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季青見狀拉過夫郎手,捏著手指低聲安撫:「無妨,不到半月便能掙迴來了。」
姚沐兒點頭,等夫君將錢箱塞進床下,捂著嘴巴打了個哈欠。
「時辰不早了睡吧,明日還得早起呢。」
沈季青應了聲:「好。」
今日西屋沒再響起怪聲,小院一片寧靜。
翌日寅時三刻,一家人被院裏陣陣蟲鳴喚醒,起床忙碌起來。
-
三日後,官府派人張貼收稅文書,百姓愁眉不展,來食肆吃飯的食客都比昨日少了些。
「今年雨水多,源陽河怕是要決堤。」
「我記得源陽河上次決堤,好像是四十年前吧。」
「是四十年前,我夫郎他大伯被拉去修堤壩,被大水沖走連屍首都沒撈上來。」
「哎,這麽說上頭又要征徭役了。」
「跟你們說一嘴,你們可千萬別往出說,小道消息,官府六月要徵收徭役,一家出一個漢子,可用銀錢抵,但要四十兩銀子一人。」
「啥?四十兩!往年不是隻要十兩,今年咋要這麽多?」
「聽說縣令老爺換人了,新來的縣令是個年輕的。」
「前任縣令雖說不咋管事兒,勉強算個清廉的,新縣令剛上任就開始斂財,往後日子不好過咯。」
姚沐兒到前廳送涼粉聽了一耳朵,聽見有人說官府六月要徵收徭役,表情變得凝重起來。
酉時鋪子歇業,姚沐兒在飯桌上提起此事,一家子都有些擔憂。
沈季青道:「衙門尚未張貼告示,這事興許就是以訛傳訛。」
沈氏道:「對,就算真要四十兩抵徭役,咱也幹。」
姚沐兒點頭。
修建堤壩需要漢子到採石場採石,寧家村那邊的採石場,沒少發生採石工被滾落的巨石砸傷的事情,運氣好的隻擦破點油皮兒,運氣不好當場便咽了氣。
若是被分去挖河道還好,分去採石場便是將腦袋拴在了褲腰上,說不準啥時候便會發生危險。
姚沐兒憂心忡忡,連續幾日被噩夢驚醒,直到六月初四,縣裏有官差前來張貼徵收徭役的告示,懸著心總算落了地。
「小兄弟麻煩問問,這告示上寫的啥?」有看不懂告示的百姓問。
姚青雲道:「官府征人去縣裏修河道,每日五十文,管日中一餐,被分去採石場的每日多十文。」
「啥,到縣裏修河道還有銀錢拿?」問話那人一臉詫異。
有百姓道:「那也得有命拿才是,萬一被石頭砸傷還好說,這要是弄個缺胳膊斷腿,給的那點銀錢還不夠瞧病的呢。」
「這上頭說了,縣令老爺給採石場配了大夫,若真發生意外自個兒一文錢不用掏,還能得一筆撫恤銀呢。」
「好事兒啊,新來的縣令老爺,是個會為百姓著想的。」
「每天五十文,兩月下來能得三兩銀子!」
「可不,要是被分去採石場,還能多得六百文。」
「我家有三個漢子,都去成不?」
「想得美,一家要一個,家中隻有一個漢子的便隻能去河道做工,不能去採石場。」
不想去的可以拿四十兩銀子抵,這些銀子縣令老爺不經手,直接拿去用作百姓修河道的工錢,也算取之用民用之用民。
「咱們源陽縣可算來了個為民的好官。」迴食肆路上,姚青雲神情激動地與自家大哥說,「日後我若考上舉人,也定要做一個為國為民的好官。」
姚沐兒這迴沒再打擊弟弟,望著小漢子微微發紅的臉龐,勾起嘴角道:「哥信你。」
-
沈季青被分去挖河道,雖說比採石場安全,可連續兩個月泡在河裏,再健壯的漢子也受不了。
姚沐兒擔心夫君起濕瘡,便去迴春堂找廖義平抓了些預防病症的藥,每日早起煎好,裝進竹筒讓他帶去做工的地方喝。
「夫郎,我走了。」
「等等,我給你裝了桶冰鎮涼粉,擱了好些冰塊呢。」
姚沐兒從灶房追出來,將竹筒遞給漢子。
沈季青接過,見四下無人,俯身在夫郎眉心處親了下。
「走了。」
「啊,好,」
姚沐兒捂著腦門,羞紅了一張臉,見夫君背影走遠,轉身迴了灶房。
日中,源陽縣河道。
「大傢夥歇歇,開飯了。」負責放飯的官差,高聲喊。
被分去挖河道的百姓有兩千多號人,兩百人一隊,劃分成十個小隊,沈季青是第八隊的領頭兒,聽到官差喊開飯,便招唿眾人上岸歇息。
一行人打完飯菜迴來,瞧見沈季青在喝湯藥,紛紛笑著打趣。
「嫂夫郎今兒又給沈頭兒熬湯藥了啊?」
「沈頭兒瞧著身強體壯的,想不到身子這麽虛,每日都要喝湯藥調理。」
「就是,跟月子沒坐好的媳婦兒、夫郎似的哈哈哈。」
剛來那會兒大傢夥可不敢這麽跟沈頭兒說話,這漢子長得人高馬大,眉間那刀疤瞧著就駭人,除了與他熟識的沈大成,沒一個敢上前搭話的。
相處幾日後,眾人便對沈季青改了看法,這漢子瞧著麵冷,實則熱心得很,這幾日其餘小隊陸續有發生危險的,就他們小隊至今零傷患,這多虧了沈頭兒,大家心裏感激著呢。
沈大成聞言幫腔道:「你們懂啥,這是預防濕瘡的藥,迴頭你們也買兩服喝,省得日後長濕瘡難受。」
