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老闆,你說的那竹筒豆腐,何時開始賣?」
「明日,到時免費請梁大哥試吃。」
「還有這種好事兒?」梁鬆斜眼去瞧沈季青,「沈老弟,我咋覺著弟夫郎是在給我下套兒呢。」
沈季青收拾著攤子說:「梁大哥想多了,即便真是套兒,也得有人願意鑽才成。」
「嘿,你們夫夫這是合夥激我吶!」梁鬆麵上掛著笑,「得,套兒就套兒吧,姚老闆你說說看,這迴又想讓我演戲還是啥?」
姚沐兒輕勾了下嘴角,「想讓您幫著把姚記出新菜的消息宣揚出去,最好說一半留一半,勾起大傢夥的好奇心。」
「成,這事包在我身上。」梁鬆一口答應下來,「不是我吹,這鎮上大半百姓都認識老哥我。」
姚沐兒還以為梁鬆是走街串巷的小販,問過才知竟是西街前頭那家成衣鋪子的老闆。
待人走後,他扭頭與夫君說:「梁大哥天天穿成這樣,我還當他家境很普通呢。」
梁鬆一身粗布麻衣,性格大大咧咧,不像老闆倒像哪家長工。
「人不可貌相。」沈季青將東西搬上板車,「要去買做竹筒豆腐用的食材嗎?」
姚沐兒看向自家夫君,「你不想知道我為什麽會做南方菜嗎?」
「可是因為娘?」
姚沐兒點點下巴。
「我娘以前是富家小姐的丫鬟,後來那家人遭了難,不想我娘跟著受苦,便將我娘嫁進了姚家,蘇繡是我娘教我的,不過竹筒豆腐我隻瞧娘做過,若是做不出來可就糟了。」
「我信夫郎,即便做不出一模一樣的,味道也一定不會差。」
姚沐兒被夫君的話安撫到,帶著買好的食材與香料,信心滿滿迴到南街小院兒。
「做竹筒豆腐要用的竹子需得側麵開口,咱們之前做的那種竹筒用不了。」姚沐兒將自己要用的竹筒樣式說與夫君聽,「幸好家中還有兩棵沒用上的竹子,不然還要趕迴沈家村一趟。」
沈季青道:「交給我。」
「好,我去炸豆腐。」
姚沐兒返迴灶房,先將木耳用溫水泡著,又將豆腐切條焯水,撈出放在一旁瀝幹,大蒜跟蔥切好待用。
忙活完探頭朝院裏一瞧,夫君已經做好十來個竹筒,正在逐個沖洗。
他勾著嘴角,縮迴腦袋。
木耳泡發需要一刻鍾左右,姚沐兒先將豆腐炸香,等油瀝得差不多,木耳也泡好了。
鍋中撒油,放入自家釀的大醬炒香,隨即下入木耳,翻炒兩下後將油炸過的豆腐倒入鍋裏,最後加入花椒、大蒜、茱萸與醬油。
「夫郎。」沈季青將清洗幹淨的竹筒送進灶房。
姚沐兒見狀,朝漢子笑出一對可愛梨渦。
「剛好要用呢。」
說著將菜盛進竹筒,擱入蒸籠中。
「好了,小火燜上個一刻鍾便能吃了。」
夫夫二人在灶房等了一刻鍾,待竹筒豆腐出鍋,姚沐兒屏住唿吸,一臉忐忑地盯著自家夫君。
沈季青夾起一塊色澤金黃的豆腐條,仔細品嚐過後,評價道:「好吃。」
姚沐兒神情一鬆,動手舉起筷子,「我嚐嚐。」
「還不錯,雖然跟娘做的味道有些不一樣,但是好像更符合咱們北州百姓的口味。」他咽下豆腐,一臉高興,「冬日天冷,正是吃辣的好時節。」
「先拿竹筒豆腐試試水,若是賣得好還可以做竹筒芋頭雞,竹筒兔肉,再過幾月家裏的小兔崽兒們就長大了,到時候就有兔肉吃了。」
