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康熙這兩年顯然比之前敏感多疑了不少,他又向來忌憚胤祺同蒙古各部接觸頗深,所以,他們這次是否能達成目的,還尚且是一個未知數。
接下來,難免要少不了一通博弈了。
第117章 五福晉117
此次山東救災之事,讓康熙和滿朝文武清晰認識到了墾荒開發和土地利用率的重要性,尤其是北方地區。
南方在歷朝歷代都是天下聞名糧倉的存在,那裏土地相對肥沃,水源充沛,氣候條件也適宜種地,但有一個問題是,南方雖然耕地相對較多,但人口密集度也高,人均糧食產量也堪堪夠百姓們餬口而已,別說出現像山東這種大災,小災都根本無法自顧。
康熙看著戶部最新提交上來的新增人口與耕地統計的數據,眉頭緊皺,人地矛盾如今又嚴重了不少,若是再任其發展下去,定會成為朝廷的隱患。
他放下手中的奏摺,看著下首的一眾大臣,問道:「你們對此都有什麽想法?」
眾大臣麵麵相覷,顯然一時之間誰也沒有好的法子。
康熙看向下首的張廷玉,直接點名道:「張廷玉,你在農事學堂也待了好幾年了,你先來說說吧。」
張廷玉聞言,忙拱手迴道:「迴稟皇上,微臣慚愧,學藝不精,隻算是有些拙見,不知能否可行。
康熙擺了擺手,說道:「無妨,說來聽聽便是。」
張廷玉組織了下語言,開口道:「南方的土地既然開發的差不多了,那也隻有在土地利用率上下功夫了,但南方地區和北方不同,南方因氣候溫暖和生長季節長的原因,多熟製複種模式也早已經發展很成熟了,這一點想必戶部和農政司的同僚都很清楚。」
朝堂上不少大臣都下意識跟著點了點頭,這裏不止是戶部和農政司的人,還有一些去南方外放任職過的官員,都曾身為一方父母官,對這些自然也都有所了解的。
在南方雙稻一年兩熟的種植模式在前朝就已經很普遍了,部分地區比如像廣東、福建等地還形成了麥、稻、稻,或油菜、稻、麥的三熟製,複種指數可謂是大為提高。
這也是南方地區向來富碩的原因。
隻是,旁邊一位大臣不解地問道:「張大人這話是何意,南方土地利用率既然已如此之高,哪裏還有提高的餘地,又談何在這方麵下功夫呢?」
眾人也紛紛點頭附和,康熙也不由看了過來。
張廷玉在滿朝文武質疑的目光中,不慌不忙地講道:「方才咱們說的這些都是指南方的傳統農業區,但據微臣所知,南方還有不少的山區、半山區或丘陵地區土地貧瘠的地區,這些地方也是可以利用起來的,微臣記得之前五福晉在課堂曾提過一個理念,叫『雜糧南傳』。」
「像玉米和番薯這種雜糧,種植時對土地要求沒這麽高,而且產量又不低,倒是可以暫時緩解民食的問題。」
這話一落,眾人不由也思考了起來,特別經歷過此次山東災情,大家對玉米和番薯能活命之事算是有了深刻的認知,南方那些山區土地本來就不適合種水稻和小麥,若是用來種植這對土地沒這麽高的『雜糧』,倒也不失為一個好的法子。
張廷玉見眾人理解了,也沒再多說什麽,而是話鋒一轉道:「至於北方的土地,據微臣所知,黑龍江軍屯田的產量並不是很可觀,微臣覺得倒是可以從這一塊好好發發力。」
康熙聽到這話,下意識抬頭看了張廷玉一眼。
黑龍江寒地黑土,滋養天成,目前是以八旗官兵為主的官莊旗地、官田為主要形式進行屯田開墾。
但由於當地地寒霜早,霜凍災害等情況較為常見,再加之當地的農耕技術比較落後,官兵也不諳耕種之事,所以,屯田開墾根本滿足不了基本需求,大部分軍糧仍需由盛京、吉林遠道運送而來。
但那裏土地如此廣闊,若是能充分地利用起來,前景確實很是樂觀,旁的先不說,若是能實現自給自足,至少盛京、吉林等地就不用再給其供應軍糧了。
可現下最重要的問題是,當地情況比較複雜棘手,像『地寒霜早,霜凍災害』這些情況,現下根本就沒有很好的應對之策,那談何提高當地的農作物產量。
康熙沉思片刻,問道:「你既已提出,可是有什麽法子?」
張廷玉搖了搖頭:「迴稟皇上,微臣有愧,這些前朝並沒有先例,微臣在種地一事上也隻是學了些皮毛,像這種需深度探索鑽研之事,更是做不來,也沒這方麵天賦。」
至於誰有這方麵天賦,那則不言而喻了,滿朝文武腦子裏都同時閃過了一個人,五福晉!
