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斂財建書院的絕招
穿越三國,落魄漢室的江東之路 作者:五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二則,太守向他們索取已經夠多了,隻怕他們不願意呀。三則,若是事事求他們,他們的地位難免水漲船高,反而會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
“子敬,你說的這些都不是問題,第一,興教乃義務,官府要主持,但豪族亦應出力。第二,我有些方法,可以讓他們心甘情願地出錢,例如讓他們以捐獻的方式,資助書院開辦,而我們則需將他們的善行加以宣傳,讓廬江之人人人都知道他們是良善之人,如此他們聲譽大漲。”
“我記得你曾說過,朱光很好名,這就對了,他捐錢辦書院,我等便在書院的大門處,立一石碑,將其名字及所捐金額,刻於石碑之上,如此一來,每個書院的學子都知道書院是他朱光建的,他高興來不及,豈會在乎那麽點錢?”
魯肅一聽這話,細細思索起來,仍有些疑惑:“這真有效?”
“自然,你不僅讓他捐助,要號召皖城當地所有的富戶一起捐助,再搞個捐助排行榜,按金額排列,子敬我告訴你,這捐助排行榜最前麵的位置是最重要,恐怕朱光和喬公都要爭著捐錢,以拿下第一的位置,屆時,你還擔心沒錢建書院?”
“不過,有一點必須明確,書院的院長或祭酒、講席等,必須由我們的人來當,也就是不允許他們插手書院之事,但,可以按金額大小,給他們一些進入書院讀書的名額,以讓他們族中弟子進入書院讀書。”
“咦,這倒是可以一試,太守真是有主意。”
“嗯,哦,對了,至於這些豪族的地位,我覺得也不必擔心,皖城原有五大豪族,因反我而其中三個造了反,被平定後,我們將其斬首,此已經足以威懾他們,就算他們的名聲變好了地位變高了又如何?難道還敢與我作對?”
魯肅一想,點了點頭:“看來是我多慮了。”
“廬江其他事情,例如屯田耕種之類的,你自行找崔元樸解決便是。”
“說起屯田,倒是有一事,皖城一下子增加了數萬人,開墾良田幾十萬畝,如今耕牛已是不足,合肥恐怕也是有些情況,太守還是提醒元樸,注意養牛。”
“嗯,我給他寫封書信,囑咐他一二。”
……
劉敬打算在皖城留一段時間。這天,閑著無聊,他又在畫輿圖。這時,魯肅走了進來。 “太守,你又在畫輿圖了?”
“是呀,我就這點樂趣,畫著玩。”
“這是……”
“這是徐州、兗州和青州交界之處的輿圖。”
魯肅饒有興趣的看了起來,又忍不住誇了一句:“太守對這些郡縣的位置倒是了如指掌。”
劉敬隻能嗬嗬了兩聲,有些士事情他是沒辦法向魯肅解釋的。
“咦!琅琊郡陽都為何會有個星星符號?”
“哈哈哈哈,這裏是我夫人的娘家。幾年前曹操攻打陶謙,因氣憤其父被殺,竟屠了徐州,也屠了琅琊,幸虧我夫人的娘家位於徐青交界之處,還算是遠了點,沒有屠到。”
“隻是,那年我丈人病逝,叔丈人帶著我家兩位夫人與其兄弟三人逃難到了荊州州,本想投靠劉表,卻因就任豫章太守後戰敗而逃散,我記得當時還是子敬救了我家兩位夫人。”
“太守,我可不敢居功,其實是你救了你兩位夫人和我,倒是成就了太守一份姻緣。”
“是呀!如今轉瞬即逝,此時已經過去兩年多了。”
“隻是這曹操真是可惡,竟有屠城之舉,真是駭人聽聞。太守愛民如子,曹操卻視民如草芥,陛下落入其手,並非好事。”
說起往事,兩人都頗為感慨。
“報!”外麵的親兵高喊。
“進來。”
“報太守,從南昌送來的公文。”士兵把公文遞上來。
魯肅連忙告退:“太守有要事處理,那我先退了。”
“好吧!”