姚沐兒杏眸發亮,想起家中那些毛茸茸的小兔崽兒,仿佛看見白花花的銀錢,正往自己錢袋子裏鑽似的。
「如今在鎮上租了屋子,是不是可以弄幾張桌子,用來招待食客?」沈季青說道,「明日便是上元節,竹筒豆腐隻怕不好攜帶,若是住處離得近還好說,離得遠用手捧著吃似乎有些不雅觀。」
「夫君說得有道理,上元節燈會十裏八鄉未出嫁的姑娘跟小哥兒,定然會穿得漂漂亮亮的,讓他們站著吃確實不太妥當。」姚沐兒擰起眉毛,「可是這會兒再去找木匠打桌子,怕是來不及。」
「來得及,北街那頭有個雜貨鋪子,有現成的桌子、凳子賣,我這就過去瞧瞧。」
姚沐兒精神一振,「娘給咱帶了半隻雞,等夫君迴來給你做個竹筒芋頭雞嚐嚐。」
竹筒芋頭雞跟竹筒兔肉,都是他自個兒琢磨出來的菜名,既然豆腐可以用竹筒做,其他菜自然也可以。
沈季青應了聲「好」,隨即拿上銀錢出了門。
「季青小子?」
剛拐出巷子便被人叫住,迴頭一瞧,竟是廖義平廖大夫。
「廖伯父。」
廖義平頷首,問道:「來抓藥的?我記得你娘的藥,還剩兩服沒用才對。」
「廖伯父,我不是來給我娘抓藥的。」
沈季青將自己與夫郎,在鎮上做吃食營生的事告知廖義平,後者聽後驚訝道:「姚記是你與沐哥兒開的?」
沈季青點頭。
「想不到沐哥兒還有這手藝。」廖義平捋著鬍子說,「昨日藥童一大早從西街買迴幾個包子與一竹筒骨湯,味道確實不錯,隻是今日味道似乎變了,莫不是沐哥兒改了配方?」
「配方沒變,廖伯父今日喝的骨湯,應當不是從姚記買的。」
「明日,到時免費請梁大哥試吃。」
「還有這種好事兒?」梁鬆斜眼去瞧沈季青,「沈老弟,我咋覺著弟夫郎是在給我下套兒呢。」
沈季青收拾著攤子說:「梁大哥想多了,即便真是套兒,也得有人願意鑽才成。」
「嘿,你們夫夫這是合夥激我吶!」梁鬆麵上掛著笑,「得,套兒就套兒吧,姚老闆你說說看,這迴又想讓我演戲還是啥?」
姚沐兒輕勾了下嘴角,「想讓您幫著把姚記出新菜的消息宣揚出去,最好說一半留一半,勾起大傢夥的好奇心。」
「成,這事包在我身上。」梁鬆一口答應下來,「不是我吹,這鎮上大半百姓都認識老哥我。」
姚沐兒還以為梁鬆是走街串巷的小販,問過才知竟是西街前頭那家成衣鋪子的老闆。
待人走後,他扭頭與夫君說:「梁大哥天天穿成這樣,我還當他家境很普通呢。」
梁鬆一身粗布麻衣,性格大大咧咧,不像老闆倒像哪家長工。
「人不可貌相。」沈季青將東西搬上板車,「要去買做竹筒豆腐用的食材嗎?」
姚沐兒看向自家夫君,「你不想知道我為什麽會做南方菜嗎?」
「可是因為娘?」
姚沐兒點點下巴。
「我娘以前是富家小姐的丫鬟,後來那家人遭了難,不想我娘跟著受苦,便將我娘嫁進了姚家,蘇繡是我娘教我的,不過竹筒豆腐我隻瞧娘做過,若是做不出來可就糟了。」
「我信夫郎,即便做不出一模一樣的,味道也一定不會差。」
姚沐兒被夫君的話安撫到,帶著買好的食材與香料,信心滿滿迴到南街小院兒。
