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浩道:“何出此言?”
老者笑笑:“引水之事,當年我們做得也是戰戰兢兢,一直是我一塊心病。今日仙師說為水源而來,那自然是引水惹出了禍端,仙師才會前來查看。”
洪浩點頭,便把兩村為了爭水成為百年世仇的事情講給老者。
老者聽了,深感不安,淒惶道:“卻不想竟是人命關天的大事,我等也好生愧疚,仙師今日,便是把我等全部斬殺,我等也說不出個怨字。”
洪浩搖頭道:“你們也沒做惡,至多隻是無心之失,我也不是那不問青紅皂白的糊塗人,談何打打殺殺。”
老河道:“仙師宅心仁厚,我等自是感激不盡。不過老夫也曾聽聞,仙師這邊有句老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隻這一條便是至高道理。我等妖人,那人字前麵的妖字,便是無明。”
又道:“仙師來此,總是要解決問題。便是不打殺我們,我們也知當恢複水源……隻是懇請仙師寬恕些時間,讓我等好收拾一番,畢竟一住百年,紮根已久,東西頗多,總有一番取舍。”老者說得誠懇堅決。
洪浩問道:“你們當時一路行來,路上可有危險?”
老者淒然一笑:“當年從家鄉出發,約五百人,走到此處,隻剩兩百餘人……又不敢成群結隊,都是分散行走。被人發現打殺的,我們也不敢相幫。畢竟異國他鄉,隻能怪自己命不好,怨不得別人。”
洪浩聽來,一下子陷入兩難境地。
這群妖人,一路喬裝打扮,來到此地,不知道經曆了多少艱難困苦,九死一生。
他們引水,隻是為了自己能安安靜靜的耕作生活,並未存害人之心。引起羊角村和牯牛村百年爭鬥,死傷無數,卻非他們本意。
如果洪浩威脅他們離開,他們自然隻得拖家帶口,重新去尋找合適的地方。但這個過程極其危險,一旦暴露,必被自詡名門正派的宗門一路追殺,殺個幹幹淨淨,片甲不留。
如果洪浩就此離開,裝作不知道此地,那羊角村和牯牛村,兩村的世仇將會繼續加深,後邊都無法術相助,那勢均力敵,死傷更多。但是他明明知道有法子可以解決,隻需把引水的缺口堵上,水量恢複,百年恩怨迎刃而解。揣著明白裝糊塗,他也是做不來的。
隻是不管怎麽選擇,他的心都不能安定,都會有違本心。
若是換做秉持斬妖除魔,除惡務盡作為道心根本的修士,便無半點為難,殺他個灰飛煙滅,不但心無掛礙,反而能道心彌堅。
想著想著,隻覺胸中憋悶難受,卻比在小廟麵對那群小孩更甚,眼淚不知不覺便流了下來。
夭夭看見,趕緊過來給他拭淚,覺得今天好奇怪,娘親也哭,小哥哥也哭。
夭夭胖乎乎的小手,撫摸洪浩臉頰,一陣搓揉,替他把眼淚化開。
感受著夭夭小手傳來的溫暖,再看到夭夭蘋果似的小小胖臉,一雙大眼清澈明亮,天真無邪。此刻兩隻瞳孔內,隻映著兩個洪浩,也不知哪個是善,哪個是惡。
洪浩心如刀絞。
夭夭除了頭上長有兩個小小角,與尋常小女孩並無二致。她一出生,隻在這山穀一方小天地,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天真爛漫。若無外人闖進,到死也是這般。
說是妖人害人,若不是洪浩姑侄前來,她連人也未曾見過,何來害人之心?
這招誰了?惹誰了?
蘇巧見他形狀,知道他又是本心違和,難以抉擇。
趕緊對老人說道:“你們散去吧,不是要收拾行李嗎?”
