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呂蒙與文聘的對決
穿越三國,落魄漢室的江東之路 作者:五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終於,有一個荊州的斥候發現了同伴的屍體,大叫一聲:“敵襲,注意,有敵襲。”然而,他卻發現沒有人迴應他,他大驚失色,原來同伴都死光了,隻剩下他自己了。
稍微猶豫了一下,他從背後拿出弓箭,朝天空射了一箭。箭一射出,就發出尖銳的聲音,這聲音異常刺耳。他的箭剛射出,不知道從哪裏買飛來一支弓箭射,射中了他額頭,他倒地而亡。
射殺這幾個荊州軍斥候的便是潘璋,此刻他也是累得氣喘籲籲。這時代的弓箭很難一箭射死人,但潘璋武藝高強,力氣大,不能以普通士兵視之。他射出的弓箭,八十步以內,一旦射中要害,對方必死無疑。
為了避免敵軍斥候發聲示警,他隻好用自己最大的力氣去射,做好一擊殺敵。連續幾箭下來,他也是用力過猛,累得個半死。
在潘璋的旁邊,呂蒙搖了搖頭:“文珪,辛苦了,大軍還是撤退吧。”
“撤退?我已將敵軍斥候都射死,敵軍將領得不到消息,說不定仍會前進。”
呂蒙顯然不認同潘璋的看法:“敵軍斥候已射出鳴鏑箭,聲音那麽大,敵軍肯定還有其他斥候在不遠處,我軍已暴露行跡,想伏擊已是不可能。這裏距離江陵還有約百裏路,敵軍就已經如此謹慎,我軍以後多半沒有機會伏擊了。”
原來,呂蒙想起幾年前劉敬奪廬江時用過的計策,想伏擊荊州軍。
劉敬占據皖城後,曾采納魯肅之計,前往三百裏外的舒縣或居巢縣設伏襲擊袁術的軍隊。當時袁術大軍將領根本沒想到劉敬的軍隊跑那麽遠來設伏,結果毫無防備,在居巢被劉曄率居巢湖一幫匪徒擊敗。
呂蒙向甘寧獻策,他和潘璋率三千軍來到距離江陵百裏左右的華容一帶,在荊州軍必經之路上設伏。原本他以為荊州軍可能會從華容西北麵的編縣南下江陵,後來才得到消息,荊州軍到編縣後,又往東南方向行軍,到了華容。他也臨時改道,來到華容,終是晚了一步,就匆忙找了這片山林,作為伏擊的地點。隻是,他也沒有想到,敵軍將領如此謹慎,這麽遠就小心戒備。
既然敵軍已然發現揚州軍的存在,呂蒙就認為失去了伏擊的機會。潘璋立功心切,覺得還有機會,但呂蒙並沒有采納,仍是毫不猶豫地下令撤退。
……
話說文聘讓大軍休息了大概半個時辰,親兵又跑過來。
“報將軍,山林中果然有敵軍潛伏。”
“哦,斥候發現了?”
“沒有發現敵軍,但我軍斥候進入山林深處,有幾個斥候被殺了,後來又有一支百人的小部隊進去,發現敵軍留下的痕跡,但敵軍已經撤走了。”
“撤走了?多半是被我們發現蹤跡,才撤退,想不到敵軍會來華容設伏,注意查探敵軍往哪撤了……大軍繼續前進。”
“這……將軍,剛發現敵軍,還往前走,是不是太……”
“無妨,敵軍可能是在設伏,但也可能隻是以少量軍隊,來吸引我軍的注意,我軍不能輕易上當,且敵軍既然撤了,多半不會再來。我軍當盡快趕到江陵才是。”
文聘很快就下了命令,大軍繼續前進。
……
呂蒙和潘璋率軍迅速撤退,一口氣撤了二十裏,直到天黑,才停了下來。大軍沒有帶帷幄等輜重,隻好在野外生火露宿,好在天氣晴朗,也沒有下雨。
“呂將軍。”潘璋仍不死心:“斥候已探到,敵軍總兵力有兩萬,若其軍來到江陵,我軍攻江陵必然受製,野戰對我軍有利,按照敵軍行軍速度,敵軍可能要後天才能到達江陵,我大軍明日仍有機會伏擊敵方。”
呂蒙這次沒有拒絕:“你說得有理,原本我們大軍就是想以野戰來阻止敵軍從襄陽支援江陵。隻是沒想到敵軍中也有能人,今日才被提前發現了,以至於失去良機。但我們大軍及時撤退,敵軍並不知道我軍的蹤跡,我軍仍有機會再偷襲。明日派些斥候,在沿途尋找一下,看看有沒有適合伏擊的地方。”
