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清穿同人] 清穿之側福晉悠閑日常 作者:飛玉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恃官高便不把旗主放在眼裏,本就是他們的不是,四爺或許還有些顧忌,但寶月卻不必非要她們一家好臉色。
納蘭氏心下不免有些惴惴,單單是寶月對他們有些成見便罷了,無非是妹妹的日子將來難過些,可若是這背後亦有雍王的意思,如今萬歲又春秋已高,他們免不了就要好好打算一番將來了,年羹堯這樣年輕,孤臣還能做得幾年呢。
用名聲換來的效果自然立竿見影,幾日後,雍親王府的側福晉性子高傲的消息傳開之餘,便是康熙將四川巡撫年羹堯的妹妹賜婚給簡親王雅爾江阿做側福晉的旨意。
雅爾江阿的先祖乃是當年和努爾哈赤一同打天下的弟弟舒爾哈齊,世襲的鐵帽子親王,前些年又被康熙委派了總管宗人府的差事,這樣顯赫的身份,卻也是八爺的擁躉。
雅爾江阿親自去求,康熙便是為了昭彰仁德,以顯示優待宗室子侄的寬厚之心,也絕沒有駁迴去的道理。
「倒是可惜。」
康熙輕嘆一口氣,他倒是真想把胤禛與年羹堯湊一湊的,年羹堯雖然驕狂了些,但也的確是個難得的青年才俊。隻是既然兩個都沒這意思,他也不必自討沒趣。康熙抻了抻有些僵直的右手,放下硃筆,可沒有奴才挑主子的道理,驕狂太過,就是目中無人了。
在二廢太子這樣的關鍵時候,這樣快就給八爺一黨這樣大的臉麵,自然也不是康熙樂見的局麵,八賢王就好似那吹而又生的春草,仿佛什麽樣的事也無法將他徹底壓彎下去。
乘著這時候康熙被迫抬舉了八爺的那點不情不願的心思,四爺便抓準機會,有意無意地在康熙麵前提起了十公主的婚嫁事宜。
「難為你為她操心,你一向是和十三要好的。」康熙仿佛才想起來自己有個正值嫁齡的女兒,不置可否地誇了一句四爺。
一旁侍奉的魏珠立刻低眉順眼地端著玉壺上前,「王爺,奴才給您添茶。」
「不敢勞動公公。」
四爺明白這是康熙這是趕客的意思了,他連忙辭讓,很識相地告退了。
縱然康熙一時心中不悅,可等他緩過神來,四爺的行為到底是出於兄弟手足之情,十公主的婚嫁事宜可不像與年羹堯聯姻,不會觸動到康熙那根被人覬覦手中權柄的弦。
迴了圓明園裏說起這事的時候,四爺想起十三便沉沉嘆了口氣,「我如今自身難保,也幫不得十三什麽了,十公主的事便由我來周全了,也算是盡我一份心。」
「我使人打通了關節,雖然無法令他們兄妹相見,但為他們帶一二手信來往應當不難。若十公主的婚事萬歲鬆口了,咱們便私下告知十三,對他而言,若有個好消息來,也許比旁的什麽家用物什都要強。」
寶月揉開他的眉頭,輕聲細語地寬慰他。
十三便如同那經雪歷霜的寒梅,隻是對他而言,這一個冬天實在太長了。
真正叫這件事塵埃落定的,卻是翻了年後揭開的一件大案子。
人常說瑞雪兆豐年,可若是這雪連綿不絕、終日不歇,這個本就難熬的冬日對百姓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縱然康熙很快下令遭災的山西等地開放倉糧,搭起暖棚,用盡全力賑濟災民,但噶禮發還迴來的摺子卻叫康熙在朝堂上勃然大怒。
「朕歷年以來減免了多少賦稅,為的就是藏富於民,山西這樣富足的地方,也敢報倉中無糧?爾等空食爵祿,若非遭逢大災,真不知朕何時才能睜開眼睛!朕滿心體恤百姓,未曾想民卒難沐聖恩,竟還要平白遭到你們的盤剝!」
朝臣們在玉陛前顫顫巍巍地跪了一地,一時間隻聽到朝珠碰撞的聲響,無一人再敢出聲辯白。
如今再多說也是無益,國庫虧空也並非一日兩日的事了,四爺想將話題轉迴真正緊要的賑災上來,卻又不願那些為庸碌無為的朝臣們解圍,反倒是八爺先聲奪人地寬慰起康熙來。
「仰賴汗阿瑪聖德昭彰,天下萬民鹹被聖澤,如今承平日久,自然是明君賢臣,堯舜之治。」他低眉順眼,語氣平和道,「汗阿瑪的德行上感於天,本朝歷年以來幾乎從無大災,正是上天認可的緣故。若說此次,想來也不過是因為去歲廢太子的狂悖行徑叫上蒼動怒,汗阿瑪萬不可為此傷懷,累及聖躬。」
四爺麵無表情,在心底冷笑一聲,老八到底是牙尖嘴利,為了給這一幫大臣們施恩,連這樣的話也能說出來。明君賢臣,意思也就是說若手底下都是一幫貪官,康熙這個皇帝也做的不如何了?
