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義平明白過來,自己竟被小藥童誆了。
「劣徒,迴去非罰他抄十遍《傷寒論》不可!」
得知沈季青要去北街,廖義平道巧了,他正好要去北街給人瞧病,於是便一同朝北街去。
「如今你與沐哥兒在鎮上租了住處,日後若是遇見難處便來醫館尋我。我與你爹是故交,當年在書院沒少受你爹照顧,其間發生的事,說一句過命的交情也不為過。」
「爹從來沒提過在書院念書的事。」
沈季青問起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麽,他爹好好在書院念書,忽然就被山長打了頓板子退了學,因為這件事沈家村百姓開始懷疑他爹品行,髒水更是沒少往他爹身上潑。
想起當年之事,廖義平嗟嘆道:「那件事已經過去多年,如今逸雲書院的山長也換了人,告訴你無妨。」
「當年我與你爹意外瞧見山長草菅人命,便急忙趕去源陽縣報官,誰料宋鴻早與衙門之人有所勾結,我們還未進縣衙大門,便被衙役抓住扭送迴書院,後來宋鴻命人將我與你爹打了一頓,扔出書院。當年若不是你爹及時將我送去醫館,我也活不到現在。」
沈季青麵色陰沉。
原來這便是爹不許他去書院念書的原因。
「季青小子,你可別犯糊塗,逸雲書院可不是咱們平頭百姓惹得起的,何況宋鴻那老傢夥早已卸任多年,書院現今的山長並不是他們宋家人,應當沒有參與當年之事。」
「廖伯父放心,我不會上門自找麻煩的。」
「那便好,過去的事便讓它過去吧,多想想你娘與你夫郎,將眼下的日子過好才是重中之重。」
「曉得了。」
兩人在北街分開,沈季青去街尾的雜貨鋪挑了四張小方桌並八條凳子,與送貨的漢子一道迴了西街小院兒。
將桌子板凳卸到院裏,沈季青掏出剩下的銀錢交給夫郎。
「這些都是別家鋪子開不下去低價賣掉的,掌櫃要七十二文,被我砍到了六十文。」
「好便宜!」
姚沐兒原以為要花百十文,沒想到夫君六十文便拿下了。
「夫君快去洗手,準備吃飯了。」
「好。」
晚晌飯是帶著竹子清香的竹筒豆腐與竹筒芋頭雞,姚沐兒特意蒸了半鍋米,配著吃格外下飯,連胃口小的他都吃了一大碗糙米飯,剩下的被沈季青一人包圓兒了。
飯後夫夫二人一起將明日要用的食材準備出來,躺在床上說了會兒小話,相擁著睡下。
第二日卯時不到,便起來忙活開。
姚沐兒蒸包子、熬骨湯,沈季青泡木耳、買豆腐,忙活了一個來時辰,總算趕在辰時前將吃食全部做了出來。
「賣炊餅嘞!」
「賣花燈,好看的花燈嘞!」
「糖人兒,賣糖人兒!」
「咚咚鏘!咚咚鏘!咚咚咚咚鏘!」
「娘,是龍燈,我要看龍燈!」
正月十五上元節,嶺水鎮一大早便響起叫賣聲,街上往來商販絡繹不絕,百姓劃旱船、賞花燈、猜燈謎,可謂是熱鬧非凡。
姚沐兒一路過來還有些忐忑,擔心大家都去市集看耍龍燈,無人問津自家食攤,與夫君趕到西巷,瞧見梁鬆正與一群人閑聊,懸著的心忽地落了地。
「姚老闆,聽說今日有新吃食?」
「什麽新鮮吃食,快快拿出來!我可是老饕,別說嶺水鎮就是源陽縣的大酒樓,也是進去吃過飯的,昨兒梁老闆把姚記吹得天上有地下無,待會兒若是叫我吃不盡興,可別怪我說話不中聽。」
