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
硬核係統讓我當大佬[七零] 作者:醉魚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首先是射速,目前的射速每分鍾隻能射擊3到4發,他們希望能更快;其次就是射程了,他們也希望新的加榴炮能夠增加一些射程。
「……除了這些,就是能不能更方便一些?」
孟秋用鼓勵的眼神看著他們,示意他們具體說說。
「比如現在的裝填方式……」他們詳細敘述了一下裝填步驟,「……太麻煩,要是步驟簡單一點,說不定同樣的時間我們就能射擊更多次了。」
孟秋將這條在本子上記下,詢問道:「還有嗎?」
兩人見她認真記錄,迴想了一下平時訓練時遇到的問題,又補充了幾條。
「還有炮管太長,半路調頭不方便,還有牽引車,在大路上行駛沒問題,但到了狹窄的山路或者鄉下小道,就非常不適應,還有……」
孟秋將他們反饋的意見一一記錄:「謝謝你們的建議。」
兩人說完才意識到自己好像說得有點太多了,撓撓頭,有些不好意思。
「孟同誌,你們才是專業的,我們都是瞎說的……」
孟秋合上本子,笑道:「當然不是啦,我們是研究人員,你們是真正的使用人員,你們的真實意見,才能讓我們的研究不脫離實際。」
她又道了一聲謝:「謝謝你們今天的幫助。」
兩人臉色微紅,連連擺手:「不客氣,不客氣。」
一旁的韓芸看看師兄妹兩個,一個多麽有禮貌,另一個唔不提也罷,果然還是小孟可愛啊。
從炮兵師實地考察迴來,071項目組的第二次組會就開始了。本次會議的主要目的是確定設計目標。
孟秋在黑板上寫了四點,射程、射速、結構以及重量。
「首先是射程,066的最大射程是17.2公裏,咱們的目標是至少達到20公裏;其次,射速,至少要提高至5發/分鍾;然後是結構和重量……」
大家就這幾點討論起來,經過測算,發現如果要同時實現孟秋要求的,很難實現。
孟秋擰眉想了想,如果現有的沒辦法實現,那就改!
她想到了《自動武器解析(二)》中提到的一種自動裝彈機構,孟秋拿起一支筆,在草稿紙上畫了個大致結構。
「如果我們在外部增加一個自動裝彈機構,像這樣,人工補彈,彈藥通過滑軌,輸送至炮筒內,這裏可以採用鏈條驅動……整個過程中,可以實現一次性補充多枚彈藥,同時在射擊時,也可以隨時進行人工補彈……」
「原先的步驟是裝填彈藥,射擊一次,再次裝填,再次射擊。利用自動裝彈機構,一方麵減少了人工操作的複雜性,另一方麵,提高了彈藥裝填的速度……」
「至於射程,我們前麵討論過,彈藥的口徑最好採用155mm,這樣後期如果有需要,可以和070的彈藥通用。所以口徑定下了,不能再改,裝藥量也不好變。」
「那麽隻能想辦法降低炮彈在飛行途中受到的氣壓阻力……」
孟秋又在紙上畫了一個炮彈的簡圖,用箭頭表示飛行途中氣壓的形成。
隨著她的講解,眾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追隨她的動作。
「像這樣,在底部開一個凹槽,側麵開兩個斜孔,使得尾部增壓,進一步降低炮彈所承受的壓強阻力……」
顧鶴年看著孟秋,眼睛輕輕地眨了眨,他第一次見到這種狀態下的孟秋。他想,他明白這麽多年老師為什麽隻收她為學生了。
他們按照這兩種方法,重新設計,並利用電腦裏的模擬係統進行測算,結果顯示,這兩種方法對提高射速和增加射程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具體如何操作,還需要他們進一步實驗。
這是正常的,模擬係統隻是輔助工具,真正的工作還是需要他們自己來做。
韓芸一邊忙,一邊和旁邊的馬紅玲閑話,她道:「讓你加入沒錯吧?」
馬紅玲這幾天真是長見識了:「沒想到小孟……不對,是咱們組長竟然成長這麽快!」
不管是用電腦進行模擬實驗,還是能那麽快提出自動裝彈機構和炮彈的改變,都讓她很意外。她突然感覺,這個項目孟秋並不是一時衝動,而是真的做好了準備。
071加榴彈的整體構造,每一部分的結構,仿佛都在她的心裏。
韓芸道:「咱們的口號可不是白喊的,齊心協力,創造奇蹟。現在相信在我們孟組長的帶領下能創造奇蹟了吧?第一次我也不相信,可是她用結果告訴我,她做到了。」
馬紅玲笑道:「相信了。」世界上總有天才,孟秋應該就是其中一個。
將自動裝彈機構和炮彈改進的後續工作交給組員,孟秋又忙起另一項工作——如何降低重量。
066的重量在5.7噸,他們的重量最多不能超過5噸吧?
