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從事多慮了。”張鬆好不容易才想到此計策,自是不希望被王累給破壞了,他隨即反駁:“王從事所慮,不過是怕劉敬鳩占鵲巢,然州牧隻需請劉敬出兵數千,兵進白帝城,即可震懾趙韙。”


    “今趙韙起兵,江州以東盡數落入其手中,魚複亦是如此,劉敬駐紮的也是趙韙的地盤,如何能威脅到州牧?”


    王累一想也是,如今劉璋也隻是名義上擁有魚複,卻又實際控製不了。


    法正心中暗自咯噔了一下,心裏覺得不妥,如果劉璋邀請劉敬大軍入益州,劉敬必不會隻甘心駐守魚複,而是可能會沿長江把江州以東部分全都拿下,此策會引狼入室。


    他有心站出來提醒劉璋,但他與張鬆一向交好,又有些不大願意拂了張鬆的麵子。猶豫了一下,他終是沒有站出來。


    “好,就依此計,揚州路途遙遠,還得盡快才行,不知哪位願意為我去一趟揚州?”劉璋很快就做出決斷。


    隻是,揚州太遠,往返一趟得一年半載,眾人麵麵相覷,一時沒有人主動提出擔此重任。


    張鬆用眼睛瞟向眾人,看到沒人願意,他想了想,就自己站了出來:“我願意為州牧去一趟揚州。”


    “好!此計為你所出,亦由你代我去一趟揚州。”


    兩天之後,張鬆從成都出發。他讓人找了艘船,走水路,從瀆水進入長江,避開了廣漢戰場,又順江而下,直到荊州南郡。到了南郡,他才知道,劉表已經敗亡。


    張鬆心中驚駭,劉敬攻打荊州前後隻有一年多時間,速度之快,超出他的想象。他沒有在南郡停留多久,又繼續順江而下。從成都到南昌路途雖遠,但走水路一路順流,最多二十天左右,就能到達南昌。


    ……


    徐州廣陵郡匡琦城。


    在曲阿,孫邵與劉敬交談一番後,得到了劉敬的同意,他去了一趟徐州廣陵郡匡琦城。


    匡琦城為廣陵太守陳登所築。七年前,袁術來到淮南,駐軍壽春,野心勃勃,四處擴張。陳登為防袁術兵進廣陵,就在廣陵郡射陽縣境內,築了一城,便是匡琦城。


    在曆史上,陳登憑借此城,曾兩次擊敗孫權所率大軍。孫策也是在出兵攻打匡琦城的路上,途經丹徒,外出打了次獵,結果被刺殺身亡。


    三年前,陳登得曹操任命為廣陵太守,又助曹操擊敗了呂布,可謂是功不可沒。陳登雖是下邳人,但陳家在廣陵實力不小。在徐州一帶,除了徐州刺史車胄是曹操的親信外,臧霸、孫觀、昌豨、陳登等,都是各成勢力,表麵上歸順曹操,實際上割據一方。


    不過,陳登的實力要遠比臧霸等人要小,因為他沒有足夠的軍隊。早有一個月前,他收到朝廷的任命,改任東城太守,限期新太守到後就離任。他心知肚明,自己在廣陵待了多年,勢力根深蒂固,已為曹操所忌憚。曹操把他調離廣陵,去了東城,他在廣陵的根基就會被瓦解。


    正在陳登煩惱之時,孫邵以劉敬使者的身份,遞上了拜帖。他一時疑惑,他與劉敬隻有過一次交集,兩三年前,他曾派陳矯去淮南見劉敬,想引劉敬入徐州,但當時劉敬想集中精力對付孫策,就拒絕了。當然,他還是見了孫邵。


    “拜見陳太守。”


    “使者無須多禮,揚州牧仁義愛民,我深為敬仰,隻是不知揚州牧派使者來此,有何要事?”陳登心中煩躁,不願意多談,就直入正題。


    “我在揚州,常聽聞陳太守愛民,行屯田之策,並興修水利,蓄水灌溉,利國利民,我一路所見所聞,皆證實此點,對陳太守甚是欽佩。”


    “不敢,使者過獎了,若說為民,我哪比得上揚州牧,揚州牧為給田地灌溉,推廣水車,此物甚是奇妙,我曾在工匠仿製,卻不得其法,唉!”


    “哈哈哈哈,陳太守多慮了,水車乃我揚州之臣崔質崔元樸所製,借用水力,驅動水車,引河水往高處流,有助於蓄水灌溉,早在五年前,我主就在揚州推廣,頗有成效。”


    “此物於百姓有大用,陳太守有眼光,若廣陵工匠不會造,可派遣一些工匠,到淮南學習建造便是。”


    “此物甚為精妙,難道任由工匠學習?”陳登有些奇怪,這時代的人,對各類技藝,一般敝帚自珍,不會輕易拿出來。


    “太守放心,此利國利民之物,當廣傳天下,豈會有人隱藏其工藝?”


    “揚州牧此舉,令人欽佩。”陳登又問正事了:“那使者前來……”


    “我主關心百姓民生,今欲在江東之地,興建海鹽場,以滿足揚州百姓所需,然勘查江東海邊一帶地形,並沒有找到合適之地興建鹽場。”


    “若論海鹽,廣陵郡鹽瀆縣的海鹽天下聞名,於是,我主想在鹽瀆縣建一海鹽場,以提煉海鹽,再運迴揚州販賣,便命我來廣陵見太守,以征得太守的同意,太守你看這事可否?”


    “揚州牧要在鹽瀆縣建海鹽場?這……”陳登倒不是不願意,而是覺得奇怪。


    “正是,我知陳太守覺得奇怪,但鹽乃百姓日常所需,人必須每天食鹽,身體才會健康,然揚州產鹽不多,百姓亦是幾天才能吃上一次鹽。我主力求解決此事,讓百姓每天都有鹽吃。”


    “不瞞太守,我曾私下去過鹽瀆縣的鹽場,那裏的鹽場小,所產之鹽太少,一年總共產鹽也不過三五千石,如何夠用?故我主才派我來此,建一大鹽場,力爭一年產鹽數萬石。建這麽大的鹽場,隻能找太守幫忙了。”


    “這麽大?尋常鹽場不過數百人,年產鹽不足千石,揚州牧竟要建年產數萬石的鹽場,真是駭人聽聞。”陳登覺得此事有些可疑,但又說不出究竟哪裏可疑。


    “哈哈哈哈,若不如此,如何滿足得了荊、揚兩州數百萬人食用?我主隻為解決揚州百姓用鹽,才會如此,還請陳太守勿疑。我主說了,若太守同意,我主願意奉上該鹽場一半的利潤給太守,太守無須做什麽,一切為我主出工出力,並出麵經營,如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三國,落魄漢室的江東之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火並收藏穿越三國,落魄漢室的江東之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