月份了,他深知及時掌握情報的重要性,心中暗自決定,若將來有機會獨立領軍,首要之事便是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情報機構。此刻,在他的宿舍小客廳內,郭從海感慨道:“都說神策軍已經腐朽不堪,沒想到竟能抵住地頭蛇鳳翔軍的攻擊,甚至逼得李昌符被殺,真是令人費解啊!”
鍾離則不以為然地迴應:“這有何難解之處?神策軍雖已腐朽,但畢竟還有些底蘊。而且此次指揮神策軍的乃是丞相杜讓能,而非楊複恭那個宦官。李昌符也並非憑借自身實力坐上節度使之位,而是因其兄長臨終讓位。軍中將領多不服他,他造反攻擊皇帝,更是大失人心,手下兩萬多人,隨他造反的不過三千人,失敗自然也是必然的結果。楚先生,您覺得呢?”
楚靖平滿臉笑容地說道:“鍾離說得不錯!分析得非常有道理!這場戰役其實就是一群菜鳥之間的爭鬥,《砥報》上明顯誇大了神策軍的英勇程度。雖然神策軍的戰鬥力確實不強,但鳳翔軍的戰力也同樣不行。像李昌符這樣的官二代,又怎麽可能訓練出一支精銳之師呢?鳳翔可是個好地方啊,卻被李昌符給白白浪費了。他這一死,倒是便宜了李茂貞那個家夥。”
郭從山好奇地問道:“楚先生,如果讓您選擇一塊地方作為起家的地盤,您會選擇哪裏呢?”
楚靖平目光深邃,緩緩說道:“鳳翔南麵的興元府,也就是以前的漢中郡,那裏地理位置優越,資源豐富,戰略地位重要。它的南麵是富饒的巴蜀之地,可以提供充足的物資和財富;向北則可以直接威脅到長安,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絕佳之地。”
郭從海接著說:“興元府尹楊守亮是個無能之輩,無法有效地治理該地。而且興元府距離鳳翔非常近,遲早會落入李茂貞之手。如果你想要控製這個地方,必須迅速行動!否則,就隻能與李茂貞展開一場激烈的血戰了!”他語氣沉重,臉上露出一絲擔憂之色。
郭從山皺著眉頭說道:“就算我們先下手為強,搶在李茂貞前麵拿下興元府,他也絕對不會善罷甘休,肯定會出兵爭奪,這場戰爭根本就無法避免啊!”
楚靖平臉上露出一絲笑容,搖著頭說:“你們說得好像真的一樣,我隻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醫師頭目,手下也就那麽幾個醫師,哪裏有那個本事去搶奪地盤呢?我這不過是紙上談兵而已啦。”
一直在旁邊沉默不語的楚原突然開口說道:“師父您雖然沒有這個能力,但可以說服李都將去奪取興元府啊。這麽好的一塊地方,如果落在李茂貞手裏,那可真是太可惜了。李茂貞去年年初還是個都頭,今年才升為指揮使,如果不是在李昌符之亂中立下首功,怎麽可能當上節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