要是可以,孟秋希望能做到更輕一點。
因為在迴想炮兵師那兩位戰士提出的意見時,她突然想起七十年代末,他們國家會進行另一場自衛反擊戰,對安南。
安南多山地,地形複雜,在那種地形作戰,太重的火炮不適合,而且已經有070加農炮了,他們現在研製的這款,最好靈活一點,以便和070配合使用,全方位覆蓋打擊區域。
他們初步設計的071重量達6.5噸,在進一步簡化結構、調整係統後,重量降了一些,但還是重達6噸。到了這個數字,就卡住了,試了幾種方式,都沒有辦法再降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除了這些,就是能不能更方便一些?」
孟秋用鼓勵的眼神看著他們,示意他們具體說說。
「比如現在的裝填方式……」他們詳細敘述了一下裝填步驟,「……太麻煩,要是步驟簡單一點,說不定同樣的時間我們就能射擊更多次了。」
孟秋將這條在本子上記下,詢問道:「還有嗎?」
兩人見她認真記錄,迴想了一下平時訓練時遇到的問題,又補充了幾條。
「還有炮管太長,半路調頭不方便,還有牽引車,在大路上行駛沒問題,但到了狹窄的山路或者鄉下小道,就非常不適應,還有……」
孟秋將他們反饋的意見一一記錄:「謝謝你們的建議。」
兩人說完才意識到自己好像說得有點太多了,撓撓頭,有些不好意思。
「孟同誌,你們才是專業的,我們都是瞎說的……」
孟秋合上本子,笑道:「當然不是啦,我們是研究人員,你們是真正的使用人員,你們的真實意見,才能讓我們的研究不脫離實際。」
她又道了一聲謝:「謝謝你們今天的幫助。」
兩人臉色微紅,連連擺手:「不客氣,不客氣。」
一旁的韓芸看看師兄妹兩個,一個多麽有禮貌,另一個唔不提也罷,果然還是小孟可愛啊。
從炮兵師實地考察迴來,071項目組的第二次組會就開始了。本次會議的主要目的是確定設計目標。
孟秋在黑板上寫了四點,射程、射速、結構以及重量。
「首先是射程,066的最大射程是17.2公裏,咱們的目標是至少達到20公裏;其次,射速,至少要提高至5發/分鍾;然後是結構和重量……」
大家就這幾點討論起來,經過測算,發現如果要同時實現孟秋要求的,很難實現。
孟秋擰眉想了想,如果現有的沒辦法實現,那就改!
她想到了《自動武器解析(二)》中提到的一種自動裝彈機構,孟秋拿起一支筆,在草稿紙上畫了個大致結構。
「如果我們在外部增加一個自動裝彈機構,像這樣,人工補彈,彈藥通過滑軌,輸送至炮筒內,這裏可以採用鏈條驅動……整個過程中,可以實現一次性補充多枚彈藥,同時在射擊時,也可以隨時進行人工補彈……」
「原先的步驟是裝填彈藥,射擊一次,再次裝填,再次射擊。利用自動裝彈機構,一方麵減少了人工操作的複雜性,另一方麵,提高了彈藥裝填的速度……」
「至於射程,我們前麵討論過,彈藥的口徑最好採用155mm,這樣後期如果有需要,可以和070的彈藥通用。所以口徑定下了,不能再改,裝藥量也不好變。」
「那麽隻能想辦法降低炮彈在飛行途中受到的氣壓阻力……」
孟秋又在紙上畫了一個炮彈的簡圖,用箭頭表示飛行途中氣壓的形成。
隨著她的講解,眾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追隨她的動作。
「像這樣,在底部開一個凹槽,側麵開兩個斜孔,使得尾部增壓,進一步降低炮彈所承受的壓強阻力……」
顧鶴年看著孟秋,眼睛輕輕地眨了眨,他第一次見到這種狀態下的孟秋。他想,他明白這麽多年老師為什麽隻收她為學生了。
他們按照這兩種方法,重新設計,並利用電腦裏的模擬係統進行測算,結果顯示,這兩種方法對提高射速和增加射程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具體如何操作,還需要他們進一步實驗。
這是正常的,模擬係統隻是輔助工具,真正的工作還是需要他們自己來做。
韓芸一邊忙,一邊和旁邊的馬紅玲閑話,她道:「讓你加入沒錯吧?」
馬紅玲這幾天真是長見識了:「沒想到小孟……不對,是咱們組長竟然成長這麽快!」
不管是用電腦進行模擬實驗,還是能那麽快提出自動裝彈機構和炮彈的改變,都讓她很意外。她突然感覺,這個項目孟秋並不是一時衝動,而是真的做好了準備。
071加榴彈的整體構造,每一部分的結構,仿佛都在她的心裏。
韓芸道:「咱們的口號可不是白喊的,齊心協力,創造奇蹟。現在相信在我們孟組長的帶領下能創造奇蹟了吧?第一次我也不相信,可是她用結果告訴我,她做到了。」
馬紅玲笑道:「相信了。」世界上總有天才,孟秋應該就是其中一個。
將自動裝彈機構和炮彈改進的後續工作交給組員,孟秋又忙起另一項工作——如何降低重量。
066的重量在5.7噸,他們的重量最多不能超過5噸吧?
要是可以,孟秋希望能做到更輕一點。
因為在迴想炮兵師那兩位戰士提出的意見時,她突然想起七十年代末,他們國家會進行另一場自衛反擊戰,對安南。
安南多山地,地形複雜,在那種地形作戰,太重的火炮不適合,而且已經有070加農炮了,他們現在研製的這款,最好靈活一點,以便和070配合使用,全方位覆蓋打擊區域。
他們初步設計的071重量達6.5噸,在進一步簡化結構、調整係統後,重量降了一些,但還是重達6噸。到了這個數字,就卡住了,試了幾種方式,都沒有辦法再降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