次日,呂蒙率軍邊撤退,邊在沿途選擇恰當的時機。對於他而言,另外一個難度是必須躲過荊州軍的斥候。很快,他就想到了一個辦法。
荊州軍的斥候在行軍時,會查探前方數裏的官道及官道兩側,但不會查探遠離開官道兩側幾裏遠的地方。
呂蒙派出斥候,查探到一個小路,在官道的東麵。他可以將士兵隱藏於小路的隱秘之處,距離官道兩三裏路的地方。待荊州軍走過這個路口時,他才率軍靠近路口,這麽一來,他的軍隊就會潛伏到荊州軍的後麵去了。此時,荊州軍的斥候必會放鬆警惕。
做好準備後,於午時時分,呂蒙終於收到斥候的匯報,荊州軍已經經過路口。他打了個手勢,率軍沿著路口而出。
揚州軍以逸待勞,體力充沛,又輕裝簡行,利用地形與速度的優勢,很快就追到荊州軍的後麵。
一切準備就緒,呂蒙一聲令下,揚州軍從後方發動突襲,弓箭齊發,如同密集的雨點般傾瀉而下,瞬間打破了荊州軍的寧靜與秩序。
一時被突襲,荊州軍頓時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驚唿聲、慘叫聲交織在一起,士兵們紛紛尋找掩體,試圖躲避這突如其來的箭雨。
然而,文聘也不是孬種,麵對突如其來的危機,他異常冷靜,迅速判斷形勢,大聲唿喝:“鎮定!鎮定!旗手,把旗舉高點。”
荊州軍中的“文”字旗,被舉得高高的,士兵們看到了,紛紛在戰旗下自主結陣,形成一陣防線。
在文聘的指揮下,荊州軍迅速從混亂中恢複過來。盾牌手們高舉盾牌,緊密排列,為同伴們擋住了如雨般的箭矢;弓兵也伺機拉弓上弦,進行反擊。
一刻鍾之後,整個荊州軍陣型穩固,士氣重振,仿佛一隻沉睡的雄獅被猛然喚醒,準備給予敵人以致命的反擊。
呂蒙一陣愕然,他沒想到這支荊州軍麵對突襲,能這麽快地恢複過來。敵軍沒有亂象,再加上兵力占優,他的突襲效果就小了很多,反而成了麵對麵的硬戰。揚州軍也不得不收斂鋒芒。
稍微猶豫了一下,他從背後拿出弓箭,朝天空射了一箭。箭一射出,就發出尖銳的聲音,這聲音異常刺耳。他的箭剛射出,不知道從哪裏買飛來一支弓箭射,射中了他額頭,他倒地而亡。
射殺這幾個荊州軍斥候的便是潘璋,此刻他也是累得氣喘籲籲。這時代的弓箭很難一箭射死人,但潘璋武藝高強,力氣大,不能以普通士兵視之。他射出的弓箭,八十步以內,一旦射中要害,對方必死無疑。
為了避免敵軍斥候發聲示警,他隻好用自己最大的力氣去射,做好一擊殺敵。連續幾箭下來,他也是用力過猛,累得個半死。
在潘璋的旁邊,呂蒙搖了搖頭:“文珪,辛苦了,大軍還是撤退吧。”
“撤退?我已將敵軍斥候都射死,敵軍將領得不到消息,說不定仍會前進。”
呂蒙顯然不認同潘璋的看法:“敵軍斥候已射出鳴鏑箭,聲音那麽大,敵軍肯定還有其他斥候在不遠處,我軍已暴露行跡,想伏擊已是不可能。這裏距離江陵還有約百裏路,敵軍就已經如此謹慎,我軍以後多半沒有機會伏擊了。”
原來,呂蒙想起幾年前劉敬奪廬江時用過的計策,想伏擊荊州軍。
劉敬占據皖城後,曾采納魯肅之計,前往三百裏外的舒縣或居巢縣設伏襲擊袁術的軍隊。當時袁術大軍將領根本沒想到劉敬的軍隊跑那麽遠來設伏,結果毫無防備,在居巢被劉曄率居巢湖一幫匪徒擊敗。
呂蒙向甘寧獻策,他和潘璋率三千軍來到距離江陵百裏左右的華容一帶,在荊州軍必經之路上設伏。原本他以為荊州軍可能會從華容西北麵的編縣南下江陵,後來才得到消息,荊州軍到編縣後,又往東南方向行軍,到了華容。他也臨時改道,來到華容,終是晚了一步,就匆忙找了這片山林,作為伏擊的地點。隻是,他也沒有想到,敵軍將領如此謹慎,這麽遠就小心戒備。
既然敵軍已然發現揚州軍的存在,呂蒙就認為失去了伏擊的機會。潘璋立功心切,覺得還有機會,但呂蒙並沒有采納,仍是毫不猶豫地下令撤退。
……
話說文聘讓大軍休息了大概半個時辰,親兵又跑過來。
“報將軍,山林中果然有敵軍潛伏。”
“哦,斥候發現了?”