老人聽聞,迴頭對眾人道:“你們也看到聽到,二位仙師仁厚,不願打殺我們,給我們機會搬走,大家迴去各自收拾。不要有憤懣不平,我等外來異族,已經偷享百餘年安穩清福,要知足。”
眾人聽了,便默默散開,蘇巧看得分明,這些妖人大都已經不年輕,倒是沒有怨恨不滿,隻是有些依依不舍。
他們皆是普通妖人,或有些不同,也不過是蠻荒環境造就的身手五感等更加靈活敏銳,故能從那危險之處引水。但論起修為功法,一般修士也能打他個落花流水。更何況洪浩蘇巧這類在他們故鄉都能橫著走的的高人。
眾人散去,夭夭卻仍在原地不願離開,她娘親本想叫走,但見姑侄二人對夭夭極是友好和善,想來不會有事,便由她不迴。自己趕緊迴家收拾,這說走就走,哪能來得及。
“那就麻煩仙師照看小女了。”夭夭娘親說罷,施了一禮。
夭夭道:“小哥哥,你莫哭了,我帶你四處看看。”
洪浩點頭,仍是夭夭騎馬馬指路,他姑侄二人隨著夭夭指示而行。
那夭夭是這山穀裏唯一的孩子,平日沒個玩伴,各處都是跑得滾瓜爛熟。此刻有洪浩姑侄相伴,十分興奮開心,一路介紹。
“這處大竹林,每年春天都會冒出許多……小竹,尖尖的,長得可快。”夭夭不知竹筍一說。
“這個大池塘,裏麵有好多大魚,還有青蛙,還有蝦。但是我沒見過螃蟹,隻有小河裏石頭縫才有螃蟹。”
“這片是菜地,那邊是果園。小哥哥你吃過桃嗎?可甜可甜。”那菜地蔬菜有才出苗的,也有已經長成的,這個場景洪浩最是熟悉。在水月山莊,每日上午也是種菜。想到此處,突然心念一動。
“那一片種的是麻,要小心,弄到手可癢了,娘親說穿的衣服就是那個做的。”
“那邊那些土包,娘親說,都是睡長覺的爺爺婆婆。”妖人壽命長些,但一樣生老病死。
一圈轉下來,洪浩心情愈加沉重。
人也好,妖也好,這就是一群田園農耕,自給自足,與世無爭的善良村民。
洪浩莫名想起了在巴郡都城,自己無意間看到的那個小女孩。
為了那個小女孩,他拔劍,義無反顧。
可眼下的夭夭,他想拔劍而不能。這種無力感比麵對最強大的對手還要難受。
洪浩問向蘇巧:“姑姑,眼下情形、換你如何?”
蘇巧道:“賢侄,莫來折磨姑姑,換以前我肯定殺妖除魔,並無不妥,但現在……我也為難。但實話實說,換以前我也找不來此處,我怎會去管兩村爭水這種閑事?”
洪浩聽罷,突然間覺得自己這次真的是多管閑事了。
還是自了漢逍遙快活。
洪浩並未意識到自己本心動搖的根源,並不是抉擇的艱難,而是沒能悟出一視同仁,眾生平等的眼界。
雖然對妖人充滿了同情,無論對他們多友善,多客氣,但他潛意識卻仍是把他們看做了妖人,如果這山穀裏居住的就是頭上無角的普通人類呢?他還有底氣去逼他們離開麽?他有權利去要求他們離開麽?
想不通這一層,這個問題注定無解。
隻不過,他無法解決的問題,很快就不是問題了。
夭夭帶著二人轉了一圈,有些困乏,在洪浩肩上開始頻頻點頭。
蘇巧一見,便對洪浩道:“賢侄,夭夭小姑娘有些瞌睡了,帶她迴家吧。”
洪浩點頭,二人便向著村裏走去。
小孩子說睡就睡,洪浩隻得放下夭夭,蘇巧接過,抱在懷裏。
村裏的房屋其實極簡陋,多是用竹木搭建,混合一些稀泥做牆,畢竟物資受限,能簡單的遮風擋雨足矣。
來到村裏,非常安靜,和普通村落相比,少了雞鳴犬吠,不知是不是當初進來沒有帶這些家禽家畜。
也未聽到每家每戶此刻該有的翻箱倒櫃,收拾整理的忙亂聲。
夭夭先前遠遠指過她家位置,所以姑侄二人也是知曉。來到夭夭家門前,怕驚醒熟睡的夭夭,輕叫了兩聲,未見夭夭爹娘應門。
洪浩突然生出一種很奇怪的感覺,一把推開虛掩房門,隻一眼,洪浩如遭雷擊。
夭夭爹娘,雙雙懸掛屋梁之上,身體僵直,早已氣絕。