劉敬開始處理政務。這三郡大小事情一大堆,能引起他的注意的主要有幾件。一件是左伯的消息,那就是印刷作坊印刷了《詩經》和《論語》各五百本,他還各送一本樣書過來。
劉敬翻開樣書一看,印刷倒是沒問題,就是裝訂太差了,線裝書裝得歪歪斜斜的,孔都沒對齊。他想了一下,便給了個指示,讓左伯派人去鄂縣找韓暨,把紙張穿孔的要求告訴韓暨,讓韓暨想辦法製造出專門打孔的機器。他相信,韓暨一定會有辦法的。
至於已經印刷出來的《詩經》和《論語》,都是殘次品,幹脆都給黃祖吧,就當是大賣的預熱。反正欠黃祖的錢還沒還完,又不能再收黃祖的錢。
第二件事是,韓暨的動作夠快的,第一批大刀一萬把已經鑄造出來。劉敬也下了指示,讓他把兵器送到合肥去,然後抓緊時間鑄造一批弓箭。
第三件事是,崔質匯報了屯田的情況,豫章除了百姓自有的土地外,又多開墾了三十萬畝地,現在的情況是沒有人種田了。唉!人手不足,豫章的人口還是太分散了,南昌附近的田地開墾到了極限。
劉敬就給了崔質一些指示,南昌附近暫停開墾荒地,把屯田的工作擴大到豫章其他縣。同時,他讓崔質注意種植一些有價值的經濟作物,例如此前說的罌子桐、桑樹等。原本計劃兩年內以種糧食為主,但如今效果明顯,可以提前種植其他東西。
第四件事是,張機也來匯報他的醫學院的工作,主要是他的草藥種植園也正在開墾中,他初步打算先種植一些薑、蒜、艾草、蒼術等幾樣,他擔心自己不會種。劉敬也給了指示,不會種就去找崔質,讓崔質指導一下,老子是太守,也不會種。
其餘諸事,劉敬也過目一下,也沒有太重視。
……
這天,魯肅匆匆小跑進來。
“太守。前幾日我閑暇之時,在皖城內閑逛,碰到一人,其談吐頗為優雅,與之交談之下,我發現此人博學多才,故……”
“子敬,你說的這些都不是問題,第一,興教乃義務,官府要主持,但豪族亦應出力。第二,我有些方法,可以讓他們心甘情願地出錢,例如讓他們以捐獻的方式,資助書院開辦,而我們則需將他們的善行加以宣傳,讓廬江之人人人都知道他們是良善之人,如此他們聲譽大漲。”
“我記得你曾說過,朱光很好名,這就對了,他捐錢辦書院,我等便在書院的大門處,立一石碑,將其名字及所捐金額,刻於石碑之上,如此一來,每個書院的學子都知道書院是他朱光建的,他高興來不及,豈會在乎那麽點錢?”
魯肅一聽這話,細細思索起來,仍有些疑惑:“這真有效?”
“自然,你不僅讓他捐助,要號召皖城當地所有的富戶一起捐助,再搞個捐助排行榜,按金額排列,子敬我告訴你,這捐助排行榜最前麵的位置是最重要,恐怕朱光和喬公都要爭著捐錢,以拿下第一的位置,屆時,你還擔心沒錢建書院?”
“不過,有一點必須明確,書院的院長或祭酒、講席等,必須由我們的人來當,也就是不允許他們插手書院之事,但,可以按金額大小,給他們一些進入書院讀書的名額,以讓他們族中弟子進入書院讀書。”
“咦,這倒是可以一試,太守真是有主意。”
“嗯,哦,對了,至於這些豪族的地位,我覺得也不必擔心,皖城原有五大豪族,因反我而其中三個造了反,被平定後,我們將其斬首,此已經足以威懾他們,就算他們的名聲變好了地位變高了又如何?難道還敢與我作對?”
