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
硬核係統讓我當大佬[七零] 作者:醉魚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建民和李江同樣很激動,經歷了好幾個月的時間,中途遇到過無數問題,他們天天進了實驗室就是算,晚上做夢,夢裏麵都是各種數據,都快算吐了,終於看見了勝利的曙光。
誰能不激動?
他們激動地也想抱一下最大的功臣,無奈對方是個女同誌,不好意思抱,隻能互相抱抱,聊表激動的心情。
兩個大漢抱在一塊,你拍拍我,我拍拍你,那場麵真是太精彩。
林亦寒嫌棄地後退一步,對這種表達心情的方式表示拒絕。
李江和王建民互相使了眼色,一起出手,前後夾擊:「來吧你!」
兩人給了林亦寒一個熊抱,把他的後背拍得「啪啪」作響。
林亦寒大叫:「哎呦喂,吐血了,真的要吐血了!」
大家哈哈大笑。
新項目取得了初步成功,大家高興歸高興,但也要麵對試驗過程中發現的新問題。
那就是前室開口太大,導致射擊時火焰過於明顯,尤其是在晚上,很不利於隱藏。
這個問題要是不解決,這個製退器效率雖然達標了,但是局限性很大,不實用,那它就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成果。
組會上,孟秋提議道:「既然開口太暴露,那就在外麵再加一層『擋板』。」
大家看向她,神情專註:「擋板?怎麽說?」
孟秋道:「說是擋板,其實相當於外麵多加一個腔室,內外開口錯開。氣體進入裝置之後,多了一次緩衝,從內部腔室進入外部腔室,從最外麵的泄氣孔排出……」
「同時,我們也可以考慮增加消音擋片,和底部屏蔽裝置。」
既然要做,就盡善盡美。
在實際試驗中,測試人員反映,加裝製退器後,射擊時,底部揚起的灰塵太大,一來容易暴露槍手位置,二來也會影響槍手視野。
至於產生的噪音,測試人員沒有把它當成主要問題來提,但是據她觀察,裝上製退器後,噪音較之前還是有一定的增大的。
孟秋拿起筆,一邊在紙上畫示意圖,一邊講解:「消音擋片可以考慮放在這個位置,至於底部屏蔽裝置……」
林亦寒幾人聽得很認真,時不時提出疑問,孟秋一一解答。
不知不覺中,明明隻是一個新人的孟秋,仿佛成了這個團隊的主導者。
*
「我和芸姐進行內部壓力和排氣量測試,林哥,王哥,李哥,你們負責觀察實際使用時製退效果和底部屏蔽裝置效果,可以嗎?」
某次組會,大家討論起接下來的工作方向和安排,林亦寒說孟秋對這個方案比較了解,讓她來說。而後,大家好像就習慣了讓她來安排大家的任務。
這次也一樣。
他們改進之後的製退器已經基本完成了,現在要進行的就是檢驗實際效果。
孟秋安排完,大家沒有異議,分成兩隊,各自去完成任務。
孟秋和韓芸的測試主要在實驗室進行,兩人就留在了實驗室裏。
她們這邊的測試很快就結束了,從她們這邊的結果來看,是達到目標的,但卻不知道實際使用效果如何。
畢竟這東西要拿出去用的,隻有經過實際檢驗,才能說有沒有成功。
兩人一邊整理實驗報告,一邊有一茬沒一茬地閑聊。其實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聊啥,心思根本不在眼前。
到了下午,在她們焦躁地等待中,門外響起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緊接著就是熟悉的聲音。
「韓芸,小孟!」
孟秋「唰」一下把實驗室門拉開,林亦寒三人小跑進來,李江手裏抱著去做測試的製退器,跟抱著什麽寶貝似的,三人臉上都是一種抑製不住的欣喜。
一見他們這副表情,孟秋和韓芸心裏便猜到了幾分,但還是不敢肯定,兩人追問:「怎麽樣,怎麽樣?成功了嗎?」
王建民一激動,家鄉話都出來了:「哎呀媽呀,效果槓槓滴!」
李江接話道:「成功了!大大的成功!」
林亦寒努力平復了一下激動的心情,給她倆說試驗結果:「綜合製退效率達到了40.6%,比我們以前研究的老m製造的那款還高0.6%!」
「真的?」孟秋和韓芸異口同聲問。
「當然!還有呢,」林亦寒繼續介紹,「聲音降低了50%,槍口火焰縮短了25%,射擊時底部灰塵也同樣大大減少!」
總而言之,這是一款製退效率超過40%,同時集消音、消焰於一體的綜合型輔助裝備。
而且,在設計時,他們就是按照國內的槍械數據來設計的,強調「通用」和「方便」,因此,按照這款製退器的數據調整比例,製造出來的製退器,可以適用國內的絕大多數槍械,比如他們國家部隊配備最多的f係列,以及z-1式槍。
王建民興奮道:「這種製退器,國外說不定都沒有!」
李江道:「就算有,我就不信他們還能比我們的效率高多少!」
對他們的成果,兩人就是這麽自信。
孟秋雖然沒那麽自信,想想之前上《自動武器》課,老師提起的這個時期幾個大國技術水平的先進程度,她覺得說不定國外還是有比他們更好的製退器。
但是怎麽說呢,他們已經在追趕了,眼下就是一大步,早晚有一天會追上,不,會超過他們!