洪浩拉上房門,臉色煞白,望一眼蘇巧,蘇巧是極聰明會來事之人,當下立刻明白發生什麽,抱著熟睡夭夭,轉身向村口而去。
洪浩兩步走到隔壁家,一般的情形,再走一家,亦是一樣。
整個村子,全部自縊。
洪浩心境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老者所說的收拾,原是收拾自己。
夭夭帶著姑侄二人在四處閑逛之時,老人已經給所有村民傳達了命令。村民對老人極度信服,當初是他帶他們來,開荒拓地,建設家園。如今他帶他們走,狐死首丘,魂返故鄉。大家都迴家換上最好的衣服,從容的把自己掛到繩索之上。
當洪浩失魂落魄來到村口與蘇巧會合,遞給蘇巧一張信箋,蘇巧匆匆看了,才明白了緣由。
信是老者所留,大意是:引水導致了外麵兩村爭鬥,死傷那麽多人,感到誠惶誠恐,內疚不安。雖然仙師仁厚,不願打殺我們,讓我們搬離,但我們來此已久,年事已高,已無再重建家園的精力。與其在外麵顛沛流離中被打殺,還不如在此體麵的離開。也算是給外麵兩村爭水死去的村民一個交代。最後說享福百年,如今結果並不覺冤屈,大家都已經心滿意足。
蘇巧看完,也是久久無言。
她雖知洪浩此刻心情,但此刻說什麽都顯得多餘。隻是望著猶在睡夢中咂嘴的夭夭,一陣心酸。
一會夭夭醒了,該如何給夭夭說?
洪浩突然拖著哭腔道:“我並未逼他們離開啊,姑姑,我沒有啊!”
蘇巧趕緊迴道:“你什麽都沒說的,姑姑一直在旁邊,當然明白。”
她知此刻洪浩的心境,如同暴風雨中的大海,波濤洶湧,無法平靜,她的迴答稍有不慎,洪浩可能就道心崩塌,萬劫不複。
洪浩像是喃喃自語:“我本想實在不行,便提前結束遊曆,帶他們返迴水月山莊,你也知道,水月山莊也算與世隔絕,並無外人打擾,而且,就算有其他修士知道,我和師父,總能護他們周全。”
蘇巧道:“我看他們大都年歲已高,本來也無多少光景,而且按信中所說,自己覺得體麵安詳,並無怨憤,賢侄你也不必想太多。”
洪浩痛苦道:“話雖如此,今日你我二人不來,他們總歸不會這般……”
蘇巧見他一直自責內疚難以自拔,趕緊轉移話題,道:“他們自己選擇,你攔也攔不住的,眼下最要緊是夭夭,你打算如何?”
洪浩道:“眼下情形,當然是隻能帶她離開,難不成讓她在此自生自滅?她全無生存能力,留在此處餓也餓死……從此以後,我總要護她周全。”
蘇巧道:“那宜早不宜遲,現在就離開,不然一會醒了,吵鬧著迴家,卻難以收拾。”
洪浩點頭道:“原想把他們全部入土為安,但說來此地也無外人,這一方天地都是他們自己的家園,就這樣吧。”
二人便帶著夭夭,飛到洞口,最後望一眼這方小天地,轉身離開。
可憐的夭夭,此刻還猶在酣睡,正夢見娘親帶著她到果園摘桃,娘親把最大一顆摘下來遞給她,可甜可甜了。
三人原路返迴,到了深潭處,洪浩沉默一陣,還是拿出水月,從洞壁切割幾塊大石,把流向妖人村落這邊的缺口堵住,妖人村流淌百年的瀑布至此消失。
七拐八拐,又行到到了外邊洞口,水流已經比二人進洞之時大了一倍,流速更急,聲勢浩大,落到底下的聲音隱隱如雷鳴,恢複了百年前的樣子。
看著河水蜿蜒曲折流向遠方,二人知道,羊角村和牯牛村的百年恩怨至此結束。隻是這代價著實有點大——兩百來條命,妖人的命也總是命啊。
牯牛村村正自洪浩姑侄二人離開便翹首以盼。因二人離開之時便與村正說明,無論成與不成,都不會再返迴牯牛村。當遠比平日流量更大的河水,一路奔騰流經村落,年近古稀的村正老淚縱橫,帶領全體村民,集體朝著水源方向跪拜。
“二位仙師大恩大德,牯牛村世代銘記,永誌不忘。”
夭夭或是被瀑布雷聲吵醒,睜眼一望:“小哥哥,我娘親呢?”
