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雖然也不免覺得四爺行事過於鐵麵無情,但朝臣們若能因此緊一緊弦,他倒也的確是滿意的。他知道朝堂上的不正之風由來已久,若單單是這一迴雪災便也罷了,康熙想起這些日子收到的西北密報,策妄阿拉布坦停息了幾年,如今也開始蠢蠢欲動了。


    「罷了,」想到這兒康熙便無心再議事,他不鹹不淡地掃過他們一眼,「一切以民生為要,若噶禮能將功贖罪,朕便饒他一迴,如若不然,哼。」


    臣僚們噤聲退下後,康熙獨坐在禦座上迴想起風格迥然不同的四爺和八爺,一個嚴苛,一個寬仁,卻偏偏是兩個極端,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正是意氣風發的年紀。


    他抬起自己如今批奏摺時甚至會微微顫抖的手,皮膚上印著深深的縱橫。若是年輕的時候,他自然不怕,幾迴禦駕親征,策馬追敵千裏,他不是天性寬仁的文人皇帝,大清的國威是他在馬上一點一點打出來的。


    可如今,俗話說萬歲萬歲,然而哪個皇帝又能真正萬歲呢。


    給十公主賜婚的旨意很快下來了,配的是一家滿族大姓,家中最高的官職隻做到三品,並不算顯貴非常,但那家人和赫舍裏氏沾親帶故,是十三福晉兆佳氏能伸手關照到的位置。比起旁的公主,康熙這迴可以說是皇恩浩蕩了。


    收到四爺和十公主手信的十三喜極而泣,他注視著身旁消瘦的妻子,這一年以來十三消沉不已,兆佳氏懷著身孕陪在他身邊,多少有些吃不消,前幾月裏她產下一個男孩,可等到年底的時候,卻並不見康熙賜名。


    也許是宗人府並未上報,也許是康熙並不樂意為自己的兒子賜名,十三卻忽然覺得心中一下子放鬆起來,他撫過那兩張幹燥的信紙,忽然道,「就叫弘暾如何?」


    兆佳氏疑惑抬頭,他卻笑而不語。


    這一輩的孩子們從日,大多是各式各樣的光明之意,暾是溫暖平和的陽光,或許不若其他的字那樣日光熾盛,耀眼燦爛,卻是他這一刻最真心的想法。


    惟願吾兒魯且愚,無災無難到公卿。


    宗人府圈出來的吉日正在當年的八月裏,譬如招待駙馬和其族人這樣外頭的事雖有四爺當仁不讓,但兆佳氏和十三一同圈在府中,親嫂子如今卻無法來為十公主打理婚事。


    寶月在身份上到底也不好作為主事人出麵,便特意到十四爺府上請了完顏氏來幫忙,她們一塊兒去宮中為十公主添妝時,卻恰好遇到了九福晉董鄂氏。


    「公主養在宜妃娘娘膝下,便也算是我們九爺的親妹子。」


    九福晉朝完顏氏和寶月溫和一笑,她使人抬來幾箱珠玉,可稱上是重禮了。宜妃雖然養著十三兩個妹妹,但在宮裏也不過是多兩張吃飯的嘴罷了,若說有多麽關心,何至於十三為了兩個妹妹事事周全打算,殫精竭慮。


    何況九爺的為人大家心裏都是知道的,平日裏荒誕不經,一毛不拔,又和四爺關係極差,劍拔弩張的,如今竟也有心來關照十公主。


    寶月和完顏氏麵麵相覷,一時竟不知這是什麽意思。


    「左不過就是那點意思。」四爺聽了寶月的轉述冷笑一聲,老九向來是不見棺材不落淚的,如今巴巴的貼上來還能是有什麽好事?


    「汗阿瑪又提起虧空一事了,在十妹妹的婚事上鬆口,也是在施恩於我。」四爺從書房裏翻出許多年前的帳冊,那些泛黃的紙張上都是他從前的一腔熱血。


    「上迴也說,可還不是說說便罷了。」


    寶月不免有些心疼,想他那年和十三宵衣旰食,恨不能日日睡在戶部衙門裏,不知得罪了多少人,不少譬如九爺那樣的至今還懷恨在心,好容易查清楚了,可卻被康熙兩句話輕輕揭過,白費多少心血。


    「這迴可不一樣,」四爺輕輕撣去帳簿上頭的薄薄一層灰,他挑了挑眉,「西北那兒策妄阿拉布坦又有異動了,行軍打仗,可不能沒有錢糧。」


    第78章


    不久後康熙果然就在朝堂上借著發落噶禮一事又提起了國庫帳上的虧空來,以帳上這點銀子,西北若起了戰火,隻怕連兩三個月都支應不了。他年輕時三征準噶爾,噶爾丹自盡才過了十幾年,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就敢作亂犯上,難道是以為他年老垂暮,不敢再興戰事嗎?


    有前些年的先例在,四爺順理成章地受命接下了這個差事,這迴他算是欽差大臣,施施然便攜著聖旨在戶部中堂坐下,倒是叫官吏們紛紛想起前些年那些昏天黑地的日子來。


    四爺向來是嚴謹仔細的人,查帳絕不是隻要幾遝紙便罷了,入帳和支出的名目都要詳細列出來,還要將各地每年的帳冊分編拍號整理齊全,互相查證,但凡有錯漏之處,他都要一一叫人分說明白,一套帳目上下略無闕處了,他才滿意地放過諸位同僚。


    縱然當時叫苦連天,可帳目釐清後,好處卻是實實在在的。即便後來四爺不在戶部當值,再沒有那樣鐵血高壓的環境逼迫他們,但戶部諸人辦差時卻到底覺得便捷清晰不少。如今有這套完備的帳冊打底,隻需將這些年新的帳目依照舊法條例整理出來便是。


    理帳到底不難,難的是後續該如何催還債款,如今朝堂風氣鬆懈,總不能指望這些瞞報偷拿者到了還錢的時候便忽然良心大發,主動送還。


    有上迴的前車之鑑在,眾人也想拖一拖,再觀察觀察康熙的意思,四爺卻沒有這樣好性,康熙給他瞧過西北密報,既然皇上主意已定了,他便也有了底氣,使人從京畿一路開始一個一個的催問,一時還不上的也要當即定下一個章程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穿同人] 清穿之側福晉悠閑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玉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玉鏡並收藏[清穿同人] 清穿之側福晉悠閑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