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頁
[清穿同人] 清穿之側福晉悠閑日常 作者:飛玉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四爺心中隻覺得五味雜陳,實在是天意作弄,時運不濟。
倉津紅著眼睛和四爺將十三扶起,操著一口並不熟練的滿文向十三告罪,「都是我的錯,沒有照顧好公主。」
十三送溫恪公主出嫁時,倉津還一句滿文也不會說,十三為了妹妹,將就他著用蒙語同他交流,如今倉津的滿語雖不熟練,卻並不吞吐。
四爺也聽公主府的下人們說,公主和駙馬感情素來很好,倉津的滿語還是公主一字一句教的。
十三敏銳,自然也發現了,漠南諸部是蒙古部族中更親近大清的一支,族人驍勇團結,族中沒有戰亂,妹妹雖然遠嫁,卻和駙馬感情很好。他心中稍感安慰之餘,卻突然感受到了一種無力。
這種無力就如同他因為太子的事閑賦在府裏時一樣,他茫然向四周望去,不知事情到了這個地步究竟是誰的錯,他又能去怪誰。是怪自己不爭氣,還是怪天意弄人?
他強撐著進府,給妹妹上了一炷香。倉津在一旁註視著溫恪公主的棺木,他個子很高,也很壯實,腰間掛著白緞,麻繩,他喃喃自語,「長生天會保佑公主,和我們的女兒。」
他們木木地站在燃燒的灰燼和濃厚香料的煙燎之中,而他們共同牽掛的人已在麵前這窄窄一方棺木中永遠的睡去了。
十三接過四爺遞來的茶,紅著眼眶地看了四爺一眼便一口飲盡,他顫抖著向倉津問起自己兩個侄女,「兩個孩子呢,可還健康嗎?」
「她們不像公主,」這個高大的男人用妻子的語言生疏地憋出一個很奇怪的形容來,「很吵鬧,像風卷著沙子。」
漠南風沙很大,尤其一到晚上,就像飢餓的野獸在怒號哭泣,從繁榮豐沛的中原而來的□□公主很不習慣。
他們語言不通,他無法陪她說話,她很寂寞,於是高貴的公主便在每一個這樣吵鬧的夜晚教他讀滿文、漢文,如同垂青於牧羊少年的天女,讓滿是風沙的漠南開出了中原才有的鮮花。
她說他們部落的故事很兇殘,如果是女兒,聽了會驚嚇和哭泣,要讓他學會中原的文字,和她一起聽她帶來的奴隸講故事,以後再講給他們的孩子聽——可漢文實在太難了,他最終還是沒有學會。
公主很溫柔、很聰慧,正如她所說的,他們的孩子真的是女兒,也真的在不停的哭泣,可他還沒有學會講中原的故事。
和笨拙,不知所雲的駙馬不同,溫恪公主從京城帶來的侍女很明白十三話裏的意思,已經機靈地領著十三爺往兩位小郡主的房間去了。
十三見過家中幾個女兒剛出生的樣子,可這兩個小小的,孤苦伶仃地在床上無助哭泣的孩子卻比他的女兒們還要小很多,十三甚至擔心她們瘦弱單薄的身軀支不起小小的頭顱。
她們還這樣小,瘦弱的一陣風都有可能要了她們的命。可是,和溫恪同齡的倉津也隻有二十歲,如果還要嫁來一位公主或者郡主,或是要娶他們部落裏的哪個女人,這兩個年幼的孩子要怎麽辦呢。
十三沉默著走到靈堂前,他看著愣愣站在棺木前的倉津,忽然開口問道,「你有別的妾室和孩子嗎?」
「不,不,」倉津吃驚地筆劃,他原本就不流利的滿文更加顛倒起來,「長生天保佑,我們、發誓。」
十三大約懂了,他多日未曾休息,被倉津混亂的滿文弄得更加頭疼,他換了蒙語,「你可以說蒙古話,我聽得懂。」
皇子們都要對太後盡孝,加上康熙對孩子們的嚴格要求,除卻少數幾個,他們無不是滿漢蒙三文俱通。
倉津聽了這話,卻忽然帶著一種憤怒地眼神看向他,卻對上了十三那雙和溫恪一模一樣,共同來自於已故敏妃娘娘的多情眼。
他很快泄了氣,變迴方才那愣愣木木的樣子,「我說中原話,答應了公主。」
他說的很慢,幾乎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往外吐,咬字卻稱得上標準。
「既然對長生天發了誓,就不能違背了。」十三皺眉忍著頭痛,也不在乎他要說什麽話,隻想著如何妥善地安排好妹妹留下的女兒。
倉津不明白他的意思,理所當然地點了點頭。
「即便她已經......走了。」十三艱澀地從心中吐出那兩個字。
「公主隻是迴到了長生天的懷抱,每個人、我將來也會迴到那裏,和誓言又有什麽關係。」
第59章
十三怔怔抬頭,仔細打量了倉津一翻,他一時沉默,隻覺得嗓子被什麽東西粘住了。如果溫恪如今還活著,他聽了應當會很高興的,隻是到了現在,還有什麽用呢?
