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苦悶地嘆了口氣:「二十兩啊,再添點,都夠我去府城參加一次秋闈了。」
餘學心裏也十分忐忑,但還是安慰道:「那日我鄰居說的話各位也聽到了,都說商人言出必行,離月末還有幾天時間,咱們再耐心等等吧。」
大家就是想一起倒倒苦水,也不是真想要餘學給個說法,畢竟那位商人連他們的銀子都沒要,就算真的不幫他們帶迴來,他們又能怎麽樣呢?
更何況那個人一看就是小商人,不然也不會住在縣城裏,有遼風府首富羅家攔著,未必能帶迴什麽東西。
這些學子們唉聲嘆氣,休憩時間一過,又迴學堂裏繼續埋頭苦讀了,無論那個商人能不能幫他們帶迴便宜的文房四寶,他們都要做好複習的準備。
有些人已經開始盤算和家裏人說,多湊點銀子,到時候不行就高價買一套筆墨硯台去秋闈。
從學堂下學後,餘學和同住五更街的同窗迴去,到了家門,又忍不住多走幾步路,在街尾掛著一百零六號牌子的門外徘徊。
餘學遺憾道:「顧夫郎好像沒有迴來。」
他沒有聽到門內傳來什麽動靜,往日裏顧夫郎在家,家裏一定有小孩的聲音。
「顧夫郎一個哥兒在外經商,身體可能吃不消,返程或許會慢一些。」另一人自我安慰道,「畢竟他夫君還在這裏,總不可能不迴來的。」
住在五更街的學子都知道那個商人是位夫郎,不過他們也知道以哥兒和女子的身份出門經商容易被人詬病,所以對外一律隻說商人,不說別的。
「顧夫郎在外走南闖北,應該也有些人脈吧?」一位學子不確定道,「那日不是讓我們寫了陳情書嗎?應該是有法子揭露羅家惡行的吧?」
這也是他對文序有信心的依據之一,如果沒有能力把陳情書遞給能做主的人,對方不會多此一舉。
另一人搖了搖頭:「羅家有人庇護,之前侵占良田的事都能高抬輕放,我隻希望顧夫郎能平安迴來,別真的因為我等,被那羅家針對。」
說是這麽說,但是在關乎己身的情況下,人都是利己的,都希望文序真的能帶著幾套便宜的文房四寶迴來。
「對啊,顧夫郎也就是個小人物,咱們還是別給對方太大壓力了。」餘學不由附和,「顧夫郎會拋頭露麵去從商,也是因為他夫君不良於行,那日你們也看到了,那位顧大哥可坐在輪椅上呢。」
大家一想,可不是嘛!
不過那個時候他們被餘學帶來的消息震驚到了,隻顧著寫陳情書摁手印,眼巴巴聽著顧夫郎給的承諾,卻忘了跟人家打招唿。
一位當日也在場的學子滿臉羞紅:「這,真是太失禮了。」
他們有求於人,卻失了禮數,實在不該!
「顧夫郎一家不像心胸狹隘的人,迴頭咱們送點禮道個歉就好了。」餘學安慰道。
金銀珠寶肯定給不出,大家祖上都是泥腿子出身,但是自家下的大醬,曬的苞米穀子,做的粘豆包,甚至拿一袋赤豆都是一份心意。
聽到餘學這麽說,其他學子心裏也好過些,看到大門一直不曾開啟,也各自迴家溫書去了。
二進的院子裏,烏榆用紗布將一道莫約小臂長的刀傷重新裹上,開心道:「主子,您腿上的傷再過月餘就能好全了,到時候就不需要坐輪椅了!」
「嗯。」梟王不置可否,坐輪椅也挺好的,夫郎生氣的時候總會不捨得罵他太狠。
烏榆又道:「老費那邊來了消息,說李家父子倆帶兵,不敵婆羅國的攻勢,打算勸盛天帝和談。」
接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烏榆覺得荒謬,一向被主子壓著打的婆羅國,居然還有能壓著大盛軍隊打的那一天?
同樣是帶兵領將,李奈這個鎮國將軍怎麽這麽弱啊?
「和談?」梟王眼中寒意凜然,「荒唐!」
烏榆連忙道:「李家父子打算先拖一個月再給盛天帝寫奏摺,老費他們不想割地賠款,所以來信請示脫離軍隊作戰。」
梟王閉目沉思,片刻後開口:「不用脫離軍隊,讓費誠以副將名義提出作戰計劃,然後自己帶隊執行。」
烏榆猶豫道:「這……那對父子能同意嗎?」
那兩個人去南大營,就是為了奪兵權的,怎麽可能願意在這個關頭,讓其他人樹立威信?
「怎麽不同意?」梟王懶散靠在椅背上,眼中盡是嘲諷,「費誠隻是個副將,成了,是李奈這個鎮國將軍指揮調度的功勞,不成,也有人為此次戰敗背鍋。」
畢竟和談也需要個理由,不是戰敗還能是什麽?難不成是領兵打仗的將軍心有不忍,不想生靈塗炭?
烏榆想了想,點頭應下:「屬下一會就傳信過去,讓老費按您之前留下的輿圖作戰。」
前幾年才被打得頭都不敢冒的邊境國,如今居然能在同樣的軍隊麵前勢如破竹,饒是再想放權,男人也忍不住心頭火起:「告訴費誠,這次不把婆羅國打服了,他就給我滾迴去!」
有之前留下的婆羅國輿圖在手,烏榆毫不懷疑費誠能達成主子的要求,隻是……他提醒道:「這樣的話,那李家父子的功績也太大了。」
「沒點功績,鎮國將軍的名頭豈不是虛有其表?」梟王似笑非笑道,「李家父子想要功績,那我就給他們。」
餘學心裏也十分忐忑,但還是安慰道:「那日我鄰居說的話各位也聽到了,都說商人言出必行,離月末還有幾天時間,咱們再耐心等等吧。」
大家就是想一起倒倒苦水,也不是真想要餘學給個說法,畢竟那位商人連他們的銀子都沒要,就算真的不幫他們帶迴來,他們又能怎麽樣呢?