老者笑笑:“引水之事,當年我們做得也是戰戰兢兢,一直是我一塊心病。今日仙師說為水源而來,那自然是引水惹出了禍端,仙師才會前來查看。”
洪浩點頭,便把兩村為了爭水成為百年世仇的事情講給老者。
老者聽了,深感不安,淒惶道:“卻不想竟是人命關天的大事,我等也好生愧疚,仙師今日,便是把我等全部斬殺,我等也說不出個怨字。”
洪浩搖頭道:“你們也沒做惡,至多隻是無心之失,我也不是那不問青紅皂白的糊塗人,談何打打殺殺。”
老河道:“仙師宅心仁厚,我等自是感激不盡。不過老夫也曾聽聞,仙師這邊有句老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隻這一條便是至高道理。我等妖人,那人字前麵的妖字,便是無明。”
又道:“仙師來此,總是要解決問題。便是不打殺我們,我們也知當恢複水源……隻是懇請仙師寬恕些時間,讓我等好收拾一番,畢竟一住百年,紮根已久,東西頗多,總有一番取舍。”老者說得誠懇堅決。
洪浩問道:“你們當時一路行來,路上可有危險?”
老者淒然一笑:“當年從家鄉出發,約五百人,走到此處,隻剩兩百餘人……又不敢成群結隊,都是分散行走。被人發現打殺的,我們也不敢相幫。畢竟異國他鄉,隻能怪自己命不好,怨不得別人。”
洪浩聽來,一下子陷入兩難境地。
這群妖人,一路喬裝打扮,來到此地,不知道經曆了多少艱難困苦,九死一生。
他們引水,隻是為了自己能安安靜靜的耕作生活,並未存害人之心。引起羊角村和牯牛村百年爭鬥,死傷無數,卻非他們本意。
如果洪浩威脅他們離開,他們自然隻得拖家帶口,重新去尋找合適的地方。但這個過程極其危險,一旦暴露,必被自詡名門正派的宗門一路追殺,殺個幹幹淨淨,片甲不留。
如果洪浩就此離開,裝作不知道此地,那羊角村和牯牛村,兩村的世仇將會繼續加深,後邊都無法術相助,那勢均力敵,死傷更多。但是他明明知道有法子可以解決,隻需把引水的缺口堵上,水量恢複,百年恩怨迎刃而解。揣著明白裝糊塗,他也是做不來的。
隻是不管怎麽選擇,他的心都不能安定,都會有違本心。
若是換做秉持斬妖除魔,除惡務盡作為道心根本的修士,便無半點為難,殺他個灰飛煙滅,不但心無掛礙,反而能道心彌堅。
想著想著,隻覺胸中憋悶難受,卻比在小廟麵對那群小孩更甚,眼淚不知不覺便流了下來。
夭夭看見,趕緊過來給他拭淚,覺得今天好奇怪,娘親也哭,小哥哥也哭。
夭夭胖乎乎的小手,撫摸洪浩臉頰,一陣搓揉,替他把眼淚化開。
感受著夭夭小手傳來的溫暖,再看到夭夭蘋果似的小小胖臉,一雙大眼清澈明亮,天真無邪。此刻兩隻瞳孔內,隻映著兩個洪浩,也不知哪個是善,哪個是惡。
洪浩心如刀絞。
夭夭除了頭上長有兩個小小角,與尋常小女孩並無二致。她一出生,隻在這山穀一方小天地,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天真爛漫。若無外人闖進,到死也是這般。
說是妖人害人,若不是洪浩姑侄前來,她連人也未曾見過,何來害人之心?
這招誰了?惹誰了?
蘇巧見他形狀,知道他又是本心違和,難以抉擇。
趕緊對老人說道:“你們散去吧,不是要收拾行李嗎?”