在一邊旁聽的四爺明白了十三的意思,他跟著開口,用蒙語道,「既然如此,待公主的棺槨下葬後,恩赫阿木古朗汗將會在禦帳中召見你,你就按照我們所說的,迴答他的問題。」
四爺和十三細細地同倉津交代起來,他們用蒙語,倉津這個真正的蒙古人卻像遵守無可違逆的教條一樣,固執地用著滿文。
鬥轉星移,很快就到了山陵閉合的那一日。
「溫恪的駙馬到了?宣他進來吧。」康熙放下手中的摺子,示意粱九功請人進來。
「公主留下的孩子們可好?」康熙慈祥和藹,體貼地用流利的蒙語朝他發問。
倉津用滿族人的禮節朝康熙行了一禮,用同樣流利的滿語恭敬地迴復上座的皇帝,「多謝仁慈的皇上關懷,兩位郡主都好,陛下和公主的恩德,翁牛特部將永遠銘記於心。」
倉津紅著眼睛和四爺將十三扶起,操著一口並不熟練的滿文向十三告罪,「都是我的錯,沒有照顧好公主。」
十三送溫恪公主出嫁時,倉津還一句滿文也不會說,十三為了妹妹,將就他著用蒙語同他交流,如今倉津的滿語雖不熟練,卻並不吞吐。
四爺也聽公主府的下人們說,公主和駙馬感情素來很好,倉津的滿語還是公主一字一句教的。
十三敏銳,自然也發現了,漠南諸部是蒙古部族中更親近大清的一支,族人驍勇團結,族中沒有戰亂,妹妹雖然遠嫁,卻和駙馬感情很好。他心中稍感安慰之餘,卻突然感受到了一種無力。
這種無力就如同他因為太子的事閑賦在府裏時一樣,他茫然向四周望去,不知事情到了這個地步究竟是誰的錯,他又能去怪誰。是怪自己不爭氣,還是怪天意弄人?