所裏有個項目出了點問題,是材料上的事,時教授被拉去救火,一忙就是一兩個月。總算告一段落,稍微清閑了點,她就想起來被自己招進來的準學生。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誰能不激動?
他們激動地也想抱一下最大的功臣,無奈對方是個女同誌,不好意思抱,隻能互相抱抱,聊表激動的心情。
兩個大漢抱在一塊,你拍拍我,我拍拍你,那場麵真是太精彩。
林亦寒嫌棄地後退一步,對這種表達心情的方式表示拒絕。
李江和王建民互相使了眼色,一起出手,前後夾擊:「來吧你!」
兩人給了林亦寒一個熊抱,把他的後背拍得「啪啪」作響。
林亦寒大叫:「哎呦喂,吐血了,真的要吐血了!」
大家哈哈大笑。
新項目取得了初步成功,大家高興歸高興,但也要麵對試驗過程中發現的新問題。
那就是前室開口太大,導致射擊時火焰過於明顯,尤其是在晚上,很不利於隱藏。
這個問題要是不解決,這個製退器效率雖然達標了,但是局限性很大,不實用,那它就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成果。
組會上,孟秋提議道:「既然開口太暴露,那就在外麵再加一層『擋板』。」
大家看向她,神情專註:「擋板?怎麽說?」
孟秋道:「說是擋板,其實相當於外麵多加一個腔室,內外開口錯開。氣體進入裝置之後,多了一次緩衝,從內部腔室進入外部腔室,從最外麵的泄氣孔排出……」
「同時,我們也可以考慮增加消音擋片,和底部屏蔽裝置。」
既然要做,就盡善盡美。
在實際試驗中,測試人員反映,加裝製退器後,射擊時,底部揚起的灰塵太大,一來容易暴露槍手位置,二來也會影響槍手視野。
至於產生的噪音,測試人員沒有把它當成主要問題來提,但是據她觀察,裝上製退器後,噪音較之前還是有一定的增大的。
孟秋拿起筆,一邊在紙上畫示意圖,一邊講解:「消音擋片可以考慮放在這個位置,至於底部屏蔽裝置……」
林亦寒幾人聽得很認真,時不時提出疑問,孟秋一一解答。
不知不覺中,明明隻是一個新人的孟秋,仿佛成了這個團隊的主導者。
*
「我和芸姐進行內部壓力和排氣量測試,林哥,王哥,李哥,你們負責觀察實際使用時製退效果和底部屏蔽裝置效果,可以嗎?」
某次組會,大家討論起接下來的工作方向和安排,林亦寒說孟秋對這個方案比較了解,讓她來說。而後,大家好像就習慣了讓她來安排大家的任務。
這次也一樣。
他們改進之後的製退器已經基本完成了,現在要進行的就是檢驗實際效果。
孟秋安排完,大家沒有異議,分成兩隊,各自去完成任務。
孟秋和韓芸的測試主要在實驗室進行,兩人就留在了實驗室裏。
她們這邊的測試很快就結束了,從她們這邊的結果來看,是達到目標的,但卻不知道實際使用效果如何。
畢竟這東西要拿出去用的,隻有經過實際檢驗,才能說有沒有成功。
兩人一邊整理實驗報告,一邊有一茬沒一茬地閑聊。其實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聊啥,心思根本不在眼前。
到了下午,在她們焦躁地等待中,門外響起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緊接著就是熟悉的聲音。
「韓芸,小孟!」
孟秋「唰」一下把實驗室門拉開,林亦寒三人小跑進來,李江手裏抱著去做測試的製退器,跟抱著什麽寶貝似的,三人臉上都是一種抑製不住的欣喜。
一見他們這副表情,孟秋和韓芸心裏便猜到了幾分,但還是不敢肯定,兩人追問:「怎麽樣,怎麽樣?成功了嗎?」
王建民一激動,家鄉話都出來了:「哎呀媽呀,效果槓槓滴!」
李江接話道:「成功了!大大的成功!」
林亦寒努力平復了一下激動的心情,給她倆說試驗結果:「綜合製退效率達到了40.6%,比我們以前研究的老m製造的那款還高0.6%!」
「真的?」孟秋和韓芸異口同聲問。
「當然!還有呢,」林亦寒繼續介紹,「聲音降低了50%,槍口火焰縮短了25%,射擊時底部灰塵也同樣大大減少!」
總而言之,這是一款製退效率超過40%,同時集消音、消焰於一體的綜合型輔助裝備。
而且,在設計時,他們就是按照國內的槍械數據來設計的,強調「通用」和「方便」,因此,按照這款製退器的數據調整比例,製造出來的製退器,可以適用國內的絕大多數槍械,比如他們國家部隊配備最多的f係列,以及z-1式槍。
王建民興奮道:「這種製退器,國外說不定都沒有!」
李江道:「就算有,我就不信他們還能比我們的效率高多少!」
對他們的成果,兩人就是這麽自信。
孟秋雖然沒那麽自信,想想之前上《自動武器》課,老師提起的這個時期幾個大國技術水平的先進程度,她覺得說不定國外還是有比他們更好的製退器。
但是怎麽說呢,他們已經在追趕了,眼下就是一大步,早晚有一天會追上,不,會超過他們!
所裏有個項目出了點問題,是材料上的事,時教授被拉去救火,一忙就是一兩個月。總算告一段落,稍微清閑了點,她就想起來被自己招進來的準學生。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