再說因為廢太子的行徑才至於天人感應,上蒼震怒,那就更可笑了。事情都快過去一年了,如今才遲遲降災,莫非是什麽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規矩麽。他是從來不信天人感應這一套的,文景之治、貞觀盛世,哪一個不是三代以下數得到的英明帝王,老天爺亦不曾在降下天災時顧惜他們。
康熙卻被八爺這一番話說的怒氣漸消,見龍顏稍悅,朝臣們的神情也跟著漸漸放鬆下來。四爺抬了抬眼皮,便適時上奏道,「眼下最要緊的還是從周邊的州縣調撥錢糧,噶禮貪瀆欺瞞之罪,待災情平息,再處以極刑不遲。」
四爺這番話霎時將群臣一懾,他話裏的寒意就像麵上的神色一樣冰冷無情,在他口中,噶禮的腦袋已然是個寄存物品了。處在康熙盛世,習慣了寬仁之風的朝臣們一時隻覺得背脊發涼,才稍稍放鬆的神情又重新凝滯起來。
納蘭氏心下不免有些惴惴,單單是寶月對他們有些成見便罷了,無非是妹妹的日子將來難過些,可若是這背後亦有雍王的意思,如今萬歲又春秋已高,他們免不了就要好好打算一番將來了,年羹堯這樣年輕,孤臣還能做得幾年呢。
用名聲換來的效果自然立竿見影,幾日後,雍親王府的側福晉性子高傲的消息傳開之餘,便是康熙將四川巡撫年羹堯的妹妹賜婚給簡親王雅爾江阿做側福晉的旨意。
雅爾江阿的先祖乃是當年和努爾哈赤一同打天下的弟弟舒爾哈齊,世襲的鐵帽子親王,前些年又被康熙委派了總管宗人府的差事,這樣顯赫的身份,卻也是八爺的擁躉。
雅爾江阿親自去求,康熙便是為了昭彰仁德,以顯示優待宗室子侄的寬厚之心,也絕沒有駁迴去的道理。
「倒是可惜。」
康熙輕嘆一口氣,他倒是真想把胤禛與年羹堯湊一湊的,年羹堯雖然驕狂了些,但也的確是個難得的青年才俊。隻是既然兩個都沒這意思,他也不必自討沒趣。康熙抻了抻有些僵直的右手,放下硃筆,可沒有奴才挑主子的道理,驕狂太過,就是目中無人了。
在二廢太子這樣的關鍵時候,這樣快就給八爺一黨這樣大的臉麵,自然也不是康熙樂見的局麵,八賢王就好似那吹而又生的春草,仿佛什麽樣的事也無法將他徹底壓彎下去。
乘著這時候康熙被迫抬舉了八爺的那點不情不願的心思,四爺便抓準機會,有意無意地在康熙麵前提起了十公主的婚嫁事宜。
「難為你為她操心,你一向是和十三要好的。」康熙仿佛才想起來自己有個正值嫁齡的女兒,不置可否地誇了一句四爺。
一旁侍奉的魏珠立刻低眉順眼地端著玉壺上前,「王爺,奴才給您添茶。」
「不敢勞動公公。」
四爺明白這是康熙這是趕客的意思了,他連忙辭讓,很識相地告退了。
縱然康熙一時心中不悅,可等他緩過神來,四爺的行為到底是出於兄弟手足之情,十公主的婚嫁事宜可不像與年羹堯聯姻,不會觸動到康熙那根被人覬覦手中權柄的弦。
迴了圓明園裏說起這事的時候,四爺想起十三便沉沉嘆了口氣,「我如今自身難保,也幫不得十三什麽了,十公主的事便由我來周全了,也算是盡我一份心。」