梁鬆笑聲爽朗,「姚老闆的手藝老哥你就放一百個心,保準香得你連舌頭都恨不得一起吞進肚子裏!」
「謔,評價如此之高,那我可就等著了。」
一群人大多是與梁鬆相識的,說笑起來毫無顧忌。
姚沐兒見不用自己與夫君招唿,便先將攤子支起來,動作麻利地擺好桌凳。
「蒸豆腐?姚老闆這就是你說的新鮮吃食?」
「好香!我聞見豆腐的香味兒了!」
「姚老闆這個蒸豆腐咋賣?給我來一份嚐嚐!」
姚沐兒一掀開蒸籠,方才還在閑聊的食客,嗅著飄過來的香氣紛紛圍上前。
「這是姚記新推出的菜品,竹筒豆腐。」姚沐兒用筷子將竹片扒拉到一旁,露出裏邊炸得金黃的豆腐,「用料十足,一份隻要六文錢。」
「這豆腐是熱油炸過的吧,裏邊還放了那些木耳,這麽一盤菜若是拿到悅來酒樓,一份賣十文錢都不為過,姚老闆竟隻賣六文?」
「這算啥,明玉軒一盤炒木耳就敢要十五文!」
「這話說得,到酒樓吃飯圖的就是清淨、優雅,且酒樓裏的廚子可是老闆花高價聘請來的,價錢自然貴上一些。」
「明玉軒的飯菜我可吃不起,我還是吃姚記吧,更何況我覺得姚老闆手藝不見得比酒樓裏的廚子差,起碼這竹筒豆腐明玉軒就沒有。」
「也是,姚老闆給我來一份竹筒豆腐,再來兩個素包子!」
姚沐兒道:「今日蒸了饅頭,與素包子一個價,若是有想配饅頭吃的,與我夫君說。」
「那給我來一個饅頭一個素包吧!」
「成。」
竹筒豆腐分量足,兩個成年漢子配上四個包子吃得飽飽的,有那互為相識的食客,結伴要上一份,省錢又劃算。
「劣徒,迴去非罰他抄十遍《傷寒論》不可!」
得知沈季青要去北街,廖義平道巧了,他正好要去北街給人瞧病,於是便一同朝北街去。
「如今你與沐哥兒在鎮上租了住處,日後若是遇見難處便來醫館尋我。我與你爹是故交,當年在書院沒少受你爹照顧,其間發生的事,說一句過命的交情也不為過。」
「爹從來沒提過在書院念書的事。」
沈季青問起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麽,他爹好好在書院念書,忽然就被山長打了頓板子退了學,因為這件事沈家村百姓開始懷疑他爹品行,髒水更是沒少往他爹身上潑。
想起當年之事,廖義平嗟嘆道:「那件事已經過去多年,如今逸雲書院的山長也換了人,告訴你無妨。」
「當年我與你爹意外瞧見山長草菅人命,便急忙趕去源陽縣報官,誰料宋鴻早與衙門之人有所勾結,我們還未進縣衙大門,便被衙役抓住扭送迴書院,後來宋鴻命人將我與你爹打了一頓,扔出書院。當年若不是你爹及時將我送去醫館,我也活不到現在。」
沈季青麵色陰沉。
原來這便是爹不許他去書院念書的原因。
「季青小子,你可別犯糊塗,逸雲書院可不是咱們平頭百姓惹得起的,何況宋鴻那老傢夥早已卸任多年,書院現今的山長並不是他們宋家人,應當沒有參與當年之事。」
「廖伯父放心,我不會上門自找麻煩的。」
「那便好,過去的事便讓它過去吧,多想想你娘與你夫郎,將眼下的日子過好才是重中之重。」
「曉得了。」
