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頁
硬核係統讓我當大佬[七零] 作者:醉魚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夜鷹」僅能夠進行亞音速飛行。
也就是說,「j-10」研製出來,理論上,性能絕對能夠超過「夜鷹」。
隻要想到這一點,隱形戰機項目組的成員們就十分有幹勁。
尤其是有一次某個人嘀咕了一句:「不知道蘇國有沒有隱形戰機。」
孟秋道:「沒有。」
雖然m國隱形戰機的關鍵性技術是從一位蘇國科學家的論文中得到的啟發,但蘇國自己還真沒有重視。
「那這麽說……咱們的『j-10』研製出來,豈不是世界最先進的一款戰鬥機?」
這話一出,大家越發跟打了雞血似的。
這次m國的「夜鷹」能來他們國家的領空晃,下次說不定就輪到他們的「j-10」去m國轉一圈了!
當然,他們一定會謹記m國這次的教訓,不會讓「j-10」像「夜鷹」一樣被打下去。
在隱形戰機的核心工作完成後,孟秋不顧葉總師他們的挽留,毅然地迴了919所。
讓她綁在一個項目上,她真的做不到啊!
孟秋翻出記錄待辦事項的小本本,在隱形戰機的後麵打了個勾。
她看了看剩下的待辦事項,空軍力量解決了,下一步該到海軍力量了。
華國的海軍起步較晚,建國後,很長一段時間,麵臨無船可用的境況。
當年,海軍總司令到小島上視察,坐的還是當地漁民的漁船。
五十年代,他們從蘇國採購了首批驅逐艦,僅僅四艘,就花了68噸黃金!
華國也曾和y國訂購了一批軍艦,包括什麽護衛艦、巡洋艦,一係列的艦艇,協議都簽好了,結果因為支援北高麗對抗m國,y國單方麵取消了他們的訂單。
這件事告訴他們一個道理,靠山山倒,靠水水流,別人的東西再好,都不如自己造!
五十年代,華國就開始自己研製艦艇的道路。
qz-51就是他們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種飛彈驅逐艦,排水量三千多噸,裝備了兩座飛彈發射裝置、武器係統,以及各種口徑的火炮。
可以說,這艘驅逐艦是華國船舶建造史上的裏程碑,同時也是目前華國海軍的重要力量。
但這還遠遠不夠。
前年,一艘qz-51在執行巡航任務時,在海上遇到了蘇國的驅逐艦,對方的驅逐艦排水量高達2.43萬噸。
沒錯,萬噸級!
雖然他們的海軍戰士毫不畏懼,與對方對峙,並成功逼退對方艦艇。但還是讓他們認識到了他們的艦艇距離真正的大型艦艇還有很大的差距。
海陸空三者,缺一不可。
他們的海軍力量亟待提升。
去年,六機部領頭,組織701所、711所、721所、722所多個單位共同研製新的驅逐艦。
一種具有水麵打擊、空中防禦、反潛戰鬥等多種能力的現代化艦艇。
在研討會上,六機部的領導就提出了研製的目的:「要具備自主作戰能力,適應遠洋作戰的要求,將海軍活動範圍從第一島鏈解放出來,讓我們的海軍從被動防禦,走向主動出擊……」
在隱形戰機的項目在進行時,新的驅逐艦的研製工作也正如火如荼地開展。
除了幾個單位的科研人員,因該項目難度過大,也時常會邀請其他單位的相關專家前來支援。
孟秋這次就是被邀請過來的。
濱海造船廠,研究基地。
總設計師江教授的助理引著一行人進來,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
又來人了?咦,前麵那人看著似乎有點眼熟。
等一行人走過去,才有人反應過來:「哎,那不是孟所長嗎?」
「孟所長?」
「對啊對啊!」
雖然這幾年孟所長沒怎麽露麵,但以前報紙上還有她的照片,他肯定沒有認錯。
「奇怪啊,孟所長怎麽來咱們這兒了?」
「看樣子是去江教授辦公室的,肯定是邀請過來幫忙的。」
「可是孟所長研究的也不是……哎不對。」
孟所長成名之作毫無疑問就是地震預測裝置,隨著與全球其他國家合作的進行,這項發明受到的讚譽逐年增加。
前兩年國外還想給孟所長頒發一個諾貝爾獎,還邀請孟所長去國外領獎,那能去嗎?感謝孟所長的人越多,想殺她的國家隻怕也越多。
孟所長所在的研究所出麵,以孟所長忙於研究為藉口,婉拒了邀請。
國外見邀請不到本人,隻好說可以讓人代領。
除了地震預測裝置,還有那個都快發展成小狗家族的機器狗,也一樣有名。
隻這兩項,就不是一個領域的。
還有孟所長成名後,其他人整理的她以前發表過的論文,涉及多個領域,跨度忒大。
這麽想來,研究研究艦艇好像也不是不行。
「我看過孟所長以前寫過的一篇講發動機的論文,說不定是來協助發動機研究的……」
「也有可能是武器方麵,不是一直有傳言,說孟所長是從軍工研究所出來的,一開始研究的好像就是武器……」
辦公室裏,孟秋和江教授正式會麵。
她這次過來,既不是研究發動機,也不是協助武器方麵,而是為了自動化作戰係統。
包含數據控製、戰鬥指揮的一種整體性的係統,實現立體作戰全麵指揮,提升各級反應速度,讓他們的驅逐艦向著國際化、現代化的目標前進。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也就是說,「j-10」研製出來,理論上,性能絕對能夠超過「夜鷹」。
隻要想到這一點,隱形戰機項目組的成員們就十分有幹勁。
尤其是有一次某個人嘀咕了一句:「不知道蘇國有沒有隱形戰機。」
孟秋道:「沒有。」
雖然m國隱形戰機的關鍵性技術是從一位蘇國科學家的論文中得到的啟發,但蘇國自己還真沒有重視。
「那這麽說……咱們的『j-10』研製出來,豈不是世界最先進的一款戰鬥機?」
這話一出,大家越發跟打了雞血似的。
這次m國的「夜鷹」能來他們國家的領空晃,下次說不定就輪到他們的「j-10」去m國轉一圈了!