「我使人打通了關節,雖然無法令他們兄妹相見,但為他們帶一二手信來往應當不難。若十公主的婚事萬歲鬆口了,咱們便私下告知十三,對他而言,若有個好消息來,也許比旁的什麽家用物什都要強。」
寶月揉開他的眉頭,輕聲細語地寬慰他。
十三便如同那經雪歷霜的寒梅,隻是對他而言,這一個冬天實在太長了。
真正叫這件事塵埃落定的,卻是翻了年後揭開的一件大案子。
人常說瑞雪兆豐年,可若是這雪連綿不絕、終日不歇,這個本就難熬的冬日對百姓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縱然康熙很快下令遭災的山西等地開放倉糧,搭起暖棚,用盡全力賑濟災民,但噶禮發還迴來的摺子卻叫康熙在朝堂上勃然大怒。
「朕歷年以來減免了多少賦稅,為的就是藏富於民,山西這樣富足的地方,也敢報倉中無糧?爾等空食爵祿,若非遭逢大災,真不知朕何時才能睜開眼睛!朕滿心體恤百姓,未曾想民卒難沐聖恩,竟還要平白遭到你們的盤剝!」
朝臣們在玉陛前顫顫巍巍地跪了一地,一時間隻聽到朝珠碰撞的聲響,無一人再敢出聲辯白。
如今再多說也是無益,國庫虧空也並非一日兩日的事了,四爺想將話題轉迴真正緊要的賑災上來,卻又不願那些為庸碌無為的朝臣們解圍,反倒是八爺先聲奪人地寬慰起康熙來。
「仰賴汗阿瑪聖德昭彰,天下萬民鹹被聖澤,如今承平日久,自然是明君賢臣,堯舜之治。」他低眉順眼,語氣平和道,「汗阿瑪的德行上感於天,本朝歷年以來幾乎從無大災,正是上天認可的緣故。若說此次,想來也不過是因為去歲廢太子的狂悖行徑叫上蒼動怒,汗阿瑪萬不可為此傷懷,累及聖躬。」
四爺麵無表情,在心底冷笑一聲,老八到底是牙尖嘴利,為了給這一幫大臣們施恩,連這樣的話也能說出來。明君賢臣,意思也就是說若手底下都是一幫貪官,康熙這個皇帝也做的不如何了?
再說因為廢太子的行徑才至於天人感應,上蒼震怒,那就更可笑了。事情都快過去一年了,如今才遲遲降災,莫非是什麽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規矩麽。他是從來不信天人感應這一套的,文景之治、貞觀盛世,哪一個不是三代以下數得到的英明帝王,老天爺亦不曾在降下天災時顧惜他們。
康熙卻被八爺這一番話說的怒氣漸消,見龍顏稍悅,朝臣們的神情也跟著漸漸放鬆下來。四爺抬了抬眼皮,便適時上奏道,「眼下最要緊的還是從周邊的州縣調撥錢糧,噶禮貪瀆欺瞞之罪,待災情平息,再處以極刑不遲。」
四爺這番話霎時將群臣一懾,他話裏的寒意就像麵上的神色一樣冰冷無情,在他口中,噶禮的腦袋已然是個寄存物品了。處在康熙盛世,習慣了寬仁之風的朝臣們一時隻覺得背脊發涼,才稍稍放鬆的神情又重新凝滯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