更何況那個人一看就是小商人,不然也不會住在縣城裏,有遼風府首富羅家攔著,未必能帶迴什麽東西。
這些學子們唉聲嘆氣,休憩時間一過,又迴學堂裏繼續埋頭苦讀了,無論那個商人能不能幫他們帶迴便宜的文房四寶,他們都要做好複習的準備。
有些人已經開始盤算和家裏人說,多湊點銀子,到時候不行就高價買一套筆墨硯台去秋闈。
從學堂下學後,餘學和同住五更街的同窗迴去,到了家門,又忍不住多走幾步路,在街尾掛著一百零六號牌子的門外徘徊。
餘學遺憾道:「顧夫郎好像沒有迴來。」
他沒有聽到門內傳來什麽動靜,往日裏顧夫郎在家,家裏一定有小孩的聲音。
「顧夫郎一個哥兒在外經商,身體可能吃不消,返程或許會慢一些。」另一人自我安慰道,「畢竟他夫君還在這裏,總不可能不迴來的。」
住在五更街的學子都知道那個商人是位夫郎,不過他們也知道以哥兒和女子的身份出門經商容易被人詬病,所以對外一律隻說商人,不說別的。
「顧夫郎在外走南闖北,應該也有些人脈吧?」一位學子不確定道,「那日不是讓我們寫了陳情書嗎?應該是有法子揭露羅家惡行的吧?」
這也是他對文序有信心的依據之一,如果沒有能力把陳情書遞給能做主的人,對方不會多此一舉。
另一人搖了搖頭:「羅家有人庇護,之前侵占良田的事都能高抬輕放,我隻希望顧夫郎能平安迴來,別真的因為我等,被那羅家針對。」
說是這麽說,但是在關乎己身的情況下,人都是利己的,都希望文序真的能帶著幾套便宜的文房四寶迴來。
「對啊,顧夫郎也就是個小人物,咱們還是別給對方太大壓力了。」餘學不由附和,「顧夫郎會拋頭露麵去從商,也是因為他夫君不良於行,那日你們也看到了,那位顧大哥可坐在輪椅上呢。」
大家一想,可不是嘛!
不過那個時候他們被餘學帶來的消息震驚到了,隻顧著寫陳情書摁手印,眼巴巴聽著顧夫郎給的承諾,卻忘了跟人家打招唿。
一位當日也在場的學子滿臉羞紅:「這,真是太失禮了。」
他們有求於人,卻失了禮數,實在不該!
「顧夫郎一家不像心胸狹隘的人,迴頭咱們送點禮道個歉就好了。」餘學安慰道。
金銀珠寶肯定給不出,大家祖上都是泥腿子出身,但是自家下的大醬,曬的苞米穀子,做的粘豆包,甚至拿一袋赤豆都是一份心意。
聽到餘學這麽說,其他學子心裏也好過些,看到大門一直不曾開啟,也各自迴家溫書去了。
二進的院子裏,烏榆用紗布將一道莫約小臂長的刀傷重新裹上,開心道:「主子,您腿上的傷再過月餘就能好全了,到時候就不需要坐輪椅了!」
「嗯。」梟王不置可否,坐輪椅也挺好的,夫郎生氣的時候總會不捨得罵他太狠。
烏榆又道:「老費那邊來了消息,說李家父子倆帶兵,不敵婆羅國的攻勢,打算勸盛天帝和談。」
接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烏榆覺得荒謬,一向被主子壓著打的婆羅國,居然還有能壓著大盛軍隊打的那一天?
同樣是帶兵領將,李奈這個鎮國將軍怎麽這麽弱啊?
「和談?」梟王眼中寒意凜然,「荒唐!」
烏榆連忙道:「李家父子打算先拖一個月再給盛天帝寫奏摺,老費他們不想割地賠款,所以來信請示脫離軍隊作戰。」
梟王閉目沉思,片刻後開口:「不用脫離軍隊,讓費誠以副將名義提出作戰計劃,然後自己帶隊執行。」
烏榆猶豫道:「這……那對父子能同意嗎?」
那兩個人去南大營,就是為了奪兵權的,怎麽可能願意在這個關頭,讓其他人樹立威信?
「怎麽不同意?」梟王懶散靠在椅背上,眼中盡是嘲諷,「費誠隻是個副將,成了,是李奈這個鎮國將軍指揮調度的功勞,不成,也有人為此次戰敗背鍋。」
畢竟和談也需要個理由,不是戰敗還能是什麽?難不成是領兵打仗的將軍心有不忍,不想生靈塗炭?
烏榆想了想,點頭應下:「屬下一會就傳信過去,讓老費按您之前留下的輿圖作戰。」
前幾年才被打得頭都不敢冒的邊境國,如今居然能在同樣的軍隊麵前勢如破竹,饒是再想放權,男人也忍不住心頭火起:「告訴費誠,這次不把婆羅國打服了,他就給我滾迴去!」
有之前留下的婆羅國輿圖在手,烏榆毫不懷疑費誠能達成主子的要求,隻是……他提醒道:「這樣的話,那李家父子的功績也太大了。」
「沒點功績,鎮國將軍的名頭豈不是虛有其表?」梟王似笑非笑道,「李家父子想要功績,那我就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