「做竹筒豆腐要用的竹子需得側麵開口,咱們之前做的那種竹筒用不了。」姚沐兒將自己要用的竹筒樣式說與夫君聽,「幸好家中還有兩棵沒用上的竹子,不然還要趕迴沈家村一趟。」
沈季青道:「交給我。」
「好,我去炸豆腐。」
姚沐兒返迴灶房,先將木耳用溫水泡著,又將豆腐切條焯水,撈出放在一旁瀝幹,大蒜跟蔥切好待用。
忙活完探頭朝院裏一瞧,夫君已經做好十來個竹筒,正在逐個沖洗。
他勾著嘴角,縮迴腦袋。
木耳泡發需要一刻鍾左右,姚沐兒先將豆腐炸香,等油瀝得差不多,木耳也泡好了。
鍋中撒油,放入自家釀的大醬炒香,隨即下入木耳,翻炒兩下後將油炸過的豆腐倒入鍋裏,最後加入花椒、大蒜、茱萸與醬油。
「夫郎。」沈季青將清洗幹淨的竹筒送進灶房。
姚沐兒見狀,朝漢子笑出一對可愛梨渦。
「剛好要用呢。」
說著將菜盛進竹筒,擱入蒸籠中。
「好了,小火燜上個一刻鍾便能吃了。」
夫夫二人在灶房等了一刻鍾,待竹筒豆腐出鍋,姚沐兒屏住唿吸,一臉忐忑地盯著自家夫君。
沈季青夾起一塊色澤金黃的豆腐條,仔細品嚐過後,評價道:「好吃。」
姚沐兒神情一鬆,動手舉起筷子,「我嚐嚐。」
「還不錯,雖然跟娘做的味道有些不一樣,但是好像更符合咱們北州百姓的口味。」他咽下豆腐,一臉高興,「冬日天冷,正是吃辣的好時節。」
「先拿竹筒豆腐試試水,若是賣得好還可以做竹筒芋頭雞,竹筒兔肉,再過幾月家裏的小兔崽兒們就長大了,到時候就有兔肉吃了。」
姚沐兒杏眸發亮,想起家中那些毛茸茸的小兔崽兒,仿佛看見白花花的銀錢,正往自己錢袋子裏鑽似的。
「如今在鎮上租了屋子,是不是可以弄幾張桌子,用來招待食客?」沈季青說道,「明日便是上元節,竹筒豆腐隻怕不好攜帶,若是住處離得近還好說,離得遠用手捧著吃似乎有些不雅觀。」
「夫君說得有道理,上元節燈會十裏八鄉未出嫁的姑娘跟小哥兒,定然會穿得漂漂亮亮的,讓他們站著吃確實不太妥當。」姚沐兒擰起眉毛,「可是這會兒再去找木匠打桌子,怕是來不及。」
「來得及,北街那頭有個雜貨鋪子,有現成的桌子、凳子賣,我這就過去瞧瞧。」
姚沐兒精神一振,「娘給咱帶了半隻雞,等夫君迴來給你做個竹筒芋頭雞嚐嚐。」
竹筒芋頭雞跟竹筒兔肉,都是他自個兒琢磨出來的菜名,既然豆腐可以用竹筒做,其他菜自然也可以。
沈季青應了聲「好」,隨即拿上銀錢出了門。
「季青小子?」
剛拐出巷子便被人叫住,迴頭一瞧,竟是廖義平廖大夫。
「廖伯父。」
廖義平頷首,問道:「來抓藥的?我記得你娘的藥,還剩兩服沒用才對。」
「廖伯父,我不是來給我娘抓藥的。」
沈季青將自己與夫郎,在鎮上做吃食營生的事告知廖義平,後者聽後驚訝道:「姚記是你與沐哥兒開的?」
沈季青點頭。
「想不到沐哥兒還有這手藝。」廖義平捋著鬍子說,「昨日藥童一大早從西街買迴幾個包子與一竹筒骨湯,味道確實不錯,隻是今日味道似乎變了,莫不是沐哥兒改了配方?」
「配方沒變,廖伯父今日喝的骨湯,應當不是從姚記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