老人聽聞,迴頭對眾人道:“你們也看到聽到,二位仙師仁厚,不願打殺我們,給我們機會搬走,大家迴去各自收拾。不要有憤懣不平,我等外來異族,已經偷享百餘年安穩清福,要知足。”
眾人聽了,便默默散開,蘇巧看得分明,這些妖人大都已經不年輕,倒是沒有怨恨不滿,隻是有些依依不舍。
他們皆是普通妖人,或有些不同,也不過是蠻荒環境造就的身手五感等更加靈活敏銳,故能從那危險之處引水。但論起修為功法,一般修士也能打他個落花流水。更何況洪浩蘇巧這類在他們故鄉都能橫著走的的高人。
眾人散去,夭夭卻仍在原地不願離開,她娘親本想叫走,但見姑侄二人對夭夭極是友好和善,想來不會有事,便由她不迴。自己趕緊迴家收拾,這說走就走,哪能來得及。
“那就麻煩仙師照看小女了。”夭夭娘親說罷,施了一禮。
夭夭道:“小哥哥,你莫哭了,我帶你四處看看。”
洪浩點頭,仍是夭夭騎馬馬指路,他姑侄二人隨著夭夭指示而行。
那夭夭是這山穀裏唯一的孩子,平日沒個玩伴,各處都是跑得滾瓜爛熟。此刻有洪浩姑侄相伴,十分興奮開心,一路介紹。
“這處大竹林,每年春天都會冒出許多……小竹,尖尖的,長得可快。”夭夭不知竹筍一說。
“這個大池塘,裏麵有好多大魚,還有青蛙,還有蝦。但是我沒見過螃蟹,隻有小河裏石頭縫才有螃蟹。”
“這片是菜地,那邊是果園。小哥哥你吃過桃嗎?可甜可甜。”那菜地蔬菜有才出苗的,也有已經長成的,這個場景洪浩最是熟悉。在水月山莊,每日上午也是種菜。想到此處,突然心念一動。
“那一片種的是麻,要小心,弄到手可癢了,娘親說穿的衣服就是那個做的。”
“那邊那些土包,娘親說,都是睡長覺的爺爺婆婆。”妖人壽命長些,但一樣生老病死。
一圈轉下來,洪浩心情愈加沉重。
人也好,妖也好,這就是一群田園農耕,自給自足,與世無爭的善良村民。
洪浩莫名想起了在巴郡都城,自己無意間看到的那個小女孩。
為了那個小女孩,他拔劍,義無反顧。
可眼下的夭夭,他想拔劍而不能。這種無力感比麵對最強大的對手還要難受。
洪浩問向蘇巧:“姑姑,眼下情形、換你如何?”
蘇巧道:“賢侄,莫來折磨姑姑,換以前我肯定殺妖除魔,並無不妥,但現在……我也為難。但實話實說,換以前我也找不來此處,我怎會去管兩村爭水這種閑事?”
洪浩聽罷,突然間覺得自己這次真的是多管閑事了。
還是自了漢逍遙快活。
洪浩並未意識到自己本心動搖的根源,並不是抉擇的艱難,而是沒能悟出一視同仁,眾生平等的眼界。
雖然對妖人充滿了同情,無論對他們多友善,多客氣,但他潛意識卻仍是把他們看做了妖人,如果這山穀裏居住的就是頭上無角的普通人類呢?他還有底氣去逼他們離開麽?他有權利去要求他們離開麽?
想不通這一層,這個問題注定無解。
隻不過,他無法解決的問題,很快就不是問題了。
夭夭帶著二人轉了一圈,有些困乏,在洪浩肩上開始頻頻點頭。
蘇巧一見,便對洪浩道:“賢侄,夭夭小姑娘有些瞌睡了,帶她迴家吧。”
洪浩點頭,二人便向著村裏走去。
小孩子說睡就睡,洪浩隻得放下夭夭,蘇巧接過,抱在懷裏。
村裏的房屋其實極簡陋,多是用竹木搭建,混合一些稀泥做牆,畢竟物資受限,能簡單的遮風擋雨足矣。
來到村裏,非常安靜,和普通村落相比,少了雞鳴犬吠,不知是不是當初進來沒有帶這些家禽家畜。
也未聽到每家每戶此刻該有的翻箱倒櫃,收拾整理的忙亂聲。
夭夭先前遠遠指過她家位置,所以姑侄二人也是知曉。來到夭夭家門前,怕驚醒熟睡的夭夭,輕叫了兩聲,未見夭夭爹娘應門。
洪浩突然生出一種很奇怪的感覺,一把推開虛掩房門,隻一眼,洪浩如遭雷擊。
夭夭爹娘,雙雙懸掛屋梁之上,身體僵直,早已氣絕。
洪浩拉上房門,臉色煞白,望一眼蘇巧,蘇巧是極聰明會來事之人,當下立刻明白發生什麽,抱著熟睡夭夭,轉身向村口而去。