“沒有發現敵軍,但我軍斥候進入山林深處,有幾個斥候被殺了,後來又有一支百人的小部隊進去,發現敵軍留下的痕跡,但敵軍已經撤走了。”
“撤走了?多半是被我們發現蹤跡,才撤退,想不到敵軍會來華容設伏,注意查探敵軍往哪撤了……大軍繼續前進。”
“這……將軍,剛發現敵軍,還往前走,是不是太……”
“無妨,敵軍可能是在設伏,但也可能隻是以少量軍隊,來吸引我軍的注意,我軍不能輕易上當,且敵軍既然撤了,多半不會再來。我軍當盡快趕到江陵才是。”
文聘很快就下了命令,大軍繼續前進。
……
呂蒙和潘璋率軍迅速撤退,一口氣撤了二十裏,直到天黑,才停了下來。大軍沒有帶帷幄等輜重,隻好在野外生火露宿,好在天氣晴朗,也沒有下雨。
“呂將軍。”潘璋仍不死心:“斥候已探到,敵軍總兵力有兩萬,若其軍來到江陵,我軍攻江陵必然受製,野戰對我軍有利,按照敵軍行軍速度,敵軍可能要後天才能到達江陵,我大軍明日仍有機會伏擊敵方。”
呂蒙這次沒有拒絕:“你說得有理,原本我們大軍就是想以野戰來阻止敵軍從襄陽支援江陵。隻是沒想到敵軍中也有能人,今日才被提前發現了,以至於失去良機。但我們大軍及時撤退,敵軍並不知道我軍的蹤跡,我軍仍有機會再偷襲。明日派些斥候,在沿途尋找一下,看看有沒有適合伏擊的地方。”
次日,呂蒙率軍邊撤退,邊在沿途選擇恰當的時機。對於他而言,另外一個難度是必須躲過荊州軍的斥候。很快,他就想到了一個辦法。
荊州軍的斥候在行軍時,會查探前方數裏的官道及官道兩側,但不會查探遠離開官道兩側幾裏遠的地方。
呂蒙派出斥候,查探到一個小路,在官道的東麵。他可以將士兵隱藏於小路的隱秘之處,距離官道兩三裏路的地方。待荊州軍走過這個路口時,他才率軍靠近路口,這麽一來,他的軍隊就會潛伏到荊州軍的後麵去了。此時,荊州軍的斥候必會放鬆警惕。
做好準備後,於午時時分,呂蒙終於收到斥候的匯報,荊州軍已經經過路口。他打了個手勢,率軍沿著路口而出。
揚州軍以逸待勞,體力充沛,又輕裝簡行,利用地形與速度的優勢,很快就追到荊州軍的後麵。
一切準備就緒,呂蒙一聲令下,揚州軍從後方發動突襲,弓箭齊發,如同密集的雨點般傾瀉而下,瞬間打破了荊州軍的寧靜與秩序。
一時被突襲,荊州軍頓時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驚唿聲、慘叫聲交織在一起,士兵們紛紛尋找掩體,試圖躲避這突如其來的箭雨。
然而,文聘也不是孬種,麵對突如其來的危機,他異常冷靜,迅速判斷形勢,大聲唿喝:“鎮定!鎮定!旗手,把旗舉高點。”
荊州軍中的“文”字旗,被舉得高高的,士兵們看到了,紛紛在戰旗下自主結陣,形成一陣防線。
在文聘的指揮下,荊州軍迅速從混亂中恢複過來。盾牌手們高舉盾牌,緊密排列,為同伴們擋住了如雨般的箭矢;弓兵也伺機拉弓上弦,進行反擊。
一刻鍾之後,整個荊州軍陣型穩固,士氣重振,仿佛一隻沉睡的雄獅被猛然喚醒,準備給予敵人以致命的反擊。
呂蒙一陣愕然,他沒想到這支荊州軍麵對突襲,能這麽快地恢複過來。敵軍沒有亂象,再加上兵力占優,他的突襲效果就小了很多,反而成了麵對麵的硬戰。揚州軍也不得不收斂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