當然,他們一定會謹記m國這次的教訓,不會讓「j-10」像「夜鷹」一樣被打下去。
在隱形戰機的核心工作完成後,孟秋不顧葉總師他們的挽留,毅然地迴了919所。
讓她綁在一個項目上,她真的做不到啊!
孟秋翻出記錄待辦事項的小本本,在隱形戰機的後麵打了個勾。
她看了看剩下的待辦事項,空軍力量解決了,下一步該到海軍力量了。
華國的海軍起步較晚,建國後,很長一段時間,麵臨無船可用的境況。
當年,海軍總司令到小島上視察,坐的還是當地漁民的漁船。
五十年代,他們從蘇國採購了首批驅逐艦,僅僅四艘,就花了68噸黃金!
華國也曾和y國訂購了一批軍艦,包括什麽護衛艦、巡洋艦,一係列的艦艇,協議都簽好了,結果因為支援北高麗對抗m國,y國單方麵取消了他們的訂單。
這件事告訴他們一個道理,靠山山倒,靠水水流,別人的東西再好,都不如自己造!
五十年代,華國就開始自己研製艦艇的道路。
qz-51就是他們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種飛彈驅逐艦,排水量三千多噸,裝備了兩座飛彈發射裝置、武器係統,以及各種口徑的火炮。
可以說,這艘驅逐艦是華國船舶建造史上的裏程碑,同時也是目前華國海軍的重要力量。
但這還遠遠不夠。
前年,一艘qz-51在執行巡航任務時,在海上遇到了蘇國的驅逐艦,對方的驅逐艦排水量高達2.43萬噸。
沒錯,萬噸級!
雖然他們的海軍戰士毫不畏懼,與對方對峙,並成功逼退對方艦艇。但還是讓他們認識到了他們的艦艇距離真正的大型艦艇還有很大的差距。
海陸空三者,缺一不可。
他們的海軍力量亟待提升。
去年,六機部領頭,組織701所、711所、721所、722所多個單位共同研製新的驅逐艦。
一種具有水麵打擊、空中防禦、反潛戰鬥等多種能力的現代化艦艇。
在研討會上,六機部的領導就提出了研製的目的:「要具備自主作戰能力,適應遠洋作戰的要求,將海軍活動範圍從第一島鏈解放出來,讓我們的海軍從被動防禦,走向主動出擊……」
在隱形戰機的項目在進行時,新的驅逐艦的研製工作也正如火如荼地開展。
除了幾個單位的科研人員,因該項目難度過大,也時常會邀請其他單位的相關專家前來支援。
孟秋這次就是被邀請過來的。
濱海造船廠,研究基地。
總設計師江教授的助理引著一行人進來,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
又來人了?咦,前麵那人看著似乎有點眼熟。
等一行人走過去,才有人反應過來:「哎,那不是孟所長嗎?」
「孟所長?」
「對啊對啊!」
雖然這幾年孟所長沒怎麽露麵,但以前報紙上還有她的照片,他肯定沒有認錯。
「奇怪啊,孟所長怎麽來咱們這兒了?」
「看樣子是去江教授辦公室的,肯定是邀請過來幫忙的。」
「可是孟所長研究的也不是……哎不對。」
孟所長成名之作毫無疑問就是地震預測裝置,隨著與全球其他國家合作的進行,這項發明受到的讚譽逐年增加。
前兩年國外還想給孟所長頒發一個諾貝爾獎,還邀請孟所長去國外領獎,那能去嗎?感謝孟所長的人越多,想殺她的國家隻怕也越多。
孟所長所在的研究所出麵,以孟所長忙於研究為藉口,婉拒了邀請。
國外見邀請不到本人,隻好說可以讓人代領。
除了地震預測裝置,還有那個都快發展成小狗家族的機器狗,也一樣有名。
隻這兩項,就不是一個領域的。
還有孟所長成名後,其他人整理的她以前發表過的論文,涉及多個領域,跨度忒大。
這麽想來,研究研究艦艇好像也不是不行。
「我看過孟所長以前寫過的一篇講發動機的論文,說不定是來協助發動機研究的……」
「也有可能是武器方麵,不是一直有傳言,說孟所長是從軍工研究所出來的,一開始研究的好像就是武器……」
辦公室裏,孟秋和江教授正式會麵。
她這次過來,既不是研究發動機,也不是協助武器方麵,而是為了自動化作戰係統。
包含數據控製、戰鬥指揮的一種整體性的係統,實現立體作戰全麵指揮,提升各級反應速度,讓他們的驅逐艦向著國際化、現代化的目標前進。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