洪浩兩步走到隔壁家,一般的情形,再走一家,亦是一樣。
整個村子,全部自縊。
洪浩心境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老者所說的收拾,原是收拾自己。
夭夭帶著姑侄二人在四處閑逛之時,老人已經給所有村民傳達了命令。村民對老人極度信服,當初是他帶他們來,開荒拓地,建設家園。如今他帶他們走,狐死首丘,魂返故鄉。大家都迴家換上最好的衣服,從容的把自己掛到繩索之上。
當洪浩失魂落魄來到村口與蘇巧會合,遞給蘇巧一張信箋,蘇巧匆匆看了,才明白了緣由。
信是老者所留,大意是:引水導致了外麵兩村爭鬥,死傷那麽多人,感到誠惶誠恐,內疚不安。雖然仙師仁厚,不願打殺我們,讓我們搬離,但我們來此已久,年事已高,已無再重建家園的精力。與其在外麵顛沛流離中被打殺,還不如在此體麵的離開。也算是給外麵兩村爭水死去的村民一個交代。最後說享福百年,如今結果並不覺冤屈,大家都已經心滿意足。
蘇巧看完,也是久久無言。
她雖知洪浩此刻心情,但此刻說什麽都顯得多餘。隻是望著猶在睡夢中咂嘴的夭夭,一陣心酸。
一會夭夭醒了,該如何給夭夭說?
洪浩突然拖著哭腔道:“我並未逼他們離開啊,姑姑,我沒有啊!”
蘇巧趕緊迴道:“你什麽都沒說的,姑姑一直在旁邊,當然明白。”
她知此刻洪浩的心境,如同暴風雨中的大海,波濤洶湧,無法平靜,她的迴答稍有不慎,洪浩可能就道心崩塌,萬劫不複。
洪浩像是喃喃自語:“我本想實在不行,便提前結束遊曆,帶他們返迴水月山莊,你也知道,水月山莊也算與世隔絕,並無外人打擾,而且,就算有其他修士知道,我和師父,總能護他們周全。”
蘇巧道:“我看他們大都年歲已高,本來也無多少光景,而且按信中所說,自己覺得體麵安詳,並無怨憤,賢侄你也不必想太多。”
洪浩痛苦道:“話雖如此,今日你我二人不來,他們總歸不會這般……”
蘇巧見他一直自責內疚難以自拔,趕緊轉移話題,道:“他們自己選擇,你攔也攔不住的,眼下最要緊是夭夭,你打算如何?”
洪浩道:“眼下情形,當然是隻能帶她離開,難不成讓她在此自生自滅?她全無生存能力,留在此處餓也餓死……從此以後,我總要護她周全。”
蘇巧道:“那宜早不宜遲,現在就離開,不然一會醒了,吵鬧著迴家,卻難以收拾。”
洪浩點頭道:“原想把他們全部入土為安,但說來此地也無外人,這一方天地都是他們自己的家園,就這樣吧。”
二人便帶著夭夭,飛到洞口,最後望一眼這方小天地,轉身離開。
可憐的夭夭,此刻還猶在酣睡,正夢見娘親帶著她到果園摘桃,娘親把最大一顆摘下來遞給她,可甜可甜了。
三人原路返迴,到了深潭處,洪浩沉默一陣,還是拿出水月,從洞壁切割幾塊大石,把流向妖人村落這邊的缺口堵住,妖人村流淌百年的瀑布至此消失。
七拐八拐,又行到到了外邊洞口,水流已經比二人進洞之時大了一倍,流速更急,聲勢浩大,落到底下的聲音隱隱如雷鳴,恢複了百年前的樣子。
看著河水蜿蜒曲折流向遠方,二人知道,羊角村和牯牛村的百年恩怨至此結束。隻是這代價著實有點大——兩百來條命,妖人的命也總是命啊。
牯牛村村正自洪浩姑侄二人離開便翹首以盼。因二人離開之時便與村正說明,無論成與不成,都不會再返迴牯牛村。當遠比平日流量更大的河水,一路奔騰流經村落,年近古稀的村正老淚縱橫,帶領全體村民,集體朝著水源方向跪拜。
“二位仙師大恩大德,牯牛村世代銘記,永誌不忘。”
夭夭或是被瀑布雷聲吵醒,睜眼一望:“小哥哥,我娘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