像這種需開闢農業先河之事,若說真有人能做成,想必也隻有她了吧。
這點旁人都能想到,康熙自是也不例外,他不由又想到胤祺昨個遞上來的摺子,心裏越發不確定了起來。
朝會結束後,康熙單獨留下了李光地、張英和馬齊幾位大臣,商議政事。
他也沒兜圈子,直接把從蒙古那邊遞來的摺子拿出來,讓他們輪番傳閱著看。
這摺子是安清的二哥色布騰多爾濟遞上來的,近幾年來,他們在蒙古各部之間穿梭,在蒙古各地傳授農耕之事基本完成了,他這次上摺子是想請命,去嚐試治理前些年因蒙古各部墾荒不當造成的草場生態退化問題,其中最為嚴重的便是草原鹽漬化。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接下來,難免要少不了一通博弈了。
第117章 五福晉117
此次山東救災之事,讓康熙和滿朝文武清晰認識到了墾荒開發和土地利用率的重要性,尤其是北方地區。
南方在歷朝歷代都是天下聞名糧倉的存在,那裏土地相對肥沃,水源充沛,氣候條件也適宜種地,但有一個問題是,南方雖然耕地相對較多,但人口密集度也高,人均糧食產量也堪堪夠百姓們餬口而已,別說出現像山東這種大災,小災都根本無法自顧。
康熙看著戶部最新提交上來的新增人口與耕地統計的數據,眉頭緊皺,人地矛盾如今又嚴重了不少,若是再任其發展下去,定會成為朝廷的隱患。
他放下手中的奏摺,看著下首的一眾大臣,問道:「你們對此都有什麽想法?」
眾大臣麵麵相覷,顯然一時之間誰也沒有好的法子。
康熙看向下首的張廷玉,直接點名道:「張廷玉,你在農事學堂也待了好幾年了,你先來說說吧。」
張廷玉聞言,忙拱手迴道:「迴稟皇上,微臣慚愧,學藝不精,隻算是有些拙見,不知能否可行。
康熙擺了擺手,說道:「無妨,說來聽聽便是。」
張廷玉組織了下語言,開口道:「南方的土地既然開發的差不多了,那也隻有在土地利用率上下功夫了,但南方地區和北方不同,南方因氣候溫暖和生長季節長的原因,多熟製複種模式也早已經發展很成熟了,這一點想必戶部和農政司的同僚都很清楚。」
朝堂上不少大臣都下意識跟著點了點頭,這裏不止是戶部和農政司的人,還有一些去南方外放任職過的官員,都曾身為一方父母官,對這些自然也都有所了解的。
在南方雙稻一年兩熟的種植模式在前朝就已經很普遍了,部分地區比如像廣東、福建等地還形成了麥、稻、稻,或油菜、稻、麥的三熟製,複種指數可謂是大為提高。
這也是南方地區向來富碩的原因。
隻是,旁邊一位大臣不解地問道:「張大人這話是何意,南方土地利用率既然已如此之高,哪裏還有提高的餘地,又談何在這方麵下功夫呢?」
眾人也紛紛點頭附和,康熙也不由看了過來。
張廷玉在滿朝文武質疑的目光中,不慌不忙地講道:「方才咱們說的這些都是指南方的傳統農業區,但據微臣所知,南方還有不少的山區、半山區或丘陵地區土地貧瘠的地區,這些地方也是可以利用起來的,微臣記得之前五福晉在課堂曾提過一個理念,叫『雜糧南傳』。」
「像玉米和番薯這種雜糧,種植時對土地要求沒這麽高,而且產量又不低,倒是可以暫時緩解民食的問題。」
這話一落,眾人不由也思考了起來,特別經歷過此次山東災情,大家對玉米和番薯能活命之事算是有了深刻的認知,南方那些山區土地本來就不適合種水稻和小麥,若是用來種植這對土地沒這麽高的『雜糧』,倒也不失為一個好的法子。
張廷玉見眾人理解了,也沒再多說什麽,而是話鋒一轉道:「至於北方的土地,據微臣所知,黑龍江軍屯田的產量並不是很可觀,微臣覺得倒是可以從這一塊好好發發力。」
康熙聽到這話,下意識抬頭看了張廷玉一眼。
黑龍江寒地黑土,滋養天成,目前是以八旗官兵為主的官莊旗地、官田為主要形式進行屯田開墾。
但由於當地地寒霜早,霜凍災害等情況較為常見,再加之當地的農耕技術比較落後,官兵也不諳耕種之事,所以,屯田開墾根本滿足不了基本需求,大部分軍糧仍需由盛京、吉林遠道運送而來。
但那裏土地如此廣闊,若是能充分地利用起來,前景確實很是樂觀,旁的先不說,若是能實現自給自足,至少盛京、吉林等地就不用再給其供應軍糧了。
可現下最重要的問題是,當地情況比較複雜棘手,像『地寒霜早,霜凍災害』這些情況,現下根本就沒有很好的應對之策,那談何提高當地的農作物產量。
康熙沉思片刻,問道:「你既已提出,可是有什麽法子?」
張廷玉搖了搖頭:「迴稟皇上,微臣有愧,這些前朝並沒有先例,微臣在種地一事上也隻是學了些皮毛,像這種需深度探索鑽研之事,更是做不來,也沒這方麵天賦。」
至於誰有這方麵天賦,那則不言而喻了,滿朝文武腦子裏都同時閃過了一個人,五福晉!
像這種需開闢農業先河之事,若說真有人能做成,想必也隻有她了吧。
這點旁人都能想到,康熙自是也不例外,他不由又想到胤祺昨個遞上來的摺子,心裏越發不確定了起來。
朝會結束後,康熙單獨留下了李光地、張英和馬齊幾位大臣,商議政事。
他也沒兜圈子,直接把從蒙古那邊遞來的摺子拿出來,讓他們輪番傳閱著看。
這摺子是安清的二哥色布騰多爾濟遞上來的,近幾年來,他們在蒙古各部之間穿梭,在蒙古各地傳授農耕之事基本完成了,他這次上摺子是想請命,去嚐試治理前些年因蒙古各部墾荒不當造成的草場生態退化問題,其中最為嚴重的便是草原鹽漬化。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