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穿越娘子重生兒,春風十裏伴崽行 作者:橘香襲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氏聽到顏麵二字,頓時就炸了:「唐品山,你一個窮酸有何資格提顏麵,以前若不是我家掏銀子給你請郎中治病,你早就死在客棧裏,還不知道被城外亂墳崗上的哪條野狗吃得隻剩白骨,還有你今天的唐大人在這吆五喝六。」
唐品山聞言臉皮抽搐、雙拳緊握,片刻後才壓低聲音咬牙道:「以前的事提起作甚,我已經娶你為妻,還讓你娘家妻舅在城外開起酒樓客棧,足以還你家救命之恩!」說罷起身拂袖而去,對劉氏再也不看一眼!
二十年前他赴京趕考,一路頂風冒雪,還未進城就病倒客棧,病來如山倒,花光銀錢。
同行學子都束手無策,是客棧夫妻重金求醫,又精心照顧才活轉過來。
唐品山感恩,娶了客棧夫妻的女兒劉氏為妻,又在嶽家支持下謀了欽天監的差事,兩家相處融洽。
可劉氏短視又心狠,脾氣不好,稍微不悅就以恩人身份要挾。
幾十來夫妻感情就消磨殆盡,隻剩兒女責任,幸好還有一個老家來的萍娘得以寬慰。
正因為如此,唐品山才對孫家婚事如此反感,他不想唐玉書也步自己的後塵。
看著唐品山摔門而出,劉氏臉色蒼白,身體一軟,好像渾身力氣都沒了,頓時癱坐在椅子上。
這個沒有心的男人,自己跟著他吃苦受累生兒育女幾十年,還隻是還恩!
唐二郎早就等在外麵,見父親氣沖沖離開,他趕緊進來,看見劉氏軟成一團,忙上前扶起:「母親,你怎麽了?」
劉氏看見小兒子,頓時有了依靠,一把拉住唐二郎的手臂就開始哭泣:「二郎,你那狠心的爹不是人,他真不是人!」
父母吵吵鬧鬧幾十年,唐二郎早就看膩,此時被母親拉著,隻能好言相勸:「母親,父親隻是抹不開麵子,等到大哥迴來,孫家幫忙謀到實缺,父親就無話可說了,到那時候定會低頭給娘賠不是!」
一想到大兒,劉氏又來了精神,她三兩下擦幹淨臉上淚水道:「是了,你爹不管,還有娘在,娘定要幫你和大郎立起家業。」
唐二郎順勢問道:「孫家和三郎的八字庚貼可換成?」
「當然是上好的姻緣,還是城裏上善大師看過的。」
因為自己一力促成的婚事,攆走安氏、唐牧也改姓秦,孫家很滿意,不僅封了紅包還送了一副頭麵首飾,而且是眼下京中最時興的鳳頭雪雲光珠釵,百兩銀子都不一定能定上。
自己出門也總算有一套能上檯麵的首飾了。
也不怪劉氏心中苦悶,遇上一個不管家事隻要麵子的男人,她隻能一心盤算。
在唐品山眼中,唐家事事如意。
大兒唐景瑞任官在外,二兒唐景林的差事辦得也好,小閨女唐月熙雖然要備嫁妝,可年紀還小,那也是以後的事。
隻有一個病母長年臥床,那也是妾室萍娘在貼身伺候,每月無非多花幾兩銀子買藥。
可是劉氏卻知道管家的苦。
大兒在西南任著縣令已經三年,聽說那裏是民風彪悍,土地貧瘠,遍布螞蝗蚊蟲的蠻荒之地,就連縣令下鄉斷案都得穿草鞋爬山。
每月俸祿微薄,養不起師爺班役,還得家裏補貼。
近來書信裏雖然沒有提要家裏找關係迴京,可想晨昏定省伺奉父母雙親的殷殷之心躍然紙上。
兒子十年寒窗苦讀考中進士,眼下在外受苦,她這個當娘的同樣難受。
若不趁著迴京訴職上下走動,另找富庶之地或者在京中留下,明年就要繼續外放。
富庶之地不好找,留京也難。
京城中什麽都不多,唯獨官多,排班候補的進士大有人在,有人甚至坐著冷板凳等上數年。
唐品山隻是六品官,人微言輕,又是孤傲性子死活不願意求人。
若是廣安伯府出麵就不同了,至少可以在京官中選一實缺,把大兒留下,一家子不用再骨肉分離。
二郎景林雖然在身邊,可從小天天跟一群小子在坊中廝混,學業無用,勉強考上童生,就連秀才都沒有考過。
現在二十三歲還隻能在工部轄下的工地當小管事,每月交到公中的錢還不夠夫妻倆的飯食。
唐品山隻是六品閑官,每月俸祿拿著死銀子,守著一個清水衙門,冬無碳敬、夏無冰敬。
若不是劉氏娘家時不時補貼一二,另外嫁妝鋪子掙些銀錢,就唐品山那點俸祿銀子要養活一大家子人,日子定要過得無比艱難。
大郎二郎已經成親,馬上又該給年滿十四的閨女相看親事、置辦嫁妝。
唐月熙是夫妻倆唯一的女子,年紀漸大,還要添置首飾衣衫才好出門。
要想以後在婆家過得舒心,一筆豐厚些的嫁妝總是要有的。
最主要的是,唐家人多屋少。
手中銀錢沒有多餘,京城裏的大房子更是緊缺,尤其是官員聚集的順安坊。
唐品山身為六品官,好不容易才搬進順安坊,得到這處兩進帶個小跨院的房子。
唐玉書母子現在住的小跨院原本是大郎夫妻的院子。
若是母子住著不走,等到唐大郎夫妻年底再帶著倆個孩子迴來,就隻能將主院正房騰出一間。
前院住著丫鬟婆子,主院正房除去唐品山劉氏夫妻住,還有唐品山常年臥病在床的老母,耳房住著妾室萍娘。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唐品山聞言臉皮抽搐、雙拳緊握,片刻後才壓低聲音咬牙道:「以前的事提起作甚,我已經娶你為妻,還讓你娘家妻舅在城外開起酒樓客棧,足以還你家救命之恩!」說罷起身拂袖而去,對劉氏再也不看一眼!