他強撐著進府,給妹妹上了一炷香。倉津在一旁註視著溫恪公主的棺木,他個子很高,也很壯實,腰間掛著白緞,麻繩,他喃喃自語,「長生天會保佑公主,和我們的女兒。」
他們木木地站在燃燒的灰燼和濃厚香料的煙燎之中,而他們共同牽掛的人已在麵前這窄窄一方棺木中永遠的睡去了。
十三接過四爺遞來的茶,紅著眼眶地看了四爺一眼便一口飲盡,他顫抖著向倉津問起自己兩個侄女,「兩個孩子呢,可還健康嗎?」
「她們不像公主,」這個高大的男人用妻子的語言生疏地憋出一個很奇怪的形容來,「很吵鬧,像風卷著沙子。」
漠南風沙很大,尤其一到晚上,就像飢餓的野獸在怒號哭泣,從繁榮豐沛的中原而來的□□公主很不習慣。
他們語言不通,他無法陪她說話,她很寂寞,於是高貴的公主便在每一個這樣吵鬧的夜晚教他讀滿文、漢文,如同垂青於牧羊少年的天女,讓滿是風沙的漠南開出了中原才有的鮮花。
她說他們部落的故事很兇殘,如果是女兒,聽了會驚嚇和哭泣,要讓他學會中原的文字,和她一起聽她帶來的奴隸講故事,以後再講給他們的孩子聽——可漢文實在太難了,他最終還是沒有學會。
公主很溫柔、很聰慧,正如她所說的,他們的孩子真的是女兒,也真的在不停的哭泣,可他還沒有學會講中原的故事。
和笨拙,不知所雲的駙馬不同,溫恪公主從京城帶來的侍女很明白十三話裏的意思,已經機靈地領著十三爺往兩位小郡主的房間去了。
十三見過家中幾個女兒剛出生的樣子,可這兩個小小的,孤苦伶仃地在床上無助哭泣的孩子卻比他的女兒們還要小很多,十三甚至擔心她們瘦弱單薄的身軀支不起小小的頭顱。
她們還這樣小,瘦弱的一陣風都有可能要了她們的命。可是,和溫恪同齡的倉津也隻有二十歲,如果還要嫁來一位公主或者郡主,或是要娶他們部落裏的哪個女人,這兩個年幼的孩子要怎麽辦呢。
十三沉默著走到靈堂前,他看著愣愣站在棺木前的倉津,忽然開口問道,「你有別的妾室和孩子嗎?」
「不,不,」倉津吃驚地筆劃,他原本就不流利的滿文更加顛倒起來,「長生天保佑,我們、發誓。」
十三大約懂了,他多日未曾休息,被倉津混亂的滿文弄得更加頭疼,他換了蒙語,「你可以說蒙古話,我聽得懂。」
皇子們都要對太後盡孝,加上康熙對孩子們的嚴格要求,除卻少數幾個,他們無不是滿漢蒙三文俱通。
倉津聽了這話,卻忽然帶著一種憤怒地眼神看向他,卻對上了十三那雙和溫恪一模一樣,共同來自於已故敏妃娘娘的多情眼。
他很快泄了氣,變迴方才那愣愣木木的樣子,「我說中原話,答應了公主。」
他說的很慢,幾乎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往外吐,咬字卻稱得上標準。
「既然對長生天發了誓,就不能違背了。」十三皺眉忍著頭痛,也不在乎他要說什麽話,隻想著如何妥善地安排好妹妹留下的女兒。
倉津不明白他的意思,理所當然地點了點頭。
「即便她已經......走了。」十三艱澀地從心中吐出那兩個字。
「公主隻是迴到了長生天的懷抱,每個人、我將來也會迴到那裏,和誓言又有什麽關係。」
第59章
十三怔怔抬頭,仔細打量了倉津一翻,他一時沉默,隻覺得嗓子被什麽東西粘住了。如果溫恪如今還活著,他聽了應當會很高興的,隻是到了現在,還有什麽用呢?
在一邊旁聽的四爺明白了十三的意思,他跟著開口,用蒙語道,「既然如此,待公主的棺槨下葬後,恩赫阿木古朗汗將會在禦帳中召見你,你就按照我們所說的,迴答他的問題。」
四爺和十三細細地同倉津交代起來,他們用蒙語,倉津這個真正的蒙古人卻像遵守無可違逆的教條一樣,固執地用著滿文。
鬥轉星移,很快就到了山陵閉合的那一日。
「溫恪的駙馬到了?宣他進來吧。」康熙放下手中的摺子,示意粱九功請人進來。
「公主留下的孩子們可好?」康熙慈祥和藹,體貼地用流利的蒙語朝他發問。
倉津用滿族人的禮節朝康熙行了一禮,用同樣流利的滿語恭敬地迴復上座的皇帝,「多謝仁慈的皇上關懷,兩位郡主都好,陛下和公主的恩德,翁牛特部將永遠銘記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