姚沐兒點頭,等夫君將錢箱塞進床下,捂著嘴巴打了個哈欠。
「時辰不早了睡吧,明日還得早起呢。」
沈季青應了聲:「好。」
今日西屋沒再響起怪聲,小院一片寧靜。
翌日寅時三刻,一家人被院裏陣陣蟲鳴喚醒,起床忙碌起來。
-
三日後,官府派人張貼收稅文書,百姓愁眉不展,來食肆吃飯的食客都比昨日少了些。
「今年雨水多,源陽河怕是要決堤。」
「我記得源陽河上次決堤,好像是四十年前吧。」
「是四十年前,我夫郎他大伯被拉去修堤壩,被大水沖走連屍首都沒撈上來。」
「哎,這麽說上頭又要征徭役了。」
「跟你們說一嘴,你們可千萬別往出說,小道消息,官府六月要徵收徭役,一家出一個漢子,可用銀錢抵,但要四十兩銀子一人。」
「啥?四十兩!往年不是隻要十兩,今年咋要這麽多?」
「聽說縣令老爺換人了,新來的縣令是個年輕的。」
「前任縣令雖說不咋管事兒,勉強算個清廉的,新縣令剛上任就開始斂財,往後日子不好過咯。」
姚沐兒到前廳送涼粉聽了一耳朵,聽見有人說官府六月要徵收徭役,表情變得凝重起來。
酉時鋪子歇業,姚沐兒在飯桌上提起此事,一家子都有些擔憂。
沈季青道:「衙門尚未張貼告示,這事興許就是以訛傳訛。」
沈氏道:「對,就算真要四十兩抵徭役,咱也幹。」
姚沐兒點頭。
修建堤壩需要漢子到採石場採石,寧家村那邊的採石場,沒少發生採石工被滾落的巨石砸傷的事情,運氣好的隻擦破點油皮兒,運氣不好當場便咽了氣。
若是被分去挖河道還好,分去採石場便是將腦袋拴在了褲腰上,說不準啥時候便會發生危險。
姚沐兒憂心忡忡,連續幾日被噩夢驚醒,直到六月初四,縣裏有官差前來張貼徵收徭役的告示,懸著心總算落了地。
「小兄弟麻煩問問,這告示上寫的啥?」有看不懂告示的百姓問。
姚青雲道:「官府征人去縣裏修河道,每日五十文,管日中一餐,被分去採石場的每日多十文。」
「啥,到縣裏修河道還有銀錢拿?」問話那人一臉詫異。
有百姓道:「那也得有命拿才是,萬一被石頭砸傷還好說,這要是弄個缺胳膊斷腿,給的那點銀錢還不夠瞧病的呢。」
「這上頭說了,縣令老爺給採石場配了大夫,若真發生意外自個兒一文錢不用掏,還能得一筆撫恤銀呢。」
「好事兒啊,新來的縣令老爺,是個會為百姓著想的。」
「每天五十文,兩月下來能得三兩銀子!」
「可不,要是被分去採石場,還能多得六百文。」
「我家有三個漢子,都去成不?」
「想得美,一家要一個,家中隻有一個漢子的便隻能去河道做工,不能去採石場。」
不想去的可以拿四十兩銀子抵,這些銀子縣令老爺不經手,直接拿去用作百姓修河道的工錢,也算取之用民用之用民。
「咱們源陽縣可算來了個為民的好官。」迴食肆路上,姚青雲神情激動地與自家大哥說,「日後我若考上舉人,也定要做一個為國為民的好官。」
姚沐兒這迴沒再打擊弟弟,望著小漢子微微發紅的臉龐,勾起嘴角道:「哥信你。」
-
沈季青被分去挖河道,雖說比採石場安全,可連續兩個月泡在河裏,再健壯的漢子也受不了。
姚沐兒擔心夫君起濕瘡,便去迴春堂找廖義平抓了些預防病症的藥,每日早起煎好,裝進竹筒讓他帶去做工的地方喝。
「夫郎,我走了。」
「等等,我給你裝了桶冰鎮涼粉,擱了好些冰塊呢。」
姚沐兒從灶房追出來,將竹筒遞給漢子。
沈季青接過,見四下無人,俯身在夫郎眉心處親了下。
「走了。」
「啊,好,」
姚沐兒捂著腦門,羞紅了一張臉,見夫君背影走遠,轉身迴了灶房。
日中,源陽縣河道。
「大傢夥歇歇,開飯了。」負責放飯的官差,高聲喊。
被分去挖河道的百姓有兩千多號人,兩百人一隊,劃分成十個小隊,沈季青是第八隊的領頭兒,聽到官差喊開飯,便招唿眾人上岸歇息。
一行人打完飯菜迴來,瞧見沈季青在喝湯藥,紛紛笑著打趣。
「嫂夫郎今兒又給沈頭兒熬湯藥了啊?」
「沈頭兒瞧著身強體壯的,想不到身子這麽虛,每日都要喝湯藥調理。」
「就是,跟月子沒坐好的媳婦兒、夫郎似的哈哈哈。」
剛來那會兒大傢夥可不敢這麽跟沈頭兒說話,這漢子長得人高馬大,眉間那刀疤瞧著就駭人,除了與他熟識的沈大成,沒一個敢上前搭話的。
相處幾日後,眾人便對沈季青改了看法,這漢子瞧著麵冷,實則熱心得很,這幾日其餘小隊陸續有發生危險的,就他們小隊至今零傷患,這多虧了沈頭兒,大家心裏感激著呢。
沈大成聞言幫腔道:「你們懂啥,這是預防濕瘡的藥,迴頭你們也買兩服喝,省得日後長濕瘡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