二十年前他赴京趕考,一路頂風冒雪,還未進城就病倒客棧,病來如山倒,花光銀錢。
同行學子都束手無策,是客棧夫妻重金求醫,又精心照顧才活轉過來。
唐品山感恩,娶了客棧夫妻的女兒劉氏為妻,又在嶽家支持下謀了欽天監的差事,兩家相處融洽。
可劉氏短視又心狠,脾氣不好,稍微不悅就以恩人身份要挾。
幾十來夫妻感情就消磨殆盡,隻剩兒女責任,幸好還有一個老家來的萍娘得以寬慰。
正因為如此,唐品山才對孫家婚事如此反感,他不想唐玉書也步自己的後塵。
看著唐品山摔門而出,劉氏臉色蒼白,身體一軟,好像渾身力氣都沒了,頓時癱坐在椅子上。
這個沒有心的男人,自己跟著他吃苦受累生兒育女幾十年,還隻是還恩!
唐二郎早就等在外麵,見父親氣沖沖離開,他趕緊進來,看見劉氏軟成一團,忙上前扶起:「母親,你怎麽了?」
劉氏看見小兒子,頓時有了依靠,一把拉住唐二郎的手臂就開始哭泣:「二郎,你那狠心的爹不是人,他真不是人!」
父母吵吵鬧鬧幾十年,唐二郎早就看膩,此時被母親拉著,隻能好言相勸:「母親,父親隻是抹不開麵子,等到大哥迴來,孫家幫忙謀到實缺,父親就無話可說了,到那時候定會低頭給娘賠不是!」
一想到大兒,劉氏又來了精神,她三兩下擦幹淨臉上淚水道:「是了,你爹不管,還有娘在,娘定要幫你和大郎立起家業。」
唐二郎順勢問道:「孫家和三郎的八字庚貼可換成?」
「當然是上好的姻緣,還是城裏上善大師看過的。」
因為自己一力促成的婚事,攆走安氏、唐牧也改姓秦,孫家很滿意,不僅封了紅包還送了一副頭麵首飾,而且是眼下京中最時興的鳳頭雪雲光珠釵,百兩銀子都不一定能定上。
自己出門也總算有一套能上檯麵的首飾了。
也不怪劉氏心中苦悶,遇上一個不管家事隻要麵子的男人,她隻能一心盤算。
在唐品山眼中,唐家事事如意。
大兒唐景瑞任官在外,二兒唐景林的差事辦得也好,小閨女唐月熙雖然要備嫁妝,可年紀還小,那也是以後的事。
隻有一個病母長年臥床,那也是妾室萍娘在貼身伺候,每月無非多花幾兩銀子買藥。
可是劉氏卻知道管家的苦。
大兒在西南任著縣令已經三年,聽說那裏是民風彪悍,土地貧瘠,遍布螞蝗蚊蟲的蠻荒之地,就連縣令下鄉斷案都得穿草鞋爬山。
每月俸祿微薄,養不起師爺班役,還得家裏補貼。
近來書信裏雖然沒有提要家裏找關係迴京,可想晨昏定省伺奉父母雙親的殷殷之心躍然紙上。
兒子十年寒窗苦讀考中進士,眼下在外受苦,她這個當娘的同樣難受。
若不趁著迴京訴職上下走動,另找富庶之地或者在京中留下,明年就要繼續外放。
富庶之地不好找,留京也難。
京城中什麽都不多,唯獨官多,排班候補的進士大有人在,有人甚至坐著冷板凳等上數年。
唐品山隻是六品官,人微言輕,又是孤傲性子死活不願意求人。
若是廣安伯府出麵就不同了,至少可以在京官中選一實缺,把大兒留下,一家子不用再骨肉分離。
二郎景林雖然在身邊,可從小天天跟一群小子在坊中廝混,學業無用,勉強考上童生,就連秀才都沒有考過。
現在二十三歲還隻能在工部轄下的工地當小管事,每月交到公中的錢還不夠夫妻倆的飯食。
唐品山隻是六品閑官,每月俸祿拿著死銀子,守著一個清水衙門,冬無碳敬、夏無冰敬。
若不是劉氏娘家時不時補貼一二,另外嫁妝鋪子掙些銀錢,就唐品山那點俸祿銀子要養活一大家子人,日子定要過得無比艱難。
大郎二郎已經成親,馬上又該給年滿十四的閨女相看親事、置辦嫁妝。
唐月熙是夫妻倆唯一的女子,年紀漸大,還要添置首飾衣衫才好出門。
要想以後在婆家過得舒心,一筆豐厚些的嫁妝總是要有的。
最主要的是,唐家人多屋少。
手中銀錢沒有多餘,京城裏的大房子更是緊缺,尤其是官員聚集的順安坊。
唐品山身為六品官,好不容易才搬進順安坊,得到這處兩進帶個小跨院的房子。
唐玉書母子現在住的小跨院原本是大郎夫妻的院子。
若是母子住著不走,等到唐大郎夫妻年底再帶著倆個孩子迴來,就隻能將主院正房騰出一間。
前院住著丫鬟婆子,主院正房除去唐品山劉氏夫妻住,還有唐品山常年臥病在床的老母,耳房住著妾室萍娘。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