兩人在北街分開,沈季青去街尾的雜貨鋪挑了四張小方桌並八條凳子,與送貨的漢子一道迴了西街小院兒。
將桌子板凳卸到院裏,沈季青掏出剩下的銀錢交給夫郎。
「這些都是別家鋪子開不下去低價賣掉的,掌櫃要七十二文,被我砍到了六十文。」
「好便宜!」
姚沐兒原以為要花百十文,沒想到夫君六十文便拿下了。
「夫君快去洗手,準備吃飯了。」
「好。」
晚晌飯是帶著竹子清香的竹筒豆腐與竹筒芋頭雞,姚沐兒特意蒸了半鍋米,配著吃格外下飯,連胃口小的他都吃了一大碗糙米飯,剩下的被沈季青一人包圓兒了。
飯後夫夫二人一起將明日要用的食材準備出來,躺在床上說了會兒小話,相擁著睡下。
第二日卯時不到,便起來忙活開。
姚沐兒蒸包子、熬骨湯,沈季青泡木耳、買豆腐,忙活了一個來時辰,總算趕在辰時前將吃食全部做了出來。
「賣炊餅嘞!」
「賣花燈,好看的花燈嘞!」
「糖人兒,賣糖人兒!」
「咚咚鏘!咚咚鏘!咚咚咚咚鏘!」
「娘,是龍燈,我要看龍燈!」
正月十五上元節,嶺水鎮一大早便響起叫賣聲,街上往來商販絡繹不絕,百姓劃旱船、賞花燈、猜燈謎,可謂是熱鬧非凡。
姚沐兒一路過來還有些忐忑,擔心大家都去市集看耍龍燈,無人問津自家食攤,與夫君趕到西巷,瞧見梁鬆正與一群人閑聊,懸著的心忽地落了地。
「姚老闆,聽說今日有新吃食?」
「什麽新鮮吃食,快快拿出來!我可是老饕,別說嶺水鎮就是源陽縣的大酒樓,也是進去吃過飯的,昨兒梁老闆把姚記吹得天上有地下無,待會兒若是叫我吃不盡興,可別怪我說話不中聽。」
梁鬆笑聲爽朗,「姚老闆的手藝老哥你就放一百個心,保準香得你連舌頭都恨不得一起吞進肚子裏!」
「謔,評價如此之高,那我可就等著了。」
一群人大多是與梁鬆相識的,說笑起來毫無顧忌。
姚沐兒見不用自己與夫君招唿,便先將攤子支起來,動作麻利地擺好桌凳。
「蒸豆腐?姚老闆這就是你說的新鮮吃食?」
「好香!我聞見豆腐的香味兒了!」
「姚老闆這個蒸豆腐咋賣?給我來一份嚐嚐!」
姚沐兒一掀開蒸籠,方才還在閑聊的食客,嗅著飄過來的香氣紛紛圍上前。
「這是姚記新推出的菜品,竹筒豆腐。」姚沐兒用筷子將竹片扒拉到一旁,露出裏邊炸得金黃的豆腐,「用料十足,一份隻要六文錢。」
「這豆腐是熱油炸過的吧,裏邊還放了那些木耳,這麽一盤菜若是拿到悅來酒樓,一份賣十文錢都不為過,姚老闆竟隻賣六文?」
「這算啥,明玉軒一盤炒木耳就敢要十五文!」
「這話說得,到酒樓吃飯圖的就是清淨、優雅,且酒樓裏的廚子可是老闆花高價聘請來的,價錢自然貴上一些。」
「明玉軒的飯菜我可吃不起,我還是吃姚記吧,更何況我覺得姚老闆手藝不見得比酒樓裏的廚子差,起碼這竹筒豆腐明玉軒就沒有。」
「也是,姚老闆給我來一份竹筒豆腐,再來兩個素包子!」
姚沐兒道:「今日蒸了饅頭,與素包子一個價,若是有想配饅頭吃的,與我夫君說。」
「那給我來一個饅頭一個素包吧!」
「成。」
竹筒豆腐分量足,兩個成年漢子配上四個包子吃得飽飽的,有那互為相識的食客,結伴要上一份,省錢又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