魯肅一想,點了點頭:“看來是我多慮了。”
“廬江其他事情,例如屯田耕種之類的,你自行找崔元樸解決便是。”
“說起屯田,倒是有一事,皖城一下子增加了數萬人,開墾良田幾十萬畝,如今耕牛已是不足,合肥恐怕也是有些情況,太守還是提醒元樸,注意養牛。”
“嗯,我給他寫封書信,囑咐他一二。”
……
劉敬打算在皖城留一段時間。這天,閑著無聊,他又在畫輿圖。這時,魯肅走了進來。 “太守,你又在畫輿圖了?”
“是呀,我就這點樂趣,畫著玩。”
“這是……”
“這是徐州、兗州和青州交界之處的輿圖。”
魯肅饒有興趣的看了起來,又忍不住誇了一句:“太守對這些郡縣的位置倒是了如指掌。”
劉敬隻能嗬嗬了兩聲,有些士事情他是沒辦法向魯肅解釋的。
“咦!琅琊郡陽都為何會有個星星符號?”
“哈哈哈哈,這裏是我夫人的娘家。幾年前曹操攻打陶謙,因氣憤其父被殺,竟屠了徐州,也屠了琅琊,幸虧我夫人的娘家位於徐青交界之處,還算是遠了點,沒有屠到。”
“隻是,那年我丈人病逝,叔丈人帶著我家兩位夫人與其兄弟三人逃難到了荊州州,本想投靠劉表,卻因就任豫章太守後戰敗而逃散,我記得當時還是子敬救了我家兩位夫人。”
“太守,我可不敢居功,其實是你救了你兩位夫人和我,倒是成就了太守一份姻緣。”
“是呀!如今轉瞬即逝,此時已經過去兩年多了。”
“隻是這曹操真是可惡,竟有屠城之舉,真是駭人聽聞。太守愛民如子,曹操卻視民如草芥,陛下落入其手,並非好事。”
說起往事,兩人都頗為感慨。
“報!”外麵的親兵高喊。
“進來。”
“報太守,從南昌送來的公文。”士兵把公文遞上來。
魯肅連忙告退:“太守有要事處理,那我先退了。”
“好吧!”
劉敬開始處理政務。這三郡大小事情一大堆,能引起他的注意的主要有幾件。一件是左伯的消息,那就是印刷作坊印刷了《詩經》和《論語》各五百本,他還各送一本樣書過來。
劉敬翻開樣書一看,印刷倒是沒問題,就是裝訂太差了,線裝書裝得歪歪斜斜的,孔都沒對齊。他想了一下,便給了個指示,讓左伯派人去鄂縣找韓暨,把紙張穿孔的要求告訴韓暨,讓韓暨想辦法製造出專門打孔的機器。他相信,韓暨一定會有辦法的。
至於已經印刷出來的《詩經》和《論語》,都是殘次品,幹脆都給黃祖吧,就當是大賣的預熱。反正欠黃祖的錢還沒還完,又不能再收黃祖的錢。
第二件事是,韓暨的動作夠快的,第一批大刀一萬把已經鑄造出來。劉敬也下了指示,讓他把兵器送到合肥去,然後抓緊時間鑄造一批弓箭。
第三件事是,崔質匯報了屯田的情況,豫章除了百姓自有的土地外,又多開墾了三十萬畝地,現在的情況是沒有人種田了。唉!人手不足,豫章的人口還是太分散了,南昌附近的田地開墾到了極限。
劉敬就給了崔質一些指示,南昌附近暫停開墾荒地,把屯田的工作擴大到豫章其他縣。同時,他讓崔質注意種植一些有價值的經濟作物,例如此前說的罌子桐、桑樹等。原本計劃兩年內以種糧食為主,但如今效果明顯,可以提前種植其他東西。
第四件事是,張機也來匯報他的醫學院的工作,主要是他的草藥種植園也正在開墾中,他初步打算先種植一些薑、蒜、艾草、蒼術等幾樣,他擔心自己不會種。劉敬也給了指示,不會種就去找崔質,讓崔質指導一下,老子是太守,也不會種。
其餘諸事,劉敬也過目一下,也沒有太重視。
……
這天,魯肅匆匆小跑進來。
“太守。前幾日我閑暇之時,在皖城內閑逛,碰到一人,其談吐頗為優雅,與之交談之下,我發現此人博學多才,故……”